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1
作者 何芳 王秦韵 +7 位作者 肖梅 张玉泉 蔡丽君 刘浩 李明富 陈鹏 谌利民 阙品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 为了解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通过野外巡护记录、红外相机监测、鸟类环志,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公众观鸟记录等多种数据来源,梳理得到了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名录。保护区共记录野生鸟类378种,隶属于17目68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二级68种。此外,还包括中国特有鸟类29种,占中国鸟类特有种总数的26.6%。相较于历史文献记载的鸟种,新增鸟类66种,其中有9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保护区的鸟类组成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丰富和特有物种丰富等特征,完善后的鸟类名录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国家公园 特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
2
作者 肖梅 王红 +5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李明富 杨旭 谌利民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 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我们在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布设386个相机位点,对区内林下大中型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在137200个有效相机日下获得37981条独立有效记录,识别出4目12科26种兽类和6目16科53种鸟类。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5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鸟类10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4种;我国特有兽类7种、鸟类6种。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RAI=9.8622;SO=93.78%)、小麂(Muntiacus reevesi)(RAI=3.9978;SO=60.10%)、野猪(Sus scrofa)(RAI=2.7442;SO=88.34%)、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2.4235;SO=80.83%)、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0.6655;SO=26.94%)的相对多度指数和位点占有率均排在前列。同时记录到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白眉鸫(Turdus obscurus)、淡尾鹟莺(Phylloscopus soror)、淡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5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兽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功能分区和不同区域位置均较高,而鸟类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建议强化对目前尚未覆盖区域的监测力度,同时加强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度及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兽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六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韩一敏 肖梅 +7 位作者 何梦楠 李明富 侯蓉 吴鹏程 何芳 谌利民 胡杰 陈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10,共13页
了解群落中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同域分布物种的时空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1—12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2台,总相机工作日为18710 d。... 了解群落中具有相似生态位的同域分布物种的时空分布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1—12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应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监测,共布设红外相机82台,总相机工作日为18710 d。采用核密度估计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占域模型(Occupancy model)分析冷季和暖季该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在冷季和暖季的日活动节律高度重叠(△≥0.80),中华扭角羚(Budorcas t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野猪(Sus scrofa)为中度重叠(△值为0.50~0.80);(2)毛冠鹿、小麂、中华扭角羚、中华斑羚和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均为双峰型,且都具有晨昏习性,中华鬣羚偏夜行性,日活动模式为多峰型;(3)在冷季,中华扭角羚的占域率最高(0.70),在暖季,中华斑羚的占域率最高(0.96),中华鬣羚在冷季和暖季的占域率均最低,分别是0.18和0.19;(4)海拔、坡度、坡向、距水源地距离及距道路距离是影响这6种偶蹄类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种偶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与空间利用在冷季和暖季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季节偶蹄类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今后该区域制定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偶蹄类动物 季节性 活动节律 空间利用 占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群及营养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梅 郑维超 +6 位作者 何芳 蔡丽君 谌利民 李明富 晋蕾 邹立扣 刘金平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8-316,共9页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 以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食竹(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糙花箭竹F.scabrid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种群及营养特征。结果表明,(1)各龄级占比均为多年生>二年生>一年生>当年生>死亡竿,一年生的差异最大。(2)各龄级竿的基径和株高、叶和茎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种间差异。(3)木质素种间含量差异最大,纤维素差异最小,巴山木竹木质素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纤维素含量最高。(4)脂肪含量种间无显著差异,巴山木竹脂肪和黄酮含量均为最低,巴山木竹和缺苞箭竹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大于糙花箭竹。