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自给能中子探测器信号影响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一川 张天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8-751,共4页
为探讨自给能探测器在使用现场温度改变对探测器灵敏度的影响,研究了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电流信号与中子注量率的关系。中子注量率加权微观截面的计算,用以说明不同温度下探测器特性。结果表明:探测器灵敏度并非一个固定常... 为探讨自给能探测器在使用现场温度改变对探测器灵敏度的影响,研究了自给能中子探测器在不同温度工况下电流信号与中子注量率的关系。中子注量率加权微观截面的计算,用以说明不同温度下探测器特性。结果表明:探测器灵敏度并非一个固定常数,在不同工况下需要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给能中子探测器 热中子 堆芯探测器 探测器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管网算法预测旋转对动叶冷却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爱华 钱潇如 +1 位作者 韩万金 王庆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应用自行开发的管网算法,数值模拟了某型重燃第一级动叶内部冷却结构在静止和旋转状态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与静止状态比较,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科氏力改善了冷气在冷却流道内的流动,提高了冷气的流量以... 应用自行开发的管网算法,数值模拟了某型重燃第一级动叶内部冷却结构在静止和旋转状态下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与静止状态比较,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科氏力改善了冷气在冷却流道内的流动,提高了冷气的流量以及被冷却壁面对冷气的扰动,增大了冷却流道內壁面的换热系数,从而提高了冷气的冷却效率。如果在静止状态动叶冷却结构满足设计要求,那么在旋转状态动叶的冷却结构也必定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算法 重燃动叶片 冷却结构 静止与旋转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管网算法校验MarkⅡ冷却结构的改型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爱华 钱潇如 +1 位作者 韩万金 王庆超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1-406,共6页
应用自行开发的管网算法,数值模拟了MarkⅡ叶栅原型,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为了验证算法的工程实用性,数值模拟了MarkⅡ的改型叶栅,证实通过冷却通道的突扩突缩,能够提高冷气的湍流度,从而强化冷气与叶... 应用自行开发的管网算法,数值模拟了MarkⅡ叶栅原型,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可靠性。为了验证算法的工程实用性,数值模拟了MarkⅡ的改型叶栅,证实通过冷却通道的突扩突缩,能够提高冷气的湍流度,从而强化冷气与叶片壁面的换热,有效地降低叶片的壁面温度。原型和改型的数值结果表明,管网算法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可靠,能快速定性确定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算法 MarkⅡ叶栅 冷却结构 改型设计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孔对动叶冷却结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董爱华 颜培刚 +2 位作者 钱潇如 韩万金 王庆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5-51,共7页
为深入研究某型燃气轮高温旋转动叶片内部先进的复合冷却结构,采用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该叶片外部高温流场、内部前后冷却腔内蛇形折流通道复合冷却结构的流动性能与换热特性,研究前腔蛇形折流冷却通道在采用局部通气孔改进... 为深入研究某型燃气轮高温旋转动叶片内部先进的复合冷却结构,采用三维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模拟该叶片外部高温流场、内部前后冷却腔内蛇形折流通道复合冷却结构的流动性能与换热特性,研究前腔蛇形折流冷却通道在采用局部通气孔改进设计的条件下对整个旋转叶片外表面冷却效果与内部冷却通道流阻系数的改善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冷气流量条件下,无通气孔设计时,叶片内部蛇形折流通道采用的气膜/冲击/扰流复合冷却结构能够对叶片整体带来较好的换热效果,并且叶片内、外表面温度分布都处于合理范围,但由于整个内部折流冷却通道流动阻力较高,导致对冷却气源供应压力要求过大,且前后冷却腔室进口设计压力差别较大;在内冷前腔局部位置设计冷气通孔结构,可有效降低前腔折流通道的流动阻力,在保证叶片换热效果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的前提下,实现了所需冷气供应压力和冷气量同时显著下降,多腔冷却气体用量得到更好匹配。该改型设计提高了原型叶片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高温动叶 冷却结构 通气孔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