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黄土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贡献揭示的粉尘搬运机制
1
作者 陶林郦 孙磊 +6 位作者 谢远云 迟云平 康春国 魏振宇 刘海金 汪烨辉 吴鹏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94,共13页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其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研究可以揭示粉尘搬运机制,对于理解古粉尘搬运、传输和扩散,以及古大气环流模式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本研究分析哈尔滨末次冰期黄土及潜在源区表土<63μm和<10μm粒... 哈尔滨黄土位于欧亚大陆最东端,其不同粒级组分的物源研究可以揭示粉尘搬运机制,对于理解古粉尘搬运、传输和扩散,以及古大气环流模式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此,本研究分析哈尔滨末次冰期黄土及潜在源区表土<63μm和<10μm粒级组分的地球化学组成(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并结合电镜扫描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Frequentist模型进行物源定量重建,探讨其粉尘搬运机制。结果表明,潜在源区对哈尔滨黄土<63μm和<10μm组分贡献度分别为松嫩沙地西南部(71.3%、56.5%)、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27.1%、42.8%)、松嫩沙地西北部(1%、0.2%)和呼伦贝尔沙地(0.5%、0.5%)。电镜扫描图像显示,哈尔滨黄土沉积物中细颗粒附着在较大颗粒表面或形成团聚体进行搬运。以上结果表明,尽管哈尔滨黄土细颗粒组分可以以单颗粒方式进行远距离搬运,来源于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但是仍有相当大一部分细颗粒附着在较大颗粒表面或形成团聚体进行短距离搬运,来自于近源的松嫩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黄土 物源定量 地球化学 粉尘搬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
作者 李苗 王玮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4,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统计和突变性关键词分析,对人工智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 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年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高频关键词统计和突变性关键词分析,对人工智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伦理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构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理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优化教学决策与资源配置,明确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认知发展的影响,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保障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地理教学 CiteSpace软件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与土地利用耦合研究
3
作者 施琳琳 张鹏 +1 位作者 赵乘锐 杨乐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土地利用集聚特征和强度,以及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哈尔滨市6类功能空间在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江南区域在空间发展上远成熟于江... 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土地利用集聚特征和强度,以及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哈尔滨市6类功能空间在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江南区域在空间发展上远成熟于江北区域,南岗区建设成熟度最高;居住用地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在6类功能空间中居于首位,商业用地土地利用强度的高低与居住用地情况类似,行政办公和工业用地集聚特性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存在一致性,均表现为城区中部高,向城市边缘则逐渐降低,而公共设施用地的高集聚和高开发利用强度主要体现在道外区历史文化设施和南岗区医疗设施,教育用地的集聚特征主要体现在城区中西部和东部;城市功能空间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两者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功能空间对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引导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空间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耦合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扩展与地表热环境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文亮 张丽娟 +2 位作者 陈红 张金峰 高玉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52,58,共5页
采用1989,2001和2007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哈尔滨市城镇面积... 采用1989,2001和2007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利用单窗算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从热岛强度、不同类型下垫面转换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重心转移等方面分析了哈尔滨市地表温度随城市扩展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哈尔滨市城镇面积、城镇用地比重、城市扩展指数都表现为持续增长的趋势,城市主要沿香坊区公滨路、哈阿公路、太平区和松花江以北地区扩展;哈尔滨市高温区面积表现为持续增长,常温区、低温区面积不断减少;城市用地对地表热效应贡献最大,其他类型下垫面向城市用地转换均表现为正温度效应;哈尔滨市城市扩展与温度场强度转移方向相一致,城市扩展是导致城市地表热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展 地表热环境 重心转移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烟贯发 张思冲 +3 位作者 齐少群 郑元福 王彤 王丽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8,共8页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 随着松花江流域的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该流域哈尔滨段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已成为主要污染物来源。为了考察不同用地类型面源污染物产出量,应用RS和GIS技术对该区域的TM影像和DEM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面积为14 918.29 km2,占44.37%;盐碱地和草地面积为13 886.12 km2,占41.3%;建筑用地面积为2 868.8km2,占8.52%。该流域流经松嫩平原,坡度平缓,坡度小于25°的面积占93.42%,其中坡度小于15°的面积占77.56%。农业面源污染物比重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和盐碱地面源污染物,它们是该流域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主要的污染物来源有:化肥、农药、作物生长调节剂、畜禽便液、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人粪尿等。通过计算模型和监测数据,估算了该流域面源污染物的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流域 RS和GIS技术 面源污染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孟昭虹 周嘉 郑元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155,159,共5页