(5)还原糖、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存在种间差异,巴山木竹竹叶中的还原糖含量最高,缺苞箭竹竹叶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6)糙花箭竹和缺苞箭竹的蛋白质含量显著大于巴山木竹,16种氨基酸中仅甲硫氨酸、脯氨酸和谷氨酸有显著种间差异。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大熊猫主食竹的基础资料,可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栖息地恢复竹种选择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主食竹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魏俊 郑维超 +4 位作者 杨陈 张潇月 姚小兰 谌利民 郝建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07-1315,共9页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 为探究四川盆地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状况及保护现状,为该区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于2014至2017年采用覆盖全区的野外样线实地考察、照片收集、走访和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130科399属602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36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110科370属563种。在种属构成多样性上,寡种科(2~5个种)优势明显,占总科数的40.77%,共有165种,占总种数的27.41%;单种属有284属,占总属数的71.18%。(2)在生活型多样性上,草本药用植物占有明显的优势,共有450种,占总种数的74.75%。(3)全草(全株)类、根与根茎类是唐家河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4)唐家河药用植物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以温带分布为主。研究表明:唐家河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部位、功效等类型多样,具有科研、保护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保护与利用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种间关联和保护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娟 谌利民 +3 位作者 钟义 李兆元 刘卓涛 李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3台红外相机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地栖鸟兽关联网络,通过兰布达系数判断种间关联属性,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衡量各物种空间关联多样性及其... 利用2019年10月—2021年12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3台红外相机数据,运用空间关联方法构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地栖鸟兽关联网络,通过兰布达系数判断种间关联属性,采用香农-维纳指数衡量各物种空间关联多样性及其对网络维持的贡献,并探讨川金丝猴在群落中的生态学作用及其保护问题。结果显示:红外相机共记录到29种地栖鸟兽,外加1类未鉴定的鼠科(Muridae)动物,川金丝猴属于由18个物种及鼠科动物构成的低海拔网络。网络中,川金丝猴与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存在双向非对称关联,与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存在单向非对称关联,与猪獾(Arctonyx collar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和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存在对称空间关联。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川金丝猴的种群发展可能促进亚洲黑熊和马来豪猪的种群发展,但可能排挤猪獾、中华鬣羚、豹猫、小麂、金猫和红腹角雉。仅针对川金丝猴的保护行动可能会牺牲受排斥物种的保护利益,本研究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的新视角探讨了川金丝猴的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空间关联 网络分析 群落生态学 保护生物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樊程 肖梅 +8 位作者 雷莹 李家练 魏俊 杨佳宁 张丹 周婷婷 胡平 谌利民 王戎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3-995,共13页
2014年4—10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性调查(共13次调查,每次间隔约15天),共发现12科116属244种蝴蝶。在各科蝴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占比最高,为40.2%。有4个物种收录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 2014年4—10月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性调查(共13次调查,每次间隔约15天),共发现12科116属244种蝴蝶。在各科蝴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占比最高,为40.2%。有4个物种收录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中;仅有2个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针对全球范围评级,均为“无危”等级。古北种、东洋种和古北-东洋共有种的占比分别为3.3%,26.7%和70%。蝴蝶在6—9月发生最多。蝴蝶物种丰度在海拔1100~1400 m范围内随海拔上升而递增,在1400 m以上显著下降。本区与邻近的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共有种有185种;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59个特有种中,有30种为偶见种(记录数为1);在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67个特有种中,有36个偶见种。两地不同的地理特点和管理方式可能为各自的特有种提供了特定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 蝴蝶多样性 地理屏障 物种丰度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羚牛(Budorcastibetanus)活动节律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肖梅 何芳 +4 位作者 杨旭 蔡丽君 谌利民 杨彪 李生强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36-43,共8页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 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 455次(春季... 2017年7月—2018年6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开展持续监测并分析其活动节律。研究累计16 840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在62个相机位点拍摄到四川羚牛活动,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1 455次(春季267次、夏季158次、秋季823次、冬季207次)。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ficient of overlap)来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四川羚牛在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均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06:50—09:10, 14:50—19:50;夏季:06:50—08:00,14:50—20:10;秋季:07:10—10:00, 15:30—19:00;冬季:08:50—09:40,14:40—19:50),均主要在晨昏活动。四川羚牛在早上的活动高峰期秋季(2.83 h)>春季(2.33 h)>夏季(1.67 h)>冬季(0.83 h),而傍晚的活动高峰期夏季(5.33 h)>冬季(5.17 h)>春季(5 h)>秋季(3.5 h)。四川羚牛的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和秋季、春季和夏季、夏季和秋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季节间无显著差异,重叠指数上春季和夏季最高(Δ=0.922),而秋季和冬季最低(Δ=0.829)。四川羚牛活动具有昼行性,主要在白天活动,夜间仅有少量的活动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羚牛 唐家河保护区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核密度估计 重叠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保护区高寒草甸地上和地下植物丰富度及相似度沿海拔变化
