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刈割施氮对羊草草甸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积山 朱瑞芬 +3 位作者 张强 单立文 王玉雪 TIAN Chun-xia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刈割频次和施氮处理研究松嫩羊草草甸土壤、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功能群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草草甸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受刈割频次的影响显著,与不刈割处理相比,刈割1次和2次分别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为50.5%和73.4%。施... 通过刈割频次和施氮处理研究松嫩羊草草甸土壤、植物化学计量学特征以及功能群植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羊草草甸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受刈割频次的影响显著,与不刈割处理相比,刈割1次和2次分别增加土壤速效磷含量为50.5%和73.4%。施氮处理没有影响松嫩羊草草甸土壤全氮、全磷含量以及速效氮磷含量。刈割、施氮均提高植物群落总氮磷含量,降低植物群落氮磷比至13.68,但植物功能群较植物群落形成了维持体内营养元素含量相对更稳定的能力,其内稳态在刈割频次、施氮处理和二者交互均无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表明,刈割和施氮显著增加群落生物量,但对功能群植物的生物量的增减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 刈割 施氮 土壤-植物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典型区域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旭 王继富 +3 位作者 万鲁河 陈瑛 齐少群 贾晓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6-809,共4页
目前对于天然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庆区域湿地面积较大,但石油开采所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的废水进入湿地,对该区域湿地水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庆区域湿地水体自净效果及变化状况进行研究,... 目前对于天然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庆区域湿地面积较大,但石油开采所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的废水进入湿地,对该区域湿地水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庆区域湿地水体自净效果及变化状况进行研究,对揭示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按不同季节对湿地系统不同典型位置(进水处、出水处、中间部位),采集水样、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hirsuta)与湿地土壤,考察了大庆湿地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湿地水质情况以及湿地植物芦苇、土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夏季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夏、秋、春,春季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13.11。TN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14.05,5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TN、COD、含油量、NH4+-N、BOD5。湿地对水体污染物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前部区域。在监测期间,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T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TN量的71.8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COD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COD量的77.5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NH4+-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NH4+-N量的56.4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含油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含油量的79.9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BOD5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BOD5量的53.57%。湿地系统对湿地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湿地自净效果明显。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部分氮、磷,而且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在湿地前部区域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这正与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相吻合。另外,湿地土壤能够吸附水中一些污染物质,湿地植物与土壤都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湿地 水体污染物 迁移变化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齿黔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治友 刘红梅 +1 位作者 张宪春 刘保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 (Lévl.) 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 用原生境腐殖土对粗齿黔蕨(Phanerophlebiopsis blinii (Lévl.) Ching)的孢子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粗齿黔蕨的孢子深棕色,单裂缝,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播种1周后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配子体发育为叉蕨型(Aspidium-type)。丝状体由4~12个细胞组成,片状体宽达9个细胞,斜向一侧生长,边缘具毛状体。播种约2个月后形成原叶体,成熟原叶体成对称心形。在粗齿黔蕨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成熟原叶体的背腹面和边缘均被毛状体,假根有分叉且尖部常膨大,并含有较大的颗粒状贮藏物,精子器有3个壁细胞等特征较为进化,而颈卵器粗短且直立的特征较为原始。粗齿黔蕨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发育不同步,精子器的出现和成熟均早于颈卵器的发育。从配子体发育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粗齿黔蕨野外种群数量较少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齿黔蕨 鳞毛蕨科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雨 王君伟 +2 位作者 张君 刘玉芬 董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8期53-54,共2页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主要引起1月龄雏鹅和雏番鸭的细小病毒病,称小鹅瘟或Derzsy's病.该病是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1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理化特性 培养特性 基因组结构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5
作者 单元琪 姚允龙 +1 位作者 张欣欣 张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9-1636,共8页
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七星河流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选择七星河流域的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于2016年和2... 湿地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研究七星河流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选择七星河流域的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环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对该流域内湿地植物进行了实地植物样方调查,共计调查194个样方,利用TWINSPAN进行了样方群落划分,并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七星河流域湿地植物共有532种,隶属于80科,212属,主要群落类型为湿苔草-隐果苔草群丛;狭叶甜茅群丛;萍蓬草-狐尾藻群丛;漂筏苔草群丛;小叶章-臌囊苔草群丛;甜茅-芦苇群丛;芦苇群丛;貉藻群丛等,狭叶甜茅群丛物种多样性较单一,芦苇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较丰富。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得出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密度密切相关,植被密度越大,物种的多样性越小。为七星河流域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河 物种 群落 多样性 貉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亮 宋丽英 +2 位作者 徐香玲 李集临 胡赞民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3期34-37,共4页
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在一些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存在一些特殊脂肪酸,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通常在鱼油和海底微生物中发现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医药保健业有重要应用价值;二是通常... 脂肪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在一些动植物或微生物中存在一些特殊脂肪酸,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通常在鱼油和海底微生物中发现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医药保健业有重要应用价值;二是通常包含有羟基、环氧基或炔键等功能基团的脂肪酸,为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特殊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脂肪酸 工业脂肪酸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