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里伯顿新一代交叉偶极声波测井仪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玉玲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介绍哈里伯顿公司开发的新一代交叉偶极声波测井仪 (WaveSonic)。较详细描述了该仪器的特点、仪器工作模式、测井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处理 ;给出了该仪器在井眼稳定性分析、渗透性分析和各向异性分析等方面在国内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测井仪器 声波测井 交叉偶极 斯通利波 各向异性 哈里伯顿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南地区坡折带特征及对沉积作用的控制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正平 袁淑琴 +2 位作者 王书香 潘仁芳 么景臣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31,152,共4页
以渤海湾盆地歧南地区沙河街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等地质特征为背景,以进一步认识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为目的,进行坡折带对沉积作用控制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沉积等相关资料,将歧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坡折带按成因... 以渤海湾盆地歧南地区沙河街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等地质特征为背景,以进一步认识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为目的,进行坡折带对沉积作用控制研究。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沉积等相关资料,将歧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坡折带按成因划分为4种类型。研究发现,坡折带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坡折带控制沉积物的供给,坡折带控制沉积相展布,坡折带控制沉积砂体的富集。该研究为砂体预测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类型 控沉作用 沙河街组 歧南地区 歧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的优化方案及解决措施——以大港油田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朱正平 潘仁芳 +3 位作者 马杰 李功权 么景臣 陈哲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7,134,共10页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应用系统是基于各专业纵向发展、相互独立开发的,在统一、规范的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上难以直接运行,系统应用效率低.基于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中存在EPDM数据模型覆盖面不够、综合应用层共享程度低、针对性差、数据...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应用系统是基于各专业纵向发展、相互独立开发的,在统一、规范的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上难以直接运行,系统应用效率低.基于勘探开发信息化系统架构中存在EPDM数据模型覆盖面不够、综合应用层共享程度低、针对性差、数据传输与同步工作量大等问题,分析系统架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方案和关键技术:利用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以中心主数据库模型扩展为基础,搭建逻辑中心主数据库层,分析并制定应用系统集成及接口开发技术和框图.大港油田现场应用表明:系统架构优化方案丰富了服务总线的应用组件,能够满足油田科研信息化生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信息化 系统架构 数据模型 优化方案 数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成像的多次波衰减 被引量:6
4
作者 尹军杰 王伟 +3 位作者 王赟 刘学伟 李文慧 赵志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4期319-323,共5页
为解决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多次波问题,研究了散射成像衰减多次波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散射成像方法主要是根据散射波的波场特征及散射理论,利用共散射点的等效偏移距道集对地下地质体进行偏移成像。... 为解决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多次波问题,研究了散射成像衰减多次波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散射成像方法主要是根据散射波的波场特征及散射理论,利用共散射点的等效偏移距道集对地下地质体进行偏移成像。基于共散射点道集(CSP)成像时,每炮利用了多道信息,而在CSP道集中,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少数道含有多次波,因此,散射成像具有衰减多次波的特性。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在衰减多次波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成像 散射波 多次波 共散射点道集 等效偏移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上游信息系统灾难备份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群 周相广 陈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年第6期78-81,85,共5页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 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永恒的话题,灾难备份是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保障的手段之一。作为数字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1)、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简称A2)管理了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的静、动态数据,数据范围覆盖了上游业务多个专业。项目组针对石油专业数据的特点,利用现代成熟的信息技术,合理地设计了两个系统数据集成灾备方案,实现了油田公司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在中国石油总部异地的数据集中备份,在总部为油田提供远程数据查询接替服务。本文结合A1和A2系统容灾实施案例,对数据建设如何成功实施和应用灾难备份给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灾难备份 A1系统 A2系统 数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数字油田建设探索与实践-A1A2从设计走向现实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冬梅 曲京 +6 位作者 史浩 马洵 时付更 马涛 赵胜 王学军 李大伟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年第6期14-18,共5页
自1999年数字油田概念出现以来,许多国际油公司、服务公司和国内油田均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油田已经从概念和理论走向现实,并朝着自动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技... 自1999年数字油田概念出现以来,许多国际油公司、服务公司和国内油田均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油田已经从概念和理论走向现实,并朝着自动化、虚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A1)和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的设计与实施,从数字油田概念出发,解读数字油田的逻辑构架、基本特征和构成技术,并对A1A2系统的逻辑框架、技术实现和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最后结合数字油田发展方向展望了A1A2系统的深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油田 勘探开发 信息化 A1系统 A2系统 架构设计 技术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A1系统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志忠 李薇薇 +2 位作者 李大伟 陈哲 刘万伟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年第6期60-64,共5页
勘探开发业务的高度协同是数字油田技术特征之一,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多学科、多层次、多阶段业务目标的一致,其技术关键是实现业务开展方式的协同化和业务成果的共享。A1系统一体化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主流软件应用协... 勘探开发业务的高度协同是数字油田技术特征之一,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多学科、多层次、多阶段业务目标的一致,其技术关键是实现业务开展方式的协同化和业务成果的共享。A1系统一体化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主流软件应用协同、项目成果管理与知识集成等关键技术实现,满足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协同工作环境功能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完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工作 A1系统 数字油田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油气生产数据管理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吉江 范春凤 +3 位作者 时付更 曲京 雷小强 石兵波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1年第3期56-60,共5页
中国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A2系统)作为数字化油田建设的一部分,整个系统的建设完成,实现了中国石油各油田油气开发数据的统一管理,全面实现了实体数据管理、数据采集、日报、月报、年报的单轨运行。建立起油气藏开发... 中国石油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以下简称A2系统)作为数字化油田建设的一部分,整个系统的建设完成,实现了中国石油各油田油气开发数据的统一管理,全面实现了实体数据管理、数据采集、日报、月报、年报的单轨运行。建立起油气藏开发生产数据传输、存储、处理、发布、管理和应用于一体,规范、统一、安全、高效的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使得中国石油在信息化管理上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本文主要介绍A2系统的一些技术特点,作为类似系统开发的参考经验,实现经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系统 技术特点 经验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一体化勘探开发数据模型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9
作者 熊方平 马进山 +1 位作者 陈新燕 孙瑶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1年第3期49-55,60,共8页
数字油田是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跨专业的数据管理与综合应用已经成为石油行业的主流需求,EPDM的设计目标正是要建立跨专业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模型,以实体为主线,将各专业数据有机、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勘探开发数据库... 数字油田是油田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跨专业的数据管理与综合应用已经成为石油行业的主流需求,EPDM的设计目标正是要建立跨专业的勘探开发一体化数据模型,以实体为主线,将各专业数据有机、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勘探开发数据库,从而满足各个层面的应用研究需求。经过A1/A2系统的建设和完善,EPDM已经覆盖了石油行业的勘探开发各个业务领域,从最初的管理成果数据发展到管理原始及过程数据。本文详细介绍了EPDM的设计思路和体系架构,并基于A1/A2项目的应用效果,对其综合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一体化 EPDM 数据模型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