9
作者 肖梅 穆文涛 +2 位作者 刘金平 银彩羽 李明富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5-114,共10页
在唐家河保护区3座山峰的高寒草甸上,设置6个海拔梯度(2750±50 m,2850±50 m,2950±50 m,3050±50 m,3150±50 m,>3200 m),通过测定地上植被、种子雨、种子库和地下芽库的物种数、丰富度和密度等指标,分析地形... 在唐家河保护区3座山峰的高寒草甸上,设置6个海拔梯度(2750±50 m,2850±50 m,2950±50 m,3050±50 m,3150±50 m,>3200 m),通过测定地上植被、种子雨、种子库和地下芽库的物种数、丰富度和密度等指标,分析地形、土壤因子及植物群落特征指标与物种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高寒草甸地上和地下植物丰富度及相似度沿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海拔极显著影响地上植被、种子雨、种子库和地下芽库的物种数和物种丰富度(P<0.01),地上植被、种子雨、种子库和地下芽库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显著负相关(P<0.05)。2)海拔极显著影响种子雨、种子库、地上植被和地下芽库密度(P<0.01),种子雨和种子库种子密度与海拔显著负相关,地下芽库芽密度与海拔显著正相关(P<0.05)。3)海拔导致的微生境异质性显著影响地上和地下物种丰富度及密度,地上植被和种子库物种丰富度与土壤有效氮显著负相关,地下芽库物种丰富度和密度与土壤有效氮显著正相关,种子雨和种子库物种丰富度与地上植被显著正相关(P<0.05)。4)海拔梯度极显著影响地上和地下物种相似性(P<0.01),地上植被和地下芽库、种子雨和种子库的物种相似性随海拔升高增加,而地上植被与种子雨的物种相似性则降低。5)海拔3000 m是地上和地下物种数、丰富度、密度及相似度变化的关键高度,海拔直接影响种子雨和种子库特征,间接影响地上植被和地下芽库特征。综上,该区高寒草甸地上和地下物种数和丰富度较低且相似系数较高,而种子雨、种子库和地下芽库密度均较大,为山地森林系统高寒草甸植被更新及生态稳定提供了种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高寒草甸 种子雨 种子库 地下芽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扭角羚死亡监测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虎绍勇 谌利民 杨建东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2-985,共4页
扭角羚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大型草食动物。2006~2007年,笔者以在保护区内选择的4条监测样线及前往工作样线途中发现的扭角羚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内扭角羚死亡情况、生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扭角羚的科学保护和管理... 扭角羚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大型草食动物。2006~2007年,笔者以在保护区内选择的4条监测样线及前往工作样线途中发现的扭角羚死亡个体为研究对象,对保护区内扭角羚死亡情况、生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扭角羚的科学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2006~2007年间共发现14头扭角羚死亡个体,其中11例为老年个体,2例为成年个体,1例未判断,死亡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自然死亡地在海拔1180~1870m的落叶阔叶林内,坡度为5°~15°,乔木层郁闭度为10%~25%,距水源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角羚 死亡 尸体测量 生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中蜂养殖 被引量:1
11
作者 鲜方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09年第9期16-18,共3页
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1978年批准建立的.1986年又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青川县境内,东西长约24.5km,南北宽约18.5km,总面积4万hm^2,海拔1150~3864m。
关键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养殖 中蜂 野生动物类型 国家级 国务院 四川省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
12
作者 鲜方海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5-76,共2页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鲜方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牛羚,又叫扭角羚、羚牛、盘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分为4个亚种。在四川分布最广,唐家河保护区的牛羚属“四川亚种”。它们的体形粗...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老弱病残牛羚利用问题的探讨鲜方海(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牛羚,又叫扭角羚、羚牛、盘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共分为4个亚种。在四川分布最广,唐家河保护区的牛羚属“四川亚种”。它们的体形粗壮像牛,成年的体重一般为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 自然保护区 牛羚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保护区社区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傅之屏 谌利民 +5 位作者 杨远兵 陈伟 刘雷 余波 刘昊 何万红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8-473,共6页
