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绝缘电介质介电特性表征与测试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忠华 《电气工程学报》 2018年第11期11-20,共10页
非线性是导致问题复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存在于几乎所有物理现象之中。电气绝缘介质的非线性介电行为在科学层面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同时在工程技术层面为电气绝缘结构设计、更高电压等级电力设备研发提供了新的破解瓶颈问题的... 非线性是导致问题复杂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且存在于几乎所有物理现象之中。电气绝缘介质的非线性介电行为在科学层面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空间,同时在工程技术层面为电气绝缘结构设计、更高电压等级电力设备研发提供了新的破解瓶颈问题的技术途径。具有电场调控功能的非线性绝缘材料,被称为“智能绝缘材料”,已在大型电机端部绝缘和电缆附件防电晕结构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高压直流绝缘技术的进步,电气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非线性介电特性和机理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非线性绝缘介质介电特性的表征和测试技术是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又是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不可回避的关键性基础问题。稳态直流电场下,非线性绝缘介电特性用伏安特性或电导率与电场强度关系来表征,相应测试技术比较简单。稳态交流电场场下,用等效(相对)介电常数和等效电导率与电场强度关系来表征,测试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分解阻性和容性电流。暂态电场下非线性绝缘介电特性的表征参数体系尚未建立,测试技术最为复杂,相关研究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绝缘电介质 介电特性 表征参数 暂态介电特性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介质空间电荷与电流和电位的同步联合测量系统
2
作者 孙云龙 韩永森 李忠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26,共8页
为了综合、全面地获取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响应信息,准确表征固体电介质的介电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同时”测量策略的空间电荷与电流以及空间电荷与开路电位的同步同时联合测量方案。该联合测量方案基于现有的电流测量单元、电位测量... 为了综合、全面地获取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响应信息,准确表征固体电介质的介电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同时”测量策略的空间电荷与电流以及空间电荷与开路电位的同步同时联合测量方案。该联合测量方案基于现有的电流测量单元、电位测量单元以及空间电荷测量单元,通过T型滤波器和阻交电感对测量单元进行合理组合,保证测量过程中各单元之间无互相干扰,从而实现电流、开路电位和空间电荷的同步联合测量。以碳化硅(SiC)掺杂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试样的电流、电位和空间电荷同步联合测量结果为基础,对测量系统进行了校验。研究结果表明,电流测量基础噪声在pA数量级,在1~10 kV电压测量效果良好,空间电荷测量精度并未受到影响。联合测量方案在技术上简单易行,能够实现对固体电介质的电流、电位和空间电荷同步同时联合测量,同时该联合测量系统具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为后续多种测量技术的同步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电流 电位 空间电荷 同步联合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的研制--现场实验与测量精度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崐 孙晓刚 +1 位作者 于晓洋 孙晓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19-1722,共4页
研制了可用于大型爆炸现场的、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量程为800~3 500℃,波长范围为0.6~1.1μm)。测量原理进一步改进,加入亮温逼近法解决了二次测量法初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并应用此高温计在空旷场地对3kg TNT炸药爆炸的全... 研制了可用于大型爆炸现场的、测量爆炸火焰真温的多光谱温度计(量程为800~3 500℃,波长范围为0.6~1.1μm)。测量原理进一步改进,加入亮温逼近法解决了二次测量法初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并应用此高温计在空旷场地对3kg TNT炸药爆炸的全过程进行测量。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此高温计可以测量爆炸火焰真温变化全过程,对波阵面瞬时温度与燃烧火球温度的测量均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分析了影响此高温计测量精度的各个因素,得出目前制约多光谱高温计测量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仍然为真温算法及标定方法的误差,这为今后研制高精度高温计明确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爆炸火焰 真温测量 TNT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Fe_3O_4与低密度聚乙烯组成复合介质的介电谱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冬 宋伟 +2 位作者 孙志 韩柏 雷清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7-813,共7页
纳米Fe3O4是典型的顺磁性材料,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复合,会给LDPE基体的磁、电等性能带来影响。为研究纳米Fe3O4加入对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并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 纳米Fe3O4是典型的顺磁性材料,将其与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复合,会给LDPE基体的磁、电等性能带来影响。为研究纳米Fe3O4加入对LDPE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并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制备了不同条件的纳米Fe3O4粒子。将此纳米Fe3O4按质量分数0.25%~1%分别以熔融共混法与LDPE复合制得Fe3O4与LDPE的复合材料。以宽频介电谱仪进行了该Fe3O4与LDPE复合材料介电谱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3O4的加入及磁化对LDPE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有影响,且其大小与掺杂方法及纳米Fe3O4质量分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谱 共沉淀法 纳米FE3O4 低密度聚乙烯(LDPE) 熔融共混 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松弛分析CB/LD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闫志雨 赵洪 +2 位作者 韩宝忠 杨佳明 陈俊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8,共9页
