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百万千瓦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的研制 被引量:8
1
作者 魏占超 于均刚 冯劢 《压力容器》 2016年第5期69-73,共5页
汽水分离再热器(简称MSR)是核电汽轮机辅助设备,是具有汽水分离和再热功能的大型管壳式换热器。对新型百万千瓦机组四流程MSR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对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措施进行描述,为类似核电站产品的制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汽水分离再热器(MSR) 变形控制 内部组件 再热器引入 清洁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000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制造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魏占超 于均刚 王楠 《压力容器》 2017年第2期74-79,共6页
通过AP1000核电站汽水分离再热器中再热器的研制,阐述了再热器蒸汽室、管板、管束支撑及总装在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及制造难点,解决了封头组焊、管板堆焊、深孔加工、翅片管穿管等工艺难题,为类似产品的制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变形控制 堆焊 管孔加工 穿管 胀接 清洁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汽水分离再热器制造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路扬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78,共6页
汽水分离再热器(简称MSR)是核电站常规岛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探讨了新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汽水分离再热器的制造工艺及关键技术。发现筒体转动时因发生轴向轻微窜动导致筒体碰撞、内部组件不锈钢堆焊造成的壳体塌陷以及薄壁不锈钢内件焊... 汽水分离再热器(简称MSR)是核电站常规岛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探讨了新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汽水分离再热器的制造工艺及关键技术。发现筒体转动时因发生轴向轻微窜动导致筒体碰撞、内部组件不锈钢堆焊造成的壳体塌陷以及薄壁不锈钢内件焊接产生变形对内部重要尺寸的影响等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技术方案,并基于该方案,制定了合理的制造工艺。结果表明,用该方案制定的制造工艺,可以有效避免容器外侧零件制造的磕碰以及内部组件焊接变形造成叶片和再热器安装困难的隐患,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水分离再热器(MSR) 内部组件 装配顺序 焊接变形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管板深孔加工过程参数智能采集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均刚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88,共5页
简要介绍了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孔结构特点和加工原理,利用“5G+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方式对深孔加工过程进行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参数分析,得到了深孔加工电流和推力的变化规律,为最优加工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有效提高了深孔加工的尺寸精度... 简要介绍了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孔结构特点和加工原理,利用“5G+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方式对深孔加工过程进行数据采集、过程监控、参数分析,得到了深孔加工电流和推力的变化规律,为最优加工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有效提高了深孔加工的尺寸精度,为核电管板深孔加工质量风险预防提供管理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板 深孔加工 BTA钻头 过程参数 智能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安注箱用轧制复合钢板结合面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国松 曹昕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98-200,204,共4页
核电用轧制复合钢板SA-533TypeBCl.1+SA-240Type304L具有良好的剪切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核电用轧制复合钢板的结合界面。结果显示,基层与复层之间通过相互元素扩散,形成厚... 核电用轧制复合钢板SA-533TypeBCl.1+SA-240Type304L具有良好的剪切强度和抗腐蚀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核电用轧制复合钢板的结合界面。结果显示,基层与复层之间通过相互元素扩散,形成厚度约为10μm的过渡层,这是轧制复合钢板有较好结合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复合 复合板 结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1000型蒸汽发生器内部构件关键安装工艺与清洁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扬 庄思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针对CAP1000型蒸汽发生器内部构件关键安装工艺及清洁控制等问题,分析了初级分离器及给水环等内部构件在有限空间精确位置的调节和临时固定等难点,研究了内套筒在下壳体内同轴安装以及换热管U形端在壳体最终对接焊接时所面临的污染和磕... 