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荒山岩芯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古土壤形成环境指示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曼 谢远云 +5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吴鹏 魏振宇 张月馨 刘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于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东亚季风演化以及全球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最前缘的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一无所知。本文对哈尔滨荒山岩芯的黄土-古土壤进行元素地球... 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于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东亚季风演化以及全球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最前缘的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一无所知。本文对哈尔滨荒山岩芯的黄土-古土壤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磁化率和重矿物分析。哈尔滨古土壤的颜色为灰褐色-灰黑色,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棕红色。黄土-古土壤的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为68~74(平均值为72),表明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然而,古土壤表现出与黄土相近甚至更低的化学风化程度。磁化率和重矿物结果显示,古土壤的磁化率明显低于黄土,铁磁性矿物含量明显低于黄土。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哈尔滨古土壤是间冰期气候的产物,但其成壤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冷湿,导致古土壤层的化学风化甚至低于黄土层。冷湿的成壤环境也使得古土壤层的磁铁矿还原分解,导致古土壤层相对于黄土层具有更低的磁化率。哈尔滨古土壤的形成环境和现在的黑龙江黑土相似,可称之为古黑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序列 哈尔滨 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 古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地温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珺瑶 张冬有 王吉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4期72-77,共6页
利用1982—2006年NOAA AVHRR-GIMMS NDVI和2002—2010年MODIS NDVI这2种数据并结合周边13个气象站的地表温度数据,分析1982—2010年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生长季植被NDVI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尺度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黑龙... 利用1982—2006年NOAA AVHRR-GIMMS NDVI和2002—2010年MODIS NDVI这2种数据并结合周边13个气象站的地表温度数据,分析1982—2010年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生长季植被NDVI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尺度变化及其与地表温度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生长季GIMMS NDVI和MODIS NDVI对植被NDVI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1988—2004年植被波动较大,2004年以后植被增长趋势逐渐放缓,趋于平稳;在1982—2006年,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5月为显著正相关,6月相关性很弱,7、9、10月呈低度相关,8月则相关性显著。在2002—2010年,5、10月为低度相关,6月为显著相关,7—8月相关性较弱,9月为显著相关。总体来看,植被覆盖度不断变好;植被NDVI与地表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际变化总趋势较为相似,具有同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温 响应 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尺度的热环境变化分析
3
作者 侯婷婷 臧淑英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3期19-20,共2页
受到城镇化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利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利用形式的改变使得城市水热交换平衡受到一定的破坏,城市热岛效应近年来越发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产... 受到城镇化建设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利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利用形式的改变使得城市水热交换平衡受到一定的破坏,城市热岛效应近年来越发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新时期背景下,科技水平的提高给城市热环境检测和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比如遥感技术。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城市热环境变化的特征,以便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本文以东北地区某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其城市热环境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热环境 变化 遥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空间生态宜居性分析--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蕾 刘锐 +1 位作者 张劼 高承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18,105,共5页
基于GIS技术方法,对获取的吉林市49个街道行政区域的695个居住地,进行居民出行距离、距商服中心距离、距中小学校距离、距社区中心距离、距公园绿地距离、距医院诊所距离等6项指标的分析,得出不同地块区域的宜居性等级,在此基础上构建... 基于GIS技术方法,对获取的吉林市49个街道行政区域的695个居住地,进行居民出行距离、距商服中心距离、距中小学校距离、距社区中心距离、距公园绿地距离、距医院诊所距离等6项指标的分析,得出不同地块区域的宜居性等级,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心主城区各项配套设施形成的5—15min步行圈相互重叠现象,可满足城市大部分居民的生态宜居性需要。(2)城市宜居性优秀和宜居性良好的地块过于聚集于老城区,没有形成连续的辐射面,城市发展布局严重不均衡。(3)城市各项设施沿交通线和沿江聚集特征十分明显,交通和水系分割问题对区域的生态宜居影响较大。最后据此提出城市宜居环境合理化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居住空间 宜居性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冻土区土壤湿度的动态变化及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珊珊 臧淑英 孙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多年冻土退化,引起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和土壤水热过程发生变化,土壤湿度变化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ERA-Interim再分析的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7年东北多年冻土区... 