分别以导电炭黑(C-CB)和绝缘炭黑(I-CB)作为纳米填充相,研究不同性能炭黑(CB)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CB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特性进行表征。利用电声脉冲(PEA)法测量LDPE及其纳米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 分别以导电炭黑(C-CB)和绝缘炭黑(I-CB)作为纳米填充相,研究不同性能炭黑(CB)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对CB微观形貌和表面化学特性进行表征。利用电声脉冲(PEA)法测量LDPE及其纳米复合介质的空间电荷分布,并结合动态机械分析法(DMA)和热刺激电流法(TSC)探索CB改善LDPE空间电荷特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CB比I-CB具有更长的链状结构和较少的表面基团,可与LDPE产生更强的相互作用;C-CB/LDPE和I-CB/LDPE纳米复合介质均能够有效地抑制空间电荷积聚,其中前者的空间电荷抑制能力更强。分析认为复合介质空间电荷性能改善是由于CB与LDPE相互作用,减少了参与α松弛的分子形成的缺陷数量,降低了LDPE内的陷阱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炭黑 空间电荷 α松弛 动态机械分析 热刺激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极结构中非线性介质空间电荷极化与退极化暂态过程仿真研究
6
作者 孙云龙 李忠华 +1 位作者 索长友 郑欢 《电气工程学报》 2018年第11期52-64,共13页
非线性介质是指其电导率和(或)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介质。非均匀电场中非线性介质由于介质的介电性能参数在空间呈梯度变化,在电场作用下将发生空间电荷极化,而极化形成的空间电荷又影响电场的分布,探明这种空间电荷... 非线性介质是指其电导率和(或)介电常数随电场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介质。非均匀电场中非线性介质由于介质的介电性能参数在空间呈梯度变化,在电场作用下将发生空间电荷极化,而极化形成的空间电荷又影响电场的分布,探明这种空间电荷极化的动态过程有助于高压直流绝缘结构的设计和故障分析。为此,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中的瞬态求解器仿真研究了同轴电极结构下具有场致增强型和温度增强型电导的非线性电介质在阶跃电压下的极化和退极化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极化建立过程中,内电极附近空间电荷密度随时间变化会出现“过冲”现象;退极化过程中,内电极附近空间电荷会出现“反极性过冲”现象;“过冲”现象与“反极性过冲”现象相互呼应,均源自动态松弛时间的时空分布;温度梯度与场强对空间电荷“过冲”行为的影响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介质 温度梯度 空间电荷 极化 退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空间电荷特性 被引量:34
7
作者 徐明忠 赵洪 +2 位作者 吉超 杨佳明 张文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4-690,共7页
为了降低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积累,在自制纳米MgO粉体的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氧化镁/低密度聚乙烯(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MgO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 为了降低低密度聚乙烯中的空间电荷积累,在自制纳米MgO粉体的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氧化镁/低密度聚乙烯(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MgO粒径大小和分散情况,采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确定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采用电声脉冲法(PEA)测量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测量了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试验结果表明,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体系中,MgO粒径约为50nm,且分散均匀;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抗张强度均高于纯LDPE的,且MgO质量分数为2%时达到最大值;不同MgO质量分数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均高于纯LDPE的;纳米MgO能抑制空间电荷的注入和其在材料体内的迁移,质量分数为3%时,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空间电荷得到了良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氧化镁 低密度聚乙烯 空间电荷 拉伸性能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心电抗器气隙边缘效应计算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8
作者 官瑞杨 魏新劳 +1 位作者 王永红 陈庆国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8,共8页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气隙等效导磁面积的方法:用有限元法计算自感,将漏感从仿真所得自感中扣除,再结合主电感理论公式反推出气隙等效导磁面积扩大系数。分析了电感参数及ANSYS计算原理;结合对比文献论证了本方法的优越性;实验和仿真验证了...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气隙等效导磁面积的方法:用有限元法计算自感,将漏感从仿真所得自感中扣除,再结合主电感理论公式反推出气隙等效导磁面积扩大系数。分析了电感参数及ANSYS计算原理;结合对比文献论证了本方法的优越性;实验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定性分析气隙边缘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气隙长度、铁心截面积、铁心相对磁导率,且气隙长度起主导作用;气隙等效导磁面积扩大系数与气隙长度呈正比,与铁心截面积和相对磁导率呈反比。本方法有效避免了漏电感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铁心电抗器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心电抗器 边缘效应 气隙 等效导磁面积 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聚乙烯材料中的两相界面及其荷电行为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洪 闫志雨 +3 位作者 杨佳明 郑昌佶 王暄 韩宝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81-2790,共10页
