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时代古典文学改编电影的艺术建构与表达
1
作者 李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古典文学改编电影是艺术建构与表达中重要的实践范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要求古典文学改编电影既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核:尊重原著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及文化价值,确保改编作品既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学经典的精神魅力,又要突破传... 古典文学改编电影是艺术建构与表达中重要的实践范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要求古典文学改编电影既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核:尊重原著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及文化价值,确保改编作品既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学经典的精神魅力,又要突破传统电影制作的限制。电影艺术利用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可能性,创新叙事结构、重塑角色以及提升交互体验,在守正与创新中实现古典文学与电影艺术的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深刻的艺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文学改编 电影艺术 建构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是人学”思想在大学文学教育中的建构与展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汪树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0,共4页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 大学文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启发人的灵性,促使人能够反思人生,培育人的精神自觉能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与此相关,文学是人学思想必须成为大学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但非常遗憾的是,受到当今世俗化社会实用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的强势殖民、现代社会的专业化、当前中国大学过度的行政化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文学教育存在着彻底的去人学化倾向,知识主义、技术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黑雾笼罩一切。因此,必须尊重那些对大学文学教育的再人学化作出贡献的学者,吸取他们的经验,能够真正地扫除去人学化的迷雾,让大学文学教育能够重新激发我们民族的想象力,提升人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人学 去人学化 再人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联系与“对话”中精准指认新诗——罗振亚教授访谈
3
作者 罗振亚 宋宝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9,F0002,共8页
一新诗批评宋宝伟:罗老师您好,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世纪多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改变了中国古典诗歌模式,也完成了新诗的现代化建构。新诗流变可谓跌宕多姿,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一新诗批评宋宝伟:罗老师您好,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个世纪多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改变了中国古典诗歌模式,也完成了新诗的现代化建构。新诗流变可谓跌宕多姿,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在各自的道路上不断发展、更迭转换,“面容”丰富,“形象”多元。您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反”取向探索对新诗形象建构意义重大,这为我们认识新诗提供了新的视角,您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提出这一全新的批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新诗 现代化建构 罗振亚教授 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学科体制功能专门化的自反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毓云 周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共7页
文学理论体制的功能专门化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既具有袪魅的历史进步性,又具有返魅的自反性,表现为从过度自主性到自足、自恋的返魅,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碎片化和形而上学的体系构筑。功能专门化使文学理论丧失了理论的实践品格、历史品... 文学理论体制的功能专门化是一个现代性的话题,既具有袪魅的历史进步性,又具有返魅的自反性,表现为从过度自主性到自足、自恋的返魅,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碎片化和形而上学的体系构筑。功能专门化使文学理论丧失了理论的实践品格、历史品格、创新品格,进而陷入困境。理论的幽灵无处不在,文学理论的复兴,仅仅依赖传统的审美观念、回归经典、坚守精英文化,既不能解决当代文化问题,亦不可能挽回纯文学艺术的中心地位。我们应该在恪守文学理论审美性、自主性的前提下,坚守理论的相对性、开放性、实践性,以一种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宏阔的视野、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更加稳健的跨学科步伐来进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专门化 自反性 过度的自主性 知识生产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之心”的文学理论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洪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天地之心"最早是由《周易·复》卦提出来的,反映了天地运行的一般规律,是自然哲学观的呈现。而神道设教的汉代新儒学以为,阴阳推动的日月星辰变化、四`季更替等潜藏了上天的意志,使"天地之心"成为"天&qu... "天地之心"最早是由《周易·复》卦提出来的,反映了天地运行的一般规律,是自然哲学观的呈现。而神道设教的汉代新儒学以为,阴阳推动的日月星辰变化、四`季更替等潜藏了上天的意志,使"天地之心"成为"天"之主观能动性的产物,从而影响了汉代经学乃至文学理论的阐发:圣人由阴阳五行精气构成,精神与天地相通,感天地之动而制作六经,故六经承载着"天地之心",也蕴含圣人之心;圣人饱含深情撰作六经文字,流露着天人的自然性情,是人的情感的真实反映;而具有载道意义的六经之文蕴含"言之文"的属性,是作为文章的内在需求自然形成的,即"天地之心"的自然反映。总之,从内容到语言,六经都是"天地之心"的产物,从而完成一个哲学命题、政治命题向文学命题的理论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之心" "感物而动" "情由心生" "情动而辞发" 文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论文对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强调当代文学课程论文训练,认为通过有计划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经典阅读、问题意识培养、写作训练、讲评修改等步骤多重互动过程,可以... 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成为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学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强调当代文学课程论文训练,认为通过有计划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经典阅读、问题意识培养、写作训练、讲评修改等步骤多重互动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认知和理论意识,是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论文 当代文学 经典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说话的爱》:残障题材电影的叙事手法、视听创新与创作启示
