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和防霉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清茂 张泽民 +3 位作者 李淑范 王稀鸿 李曼 李肃 《饲料博览》 1992年第2期17-19,共3页
1 前言自然界中到处都有霉菌生长,谷物、豆类和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它能产生毒素,不但能对禽畜诱发疾病,甚至导致癌症.世界上报道有多宗中毒事件,60年代英国发生10万火鸡突然死亡事件,就是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黄曲霉... 1 前言自然界中到处都有霉菌生长,谷物、豆类和饲料中普遍存在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它能产生毒素,不但能对禽畜诱发疾病,甚至导致癌症.世界上报道有多宗中毒事件,60年代英国发生10万火鸡突然死亡事件,就是由于饲料中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所致,业已发现,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是剧毒氰化钾的10~100倍,饲料中哪怕极微细一点点,对动物便会引起中毒或出现免疫抑制症.霉菌生长的最适条件是高温高湿,其中高湿是主要的,饲料及原料都具有吸收水分的特点,所以容易生霉.如果直接存放在高温高湿场所,大约2~3天就会成为霉菌生长的场所,饲料中霉菌生长有两个起源,其一是饲料受外来霉菌孢子的感染,主要是由孢子通过空气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防霉剂 富马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奶牛预混合饲料的研究
2
作者 方卫江 商俭平 +3 位作者 王道光 房臣 马承昌 赵元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7,共3页
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5~0.30,故奶牛是否高产主要决定其饲养管理如何。其中饲料配合是否适当,营养是否齐全,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而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的核心是预混合饲料。仅靠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不能满足畜禽生长的... 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5~0.30,故奶牛是否高产主要决定其饲养管理如何。其中饲料配合是否适当,营养是否齐全,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而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的核心是预混合饲料。仅靠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不能满足畜禽生长的需要,必须在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中,适量添加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畜用药物等预混合饲料添加剂,才可以达到产奶多、用料少、成本低、提高饲料报酬等效果。我国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高产奶牛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料 混合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奶牛饲料配方的研究
3
作者 王道光 房臣 +3 位作者 方卫江 商俭平 马承置 赵元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1-13,共3页
为了合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一、试验方法 1、试牛选择:在哈市松花江奶牛场选用黑白花产乳母牛6头,根据日产乳量,泌乳日和体重相近的原则,等分三组(表1)。
关键词 奶牛 饲料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奶牛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方研究
4
作者 房臣 方卫江 +3 位作者 商俭平 王道光 马承昆 赵元发 《饲料博览》 1989年第3期25-26,共2页
预混合饲料是随着饲料添加剂的逐步深入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对猪鸡预混合饲料研究较多,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性添加剂齐全。在生产上普及较好,而对奶牛添加剂研究较少,在生产上应用不多,仅一些国营、集体规模较大的奶... 预混合饲料是随着饲料添加剂的逐步深入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对猪鸡预混合饲料研究较多,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性添加剂齐全。在生产上普及较好,而对奶牛添加剂研究较少,在生产上应用不多,仅一些国营、集体规模较大的奶牛场饲喂矿物质添加剂,添加范围也仅限于钙磷及微量元素。为了提高奶牛生产水平,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目的在于研制出适合东北地区饲养条件下的高产奶牛预混合饲料较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添加剂 预混合饲料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与快速检测法测定饲料中镉含量的比对研究
5
作者 车畅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24-25,共2页
对10份不同浓度加标饲料样品,分别采用依照国家标准《GB 13082-1991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国标方法和快速检测法进行金属镉含量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镉含量不同的四组样品进行多次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快速检测方法有较... 对10份不同浓度加标饲料样品,分别采用依照国家标准《GB 13082-1991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国标方法和快速检测法进行金属镉含量检测,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镉含量不同的四组样品进行多次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证明快速检测方法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重金属 原子吸收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饲料资源——菌丝蛋白粉的研究
6
作者 冯清茂 刘桂华 《黑龙江粮油科技》 2002年第2期48-49,共2页
菌丝蛋白粉可做为新型饲料资源,通过营养成分分析,Wistar纯系大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和蛋鸡饲喂试验,证明了菌丝蛋白粉可做为品质优于豆饼的新型饲料。