针对CAP1000型蒸汽发生器内部构件关键安装工艺及清洁控制等问题,分析了初级分离器及给水环等内部构件在有限空间精确位置的调节和临时固定等难点,研究了内套筒在下壳体内同轴安装以及换热管U形端在壳体最终对接焊接时所面临的污染和磕碰问题。基于该设备各部分内部构件结构特征提出清洁安装工艺方案,通过设计和应用多种防护用具和机械支撑调节装置,取代常规焊接固定方式,更加精准控制各项安装尺寸,避免了焊接和打磨带来的内部污染。实践表明,采用该安装工艺和方法可有效提高CAP1000型蒸汽发生器内部构件的制造精度、清洁度和产品总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1000型蒸汽发生器 内部构件 机械支撑 安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板镍基合金双钨极自动TIG堆焊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明涛 王莉 +2 位作者 周小龙 隋娜 刘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2,共7页
针对双钨极单热丝自动TIG工艺原理和技术优越性进行探索,采用双钨极单热丝自动TIG工艺在SA-508 Grade 3 Class 1锻件管板上进行镍基合金堆焊,并对堆焊层的各项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该方法在管板堆焊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焊接工... 针对双钨极单热丝自动TIG工艺原理和技术优越性进行探索,采用双钨极单热丝自动TIG工艺在SA-508 Grade 3 Class 1锻件管板上进行镍基合金堆焊,并对堆焊层的各项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该方法在管板堆焊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该工艺方法在核电产品及管壳式换热器类设备制造中进行推广应用,熔敷效率可达到2.5~6 kg/h,工艺熔敷效率约为普通单热丝自动TIG的3倍,可在有效保证核电产品管板镍基堆焊层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核电产品的制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蒸汽发生器 管板 镍基合金 堆焊 钨极气体保护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胀接环槽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伟 张慧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8,共6页
针对某工程蒸汽发生器制造阶段液压胀接缺陷,分析了缺陷形态及缺陷尺寸。通过工艺试验发现,缺陷胀接接头的机械连接强度大于10 700 N;接头间隙内的流体在5 MPa的压力下渗透速度为35.8 mm/min;缺陷位置传热管与管板孔贴合良好;NC30Fe传... 针对某工程蒸汽发生器制造阶段液压胀接缺陷,分析了缺陷形态及缺陷尺寸。通过工艺试验发现,缺陷胀接接头的机械连接强度大于10 700 N;接头间隙内的流体在5 MPa的压力下渗透速度为35.8 mm/min;缺陷位置传热管与管板孔贴合良好;NC30Fe传热管胀接残余应力导致裂纹缺陷的风险低于同等条件下的奥氏体不锈钢管。环槽缺陷孔胀接接头的性能满足RCC-M 2007规范及设计规格书要求,验证了缺陷胀接接头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 胀接 环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加工工具系统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邱易 雷勇 +3 位作者 郑建明 周石罗 杨圆明 刘爽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2,共6页
深孔加工具有工作条件恶劣、切削热难传散、断排屑困难和工艺系统刚性差等特点,属于制造领域典型难题之一。针对核电管板深孔加工的特点,提出开发高效和可靠的深孔加工刀具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四种深孔加工刀具系统—枪钻系... 深孔加工具有工作条件恶劣、切削热难传散、断排屑困难和工艺系统刚性差等特点,属于制造领域典型难题之一。针对核电管板深孔加工的特点,提出开发高效和可靠的深孔加工刀具系统的必要性。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四种深孔加工刀具系统—枪钻系统、BTA系统、双管喷吸系统和DF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范围。讨论了深孔加工刀具的种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深孔加工刀具系统新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加工 刀具系统 深孔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690合金管子与管板焊接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国辉 邹迪婧 谢彦武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1-415,共5页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AP1000核电站蒸汽发生器镍基690合金管子与管板焊缝焊接工艺.采用全位置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方法焊接,以95%Ar+5%H2作为焊接保护气体,对每条焊缝的焊接参数分区段设置并采用单层单道自熔焊接工艺,获得了满意的焊接... 用试验方法研究了AP1000核电站蒸汽发生器镍基690合金管子与管板焊缝焊接工艺.采用全位置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方法焊接,以95%Ar+5%H2作为焊接保护气体,对每条焊缝的焊接参数分区段设置并采用单层单道自熔焊接工艺,获得了满意的焊接接头质量.对使用不同焊接保护气体、不同焊接热输入焊接的管子管板焊缝截面进行宏观和微观检验.结果表明:焊接电参数相同,焊接保护气体不同,获得的有效焊喉尺寸不同;增大焊接热输入,会使管子管板焊缝根部发生裂纹的概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管板焊 镍基690合金 全位置TIG焊 裂纹 有效焊喉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局部损失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1