7
作者 沈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9-173,共5页
电影《不说话的爱》通过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的创新,展现了残障题材电影叙事的新方式。影片摒弃了传统依赖对白的叙事模式,转而通过手语、肢体语言、视觉符号和环境音效协同叙事,真实地呈现了听障群体的生活困境。影片还通过镜头语言强... 电影《不说话的爱》通过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的创新,展现了残障题材电影叙事的新方式。影片摒弃了传统依赖对白的叙事模式,转而通过手语、肢体语言、视觉符号和环境音效协同叙事,真实地呈现了听障群体的生活困境。影片还通过镜头语言强化叙事张力,运用冷暖色调对比映射角色的情感变化,并采用极简化的场景配乐来强化情感深度。这种创新实践不仅为残障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重要启示,也拓展了电影叙事学的理论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不说话的爱》 叙事手法 视听语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 被引量:8
8
作者 关四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本文针对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有关问题,从教师的主导性与个性化角度切入,探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提出教学改革的构想。
关键词 高校 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创新精神 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性”批判与伪满乡土文学现代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娉婷 徐志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在伪满洲国的殖民语境下,伪满乡土作家对伪满洲国民众的“国民性”书写极易落入帝国主义炮制出的话语圈套,面对此种情况,作家们将视野转向对“忠诚”“正义”等传统文化内涵的再释义,利用以“原始林”为代表的封闭空间叙事来完成修复民... 在伪满洲国的殖民语境下,伪满乡土作家对伪满洲国民众的“国民性”书写极易落入帝国主义炮制出的话语圈套,面对此种情况,作家们将视野转向对“忠诚”“正义”等传统文化内涵的再释义,利用以“原始林”为代表的封闭空间叙事来完成修复民间伦理、实现乡土自治的想象,并从中显现出现代性祛魅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乡土文学 国民性 民间伦理 现代性祛魅 伪满洲国文学 满洲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差异空间到权力空间:新型网络文学的实质及变革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网络空间作为都市空间的延伸,深刻地影响了当下文学的现实走向。列斐伏尔、福柯对差异空间与权力空间的探讨对认识网络文学性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如果说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层面的空间狂欢,实现了文学空间的纵向拓展的话,那么类型文... 网络空间作为都市空间的延伸,深刻地影响了当下文学的现实走向。列斐伏尔、福柯对差异空间与权力空间的探讨对认识网络文学性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如果说超文本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层面的空间狂欢,实现了文学空间的纵向拓展的话,那么类型文学则作为一种总体性文学现象,实现了对文学空间的横向拓展。同时,在文学类型化的现实背景下,公共空间的权力狂欢也带有一定的虚拟性,网络时代主体的解放以及文学部落化的去魅,有赖于对空间本性的深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权力 都市空间 网络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49-1976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树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9-183,共5页
文学如何书写自然,往往最能彰显它的精神品质。1949-1976年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基本立场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意识除了在牛汉等人的潜在写作中尚有一定的表现外,整体性的生态视野基本沦丧。这无疑是革命意识形态与生态意识冲突... 文学如何书写自然,往往最能彰显它的精神品质。1949-1976年间中国文学的自然书写,基本立场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意识除了在牛汉等人的潜在写作中尚有一定的表现外,整体性的生态视野基本沦丧。这无疑是革命意识形态与生态意识冲突的显示,这需要我们做出及时的清理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生态意识 自然书写 生态视野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空间与文学意义生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1,共6页
都市空间模式的改变是后现代社会的特有现象。传统的物理空间开始具有了隐喻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从而变成了"意指空间"和"流动空间",而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超越物理空间和单纯精神空间的"第三空间"最终得以... 都市空间模式的改变是后现代社会的特有现象。传统的物理空间开始具有了隐喻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从而变成了"意指空间"和"流动空间",而且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超越物理空间和单纯精神空间的"第三空间"最终得以确立。这种空间异化的现实势必对寓于其中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从这个角度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想象的关系,乃至超文本文学的产生将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可以认为当下文学的意义生成机制已经开始"空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空间 隐喻性 流动性 文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走向何方——“文学理论的未来”高端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良丛 冯毓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次会议是在文学理论界重新反思理论的语境中举行的,与会学者集中讨论了文学理论的危机现状,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中西语境和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在新的语境中,会议聚焦了理论如何走向的具体问题,展望了文学理论的未来... 本次会议是在文学理论界重新反思理论的语境中举行的,与会学者集中讨论了文学理论的危机现状,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法,以及文学理论的中西语境和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在新的语境中,会议聚焦了理论如何走向的具体问题,展望了文学理论的未来,对当前文学理论话语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危机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亮吉的京师之行与都下文学生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淑岩 马铭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8-148,共11页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 乾嘉时期,文人流动极为普遍,流动态势颇为多元,而由家乡到京师的流动当为文人最常态的选择。常州诗人洪亮吉,一生舟车南北,游历四方,曾七入京师,前后寓京八载余,帝都既成就了其人生的巅峰,也将他的仕宦生涯抛到了谷底,京师岁月成为其一生最难忘却的记忆。