关键词 菌丝蛋白粉 饲料资源 代谢率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日粮中添加乙酰氧肟酸和过瘤胃氨基酸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明伟 王淑香 +5 位作者 王希鸿 王景芳 张鸿鸣 林长水 秦光彪 刘洪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6期23-24,共2页
在奶牛(产奶量6000 kg以上)日粮干物质中按25 mg/kg精料添加乙酰氧肟酸、10 g/d.头过瘤胃蛋氨酸、13 g/d.头赖氨酸铁螯合物,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和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0.48%、5.13%、5.76%和10.65%,投入产出比1∶9.64,综合效益显著。
关键词 乙酰氧肟酸 过瘤胃氨基酸 日粮 产奶量 乳脂率 乳蛋白 饲料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级脱氟磷酸钙对肉鸡的相对生物学效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岩 卞克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9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饲料 脱氟磷酸钙 肉鸡 生物学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大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8-29,共2页
酶制剂是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被用于饲料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其外源性消化酶的酶化作用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国外在7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应用,我国近年来也进行了开发性研究。现将这方面的情况作一... 酶制剂是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它被用于饲料中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其外源性消化酶的酶化作用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国外在7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应用,我国近年来也进行了开发性研究。现将这方面的情况作一概括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酶制剂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饲料工业使用苏联进口磷酸三钙作为磷源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达武 张博文 吕佩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8-20,共3页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外贸部门从苏联进口大量饲用磷酸三钙国内饲料工业部分厂家开始使用这种新矿物磷作为饲料磷源。
关键词 饲料工业 磷酸三钙 磷源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稀鸿 吴涛 +1 位作者 卞克明 商剑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磷酸三钙 矿物饲料 生产工艺 磷矿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S多维蛋白饲料替代进口鱼粉饲喂产蛋鸡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卞克明 王玉华 孙守信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35-35,共1页
浙江玉环县五一酵母厂以动、植物蛋白为原料,经多种菌发酵后生产的DFS蛋白饲料,经多次试喂与进口鱼粉效果相似。为进一步验证其在蛋鸡饲料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该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选用美国海兰公司同批次30周龄产蛋鸡1000只,经1... 浙江玉环县五一酵母厂以动、植物蛋白为原料,经多种菌发酵后生产的DFS蛋白饲料,经多次试喂与进口鱼粉效果相似。为进一步验证其在蛋鸡饲料中的使用效果,进行了该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选用美国海兰公司同批次30周龄产蛋鸡1000只,经10周预试,选出产蛋率差异不显著的180只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入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有重复对比试验设计,每组设三个重复,试期60天。 1.2 采用三层阶梯式笼养,每笼3~4只。日上料5次,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光照16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用鸡 多维蛋白饲料 鱼粉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和饲料中de黄曲霉毒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大威 《黑龙江粮食》 2003年第2期45-46,共2页
通过对粮食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检测和预防方法。同时还提供了几种霉变粮食和饲料的脱毒方法。
关键词 粮食 饲料 黄曲霉毒素 脱毒方法 预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马铃薯废弃物做牛饲料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佩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6-17,共2页
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加工者来说是如何处理的问题,而对牲畜来说却是一种饲料来源。在加工过程中大约能分离出35%的马铃薯废弃物,出售做牛饲料。在美国爱达荷州每年大约可加工50亿磅马铃薯,马铃薯废弃物常常在125000吨(... 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加工者来说是如何处理的问题,而对牲畜来说却是一种饲料来源。在加工过程中大约能分离出35%的马铃薯废弃物,出售做牛饲料。在美国爱达荷州每年大约可加工50亿磅马铃薯,马铃薯废弃物常常在125000吨(以干基计)以上。马铃薯和马铃薯废弃物具有高能而低蛋白之特点。马铃薯废弃物的成分依据加工机械、废弃物种类、在澄清槽时间长短、废水流入沉淀槽的沉淀物数量及所含薯皮的数量等因素变化很大。用马铃薯废弃物喂牛必须管理得当,并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马铃薯 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奶牛精料补充料较佳配方的研究
15
作者 方卫江 商俭平 +3 位作者 房臣 王道光 马承昌 赵元发 《中国奶牛》 1990年第2期49-51,共3页
奶牛产奶量的遗传力只是0.25—0.30,奶牛是否高产主要决定于饲养管理,其中饲料配合是否适当,营养是否齐全。
