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TA-NaOH-Fe_2(SO_4)_3改性沸石除氟性能静态实验研究
1
作者 俞志刚 刘波 +1 位作者 王婷 邹春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1期64-67,共4页
为提高天然沸石除氟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法改性的沸石对水样的除氟效果,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中效果最好的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进行了除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除氟时,EDTA、NaOH和Fe2(SO4)3的最... 为提高天然沸石除氟性能,比较了不同方法改性的沸石对水样的除氟效果,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其中效果最好的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进行了除氟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EDTA-NaOH-Fe2(SO4)3改性沸石除氟时,EDTA、NaOH和Fe2(SO4)3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2mol.L-1、1.0mol.L-1和1.0mol.L-1,最佳粒径、投料量、水样pH值、吸附时间和水样温度分别为60目、5.0g.(100mL)-1、7.0、60min和50℃。含氟20.0mg.L-1的高氟水经改性沸石处理2次后,F-浓度降至1.0mg.L-1以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沸石 除氟 EDTA—NaOH-Fe2(SO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炭材料及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献斌 谢欣欣 +2 位作者 燕红 孙晓君 孙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介孔炭材料与活性炭相比具有较大的孔体积和孔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规则的孔道结构,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兼顾了活性炭与介孔材料的优点,因此在吸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介孔炭,负载/修饰后的介孔... 介孔炭材料与活性炭相比具有较大的孔体积和孔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规则的孔道结构,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兼顾了活性炭与介孔材料的优点,因此在吸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介孔炭,负载/修饰后的介孔炭,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制备方面,根据其制备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制备出有序的介孔炭与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介孔炭材料和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对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进而对介孔炭/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吸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炭材料 介孔炭 氧化硅复合材料 大分子有机污染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硅橡胶复合薄膜湿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潘良 孙晓君 +1 位作者 施云波 张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9084-19088,共5页
采用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与 Hummers 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超声混合,加入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具有湿敏特性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 采用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o-MWC-NTs)与 Hummers 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超声混合,加入室温硫化硅橡胶(RTV),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具有湿敏特性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分别对化学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及氧化石墨烯进行表征,并对基于 o-MWCNTs/GO/RTV的复合薄膜的湿敏性能及湿敏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端口打开,侧壁和开端处产生羧基和羟基等官能团,有利于水分子的吸附,同时也有利于与 GO 表面的基团作用,形成三维的纳微米结构,提高了碳纳米管与硅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所制备的 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灵敏度提高.当相对湿度在23%~87%的范围,m (GO)∶m (o-MWCNTs)=1∶3时,o-MWCNTs/GO/RTV 复合薄膜的湿滞为5%RH,灵敏度为0.3152/%RH,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4和27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硅橡胶 薄膜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负载型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处理二氯喹啉酸农药废水的效能 被引量:8
4
作者 魏金枝 胡琴 +2 位作者 高蕾 李江伟 羊绍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135-18138,18143,共5页
以高阻抗多孔陶瓷材料为基体、Sb掺杂SnO2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新型负载型粒子电极。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粒子电极的形貌及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三维电催化氧化降解二氯喹啉... 以高阻抗多孔陶瓷材料为基体、Sb掺杂SnO2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新型负载型粒子电极。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粒子电极的形貌及晶相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三维电催化氧化降解二氯喹啉酸废水实验研究粒子电极的电催化反应效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粒子电极表面积增加,孔道增多,负载了Sb掺杂SnO2晶体,因而提高了电催化氧化反应的效率。当槽电压为15V,电极间距为7cm,电解质投加量为0.1mol/L,反应120min后,采用所建立的三维电极体系处理二氯喹啉酸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4.3%,相应的能耗为14.4kWh·(kg COD)-1,与二维电极体系相比,COD去除率提高了26.9%,低耗降低了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电极 二氯喹啉酸废水 COD去除率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αFP缩糠胺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俞志刚 于淑芳 +3 位作者 李晴 李伟 谭启燕 李晓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6-1191,共6页
合成出一种新型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试剂(HL):1-对氯苯基-3-苯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糠胺席夫碱及其铜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出配合... 合成出一种新型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试剂(HL):1-对氯苯基-3-苯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糠胺席夫碱及其铜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出配合物组成为CuL2,同时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条件下,配体以酮式和烯醇式共存。配位时酮式结构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按去质子的方式以羟基上的氧负离子和亚胺基上的氮原子双齿形式与铜中心离子成键;与小牛胸腺DNA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主要以插入方式与CT-DNA相互作用,嵌入CT-DNA的碱基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吡唑啉酮 席夫碱 铜配合物 合成 CT-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价态锰强化KMnO_4氧化降解三氯生 被引量:4