纳米复合聚烯烃绝缘材料有望在未来应用于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但纳米粒子改善介质电性能的根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纳米复合聚烯烃介质中,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形成的两相界面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Lewis和Takad... 纳米复合聚烯烃绝缘材料有望在未来应用于高压直流电缆的制造,但纳米粒子改善介质电性能的根本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在纳米复合聚烯烃介质中,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形成的两相界面对材料的宏观性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Lewis和Takada分别基于胶体化学和静电学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纳米复合介质中的界面模型,Tanaka根据经过表面处理的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可能关系,提出了多核模型。这些模型都强调了界面对电荷的存储作用,认为复合介质通过存储电荷来改善介电性能。该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纳米复合聚乙烯介质界面区微观表征的一些成果,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表明:静电力显微镜、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Zeta电位测量等方法和技术,可以作为探测纳米复合介质中的界面荷电现象的可行的手段。多种方法研究表明:在未经极化的Si O2、Al2O3复合聚乙烯体系中观测到了界面荷电分布,符合Lewis的界面荷电模型;而未经极化的Mg O复合体系中未探测到界面荷电现象。热刺激电流(TSC)测试表明复合体系的共同之处是形成均匀致密分布的深陷阱,而且材料的空间电荷抑制特性与这些深陷阱的存在密切相关。在纳米粒子与聚乙烯的复合物中,不论是纳米粒子与聚乙烯直接接触荷电,还是通过外场极化形成界面荷电,都可以理解成电荷入陷深陷阱,深陷阱界面荷电区激发的库仑场,是体系抑制空间电荷注入与改善直流电性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介质 陷阱 界面 空间电荷 静电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度对交联聚乙烯水树枝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胥智勇 赵洪 +3 位作者 陈俊岐 杨佳明 郑昌佶 雷建设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5,41,共6页
通过向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制备了不同交联度的XLPE试样,用热延伸实验法对交联度进行表征;利用水刀电极法对试样进行水树枝老化,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其水树枝的生长形貌;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 通过向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制备了不同交联度的XLPE试样,用热延伸实验法对交联度进行表征;利用水刀电极法对试样进行水树枝老化,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其水树枝的生长形貌;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对试样的结晶度进行测试,并分别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结晶形貌,研究交联度对交联聚乙烯(XLPE)水树枝老化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提升XLPE的交联度可以显著增强其耐水树枝能力;虽然交联反应抑制了XLPE球晶和片晶的生长,使其结晶度下降,导致无定形区域面积增大,但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限制了材料内部水分沿电场方向发生形变挤压形成水树枝的能力,交联度越高,这种抑制能力越强。相比于结晶的影响,三维网状结构对提高材料耐水树枝能力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水树枝 结晶 交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子工业用低介电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明艳 程同磊 +2 位作者 高升 崔宇 吴子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1,共5页
本文从降低PI的分子极化率和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密度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低介电常数PI薄膜(主要包括含氟聚酰亚胺和多孔结构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添加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纳米粒子制备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评述... 本文从降低PI的分子极化率和单位体积内极化分子密度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近年来低介电常数PI薄膜(主要包括含氟聚酰亚胺和多孔结构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添加具有纳米孔洞结构纳米粒子制备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评述了现有制备方法的优劣,并展望了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介电常数 聚酰亚胺 含氟 多孔结构 纳米孔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交流电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洪 栗松 +2 位作者 郑昌佶 宋淑伟 张文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7,共10页
