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高调阀异喷嘴数配置对大型汽轮机顺序进汽方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国涛 李彬 +3 位作者 姚坤 邢阁玉 赵大鹏 万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许多大型汽轮机高调阀对应的喷嘴数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现有研究成果缺乏针对高调阀异喷嘴数配置汽轮机顺序阀进汽策略的考虑。首先,给出了国内典型四高调阀汽轮机的异喷嘴数配置,并从调节级局部进汽条件下作用在转子上的不平衡汽流力... 许多大型汽轮机高调阀对应的喷嘴数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现有研究成果缺乏针对高调阀异喷嘴数配置汽轮机顺序阀进汽策略的考虑。首先,给出了国内典型四高调阀汽轮机的异喷嘴数配置,并从调节级局部进汽条件下作用在转子上的不平衡汽流力的角度,分析了汽轮机异喷嘴数配置对其顺序阀进汽方式影响的物理机制,提出了喷嘴配汽规律的优化设计方案;然后,分别在2台四高调阀不同喷嘴数配置和2台相同喷嘴数配置的超临界660MW汽轮机上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理论分析及优化策略是合理的。这对进一步改善大功率汽轮机深度快速变负荷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四高调阀 异喷嘴数 顺序进汽方式 轴系稳定性 机理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热机组低压缸质量流量在线监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景利 高志刚 +2 位作者 姚坤 万杰 刘东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48,34,共4页
汽轮机低压缸质量流量的实时监测对极寒地区大型供热机组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存在难以在现场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热机组低压缸质量流量在线监测方法。以机组负荷、主蒸汽流量、主蒸汽压力和中压缸排汽压力作为输... 汽轮机低压缸质量流量的实时监测对极寒地区大型供热机组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存在难以在现场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热机组低压缸质量流量在线监测方法。以机组负荷、主蒸汽流量、主蒸汽压力和中压缸排汽压力作为输入,以低压缸质量流量为输出,建立BP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利用插值方法获取样本数据。最后,基于PI数据平台开发了汽轮机低压缸质量流量的实时监测系统,并在2台600MW供热机组上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给出的常运行工况监测值与经验值是相吻合的,对极寒温度下机组低负荷、大流量供热运行时的空冷岛防冻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热机组 低压缸 质量流量 在线监测 数据驱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供热机组复杂变工况下的汽轮机滑压优化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东升 付俊丰 +3 位作者 姚坤 刘志超 李晓明 万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9-302,307,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的滑压优化方法无法同时考虑夏季高背压和冬季抽汽两种工况,进而影响机组复杂变工况下的运行经济性的问题,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变工况条件下的空冷供热机组的滑压优化方法。根据机组纯凝工况运行数据及人工先验知识设计3... 为了解决传统的滑压优化方法无法同时考虑夏季高背压和冬季抽汽两种工况,进而影响机组复杂变工况下的运行经济性的问题,给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变工况条件下的空冷供热机组的滑压优化方法。根据机组纯凝工况运行数据及人工先验知识设计3组试验,从而得到3条不同工况下的滑压运行曲线,并通过对3条滑压运行曲线的后处理得到最优滑压曲线。对实际机组进行操作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基于完备工况的试验,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机组复杂变工况下的节能潜力,而且对不同容量和型号的机组具有通用性。该方法易于操作和实施,对进一步提高空冷供热机组变负荷运行效率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滑压曲线 空冷机组 获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末级叶片模态振型与变负荷动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康剑南 周旭哲 +3 位作者 张艳辉 孙士宏 姚坤 班允智 《节能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火电机组参与电网深度灵活调峰已成为当代电力发展的新常态,在机组低负荷深调过程中,蒸汽流量较小。本文针对调峰机组汽轮机末级叶片小容积流量问题进行了模态特性及动应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末级叶片在2 820~3 090 rpm之... 火电机组参与电网深度灵活调峰已成为当代电力发展的新常态,在机组低负荷深调过程中,蒸汽流量较小。本文针对调峰机组汽轮机末级叶片小容积流量问题进行了模态特性及动应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末级叶片在2 820~3 090 rpm之间无共振点,而额定温度范围内整圈叶片无共振转速;以模态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变温特性下得出叶片伸长量,可为现场叶片汽封调整作为参考。基于额定工况与2.2 kPa、40 t/h工况下的动应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其他非设计工况下的动应力已超出了叶片的耐振强度,全工况动静应力极值均处于叶型根部出汽侧,导致叶片的耐振强度许用值较低。上述数值结果为电厂调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机组经济性运行作出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变工况 末级叶片 模态分析 伸长量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