6
作者 庞素艳 王强 +3 位作者 鲁雪婷 江进 刘波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1,共5页
为验证中间价态锰在KMn O4氧化降解广谱杀菌剂三氯生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在不同p H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研究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的动力学规律,考察外加络合剂对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的影响,评价还原剂Mn(II)在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 为验证中间价态锰在KMn O4氧化降解广谱杀菌剂三氯生过程中的强化作用,在不同p H假一级动力学实验条件下,研究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的动力学规律,考察外加络合剂对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的影响,评价还原剂Mn(II)在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假一级速率常数Kobs(s-1)随KMn O4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通过KMn O4浓度与Kobs得到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L·mol-1·s-1)随p H先升高后降低,在三氯生p Ka=8.1附近时最大.络合剂和天然水体的背景成分通过其配位作用,使得KMn O4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价态锰稳定性增强,强化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进一步表明,络合剂的强化作用主要是KMn O4氧化过程中生成具有强氧化性Mn(III)的贡献,同时络合剂存在条件下,Mn(II)能够催化KMn O4氧化降解三氯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三氯生 中间价态锰 络合剂 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4^2-修饰Co-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光解水制氢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晓君 霍伟光 +2 位作者 魏金枝 刘婧婧 牛海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322-332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用浸渍法对其表面进行SO2-4修饰,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用浸渍法对其表面进行SO2-4修饰,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FT-IR)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掺杂TiO2显示出明显的可见光响应,对其表面进行SO2-4修饰能进一步提升其光催化活性。当Co掺杂量为2.0%(原子分数),SO2-4的修饰量为8.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500℃时,所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其产氢速率为171.3μmo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Co掺杂TiO2 SO4^2- 修饰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O4氧化降解雌酮反应动力学与氧化产物 被引量:2
8
作者 庞素艳 鲁雪婷 +2 位作者 江进 袁立鹏 马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探讨KMnO_4氧化降解雌酮(E1)的效能和反应机理,在假一级条件下,研究KMnO_4氧化降解E1的动力学规律,利用三重四级杆串联线性离子阱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MS)对KMnO_4氧化降解E1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MnO_4氧化降解E1符合假一级动... 为探讨KMnO_4氧化降解雌酮(E1)的效能和反应机理,在假一级条件下,研究KMnO_4氧化降解E1的动力学规律,利用三重四级杆串联线性离子阱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MS)对KMnO_4氧化降解E1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MnO_4氧化降解E1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obs(s-1)随着KMnO_4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L·mol^(-1)·s^(-1))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与HOCl和O_3氧化E1对比,在中性p H附近,KMnO_4氧化E1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与HOCl相当,但远低于O_3.然而,实际水体中KMnO_4的除污染效能明显高于HOCl和O_3,主要是由于HOCl和O_3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快,有效剩余浓度低,而KMnO_4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慢.LC-MS/MS测定KMnO_4氧化降解E1产物的结果表明,KMnO_4易氧化进攻E1苯环上的活性位酚羟基,形成一系列羟基化、醌型、羧酸化芳香开环产物,并且有效降低其内分泌干扰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NO4 雌酮 反应动力学 LC-MS/MS 氧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极性粒子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氧化效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金枝 胡琴 张少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54-4258,共5页
分别以高阻抗的瓷环粒子、陶瓷粒子、陶土粒子及黏土粒子为载体,负载Sb掺杂Sn O2活性催化组分制备粒子电极,并通过SEM、EDS、XRD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研究,筛选出瓷环粒子、陶土粒子。并以农药氧化乐果为目标物,对所筛选的粒子... 分别以高阻抗的瓷环粒子、陶瓷粒子、陶土粒子及黏土粒子为载体,负载Sb掺杂Sn O2活性催化组分制备粒子电极,并通过SEM、EDS、XRD等表征手段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研究,筛选出瓷环粒子、陶土粒子。并以农药氧化乐果为目标物,对所筛选的粒子电极进行电催化氧化效能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负载Sb掺杂Sn O2的瓷环粒子电极表面积相对较大,具有丰富的孔结构,且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在所构建的三维电极体系中处理COD为900mg/L左右的氧化乐果废水,当支持电解质无水Na2SO4浓度为0.1mol/L、激发槽电压为13V时,处理120min后,在瓷环粒子三维电极体系中废水COD去除率比陶土粒子三维电极体系高9.58%,比二维电极体系高25.7%;相应的能耗分别低2.9k W?h/kg(COD)和7.9k W?h/kg(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粒子电极 有机化合物 污染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波 裴凤巍 +2 位作者 王珩 杨秀春 田海燕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2-575,共4页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有非常高的理论转化效率,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对材料缺陷的容忍度高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电池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备CuIn(Ga)Se薄膜的方法,包括真空蒸法,溅射法、电沉积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电池有非常高的理论转化效率,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对材料缺陷的容忍度高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电池研究的热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备CuIn(Ga)Se薄膜的方法,包括真空蒸法,溅射法、电沉积法,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等,阐述了每种方法制备出的铜铟(镓)硒薄膜的组成、微观结构、光伏性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铟(镓)硒 薄膜 太阳电池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CuO及室温脱除H_2S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芬 张彦平 +3 位作者 王悦 王艳红 杨胜宇 雷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533-2536,共4页
