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教系哲学教研室举行真理阶级性问题讨论会
1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去年底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就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理由是: 1.真理的客观对象没有阶级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 去年底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就真理的阶级性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大家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中基本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理由是: 1.真理的客观对象没有阶级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既然真理的客观对象本身没有阶级性,那么,真理也就是没有阶级性的。如果承认真理有阶级性,那就意味着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总是客观的,作为客观真理,并不依哪个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性 真理观 客观性 客观真理 社会规律 阶级关系 客观事物 社会发展规律 教研室 正确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所有的直接原因、主体本质和积极扬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大话题的关联性解释
2
作者 陈广思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5,共12页
马克思基于《巴黎笔记》的阅读和写作背景,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制定了探讨私人所有的本质这个贯穿手稿的理论任务。手稿笔记本I探讨私人所有(Privateigenthum)的直接原因,笔记本II和III共同探讨私人所有的主体本质,这两大... 马克思基于《巴黎笔记》的阅读和写作背景,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制定了探讨私人所有的本质这个贯穿手稿的理论任务。手稿笔记本I探讨私人所有(Privateigenthum)的直接原因,笔记本II和III共同探讨私人所有的主体本质,这两大话题可以分别理解为是对国民经济学将劳动视为自己的唯一原则的理论立场直觉性的哲学反映和专题性的哲学反映。笔记本III探讨私人所有的积极扬弃问题,这种积极扬弃是使以“占有”(Besitz)为基础的私人所有转向以“领有”(Aneignung)为基础的共产主义,使私人所有对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占有转向人为了人并通过人对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和领有。从占有对领有的关系、私人所有对社会所有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劳动理解为私人所有主体性的、普遍性的本质规定。这三大话题的内在关联和统一表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面相是“私人所有批判手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所有 劳动 资本 占有 领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认识、特色原则与变易观念
3
作者 华军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儒家伦理思想乃儒家关于人道的学说。天人一体的人道观与通情达理的生存观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着力关注的两个基础认识。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立人原则与差序构成的结构原则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深刻辨析的两项特色原则。基... 儒家伦理思想乃儒家关于人道的学说。天人一体的人道观与通情达理的生存观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着力关注的两个基础认识。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立人原则与差序构成的结构原则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深刻辨析的两项特色原则。基于理一分殊和文质合一之上的观念转换是当代诠释儒家伦理思想时需及时省察的两类变易观念。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础认识、特色原则与变易观念等三方面内容可构成一个诠释体系,对此三方面内容的系统总结有助于揭示儒家伦理思想的文化特质,对于探讨儒家伦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和转换路径亦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基础认识 特色原则 变易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师生伦理关系的变迁、挑战与师德的重塑
4
作者 任俊华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以父为师、以官为师、以贤为师等相互蕴含的发展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些关系在师生传承中推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近代以来,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价...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逐渐形成了以父为师、以官为师、以贤为师等相互蕴含的发展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些关系在师生传承中推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近代以来,在人类文明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价值关怀日益转向对工具理性的推崇,师生关系也受到文化多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教育体制变革等的强力冲击和挑战。在师生双主体伦理关系中,师德具有引导功能,对回应当代师生伦理挑战起关键性作用。基于当代师生伦理关系实践,我们应传承中华传统师生文化优秀内核,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重塑师德,构建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师生伦理关系 变迁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命哲学的中医生命教育探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卫华 刘康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中医生命哲学观察生命活动的人文思维不同于西方理论和方法,更多的是生活经验和感悟,富含现实意义。中医生命哲学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是中医生命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学生涵泳在中医药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中医传... 中医生命哲学观察生命活动的人文思维不同于西方理论和方法,更多的是生活经验和感悟,富含现实意义。中医生命哲学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是中医生命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学学生涵泳在中医药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中医传统中由对现实的"身体"的观照所引发出的现实"生命"的思考,中医教育应当充分调动中医知识中的隐性生命教育的内容,发挥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理解和领悟生命的优良传统,培养中医学生的生命德性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中医文化 德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一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0-48,共9页
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中间突起一个谈“人”的马斯洛,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随后,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西方行为科学,一直热到今天。对于马斯洛,国内有的论者认为马斯洛... 本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从心理学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中间突起一个谈“人”的马斯洛,对人文科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震动。随后,从心理学到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再到整个西方行为科学,一直热到今天。对于马斯洛,国内有的论者认为马斯洛开辟了现代心理学的新航道,也有人说他不过是抽象人道主义的心理学翻版,更多的人则是认同西方学者所谓“第三思潮”的判定。我认为:马斯洛的确开辟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而在传统的哲学人本主义中也寻得了新的逻辑基点和行为科学中的现实落点。这是现代人本主义哲学中的科学人本主义倾向。从哲学的视角进行深层剖析,马斯洛的理论意向是极富启迪性的,特别是在今天我们整个哲学总体进步中,马斯洛无疑是一个需要扬弃的理论环节。本文将就马斯洛的思想进行一些深层哲学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 存在心理学 人本主义哲学 存在性 自我实现 人性 科学人 基本需要 高峰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范畴的哲学命意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6期34-39,共6页
