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和淀粉混合废水 被引量:9
1
作者 姚宏 王钰楷 +4 位作者 何永淼 徐菁 田盛 马友千 张树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83-188,共6页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和淀粉生产混合废水。连续272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000~16000mg/L,氨氮浓度为100~800mg/L(均值为530mg/L),总氮浓度为200~1000mg/L(均值为624.4mg/L)时,该组合工艺对CODC...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和淀粉生产混合废水。连续272d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Cr为4000~16000mg/L,氨氮浓度为100~800mg/L(均值为530mg/L),总氮浓度为200~1000mg/L(均值为624.4mg/L)时,该组合工艺对CODCr去除率为94%~98%,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6.9%和89.8%。出水CODCr、氨氮和总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14、15.6和59.2mg/L。组合工艺可有效削减有机物负荷,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负担,同时通过生物处理除氮降低了常规物化脱氮的运行费用和投资成本,且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均满足GB21903—2008《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废水 两级厌氧反应器(UASB) 好氧反应器(A O系统) 厌氧氨氧化(ANAMMOX) 金霉素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Fe^(3+)对金霉素降解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辉 姚宏 +2 位作者 田盛 马友千 于晓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4-960,共7页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的广谱抗生素,作为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Fe3+与CTC的络合反应机制以及不同条件(Fe3+与CTC的摩尔比、温度、pH)下CTC降解规律的研究,探讨了Fe3+的...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的广谱抗生素,作为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Fe3+与CTC的络合反应机制以及不同条件(Fe3+与CTC的摩尔比、温度、pH)下CTC降解规律的研究,探讨了Fe3+的存在对CTC降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 molCTC分子最多络合2 molFe3+,且Fe3+与CTC的结合部位在CTC分子的A环;Fe3+的浓度会对CTC降解产生影响,当Fe3+与CTC的摩尔比为1∶1时,CTC的降解速率最大;CTC的降解速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而增大;投入与CTC等浓度的Fe3+时,10和20℃条件下CTC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了271%和322%(30℃时,Fe3+的效果不是很显著),pH=3、5和7时CTC的降解速率分别提高400%、141%和179%.由于Fe3+大量存在于金霉素制药废水中,通过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Fe3+对金霉素降解机制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环境条件的确定及制药废水中CTC降解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CTC) FE3+ 降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青霉素废水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士超 姚宏 +3 位作者 王钰楷 马友千 田盛 于晓华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51,共6页
采用Fenton氧化技术深度处理青霉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H2O2/Fe2+的摩尔比值、H2O2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T,4个因素对COD的去除效果及各因素间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废水初始pH为3,H2O2/Fe2+的摩尔比值为1∶1,H2O... 采用Fenton氧化技术深度处理青霉素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pH、H2O2/Fe2+的摩尔比值、H2O2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T,4个因素对COD的去除效果及各因素间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废水初始pH为3,H2O2/Fe2+的摩尔比值为1∶1,H2O2的投加量为30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此时COD的去除率高达59%左右.在单因素基础上,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设计,通过二次回归得到COD去除率与废水的初始pH,H2O2/Fe2+的摩尔比,H2O2的投加量关系的回归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COD的去除率.同时,3个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排序为H2O2投加量>H2O2/Fe2+的摩尔比>溶液初始pH,最后得到的优化参数为:pH为2.98,H2O2/Fe2+的摩尔比为0.76∶1,H2O2的浓度为295.10 mg/L,此时COD的去除率为57.41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法 青霉素废水 深度处理 Design-Exp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反应对厌氧消化的限速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祥锟 闵祥发 +1 位作者 李建政 张玉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97-3002,共6页
为明晰厌氧消化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分别以丁酸、乙酸、H_2/CO_2为基质,在37℃和pH 5.00-9.00条件下对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依据Shelford耐受定律对食丁酸产氢产乙酸菌(SBOB)、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ACM)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HTM)... 为明晰厌氧消化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分别以丁酸、乙酸、H_2/CO_2为基质,在37℃和pH 5.00-9.00条件下对厌氧活性污泥进行培养,依据Shelford耐受定律对食丁酸产氢产乙酸菌(SBOB)、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ACM)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HTM)的pH值生态幅及基质转化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BOB、ACM和HTM的pH值生态幅分别为6.19-8.59、5.50-7.74和4.39-9.23,其代谢最适pH值分别为7.39、6.62和6.81.在最适pH值条件下,厌氧活性污泥对丁酸、乙酸、H_2/CO_2的转化速率分别为0.86、1.04和1.09g CODequ/(g MLVSS·d).可见,与产甲烷菌相比,产氢产乙酸菌的pH值生态幅更窄,基质转化速率更慢,对厌氧消化过程具有更为显著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限速步骤 PH值 生态幅 基质转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浓度对丁酸甲烷发酵功能菌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泽雨 闵祥发 +1 位作者 张玉鹏 李建政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共6页
试验分别以丁酸、乙酸和H_2/CO_2为惟一碳源,通过对厌氧颗粒污泥的间歇培养,考察了Na^+浓度对嗜丁酸产氢产乙酸菌(SBOB)、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ACM)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HTM)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2.00 g·L^(-1)对SBOB,... 试验分别以丁酸、乙酸和H_2/CO_2为惟一碳源,通过对厌氧颗粒污泥的间歇培养,考察了Na^+浓度对嗜丁酸产氢产乙酸菌(SBOB)、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ACM)和氢营养型产甲烷菌(HTM)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2.00 g·L^(-1)对SBOB,ACM和HTM的代谢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0.06,3.56和9.47 g·L^(-1);Na^+的提高,对SBOB和ACM的抑制效应是渐进的,而对HTM的抑制则是突进的。欲保证厌氧活性污泥丁酸甲烷发酵的效率,须将系统内的Na^+控制在3.56 g·L^(-1)以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活性污泥 甲烷发酵 功能菌群 钠离子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