关键词 精料补充料 饲料配合 奶牛饲养 饲养管理 营养水平 乳脂率 初产母牛 甜菜渣 营养需要 挤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尿素含量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卞克明 孙守信 +2 位作者 王玉华 李淑范 王道光 《饲料博览》 1989年第5期13-14,共2页
家禽等非反刍动物不能利用尿素,在饲料中占有一定比例就会引起中毒。目前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型鱼粉厂为牟取暴利,视畜牧生产而不顾,大量生产掺假鱼粉,用添加尿素来提高鱼粉的粗蛋白含量。根据本所化验室对十几个厂家近百个样品的定量分... 家禽等非反刍动物不能利用尿素,在饲料中占有一定比例就会引起中毒。目前沿海地区的一些中小型鱼粉厂为牟取暴利,视畜牧生产而不顾,大量生产掺假鱼粉,用添加尿素来提高鱼粉的粗蛋白含量。根据本所化验室对十几个厂家近百个样品的定量分析,其尿素含量大至在0.1~3%之间。为了正确使用宝贵的饲料资源,给配合饲料选用合格原料提供依据,探讨其对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本次饲喂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尿素 含量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饲料中植酸磷含量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晶 朱桂燕 +2 位作者 高大威 滕姣琴 沈彩娟 《黑龙江粮油科技》 2002年第6期47-47,26,共2页
随着植酸应用的推广,需要一种简单、快捷检测植酸的方法。现行植酸磷的测定方法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其中较常用的消化或灰化测磷分光长度法,不仅操作烦锁,耗费时间长,且消化操作需特别小心,以减少。由于消化不完全或过分... 随着植酸应用的推广,需要一种简单、快捷检测植酸的方法。现行植酸磷的测定方法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其中较常用的消化或灰化测磷分光长度法,不仅操作烦锁,耗费时间长,且消化操作需特别小心,以减少。由于消化不完全或过分消化造成的损失。车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省时,适用于饲料中原料植酸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植酸 磷含量 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 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蛋白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车畅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11期21-21,143,共2页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对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常规测定方法与近红外方法测定值的相关关系方程,对使用近红外快速检测法代替常规方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选取不... 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对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常规测定方法与近红外方法测定值的相关关系方程,对使用近红外快速检测法代替常规方法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工艺提取大豆油所余的豆粕样品320份,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对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其中280份用近红外光谱仪收集光谱数据,用多元回归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数据模型对检验数据和光谱之间建立相关关系,制成近红外快速检测曲线,用40份样品验证预测值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近红外光谱技术 粗蛋白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磷脂在畜禽生产及饲料加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曼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0期72-72,共1页
大豆磷脂是大豆制油过程中的加工副产品,作为饲料添加剂代替部分脂肪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大豆磷脂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构成生物膜的主要骨架成分,保持其完整性,促进脂类代谢,保证血管的通畅及肝脏的正常功能。
关键词 大豆磷脂 饲料加工 家禽生产 生理功能 饲料添加剂 大豆制油 经济效益 骨架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级甘氨酸亚铁的合成及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娇琴 张泽民 宋彬彬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2期57-57,共1页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酶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起着营养、免疫等重要作用。铁添加剂的第1代为无机盐类,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等;第2代产品为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柠檬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但以上2类产品均存在应用弊端。...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多种酶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起着营养、免疫等重要作用。铁添加剂的第1代为无机盐类,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等;第2代产品为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柠檬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但以上2类产品均存在应用弊端。无机盐类不仅吸收利用率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影响饲料中的其他活性营养物质。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亦仍然难以克服吸收利用率低的缺陷,不能充分满足动物体生长的需要。因此,动物营养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开发安全高效的饲料用铁添加剂新产品,以期克服一直沿用微量元素无机盐类添加剂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亚铁 饲料级 有机化合物 吸收利用率 合成 无机盐类 铁添加剂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