保护区的建立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却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位于中西... 保护区的建立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有效作用,但却限制了社区对资源的使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社区共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保护区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大熊猫保护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偏远贫困山区,对生态干扰比较大的贫困社区却基本没有被纳入社区共管试点范围。作者在20年岷山保护区社区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料,并对岷山北、中和南部13个保护区最靠近大熊猫栖息地的社区进行了系统调研,发现了现有社区共管的成效和不足。最后,提出了以大熊猫保护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高校院所参与—企业拉动"为内涵,五位一体"携手共建",并有协调员制度配合的运行管理模式。本模式已在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试行,实现周边社区全覆盖,在制度化、常态化和量化管理方面初获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保护区 社区 生态文明 五位一体“携手共建” 协调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河保护区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及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梅 陈莹 +2 位作者 刘金平 杨梦含 穆文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6,共10页
研究绝对保护下山地森林系统中高寒草甸土壤与植被的地带性特点,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在3座山峰上分别设置6个海拔梯度(2700~2799 m、2800~2899 m、2900~2999 m、3000~3099 m、3100~3199 m、≥3200 ... 研究绝对保护下山地森林系统中高寒草甸土壤与植被的地带性特点,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制定保护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在3座山峰上分别设置6个海拔梯度(2700~2799 m、2800~2899 m、2900~2999 m、3000~3099 m、3100~3199 m、≥3200 m),通过测定土壤粒级组成、土层厚度、容重、水分与养分含量等土壤指标和植被密度、高度、盖度、物种数及物种多样性等植被指标,分析海拔间土壤和植被指标的差异性及海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高寒草甸土壤性状及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拔间土壤粒级组成、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pH值、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增加呈增大趋势。2)海拔间坡度差异显著,2900~2999 m峭坡上石砾达67.32%,土壤水肥供给能力显著低于其他海拔,≥3200 m缓坡上粉粒和粘粒比例及土壤厚度和含水量高于其他海拔(P<0.05)。3)海拔与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坡度与土层厚度、含水量、粘粒、粉粒、有机质、有效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4)海拔间植被群落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群落高度和物种数随海拔梯度增加而降低。海拔间优势种和亚优势种种类和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使不同海拔植被类型和群落特征不同。5)海拔与群落高度、物种数及物种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群落密度、投影盖度和基盖度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海拔梯度间土壤性状与植物群落均呈显著性差异,受坡度等微地形影响,土壤性状与植物群落特征地带性变化的规律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高寒草甸 土壤性状 群落特征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唐家河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鲜方海 喻晓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5-1178,共4页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 红腹锦鸡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雉类,1999年至2005年对保护区内野生红腹锦鸡生物学特性及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红腹锦鸡属中型鸡类,雄鸡体重570~751g,体长861~1078mm;雌鸡体重550~670g;体长590~700mm。多栖息于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的岩坡和灌木丛,主要以野豌豆、野樱桃、青蒿、蕨叶和青冈子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和种子为食,此外也吃甲虫、蠕虫、双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常在林中边走边觅食,早晚亦到林缘觅食。红腹锦鸡一般12月龄达性成熟,每年3月进入繁殖期,一直延续到7月下旬。红腹锦鸡实行一雄多雌制,通常1只雄鸡与2~4只雌鸡交配。雄鸡3月中旬开始发情,雌鸡发情晚15d左右。3月下旬雄鸡即出现求偶行为,雄鸡间亦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并开始占区。4月初开始产蛋,产卵时间一般在早7∶00或下午19∶00左右,产蛋量为5~9枚。雌鸡在卵满窝的当天即开始孵抱,孵化期23d,孵化率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锦鸡 生物学特性 繁殖习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茜 王晓军 +1 位作者 谌利民 庄优波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42-48,共7页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的适应性协同治理实践为例,采用跟踪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考察了A社区的治理成效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结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分为准备、过程、更新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相应的适应性治理环节和协同治理关键变量;A社区的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推进多方协作共同达成治理目标。研究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实践具有理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社区治理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环境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小艳 杨梅 +7 位作者 燕霞 侯蓉 肖梅 王劲松 刘圣 王路才 张文平 黄虹秀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0-442,共13页