作者 许立 杨笑瑾 +2 位作者 施志辉 苑宇 李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螺旋管局部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的流动规律,根据局部损失模拟值得出螺旋管局部阻力系数,并分析了螺旋管螺距、曲率对局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管路局部阻力系数随曲率的增加而减小,而... 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螺旋管局部损失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圆截面螺旋管的流动规律,根据局部损失模拟值得出螺旋管局部阻力系数,并分析了螺旋管螺距、曲率对局部阻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管路局部阻力系数随曲率的增加而减小,而螺距对局部阻力系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局部阻力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1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管板堆焊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莉 徐祥久 +1 位作者 王舒伟 杜玉华 《压力容器》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通过选用优良的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堆焊工艺,顺利完成了AP1000核岛部件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管板堆焊,并获得了质量和性能优良的堆焊层。结果表明,采用两侧交替堆焊的方式,带极埋弧堆焊与焊条电弧焊结合的方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 通过选用优良的焊接材料,制定合理的堆焊工艺,顺利完成了AP1000核岛部件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管板堆焊,并获得了质量和性能优良的堆焊层。结果表明,采用两侧交替堆焊的方式,带极埋弧堆焊与焊条电弧焊结合的方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堆焊效率,又保证了管板堆焊后的各种性能和尺寸要求。为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制造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管板 堆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0合金传热管胀管区质量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仲贺 王佐森 鲍兴华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1期65-68,77,共5页
胀接是换热器制造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胀接区质量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介绍了胀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核电站换热器胀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胀管率和未胀合长度,研究了胀管区质量进行评估的三种方法:涡流轮廓曲线法、内径变化测量... 胀接是换热器制造中的一道关键工序,胀接区质量影响着换热器的使用。介绍了胀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核电站换热器胀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胀管率和未胀合长度,研究了胀管区质量进行评估的三种方法:涡流轮廓曲线法、内径变化测量法和解剖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胀管区 胀管率 未胀合长度 涡流轮廓曲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接工艺对镍基合金换热管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立辉 李伟 吴喜亮 《压力容器》 2014年第5期36-40,共5页
胀接残余拉伸应力是造成核岛换热设备换热管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选取SB-163UNS N06690镍基合金换热管开展胀接试验,检测分析换热管胀接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胀接过渡区残余拉应力最大,胀接区域次之,未胀接区域最小;机械... 胀接残余拉伸应力是造成核岛换热设备换热管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选取SB-163UNS N06690镍基合金换热管开展胀接试验,检测分析换热管胀接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胀接过渡区残余拉应力最大,胀接区域次之,未胀接区域最小;机械胀接工艺使管子变形量明显大于液压胀接,过渡区域残余拉应力相对较大,且随壁厚减薄率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换热管 液压胀接 机械胀接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合金换热管分段式机械胀接试验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伟 杨笑瑾 马东华 《压力容器》 2015年第9期75-79,共5页
某立式U形管换热器管子管板采用分段式机械胀接。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单段机械胀接及两段机械胀接接头的拉脱强度、间隙密封性能、胀管率、换热管表面质量等特性以及与胀接位置的关系,并分析了该种胀接结构的可靠性。