研究哈尔滨城市土壤中Cd、Pb、Cr、Cu和Zn含量与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与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相比有较大积累,污染源的空间差... 研究哈尔滨城市土壤中Cd、Pb、Cr、Cu和Zn含量与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与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相比有较大积累,污染源的空间差异性引起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壤表层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工业区>交通区>郊区耕地区>植物园区,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在工业区和交通区为中度危害,在郊区耕地区和植物园区为低度危害。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秋季雾霾期秸秆焚烧区域识别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齐少群 张菲菲 +1 位作者 万鲁河 张冬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2-158,共7页
农业秸秆焚烧所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是我国东北地区秋季雾霾灾害周期性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对农业秸秆焚烧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焚烧面积的量化识别,有助于雾霾灾害的管控和预警。应用HJ-1B的IRS传感器数据,采用修改阈值后的MODIS火点监... 农业秸秆焚烧所释放的气体和颗粒物是我国东北地区秋季雾霾灾害周期性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对农业秸秆焚烧区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焚烧面积的量化识别,有助于雾霾灾害的管控和预警。应用HJ-1B的IRS传感器数据,采用修改阈值后的MODIS火点监测V4算法,对秸秆焚烧区域进行火点像元提取,利用ETM影像提取农田数据,通过叠加分析,确定了农田秸秆焚烧区域。并利用MODIS影像提取到的焚烧区域结果和当地政府公布焚烧区域资料,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期 秸秆焚烧 HJ-1B 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松北城市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春艳 赵美鑫 +2 位作者 朱宏杰 张宇光 佟莉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43-247,共5页
城市湿地具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松北区是哈尔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的主要拓展空间.松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区域的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 城市湿地具有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松北区是哈尔滨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的主要拓展空间.松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区域的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中,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功能退化.该文在松北城市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松北区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及影响服务功能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服务功能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华德尊 李春艳 任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前后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发生污染前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东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发生污染后中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 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前后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发生污染前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东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高,发生污染后中区的生态安全程度最低;西区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各主因子中以水因子的下降幅度最大,说明水污染直接影响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生态安全 松花江污染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道路表土记录的痕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谢远云 孟杰 +1 位作者 郭令芬 何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9-635,共7页
将城市道路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全样、>63μm、63~30μm、30~11μm和<11μm),测定了各粒级组分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微量元素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变化程度按照以下顺序依次递增:Sr<Rb<Ga<Y<V<Zn... 将城市道路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全样、>63μm、63~30μm、30~11μm和<11μm),测定了各粒级组分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微量元素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变化程度按照以下顺序依次递增:Sr<Rb<Ga<Y<V<Zn<Nb<Cr<Zr<Cu<Ni,Sr和Rb受粒度影响较小,Zr、Cu和Ni受粒度影响很大。绝大部分微量元素(V、Cr、Cu、Zn、Sr、Y、Zr、Nb)随粒度的变细含量趋于增加,而Rb则相反,Ni和Ga与粒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Rb/Sr比值是一个基本不受粒度分选作用影响的化学风化指标,Zr/Rb、Cu/Zn、V/Cr和Ni/V比值受粒度的影响很大,Zr/Rb比值随粒度变细而明显增高。所有REE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分布规律和波动幅度高度一致,趋向于在细颗粒物质中富集。δEu明显受粒度的影响,随粒度变细,Eu从正异常向负异常演化。δCe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变化不大,显示受粒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级组分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粒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组成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特征——以哈尔滨城市道路表土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远云 孟杰 +2 位作者 郭令芬 何葵 康春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7-1403,共7页
将哈尔滨城市道路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测定各粒级组分的常量元素、碳酸盐含量和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变化程度依次为:Al<Na<Si<K<Ca、Mg<Fe<Mn<P<Ti;Fe、Mg、Ca、Mn、Ti和P... 将哈尔滨城市道路表土样品进行粒度分级,测定各粒级组分的常量元素、碳酸盐含量和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常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变化程度依次为:Al<Na<Si<K<Ca、Mg<Fe<Mn<P<Ti;Fe、Mg、Ca、Mn、Ti和P随粒度变细含量逐渐增加,而Si、Na和K元素则相反,Al元素与粒度的关系不清晰。化学风化指标按照以下的顺序受粒级的影响依次增大:CIA、(Al+Fe+Ti+Mn)/(Mg+Ca+K+Na)<(CaO+K2O+Na2O)/Al2O3<Fe2O3/MgO<K2O/Al2O3<(CaO+MgO+Na2O)/TiO2。碳酸盐含量在各粒级组分中变化幅度较大,且随着粒度的变细,碳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碳酸盐δ13C值在各粒级组分中的变化幅度较小,与粒级的关系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粒级组分 地球化学组成 常量元素 碳酸盐 碳酸盐碳同位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及其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谢远云 孟杰 +1 位作者 郭令芬 何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67,75,共6页