聚丙烯(PP)分别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熔融共混,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的弹性体/PP复合材料。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呈现弹性体均匀分布在PP中构成的"海岛结构",随着... 聚丙烯(PP)分别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弹性体、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EBS)熔融共混,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的弹性体/PP复合材料。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呈现弹性体均匀分布在PP中构成的"海岛结构",随着复合体系中弹性体含量的增加,岛相浓度与尺寸均增大。DSC结果表明当弹性体含量增加时,复合材料结晶度略有下降。力学测试结果表明165℃下复合材料的热延伸形变量均大于PP的热延伸形变量,且随弹性体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热延伸形变量逐渐增加。DMA测试结果表明30%质量分数的POE/PP复合材料的25℃弹性模量降低至约750 MPa。交流介电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交流介电强度均小于PP,其中25%质量分数的SEBS/PP复合材料交流介电强度最接近PP。弹性体/PP复合材料中的"海岛结构"既保留了PP较高温度下的机械强度,又明显降低了PP材料的硬度,增加了韧性和柔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弹性体 微观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交流击穿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结晶形态对树枝化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俊国 胡海涛 +2 位作者 郑杰 俞利 张晓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 为了研究结晶形态对聚合物电树枝化的影响,采用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通过偏光显微镜(PLM)对其结晶形态进行表征,研究了交流电压作用下不同型号的聚丙烯树脂的树枝化特性,如:电树生长速度、电树枝形状等。结果表明:型号为1300的聚丙烯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树枝生长速度都相对较慢,具有较好的耐电树枝化性能。电树枝在球晶内生长缓慢,而在晶区和非晶区的晶界面快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偏光显微镜 电树枝 结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低热膨胀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艳 高升 +2 位作者 吴子剑 崔宏玉 高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3-158,共6页
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为含氟二酐,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含氟二胺,通过引入分子结构相对对称的刚性单体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共聚合成了5种含氟比例不同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 以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为含氟二酐,4,4′-二氨基-2,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为含氟二胺,通过引入分子结构相对对称的刚性单体1,2,4,5-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进行共聚合成了5种含氟比例不同的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引入刚性单体共聚后薄膜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有所提高;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PMDA含量的上升而增加;共聚薄膜在可见光领域的透光率低于均聚薄膜;拉伸实验显示在添加少量PMDA后,薄膜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所增大,但当PMDA含量过高时其力学性能反而下降;随着PMDA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热膨胀系数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薄膜 透明 含氟 共聚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化途径对含氟聚酰亚胺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明艳 高升 +2 位作者 吴子剑 崔宏玉 高岩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6,共6页
传统的热亚胺化方式会对含氟聚酰亚胺的应用范围造成限制,但低温亚胺化会对其性能造成一定影响。以含氟单体4, 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 4'-二氨基-2, 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合成聚酰胺酸(PAA),然后分别通过80... 传统的热亚胺化方式会对含氟聚酰亚胺的应用范围造成限制,但低温亚胺化会对其性能造成一定影响。以含氟单体4, 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6FDA)和4, 4'-二氨基-2, 2'-双三氟甲基联苯(TFMB)合成聚酰胺酸(PAA),然后分别通过80℃/1 h,110℃/2 h,150℃/2 h,200℃/1 h,250℃/30 min,300℃/30 min梯度升温热亚胺化和加入乙酸酐/吡啶混合液的方式使其亚胺化,制备两种聚酰亚胺(PI)薄膜,对薄膜各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化学亚胺化制备的薄膜拥有更好的透明性、溶解性和力学性能;而热亚胺化制成的薄膜拥有较小的相对介电常数、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更高的亚胺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化学亚胺化 热亚胺化 柔性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明艳 翟兆辉 +4 位作者 李明川 周诚智 王晨 裴鑫 吴子剑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9,24,共6页
采用长径比不同的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C-MWCNTs)和环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E-MWCNT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功能化前后MWCNTs在丙酮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功能化前后MW... 采用长径比不同的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C-MWCNTs)和环氧基功能化碳纳米管(E-MWCNTs)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功能化前后MWCNTs在丙酮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功能化前后MWCNTs进行表征,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当C-MWCNTs_(1020)、C-MWCNTs_(4060)掺杂量分别为0.6%和0.8%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比未掺杂MWCNTs的环氧树脂分别提高了54.9%和60.8%;在MWCNTs掺杂量相同时,E-MWCNTs_(4060)/EP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均优于C-MWCNTs_(4060)/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多壁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结构对水溶性硅钢片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笑瑞 刘立柱 +2 位作者 靳柯 李金凤 顾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26,共4页