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多年冻土退化,引起多年冻土区冻融过程和土壤水热过程发生变化,土壤湿度变化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运用ERA-Interim再分析的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气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7年东北多年冻土区土壤湿度的年际、季节和空间变化,土壤湿度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土壤湿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年际变化上1979-2017年,东北多年冻土区7 cm和28 cm深度年均土壤湿度呈下降趋势,并且年平均土壤湿度在2008年达到最低;在季节变化上,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在夏秋季节会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7 cm和28 cm深度处土壤湿度呈现两个峰值(4月份、8月份),土壤湿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在空间变化上,东北多年冻土区中部土壤湿度在1979-2017年变化最大,且为土壤湿度下降明显区。在气候变暖和降水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土壤水分可能成为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的主要因子,使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分析东北多年冻土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对进一步理解该区生态系统变化和多年冻土碳反馈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时空变化 植被 东北多年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高寒地区冻土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董星丰 陈强 +2 位作者 李浩 吴祥文 臧淑英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2期178-185,共8页
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的全球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冻土活动层厚度对此具有指示作用,因此,气候变化对冻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已成为环境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及东北大、小兴安岭等冻土中CO2... 近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的全球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冻土活动层厚度对此具有指示作用,因此,气候变化对冻土中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响应机制已成为环境地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及东北大、小兴安岭等冻土中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产生途径与排放方式归纳总结,探讨温度变化、降水格局变化以及氮沉降对我国冻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温度和降水变化以及外源氮添加均可显著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碳氮循环,导致温室气体通量发生变化,但不同土壤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未来应加强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以期为制定适应全球变化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温室气体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高度对盐碱土光谱响应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隋敏 任建华 +2 位作者 陈强 赵悦 臧淑英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土壤盐碱化作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的粮食产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本文从土壤盐碱化问题入手,选取东北松嫩平原典型苏打盐碱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不同... 土壤盐碱化作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的粮食产量,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本文从土壤盐碱化问题入手,选取东北松嫩平原典型苏打盐碱土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不同高度下土壤样本含盐量的光谱响应差异。通过调整实验中的光谱仪镜头与土样之间的垂直距离,精准获取3 cm、4 cm、5 cm、6 cm、7 cm等5个实验高度的光谱数据测量结果。通过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一阶、二阶微分变换结果将波段与土壤电导率值(EC)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相关性高的敏感波段建立多元线性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且不同测量高度与光谱数据变换对EC的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利用5 cm测量高度下的反射率二阶微分变换结果建立的最小二乘模型对于盐碱土样本的拟合效果最佳,R2=0.91,RMSE=0.40,RPD=3.08。本研究通过室外光谱实测实验选取最佳测量实验高度,旨在提高对土壤含盐量的预测精度,同时针对松嫩平原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出可行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率 高光谱 多元线性回归 偏最小二乘模型 松嫩平原 盐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博权 臧淑英 孙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为冻土退化过程中大兴安岭林下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野外观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大兴安岭不同森林土壤樟子松林土壤和白桦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 [目的]研究冻融作用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碳氮矿化的影响,为冻土退化过程中大兴安岭林下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野外观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大兴安岭不同森林土壤樟子松林土壤和白桦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试验研究冻融作用对不同森林土壤有机碳氮矿化的影响。[结果]冻融处理对2种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恒温处理和冻融处理白桦林土壤碳矿化速率显著低于樟子松林土壤碳矿化速率(P<0.05)。冻融使2种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显著降低,恒温处理和冻融处理白桦林土壤碳矿化累积量显著低于樟子松林土壤碳矿化累积量(P<0.01)。