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娇红 郭东林 +3 位作者 马军 郑琳 秦智伟 郭长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29,共4页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核技术 环境污染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微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蕊 郭长虹 +2 位作者 丁海燕 秦智伟 郭东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81-82,87,共3页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遗传学染色体畸变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大豆对污染物比较敏感,容易获得间期细胞,以大豆为材料的微核实验是进行环境监测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植物微核技术,并对大豆微核实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技术 大豆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桦木科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大维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1,T001-T002,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 ,对黑龙江省桦木科 (Betulaceae)植物 4属 (赤杨属 (Alnus)桦木属 (Betu la)鹅耳枥属 (Carpinus)榛属 (Corylus) ) 1 5种 4个变种 3个变型的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该科植物在导管管腔的长度 ,... 利用扫描电镜 ,对黑龙江省桦木科 (Betulaceae)植物 4属 (赤杨属 (Alnus)桦木属 (Betu la)鹅耳枥属 (Carpinus)榛属 (Corylus) ) 1 5种 4个变种 3个变型的导管分子的管腔微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该科植物在导管管腔的长度 ,管腔宽度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纹孔为具缘纹孔 ;纹孔的排列方式上 ,除少数种外均为互列式纹孔式 ;管间纹孔成群分布 ,且绝大部分呈现出规则的形状 ;在成群分布的纹孔内或边缘区域 ,有圆形点状突出物或由大小不同的孔做成的网状突出物 ,在该科中普遍存在。探讨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桦木科植物 导管 分子解剖学 纹孔 具缘纹孔 互列式纹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产胎生蜥蜴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文阁 夏玉国 +2 位作者 刘琳琳 赵风 谢志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37,共4页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黑龙江省孙吴县的胎生蜥蜴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雄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6,性染色体为ZZ型,2n=34+ZZ;雌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5,性染色体为W型,2n=34+W;所以胎生蜥蜴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W型...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对分布在黑龙江省孙吴县的胎生蜥蜴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雄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6,性染色体为ZZ型,2n=34+ZZ;雌性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35,性染色体为W型,2n=34+W;所以胎生蜥蜴的性别决定机制为ZZ/W型.胎生蜥蜴的染色体全部为顶端着丝点染色体(除雌性的第5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外),根据其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将其配成18对,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把它们分成3组,第Ⅰ组只有第1对染色体(相对长度>9.0%),第Ⅱ组包括第2、3和4对染色体(9.0%>相对长度>7.0%),第Ⅲ组包括第5~18对染色体(相对长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生蜥蜴 染色体组型 性染色体 性别决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转化法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燕丽 崔继哲 +1 位作者 张亮 于胜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共转化法是实现多基因在同一受体植株中转化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在植物多基因代谢途径和获得去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现今已经形成以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两大方法为主体的共转化系统。全面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在共... 共转化法是实现多基因在同一受体植株中转化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在植物多基因代谢途径和获得去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现今已经形成以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两大方法为主体的共转化系统。全面介绍了这两种方法在共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分析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基因工程 共转化 基因枪 农杆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毛蕨科3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玥 赵金博 +2 位作者 王金娟 王晓楠 刘保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 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乌毛蕨科(Blechnacea)具代表性的3个种,即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Smith)和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Hook)J.Sm)的配子体发育全过程,附特征性结构照片37幅。实验结果基本支持秦仁昌主要依据孢子体形态的分类观点。为乌毛蕨科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毛蕨科 配子体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的耐盐性与耐盐转基因番茄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琦 崔继哲 付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37,51,共5页
由于土壤盐渍化的日益加剧导致作物大量减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耐盐基因转入作物,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番茄是一种栽培广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又是基因工程的模式生物之一,开展番茄耐... 由于土壤盐渍化的日益加剧导致作物大量减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耐盐基因转入作物,培育耐盐作物新品种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番茄是一种栽培广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又是基因工程的模式生物之一,开展番茄耐盐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番茄的耐盐性和转耐盐基因番茄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耐盐性 耐盐基因 转基因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产三种林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琳琳 李淑兰 赵文阁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3,I0002,共4页
应用Wright染色法对桓仁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进行比较,将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表明:桓仁林蛙、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的血细胞形态、数量上存在差别,这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和分类地位密切相关。
关键词 血细胞 桓仁林蛙 东北林蛙 黑龙江林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注亚硒酸钠后仔猪血硒浓度与抗氧化系统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晶 康世良 王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6期93-95,100,共4页