考察了纳米CuO直接沉淀法制备工艺对其脱硫活性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对脱硫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CuO为单斜晶系结构。原料浓度过低、沉淀剂用量小均不利于生成小尺度的纳米CuO。但加热条件下,前驱体有... 考察了纳米CuO直接沉淀法制备工艺对其脱硫活性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利用XRD和TEM对脱硫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CuO为单斜晶系结构。原料浓度过低、沉淀剂用量小均不利于生成小尺度的纳米CuO。但加热条件下,前驱体有分解形成CuO趋势,晶粒尺寸略有增大;当n(OH-)∶n(Cu2+)=2.5∶1,原料浓度0.4mol/L,搅拌温度为25℃,300℃焙烧时获得的纳米CuO脱硫活性最好,其穿透时间可达640min,此时纳米CuO晶粒尺寸为11.8nm,颗粒的分散性较好;纳米CuO的脱硫活性受其晶粒大小的影响,但只有晶粒尺寸相差较大时,两者之间才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沉淀法 纳米CUO 室温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掺杂TiO_2/石墨烯复合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12
作者 魏金枝 牛海涛 +1 位作者 孙晓君 张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125-16128,共4页
为了提高TiO2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合成法一步制备了S掺杂TiO2/石墨烯(RGO)复合催化剂。采用XRD、XPS、FT-IR、TEM、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结果表明,在S-TiO2/RGO复合催... 为了提高TiO2光解水制氢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合成法一步制备了S掺杂TiO2/石墨烯(RGO)复合催化剂。采用XRD、XPS、FT-IR、TEM、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复合催化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结果表明,在S-TiO2/RGO复合催化剂中,TiO2以14nm左右的纳米颗粒分散在石墨烯片层上;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TiO2相比,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增强;当m(S)∶m(RGO)∶m(TiO2)为1∶0.1∶25时,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同等条件下产氢速率最大,为141.7μmo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石墨烯 S掺杂 光催化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噻唑基酰基吡唑啉酮的合成
13
作者 李凤琴 刘洲亚 +3 位作者 俞志刚 纪红蕊 杜霞 潘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6,共5页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4种新型苯并噻唑基酰基吡唑啉酮试剂。用元素分析、IR、1H NMR和LC-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测试条件下,4个化合物存在方式不尽相同,可主要以酮式或酮式和烯醇式异构体共存方式存在。
关键词 酰基吡唑啉酮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的除臭效能对比研究
14
作者 李芬 杨莹 +2 位作者 姜蔚 姜波 陈晓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97-99,103,共4页
针对环境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污染问题,以活性炭和石英微孔瓷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了脱硫剂的除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壳炭为载体所制备的脱硫剂除臭效能最佳,平均除臭时间为(34... 针对环境中含硫恶臭物质的污染问题,以活性炭和石英微孔瓷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氧化锌脱硫剂。研究了脱硫剂的除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椰壳炭为载体所制备的脱硫剂除臭效能最佳,平均除臭时间为(34±3)min,但椰壳炭经改性处理后没有改善脱硫剂的除臭性能;椰壳炭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孔,孔隙内分布着小颗粒的氧化锌,活性组分氧化锌的负载量越大,越有利于脱硫剂除臭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ZnO 浸渍 除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 被引量:8
15
作者 尤宏梅 李凤琴 俞志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20-1824,共5页
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分离和富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北大仓白酒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0种物质,其中酯类22种,占所有香气物质的94.847%;酸类2种,占4.659%;烷烃类2种,占0.228%;醇类2种,... 利用溶剂萃取法进行分离和富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北大仓白酒的二氯甲烷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0种物质,其中酯类22种,占所有香气物质的94.847%;酸类2种,占4.659%;烷烃类2种,占0.228%;醇类2种,占0.185%;酮类1种,占0.060%;酸酐类1种,占0.021%。所含主要化合物为己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和己酸,合计占总香气成分的96.396%,构成了北大仓白酒香气成分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北大仓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turn-on型Al^3+荧光探针及其活体生物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艳超 冯俊凯 +3 位作者 刘波 由君 武文菊 荆军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422-5427,共6页
设计、合成一种联水杨醛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表征.光谱实验表明,在甲醇溶液中,该探针可实现对Al^3+的turn-on检测,在识别Al^3+后,荧光强度增强约110倍,并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荧光滴定实验中,Al^3+浓度在25~55μmol/L范围内,荧... 设计、合成一种联水杨醛席夫碱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表征.光谱实验表明,在甲醇溶液中,该探针可实现对Al^3+的turn-on检测,在识别Al^3+后,荧光强度增强约110倍,并具有良好的离子选择性.荧光滴定实验中,Al^3+浓度在25~55μ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探针对Al^3+检出限为5.4×10^-9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中Al^3+含量最低标准(7.4×10^-6mol/L).高分辨质谱数据表明,探针分子与Al^3+的络合比例为2:1.在活体生物Al^3+检测中,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明其在水体及生物体Al^3+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水杨醛席夫碱 荧光探针 AL^3+ 活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