关键词 镍基合金换热管 分段式机械胀接 工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观形貌测量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建超 冯世绪 +4 位作者 郭保苏 刘哲建 王加春 吴凤和 赵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8页
综述了各类表面微观形貌测量方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原理和优缺点,针对各种方法列举出了典型的商品化仪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各种方法的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计量学 表面微观形貌 接触法 非接触法 准接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的研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君 李国骥 《压力容器》 201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通过300 MW蒸汽发生器制造过程中的管板镍基电渣堆焊、管板组件深孔加工、管子管板胀接、筒体与下封头局部热处理等关键工艺研制,掌握了其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堆焊 管板组件 胀接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格TiNiNb管材的反向挤压成形工艺参数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宝峰 金淼 +2 位作者 刘鑫刚 孙振铎 路郅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5,共6页
针对44 mm×10.5 mm小规格Ti Ni Nb管材反挤压成形试验的工艺参数确定和模具设计问题,采用有限元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和单因素轮换法,分析在满足制件成形质量(挤出温度低于共晶熔点)的前提下,挤压力与凹模模角和定径带长度、凹模和... 针对44 mm×10.5 mm小规格Ti Ni Nb管材反挤压成形试验的工艺参数确定和模具设计问题,采用有限元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和单因素轮换法,分析在满足制件成形质量(挤出温度低于共晶熔点)的前提下,挤压力与凹模模角和定径带长度、凹模和挤压筒温度、毛坯初始温度、挤压速度及摩擦因子等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影响挤压力的主要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参数分别为凹模模角、初始坯料温度、挤压速度和摩擦因子,并给出上述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基于数值模拟的正交试验方法,得到了主要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参数的最佳组合,即在保证润滑效果的前提下,取凹模模角110°、毛坯初始温度为950℃、挤压速度为50 mm/s。利用铅和45号钢毛坯在6.5 MN多向模锻挤压液压机上进行了验证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挤压 管材 热力耦合 工艺优化 TiNi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后干燥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圆明 扈继承 张玉丰 《压力容器》 2015年第1期76-80,共5页
水压试验是核岛冷却剂系统设备制造过程的关键检验工序,水压试验后应完全排出残留在设备内部的水汽,以便进行贮存和运输。蒸汽发生器作为压水堆一二回路的换热设备,内件结构复杂,换热面积大,容易产生蓄水和吹扫死角,不易达到要求的露点... 水压试验是核岛冷却剂系统设备制造过程的关键检验工序,水压试验后应完全排出残留在设备内部的水汽,以便进行贮存和运输。蒸汽发生器作为压水堆一二回路的换热设备,内件结构复杂,换热面积大,容易产生蓄水和吹扫死角,不易达到要求的露点值,同时常规压缩热空气吹扫方法会增加内件锈蚀的风险。通过对水压后壁温、干燥循环方式、置换气体温度、连接管路密封等对干燥过程影响因素的试验和分析,证明水压试验用水的热量有利于缓解水压后干燥过程中内部温度的损失,采用氮气置换及真空干燥法能够对水压后的蒸汽发生器进行良好的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水压试验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管板液压胀接管内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晓辉 韩君 《压力容器》 2014年第11期67-73,共7页
全深度液压胀接技术是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及其他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普遍采用的制造工艺。液压胀接具有操作简单、胀后变形均匀、壁厚减薄率低、残余应力小等优点,但也会产生管内划伤、胀接长度超差等管内缺陷,薄壁管厚管板胀接时胀接... 全深度液压胀接技术是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及其他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普遍采用的制造工艺。液压胀接具有操作简单、胀后变形均匀、壁厚减薄率低、残余应力小等优点,但也会产生管内划伤、胀接长度超差等管内缺陷,薄壁管厚管板胀接时胀接过渡区的管子内部缺陷产生的几率更高。对液压胀接时管子长度缩短量、壁厚减薄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测量,对过渡区胀接芯轴和管子受力进行分析,表明过渡区管子内部缺陷是由于管子长度缩短效应及管子受力共同作用产生的,胀接区的划痕缺陷主要是由于芯轴损伤及金属颗粒残留引起的,未胀区胀接长度超差主要是由于芯轴设定失误引起的。通过改进胀接芯轴密封形式和限位止环的设计,证明采用芯轴保护套及非膨胀式的限位止环等工艺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管内缺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管板 液压胀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