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特点,防止大肠杆菌在该区域造成流行性疫病,探明该区域野生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2022年8—9月采集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内野生动物粪便、水及土壤样品共... 为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病学特点,防止大肠杆菌在该区域造成流行性疫病,探明该区域野生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本研究2022年8—9月采集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内野生动物粪便、水及土壤样品共计243份,采用16S rRNA、K-B法、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和PCR技术对该区域的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药敏实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3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86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35.39%;该区域内分离到的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52.33%),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1.16%~9.30%),对头孢他啶、氯霉素、氟苯尼考、甲氧苄氨嘧啶均敏感;携带大量的耐药基因,其中多重耐药类(83.14%)、磺胺类(55.52%)、四环素类(48.52%)抗生素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其余耐药基因携带率为26.16%~35.72%;分离株携带1~6个毒力基因,irp2检出率(91.86%)最高,其次为ompA、ibeB和tsh(检出率分别为55.81%、69.77%和52.33%),FyuA、fimH和PapA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7.44%、19.77%和1.16%);86株大肠杆菌中均未检出5种致泻性大肠杆菌。本研究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野生动物及环境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数据参考,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提供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 大肠杆菌 流行情况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的欧亚水獭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
18
作者 郑凯丹 汪巧云 +5 位作者 范朋飞 韩雪松 肖梅 谌利民 董正一 张璐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8,共13页
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护濒危物种所需的基础信息。欧亚水獭(Lutra lut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经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在20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区缩减。欧亚水獭相关研究十分缺乏,种群数量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等基础... 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保护濒危物种所需的基础信息。欧亚水獭(Lutra lutra)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曾经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在20世纪经历了大规模的种群数量下降和分布区缩减。欧亚水獭相关研究十分缺乏,种群数量调查和遗传多样性等基础研究亟待开展。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于2019—2020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和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主要河流共采集270个欧亚水獭粪便样品并进行DNA提取,基于9个微卫星位点和SRY基因分子标记进行个体识别和性别鉴定,进而使用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Capwire估计两地水獭的种群数量,并基于微卫星分型数据评估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终共有67个粪便样品(24.8%)成功分型7~9个微卫星位点并用于个体识别,共识别出玉树市10个个体、青川县30个个体,雌雄性比分别为4:5、15:14,两地各有1个个体未成功鉴定性别。估计研究区域内玉树的水獭种群数量为13只(95%置信区间:7~21只)、青川县的水獭种群数量为75只(95%置信区间:59~133只)。玉树、青川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680、0.664,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11、0.658,表明两个水獭种群均具有中等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玉树、青川种群的平均F_(ST)为0.238,平均近亲繁殖系数F_(IS)分别为-0.121、-0.010,表明两个水獭种群之间分化显著,且种群内近交程度低。本研究是我国大陆地区基于粪便DNA对欧亚水獭进行种群数量估计和遗传多样性评估,可为我国水獭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水獭 粪便DNA 微卫星 种群数量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新记录——丹顶鹤
19
作者 杨智雄 杨骏 +1 位作者 邓建新 吴永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304,共1页
2023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云盘社区附近农耕地(105.48°E,32.67°N,海拔700 m)记录到1只鹤科Gruidae鸟类。该鸟嘴灰绿色,头顶红色,眼先、脸颊、喉及颈侧黑色;耳羽至颈背白色,除次级飞羽及长而下悬的三级飞羽... 2023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州镇云盘社区附近农耕地(105.48°E,32.67°N,海拔700 m)记录到1只鹤科Gruidae鸟类。该鸟嘴灰绿色,头顶红色,眼先、脸颊、喉及颈侧黑色;耳羽至颈背白色,除次级飞羽及长而下悬的三级飞羽黑色外,身体其余部位均为白色;脚黑色(图1)。查阅《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四川省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阙品甲等,2020)、《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刘阳,陈水华,202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22)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郑光美,2023),确认为鹤形目Gruiformes鹤科鹤属Grus的丹顶鹤G.japonensis,为四川省鸟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飞羽 三级飞羽 鹤形目 郑光美 鹤科 马敬能 耳羽 鹤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鸟类新纪录——白喉矶鸫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杰 李艳红 +1 位作者 黎大勇 谌利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4,共1页
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 2011年7月18日,笔者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中国灵长类专家组2011年年会"期间,在毛香坝小环线一带(32°34'50.23″N,104°45'38.92″E,海拔1529m)拍摄到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一只,经鉴定,确定为鸫科Turdidae的白喉矶鸫Monticola gulari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为一雄性个体,头顶蓝色,头侧黑色,下体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喉块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鸟类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专家组 灵长类 青川县 雀形目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