针对分子量、羟值及三元酸用量对硅钢片漆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分析3个因素对水溶性硅钢片漆的水溶性、凝胶化时间和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子量为1 900,羟值为7%,偏苯三酸酐为原料总量的8.5%时,可... 针对分子量、羟值及三元酸用量对硅钢片漆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分析3个因素对水溶性硅钢片漆的水溶性、凝胶化时间和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子量为1 900,羟值为7%,偏苯三酸酐为原料总量的8.5%时,可得到硅钢片漆最佳的水性聚酯树脂结构。制备的硅钢片漆固体含量为40%,23℃下粘度为45 s,210℃下凝胶化时间为91 s,水溶性为6.4倍,pH值为7.2,漆膜硬度为9H,附着力等级为1级,韧性等级为1级,体积电阻率为1.5×1013Ω·m,表面电阻为1.2×1013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聚酯 分子量 羟值 偏苯三酸酐 硅钢片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PE试样表面形貌及结晶特性对击穿场强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洪 关兵 +3 位作者 郑昌佶 杨佳明 孙志 韩宝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0-687,共8页
提高聚合物绝缘材料的耐电强度受长期关注,为此主要探究表面形貌及结晶结构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击穿场强的影响。以聚酯薄膜(PET)和云母(mica)薄片作为压制模具制备LDPE片状试样。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表明,用具有原子级别平... 提高聚合物绝缘材料的耐电强度受长期关注,为此主要探究表面形貌及结晶结构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击穿场强的影响。以聚酯薄膜(PET)和云母(mica)薄片作为压制模具制备LDPE片状试样。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表明,用具有原子级别平整度的云母压片可以完善LDPE试样的表面形貌,形成规整且尺寸较大的球晶;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LDPE试样熔融曲线,结果表明mica制备的试样结晶度比PET压制的高出约24%,且慢速冷却的试样熔融温度较快速冷却的高约3℃。动态力学分析(DMA)测试结果表明,mica使聚乙烯结晶完善,分子刚性增强使松弛损耗峰峰值有所下降,力学松弛峰向高温移动到80℃左右,这也促使耐电强度在高温区显著改变;击穿试验结果表明,mica压制的试样交直流耐电强度皆高于PET制备的试样,在90℃时,mica压制试样慢速冷却的试样交流击穿场强提高了17%;mica表面完善的解理使试样表面粗糙度较PET的有所降低,COMSOL电场仿真表明,其局部电场集中趋于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表面形态 球晶 阻尼损耗因子 击穿场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路转移型可调电抗器原理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官瑞杨 魏新劳 +1 位作者 陈庆国 王永红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43,共7页
提出一种以磁路转移为技术手段的电感调节原理,利用直流磁通迫使交流磁通改变流通路径,达到磁路转移的目的,进而改变交流等效磁阻实现电感值连续无级可调。结合磁路基本理论详细分析调节过程,给出3种情况下电感计算模型;用有限元法仿真... 提出一种以磁路转移为技术手段的电感调节原理,利用直流磁通迫使交流磁通改变流通路径,达到磁路转移的目的,进而改变交流等效磁阻实现电感值连续无级可调。结合磁路基本理论详细分析调节过程,给出3种情况下电感计算模型;用有限元法仿真计算电抗器的磁场分布;设计直流控制电路及参数;制作一台实验样机,测试电感调节特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了此原理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电感值与补偿系数呈反比例函数关系,且补偿系数越小,电感值变化越明显;不补偿时,交流等效磁阻最小,电感值最大;全补偿时,交流等效磁阻最大,电感值最小;电感调节倍数取决于大气隙与小气隙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抗器 磁路转移 电感 磁通 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分散性及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明艳 程同磊 +2 位作者 裴鑫 高升 吴子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6-48,52,共4页
用混酸、Fenton试剂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MWNTs复合薄膜。对MWNTs功能化前后官能团变化及在PI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复合薄膜的电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M... 用混酸、Fenton试剂和硅烷偶联剂KH-550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功能化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PI)/MWNTs复合薄膜。对MWNTs功能化前后官能团变化及在PI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复合薄膜的电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MWNTs经多元功能化修饰后在PI基体中的分散性相比单一功能化MWNTs有了显著提高;单一功能化MWNTs的引入使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介电强度降低;引入多元功能化MWNTs使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但介电损耗增加及介电强度下降的幅度减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多壁碳纳米管 多元功能化 分散性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