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锐视角观照下的当代文学思潮——评吴秀明的《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
1
作者 刘小微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 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 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结构 热点 问题意识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与《诗》中的鸟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敏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诗》之兴是一种隐喻,《易》之象与其有着相同的艺术功用,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象征系统。《诗经》中的鸟类兴象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内在关联,早已被前人证实,验之于《易》,同样契若合符。可见,《易》与《诗》一样,都是... 《诗》之兴是一种隐喻,《易》之象与其有着相同的艺术功用,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最古老的象征系统。《诗经》中的鸟类兴象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内在关联,早已被前人证实,验之于《易》,同样契若合符。可见,《易》与《诗》一样,都是以形象来表达意义,运用的是象征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易》 图腾崇拜 生殖崇拜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甫的送别诗 被引量:2
3
作者 邹进先 《北方论丛》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离别诗有偏于写离别之共相和偏于写离别之个相两类。杜甫的送别诗多是写极具个性的离别,采取写实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具体的离别情境所蕴含和牵连的种种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具有超越传统离别主题更深广的思想与审美意蕴,这是杜甫... 离别诗有偏于写离别之共相和偏于写离别之个相两类。杜甫的送别诗多是写极具个性的离别,采取写实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具体的离别情境所蕴含和牵连的种种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具有超越传统离别主题更深广的思想与审美意蕴,这是杜甫在送别诗写法上的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别 个性 人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锺书对“韵”的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洲良 《北方论丛》 2003年第4期60-62,共3页
 "韵"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批评与鉴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之一。钱锺书从"六法失读"中指出,"气韵"较之"气韵生动"更规范,谢赫以"生动"释"气韵",仅道"气"...  "韵"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批评与鉴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范畴之一。钱锺书从"六法失读"中指出,"气韵"较之"气韵生动"更规范,谢赫以"生动"释"气韵",仅道"气"而未申"韵"。又从"韵"之渊源与流变中指出北宋范温的有余意即为"韵"这一命题的重要性及其独特贡献,发前人所未发。钱锺书对"韵"的阐释,是20世纪"韵"研究的重要成果,应引起学界的关注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