总体性(Totality,也译作整体性、全面性),即承认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一个内在有机整体的思想。从人类认识思想史来考察,总体性的思想并非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理论框架中,总体性原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 总体性(Totality,也译作整体性、全面性),即承认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是一个内在有机整体的思想。从人类认识思想史来考察,总体性的思想并非自西方马克思主义始,但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理论框架中,总体性原则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获得了一种特定的哲学命意。可以说,它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结构中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范畴 卢卡奇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黑格尔 哲学思想 总体化 体性原则 阶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哲学思考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俊华 谭阳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6期157-165,共9页
[目的 /意义]本文从战略哲学视域出发,旨在基于战略价值论、战略系统论、战略决策论和战略驾驭论,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价值、发展矛盾、应对方案和发展态势进行探讨。[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探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于我国发展与... [目的 /意义]本文从战略哲学视域出发,旨在基于战略价值论、战略系统论、战略决策论和战略驾驭论,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战略价值、发展矛盾、应对方案和发展态势进行探讨。[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探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于我国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其次,从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出发剖析其发展的内在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最后,立足推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外部需求与挑战,提出要进一步把握两者发展的阶段性态势。[结果 /结论 ]其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不仅是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内在需求,还对全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意义;其二,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矛盾与不足,为实现共同富裕带来弊端;其三,需要从目标与手段的效用性特征出发,不断完善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现有问题;其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面临多样需求与挑战,要不断提升战略驾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战略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孙龙哲学的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 在我国先秦诸子哲学中,公孙龙哲学具有与其他诸子思想迥异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这就是研究内容上的"专决于名",立论方式上的超越常识,论说方法上的"假物取譬"。准确把握公孙龙哲学的这三个特征,对于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公孙龙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哲学 特征 先秦 诸子哲学 语言哲学 中国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基本问题演变说质疑——就教于雷永生同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干才 刘进田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21-25,共5页
《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载文(雷永生:《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以下简称“雷文”)提出:哲学基本问题从古至今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现提出下面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雷永生同志。
关键词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 主体和客体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主客体关系问题 人的本质 基本矛盾 外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帝王文化的哲学透视——中国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隐秘下的中国民主之路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大变局中,展现了中国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的全部内在逻辑和隐秘,正是它,不但灭杀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可能性,还以深层文化基因展现在袁世凯、蒋介石的权力意识和权力结构中,再次显现了中国...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大变局中,展现了中国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的全部内在逻辑和隐秘,正是它,不但灭杀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可能性,还以深层文化基因展现在袁世凯、蒋介石的权力意识和权力结构中,再次显现了中国的帝王文化和权力传承隐秘下的中国民主之路。透视这一文化基因的内在逻辑和其所依赖的社会基础,对当今正向现代民主制度迈进的中国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文化 权力传承 哲学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创作的贫乏与哲学的“限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40,共7页
本文是对陈少明《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① 一文的回应。把“哲学创作贫乏”作为一种现象予以评论的各类观点背后 ,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 ;而一种哲学观虽然在作为哲学批评之依据的时候会有其针对性 ,并且以此为准则的哲学创... 本文是对陈少明《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哲学创作》① 一文的回应。把“哲学创作贫乏”作为一种现象予以评论的各类观点背后 ,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基础 ;而一种哲学观虽然在作为哲学批评之依据的时候会有其针对性 ,并且以此为准则的哲学创作局面也可能产生出极大的新鲜性 ,但在更广泛和复杂的批评对象面前 ,以及在将其作为哲学创作之根本立足点的时候 ,此种哲学观同样可能表现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 ,如果为了克服哲学创作贫乏的状况 ,而从哲学观上把哲学树立为一种“究极”性的学问 ,那也可能意味着对哲学自身品性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创作贫乏 哲学观 哲学不够 究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竞争机制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兴玲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33,共2页
对竞争机制的哲学思考孙兴玲人类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服务的消费,是保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克思恩格... 对竞争机制的哲学思考孙兴玲人类对物质产品和劳务服务的消费,是保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但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竞争 生产要素 市场竞争 哲学思考 商品生产者 全方位竞争 市场价值 市场价格 优化配置 物质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学术演进与文化哲学兴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进田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5期31-35,共5页