分析了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2007年5月8日和2008年5月28日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介于3.8%~7.3%,均值为5.28%,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为4.62%,2007年为7.11%,2008年为4.43%... 分析了哈尔滨2002年3月20日、2007年5月8日和2008年5月28日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及其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介于3.8%~7.3%,均值为5.28%,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为4.62%,2007年为7.11%,2008年为4.43%,含量普遍偏低,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在-6.39‰^-7.83‰,均值为-7.3‰,2002年沙尘沉降物碳酸盐δ13C为-7.12‰,2007年为-7.36‰,2008年为-7.51‰,也为国内有报道的最低值。沙尘沉降物碳酸盐含量的低值而道路表土碳酸盐含量的高值表明,仅有碳酸盐含量还不足以证明沙尘的物质来源,而碳同位素组成则显示本地源而非西北粉尘源区对沙尘的主要贡献。利用沙尘沉降物的碳酸盐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示踪沙尘源区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碳同位素组成 沙尘沉降物 源区追踪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土壤抗侵蚀效益价值估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春艳 华德尊 +1 位作者 任佳 李美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抗侵蚀方面起重要作用.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哈尔滨松北区湿地的西区、中区及东区沿线共布设采样点3个.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土壤抗侵蚀效益价值通过湿地减少土地废弃、河...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抗侵蚀方面起重要作用.以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哈尔滨松北区湿地的西区、中区及东区沿线共布设采样点3个.哈尔滨松北区城市湿地土壤抗侵蚀效益价值通过湿地减少土地废弃、河道淤积和土壤中肥力流失三方面的价值来估算.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松北区城市湿地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的总效益价值为1.900×107元/a;湿地土壤在抗侵蚀效益中的贡献率占总效益的1/5,其效益价值为3.800×106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湿地 土壤侵蚀 土壤营养物质 价值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更新世以来松嫩平原夏季风演化:来自哈尔滨黄土的磁化率、地球化学和总有机碳记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硕 迟云平 +3 位作者 郝冬梅 谢远云 康春国 吴鹏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79-1298,共20页
哈尔滨黄土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处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东部边缘,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对季风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然而,由于沉积档案露头的缺乏,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极为薄弱。为此,我们对哈尔滨黄土进行了... 哈尔滨黄土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处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带的东部边缘,是季风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对季风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然而,由于沉积档案露头的缺乏,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极为薄弱。为此,我们对哈尔滨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总有机碳(TOC)和地球化学测试,并结合小波分析,对松嫩平原中更新世以来的夏季风演变及其控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更新世以来松嫩平原的夏季风演化分为两个阶段:1)460~180 ka时期,哈尔滨黄土较低的化学风化程度和TOC值指示了弱的夏季风强度;另外,在此时期还存在3个次一级的夏季风的微弱增强,叠加在夏季风强度偏弱这一大趋势之上。2)180 ka~至今,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化学风化程度和TOC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逐渐增强。通过哈尔滨黄土与邻区赤峰黄土和黄土高原洛川黄土的磁化率和粒度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松嫩平原首先响应间冰期夏季风主导的温度升高及降水增加带来的气候变化,但这种响应的持续时间偏短;哈尔滨黄土记录了360~340 ka和280~250 ka两次显著的夏季风减弱的气候现象,这是全球气候和区域环境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小波变换的主导周期为98 ka(100 ka),结合海平面温度、全球CO2浓度、60°N太阳辐射量、深海氧同位素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松嫩平原夏季风演化主要受全球冰量驱动;36 ka和44 ka(40 ka)倾角周期以及最低振荡29 ka周期的出现,表明倾角驱动的低纬太阳辐射变化对松嫩平原夏季风起到微弱调控作用,而岁差驱动的低纬太阳辐射变化对松嫩平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哈尔滨黄土 松嫩平原 地球化学组成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谢远云 张丽娟 +2 位作者 何葵 康春国 臧淑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9-84,共6页
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Al2O3和TFe2O3含量分别为54.87%、13.27%和5.63%,三者之和达73.77%;CaO、MgO、K2O、Na2O、TiO2、P2O5和MnO含量分别为3.78%、2.57%、2.63%、1.76%、0.... 对哈尔滨2006年3月10日沙尘沉降物的化学组成及化学风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iO2、Al2O3和TFe2O3含量分别为54.87%、13.27%和5.63%,三者之和达73.77%;CaO、MgO、K2O、Na2O、TiO2、P2O5和MnO含量分别为3.78%、2.57%、2.63%、1.76%、0.77%、0.24%和0.11%。沉降物中的常量元素多表现为迁移淋失,Mn和Ti明显富集而Mg和Fe轻微富集,元素的迁移淋失率依次为:Na>P>K>Si>Al>Ca>Fe>Mg>Ti>Mn;微量元素除Nb、Sr迁移淋失外,其余元素表现出富集特征。与哈尔滨2002年沙尘沉降物、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与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及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物进行对比分析,(Al+Fe+Ti+Mn)/(Mg+Ca+K+Na)比值、成分变异指数ICV、CIA等化学风化参数及A-CN-K化学风化趋势图均显示,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经历了低等化学风化程度,明显强于兰州黄土和古土壤,弱于洛川黄土,显著弱于洛川古土壤、西峰红粘土、镇江下蜀土和宣城风成红土。哈尔滨沙尘源区处于大陆化学风化的早期,气候生物状况好于西北地区,包括沙漠和黄土高原在内的西北地区不会是哈尔滨沙尘沉降物的物源区,或者至少不是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沉降物 化学组成 化学风化 粉尘源区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松北区景观渠道沿岸湿地恢复的对策 被引量:5
16
作者 华德尊 李春艳 +2 位作者 陈景岩 王忠良 张怀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48-251,共4页
