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德育过程的实质、规律及评估依据 被引量:7
1
作者 葛喜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共2页
德育过程是德育理论的核心。德育过程的实质,是德育主导者针对德育对象的实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并内化为德育对象的现实思想品德过程。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知、情、行相统一的特征。遵循德育过程的客... 德育过程是德育理论的核心。德育过程的实质,是德育主导者针对德育对象的实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并内化为德育对象的现实思想品德过程。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知、情、行相统一的特征。遵循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把握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价值实现的潜在性和波动性等评估依据,才能对高校德育效益做出辩证的科学的公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德育过程 基本内涵 客观规律 评估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域教育技术应用及其适恰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西广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德育手段软,一直困扰着德育实践,技术、教育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德育手段及方法,也增强了人们对德育科学性、系统性及实效性的期待。但技术是有局限性的,教育技术只能是德育的辅助性工具或理念,排斥或依赖教育技术都不... 德育手段软,一直困扰着德育实践,技术、教育技术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德育手段及方法,也增强了人们对德育科学性、系统性及实效性的期待。但技术是有局限性的,教育技术只能是德育的辅助性工具或理念,排斥或依赖教育技术都不利于德育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教育技术 应用 适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需要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西广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6,共2页
人性化、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也是其根本要求。以此为背景,从德育现实出发,挖掘德育需求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德育 需求 意义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造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菊华 刘忠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首轮教学已经结束。教学中教材使用规范性要求高、内容高度整合概括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现有知识结构急待调整补充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如何构造一个兼具规范性与灵活性、切合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首轮教学已经结束。教学中教材使用规范性要求高、内容高度整合概括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现有知识结构急待调整补充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如何构造一个兼具规范性与灵活性、切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学体系,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基础课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 体系构造 使用规范 教学时间 知识结构 教学体系 成长成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和谐社会的视阈看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忠孝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在传统社会,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依据;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睿智解析;贵和尚中的处世原...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在传统社会,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把握,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依据;以民为本的治国方略是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睿智解析;贵和尚中的处世原则是对人与人关系的深刻体悟,是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精神依托;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必要途径。在多元文化并存与冲突的今天,从和谐社会的视阈重新审视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 以民为本 贵和尚中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6
作者 熊玉坤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4,共2页
新时期思想道德修养课只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的。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课 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针对性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