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客观历史文化根源,同时又有其思想学术前提。因为只有当文化实际发展暴露出的矛盾和解决的需要自然地反映在社会普遍的思想学术意识中,并转化为思想学术和哲学研究的任务时,作为一种新理论思潮的文化哲学的... 文化哲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客观历史文化根源,同时又有其思想学术前提。因为只有当文化实际发展暴露出的矛盾和解决的需要自然地反映在社会普遍的思想学术意识中,并转化为思想学术和哲学研究的任务时,作为一种新理论思潮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才有可能。从思想学术自身运动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思想学术 人文精神 理性批判 哲学本体论 人文主义者 学术思想 文化批判 人文现象 自然科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阐发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德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3期9-11,8,共4页
在当代人类状况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领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对于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具有关键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的扬弃 ,而当代哲学诸重要学派的核心论题正是知识的存在论性质问题。历史唯物... 在当代人类状况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领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对于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具有关键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的扬弃 ,而当代哲学诸重要学派的核心论题正是知识的存在论性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开启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域 ,因此 ,马克思学说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是当代人类思想努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马克思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 解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哲学内在结构之比较研究——以结构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德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7-33,共7页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 以结构主义的整体性思维为基础,以中国儒学和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为例,对构成二者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发现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结构的整体性相对中国儒学较弱,即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缺乏有机的内部贯通,仅仅是形式上的松散联合体。而且维系二者各自结构得以存在的自调和转换机制所依赖的原动力也不同,中国儒学是为使其理论体系社会化而建立了相应的结构;而形而上学以超验世界为研究对象,一定程度上有为了结构而建造结构的倾向。通过比较研究,映衬出中西哲学具有各自鲜明特征的结构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学 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给哲学提出了新课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宏森 《编辑之友》 1981年第4期12-16,共5页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一组新兴学科。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人认为它们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彻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简称三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一组新兴学科。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有人认为它们是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它们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论 一般系统论 信息论 新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科学技术 系统方法 物质世界 思维方式 新兴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原理教科书中的若干重要命题辨误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17,共3页
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存在着某些混淆名实的逻辑错误。不可把“物质”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混淆起来;不可把对立统一规律和对立统一原理混淆起来;“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和“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也不是等值的,不... 现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中存在着某些混淆名实的逻辑错误。不可把“物质”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混淆起来;不可把对立统一规律和对立统一原理混淆起来;“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和“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两个命题也不是等值的,不可等同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统一规律 物质范畴 世界的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生存方式的实践哲学意蕴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书道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34-39,共6页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是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往由于受理论哲学范式的局限 ,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总是与现实人的生存状况相脱离。在实践哲学范式中 ,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存方式 ,它是人的生成方式和存在方式...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是人学、社会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往由于受理论哲学范式的局限 ,人的生存方式理论总是与现实人的生存状况相脱离。在实践哲学范式中 ,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存方式 ,它是人的生成方式和存在方式的有机统一 ,是由现实个人的生产实践、交往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方式 实践哲学 理论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第二次飞跃的哲学理论特色
20
作者 顾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9-23,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关心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功能,在中国实现求发展富裕的第二次历史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一代伟人和人民手中,再一次闪烁出它耀眼的光彩,也再一次向人们展现出它与伟大的实践相结合的崭新风格和特色。一、理论与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关心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功能,在中国实现求发展富裕的第二次历史飞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一代伟人和人民手中,再一次闪烁出它耀眼的光彩,也再一次向人们展现出它与伟大的实践相结合的崭新风格和特色。一、理论与实践——注重实践对理论的修正和检验,确立以实践作为价值取向的标准。正确认识和解决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永恒课题,党的七十二年历史中所实现的两次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 相结合 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 相适应 注重实践 求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