以 0 .2 mg/kg体重剂量给健康仔猪肌注亚硒酸钠溶液后 ,系统研究了仔猪血硒浓度与抗氧化系统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健康仔猪体内抗氧化系统随机体硒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但与后者相比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期。给予一定量的硒后 ,体内的抗... 以 0 .2 mg/kg体重剂量给健康仔猪肌注亚硒酸钠溶液后 ,系统研究了仔猪血硒浓度与抗氧化系统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健康仔猪体内抗氧化系统随机体硒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但与后者相比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期。给予一定量的硒后 ,体内的抗氧化能力并没有立即增强 ,SOD活力及 T-AOC均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显著上升 ,而 GSH-Px活性则是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升高 ,MDA的变化也明显滞后于硒浓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硒 肌注 亚硒酸钠 仔猪 血硒浓度 抗氧化系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常宏 申家恒 +2 位作者 郭德栋 尚娅佳 陆俊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6-1524,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探求甜菜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有性生殖大孢子与二倍体孢子生殖大孢子发生时的超微结构特征,了解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起始细胞的超微结构差别。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大孢子发生有韭型、蝶须型和蓼型3种类型。韭型和蓼型大孢子发生时均起源于大孢子母细胞,二分体之前从形态结构上难以区分;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中出现核液泡,形成联会复合体,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沉积胼胝质。韭型大孢子发生时,只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二分体,珠孔端二分体细胞退化,合点端二分体细胞发育为二倍体功能大孢子。蓼型二分体的珠孔端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或分裂过程中退化,合点端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两个细胞,构成三分体,最终合点端大孢子发育为单倍体功能大孢子。蝶须型大孢子发生是M14中唯一的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方式,其大孢子发生时大孢子母细胞不发生减数分裂,不出现核液泡,未形成联会复合体,无细胞质改组,细胞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沉积和缺乏胞间连丝,这些可作为二倍体孢子无融合生殖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 兼性无融合生殖 大孢子发生 韭型 蝶须型 蓼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基苯诱发大豆根尖细胞遗传畸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蕊 冯海涛 +2 位作者 郭东林 陈国友 郭长虹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9-542,共4页
硝基苯是生产苯胺、联苯胺、二硝基苯的过程中的中间体,也是许多商业产品的主要成分。为了研究硝基苯对作物的遗传毒性,以大豆为试验材料,用硝基苯溶液处理大豆根部,进行了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可以诱发多种类型... 硝基苯是生产苯胺、联苯胺、二硝基苯的过程中的中间体,也是许多商业产品的主要成分。为了研究硝基苯对作物的遗传毒性,以大豆为试验材料,用硝基苯溶液处理大豆根部,进行了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可以诱发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主要有间期的微核、双核;中期的染色体断片;后期的染色体桥、染色体落后等。对硝基苯的诱变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硝基苯可能是直接与DNA作用引起其断裂,也可能是通过激发细胞内的自由基反应而导致染色体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大豆 遗传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赵晶 白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共3页
关键词 自由基 疾病 生物学意义 自由基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柄禾叶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金博 李勇 +1 位作者 刘保东 王玥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 首次通过人工培养的方式,详细记录了短柄禾叶蕨(Grammitis dorsipila(Christ.)C.Chr.)具代表性的配子体形态发育全过程及各环节的特征,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毛状体、叶绿体、边缘细胞、精子器等,并附特征性结构照片29幅。为禾叶蕨科(Gramm itidaceae)的研究积累了配子体发育方面的详实资料,并初步讨论了短柄禾叶蕨配子体特征所体现的系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叶蕨科 短柄禾叶蕨 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桦叶表皮形态及其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大维 石福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5,i016,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吉林、辽宁黑桦 (BetuladavuricaPall)的叶形态对生境的适应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数量、角质膜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环境特征。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也表现...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黑龙江、吉林、辽宁黑桦 (BetuladavuricaPall)的叶形态对生境的适应及其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的叶表皮细胞形状、数量、角质膜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环境特征。在微量元素的含量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形 质膜 形态 生境 数量 利用 叶表皮 含量 细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洪雨 刘玉芬 于尔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1期41-41,共1页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禽类(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8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发生,称为鸡流感,以后为区别于鸡的新城疫病,又称AI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956年以后陆续从鸭等不同禽类体内分...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禽类(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最早于1878年在意大利的鸡群中首次发生,称为鸡流感,以后为区别于鸡的新城疫病,又称AI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1956年以后陆续从鸭等不同禽类体内分离到流感病毒,其宿主范围陆续扩大.AIV感染后可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死亡率较低;也可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症状,死亡率较高.这主要由AIV的毒力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出血性 轻度 消化道症状 感染后 全身性 首次 AIV 禽流感病毒 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仔猪口服亚硒酸钠后血液中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16
作者 赵晶 康世良 白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0,共3页
本实验按 0 .6 mg/ kg BW单剂量对健康仔猪口服亚硒酸钠溶液后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血液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血液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其理论方程为 :C=0 .0 82 0 e- 0 .0 4 2 1 t+0 .10 5 0 e- 0 .0 0 ... 本实验按 0 .6 mg/ kg BW单剂量对健康仔猪口服亚硒酸钠溶液后 ,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血液中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 :血液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其理论方程为 :C=0 .0 82 0 e- 0 .0 4 2 1 t+0 .10 5 0 e- 0 .0 0 1 4t- 0 .1870 e- 2 .2 541 t。主要动力学参数为 :吸收半衰期 (t1 / 2 Ka)为 0 .30 75 h;达峰时间 (tmax)为 2 .15 17h;消除半衰期 (t1 / 2β)为 5 10 .2 70 6 h;曲线下面积 (AU C)为 75 .14 6 0 mg/ L· h;表观分布容积 (Vd)为 5 .5 74 2 L/ kg。根据单剂量药动学参数 ,计算多剂量给药参数 ,为临床治疗制订给药方案。先导剂量 (D* )为 1.2 2 6 2 mg/ kg BW,维持剂量(D0 )为 0 .6 m g/ kg BW,给药间隔 (τ)为 4 80 h,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с)为 0 .15 6 6 μg/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仔猪 口服 亚硒酸钠 血液 药代动力学 硒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科植物成花诱导及开花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曾凡力 于丽杰 +1 位作者 白琰 林乐彤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09-110,121,共3页
成花诱导和开花是显花植物发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对影响菊科植物成花诱导和开花的许多相关因素,如外植体的选择、光照和温度,以及6-BA、NAA、乙烯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的研究进展作了重点评述。
关键词 菊科 成花诱导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型辣椒新品种——观赏椒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婧 孙玉刚 +2 位作者 郭长虹 张晓军 任如意 《中国林副特产》 2007年第2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观赏辣椒 观赏型 栽培要点 多年生草本 生物学特征 病虫害防治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