冻融作用对2种土壤氮矿化具有显著影响,冻融有利于增加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恒温处理和冻融处理白桦林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显著低于樟子松林土壤无机氮质量分数(P<0.05)。冻融处理和恒温处理2种土壤碳氮矿化关系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在碳排放量相同的情况下,冻融处理土壤和恒温处理土壤相比,冻融处理后的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结论]冻融循环有利于大兴安岭森林土壤中碳储量的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累积,为植被生长提供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大兴安岭森林土壤 有机碳矿化 氮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土壤pH分布及其土壤养分特征--以莫莫格湿地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翊婷 臧淑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35-139,共5页
分析了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区域7种不同生境表层土壤(0~20 cm)样本pH和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土壤pH和养分情况有明显差异。研究区土壤均为碱性土壤,pH在杨树次生林生境和玉米农田生境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7.99±0.12和8.14&#... 分析了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区域7种不同生境表层土壤(0~20 cm)样本pH和养分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土壤pH和养分情况有明显差异。研究区土壤均为碱性土壤,pH在杨树次生林生境和玉米农田生境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分别为7.99±0.12和8.14±0.19。在不同生境中,裸露地表土(无植被覆盖)的有机碳和全钾含量最高,裸露碱斑地全氮含量最高,玉米农田生境铵态氮含量最高,杨树次生林生境硝态氮含量最高,羊草草甸生境全磷含量最高,芦苇生境速效钾含量最高。土壤各项指标间土壤pH与土壤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莫格湿地 PH 土壤养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区露水河林业局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10
作者 李友迈 赵光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4期109-113,167,共6页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森林景观日益破碎化的格局,因此通过研究天保工程实施背景下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可以说明天保工程背景下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否对森林景观变化趋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今后天然林保护工作措施的改进提供科学...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森林景观日益破碎化的格局,因此通过研究天保工程实施背景下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可以说明天保工程背景下经营模式的转变是否对森林景观变化趋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今后天然林保护工作措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方法,对1987—2017年露水河林业局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前后其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林地为优势景观;非林地面积占比较小且面积逐年递减,林地内部相互转化,其中大约26.2%~38.6%的针阔叶林转变为混交林。研究区域内NP指数下降到7695,SHDI指数始终保存在1.1~1.4。研究区域内商品林区NP指数由9905下降到9225,公益林区NP指数由从13474下降到11001。商品林区,公益林区SHDI指数在0.9~1.2浮动,SHEI指数较高。景观类型总体上分布均匀,多样性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空间变化 景观破碎化 景观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上升—夹河断流背景下烟台套子湾海滩砂粒度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立新 王昕 +1 位作者 陈浩宇 李训鹏 《山东国土资源》 2022年第5期63-70,共8页
将烟台套子湾2021年与2005—2006年夹河口东西两侧海滩砂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近16年来套子湾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夹河入海水沙减少等过程的具体响应。研究表明,现代套子湾海滩砂样品以中砂、细砂为主,... 将烟台套子湾2021年与2005—2006年夹河口东西两侧海滩砂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近16年来套子湾海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变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夹河入海水沙减少等过程的具体响应。研究表明,现代套子湾海滩砂样品以中砂、细砂为主,分选极好或好,标准偏差介于0.23~0.4,夹河口东侧的海滩砂平均粒径(Mz:1.39~1.64Φ)比西侧海滩砂平均粒径(Mz:1.47~1.91Φ)粗,主要组分中的粗砂和中砂含量比西侧高,表明现代夹河口东侧区域水动力较夹河口西侧强,该区海滩砂受到海洋动力的长期改造分选较好。近16年夹河口两侧海滩砂粒度明显粗化,表现在海滩砂平均粒径变粗、主要组分粒度变粗约0.5Φ、概率累积曲线的粗细截点变粗0.5~1Φ及滚动、跃移、悬移组分含量明显变化。夹河入海物质减少,海平面快速上升,导致海洋动力增强是研究区海滩砂粒度粗化、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套子湾海滩防护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砂质海滩 夹河口 夹河断流 海平面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种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
12
作者 高春红 王金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3期194-197,共4页
为探讨桑树种植对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砂质暗棕壤的改良效果,通过实地种植与种苗培育观察并记录4种桑树各生长阶段的日期与特点,从而对这4种桑树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外来桑种的幼树对甘南县的适应性由高到低... 为探讨桑树种植对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砂质暗棕壤的改良效果,通过实地种植与种苗培育观察并记录4种桑树各生长阶段的日期与特点,从而对这4种桑树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外来桑种的幼树对甘南县的适应性由高到低为育71-1、海桑、沈大1号和沈大2号,这4种桑树各阶段的实际生长日期均晚于其原产地的生长日期;在甘南县典型的砂质暗棕壤条件下3种桑树种苗(沈大1号、沈大2号和海桑)的培育成活率由高到低为海桑、沈大2号和沈大1号,其三者的落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均产生影响,种植4种桑树后土壤的多种有机质含量均增加,从而达到了改良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适应性 土壤理化性质 甘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