哈尔滨松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典型的洪泛河谷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随着近年人类活动的加剧及城市化规模的发展,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湿地的功能与价值逐渐被人们意识到,特别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护湿地... 哈尔滨松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典型的洪泛河谷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随着近年人类活动的加剧及城市化规模的发展,湿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提高,湿地的功能与价值逐渐被人们意识到,特别是如何在发展中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功能,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景观渠道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中水,中水既可以成为景观观赏水体也可为沿岸湿地的恢复提供根本保障.该文根据设计理论,利用本地物种和天然牛轭湖景观,提出了景观渠道沿岸湿地恢复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泛河谷湿地 沿渠湿地 湿地恢复 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时空扩展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利军 张淑花 张雪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基于1976,1989,2001和2007年遥感影像资料,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哈尔滨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分布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基于1976,1989,2001和2007年遥感影像资料,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哈尔滨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分布信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统计分析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分析了哈尔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976—2007年的31a间,哈尔滨市边缘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其中2001—2007年间的城市扩展规模和速度最大;从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特征来看,1976—2001年以斑块数增加,紧凑度减小的分散扩展为主,2001年后以斑块数减少,紧凑度增大的扩展模式为主;哈尔滨市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不同时段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 建设用地 时空扩展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伟 张思冲 +1 位作者 崔可瑜 张丽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5-79,共5页
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3种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情况,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28.451mg·kg-1、Pb35.258mg·kg-1、Zn57.654mg·kg-1、Ni30.209m... 通过分析哈尔滨市东南郊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3种蔬菜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情况,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东南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别为:Cu28.451mg·kg-1、Pb35.258mg·kg-1、Zn57.654mg·kg-1、Ni30.209mg·kg-1、Cr32.660mg·kg-1、Cd0.126mg·kg-1、As3.934mg·kg-1、Hg0.049mg·kg-1。在环境效应方面,作物根、茎、叶、果实重金属含量依次递减,即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菜豆比较容易累积Pb、Cr,葱比较容易累积Cd,茄子则比较容易累积As。在食用安全性方面,这3种蔬菜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重金属 环境效应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玉红 张冬有 臧淑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1-156,共6页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且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它的专业建设肩负着高校培养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国家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的背景下,对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GIS)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且快速发展的一个专业,它的专业建设肩负着高校培养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国家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的背景下,对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主要结合了国家专业认证标准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从专业建设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在信息和网络时代下建设一个既符合国家专业标准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基本的地理科学素养和空间思维、掌握扎实的科学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美学素质和具备健全人格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并为其他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认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多层次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高锰酸盐指数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2
20
作者 烟贯发 齐少群 +3 位作者 张思冲 李春艳 郑元福 叶华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98-1804,共7页
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高锰酸钾指数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14~15日,测定了11个断面31个采样点的高锰酸钾指数数据,同步获取了采样点水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使用相关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其中21个样点数据构建反演模型,... 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高锰酸钾指数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14~15日,测定了11个断面31个采样点的高锰酸钾指数数据,同步获取了采样点水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使用相关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其中21个样点数据构建反演模型,得到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90,用10个样点数据进行验证,得到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439 mg·L-1,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365 mg·L-1,平均绝对偏差率(MADR)为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高锰酸钾指数 松花江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