寓京期间,洪亮吉的创作主要收在《卷施阁诗》与《卷施阁文甲集》《卷施阁文乙集》以及部分《更生斋诗》集中,这些创作犹如一组特写镜头,刻录下诗人帝都生活的焦虑、诗酒唱酬的日常以及颂圣纪恩的燃情岁月。此一内容的揭示,在丰富洪亮吉个体研究之同时,亦不失为冰山之一角,由此略可窥见乾嘉时期都下文学生态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吉 京师文坛 乾嘉文学 文人雅集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的审美提升在当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以龙江作家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力 吴蓉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在高校现当代教学中以区域文学为视角,着重地域文化特色诠释文学作品,强调本土作家在区域文学中的应用研究,是拓宽学科视野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龙江作家迟子建、阿成、张抗抗等名家为例,侧重总结当代文学专题教学中龙江文学... 在高校现当代教学中以区域文学为视角,着重地域文化特色诠释文学作品,强调本土作家在区域文学中的应用研究,是拓宽学科视野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龙江作家迟子建、阿成、张抗抗等名家为例,侧重总结当代文学专题教学中龙江文学鲜明的黑土文化特色的审美阐发,以文学的应用研究多层面地影响并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当代文学 龙江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生态意识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树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在革命意识形态渐趋消退的1980年代,中国文学终于又恢复了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生态意识渐露端倪。孔捷生的《大林莽》、阿成的《树王》等知青题材小说对历史进行反思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生态书写的信息。而徐刚等人的生态报告文学对... 在革命意识形态渐趋消退的1980年代,中国文学终于又恢复了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生态意识渐露端倪。孔捷生的《大林莽》、阿成的《树王》等知青题材小说对历史进行反思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生态书写的信息。而徐刚等人的生态报告文学对现实进行了较为自觉而彻底的生态批判。虽说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人道主义话语制约了作家们对生态问题的全面呈现,但是那些有边疆体验或农村体验的作家们还是慢慢地写出了对大自然的理想追求,生态意识也初露华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80年代中国文学 生态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危机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志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今天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经越来越远离了时代思想的中心,日益苍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自囿于20世纪80年代所建构起来的一套研究范式,而拒绝了解社会、拒绝以个人的研究与社会生活进行良性的互动。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 今天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经越来越远离了时代思想的中心,日益苍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自囿于20世纪80年代所建构起来的一套研究范式,而拒绝了解社会、拒绝以个人的研究与社会生活进行良性的互动。当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只有重建其与当代生活、本土经验的关系,不断开放其研究视野、丰富其研究手段,才能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范式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幕府到竹林:汉魏易代之际的思想转型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洪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在汉末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时代变局下,作为大一统政治培养的社会精英,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无情杀戮、理想信念的摧残,出现了知识群体与汉代政治疏离的现象。知识人从魏阙走向了幕府,最终归乐竹林,艰难地完成了儒生、文士、文人的身份转... 在汉末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时代变局下,作为大一统政治培养的社会精英,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无情杀戮、理想信念的摧残,出现了知识群体与汉代政治疏离的现象。知识人从魏阙走向了幕府,最终归乐竹林,艰难地完成了儒生、文士、文人的身份转换;思想则由温厚、激荡走向了竹下玄虚的人生定位。而作为思想、情感镜像的文学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无论是文学主题,还是文学本体,都标注了古代文学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文学提供了新的书写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府 竹林 易代 文学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背景下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文学理论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正面临来自社会、文学、学生的诸多挑战,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相应的,文学理论教学在现实性、讲授重点、学生参与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突破,正确地对待教材、... 文学理论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基础课,在大众文化背景下正面临来自社会、文学、学生的诸多挑战,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相应的,文学理论教学在现实性、讲授重点、学生参与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以突破,正确地对待教材、思想性与知识性并重、关注现实将是课堂教学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大众文化 困境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型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扬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1-163,共3页
研究型教学方法概述、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步骤、课堂环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型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利用具体研究范例说明其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明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研究型教学方法概述、特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步骤、课堂环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型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利用具体研究范例说明其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明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步骤环节设计、课后布置延伸阅读资料等。最后探讨研究型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