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上两种典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洋 孙锐 +1 位作者 杨洪搏 陈卓识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23,共7页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分为频域与时域两大类,目前国际上最好的一维程序为SHAKE2000与DEEPSOIL,但二者的适用性和比较情况尚不得知。构造了符合我国规范的4种类别场地,对14个场地在3条地震动输入和3个烈度下总共82组工况进行对比计算,研...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分为频域与时域两大类,目前国际上最好的一维程序为SHAKE2000与DEEPSOIL,但二者的适用性和比较情况尚不得知。构造了符合我国规范的4种类别场地,对14个场地在3条地震动输入和3个烈度下总共82组工况进行对比计算,研究二者计算出的地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剪应变的异同。结果表明:二者差异大小与场地类别、输入PGA和输入地震动的频率分布有关,其中场地类别起主要作用,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只有在Ⅰ类场地下二者差异可忽略,其他类别场地存在差异,深软场地差异十分显著;虽然DEEPSOIL在计算反应谱高频部分表现优于SHAKE2000,但无论地表加速度峰值还是整体反应谱都要逊于后者,特别是对Ⅲ类场地和Ⅳ类场地情况;DEEPSOIL计算得到的土体剪应变普遍大于SHAKE2000,在软土场地表现十分显著,很多工况结果达到了不合理的程度,这应是其表现逊色的原因;在Ⅲ类和Ⅳ类场地下,两程序很多计算结果与现有认识相差很大。其结果为了解掌握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国际现有水平及今后方法改进提供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时域解 频域解 PGA 反应谱 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A遥感数据的冰岛火山灰云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谊 梁跃 +2 位作者 马宝君 李永生 武晓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693-3700,共8页
2010年4月至5月期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造成了欧洲航空业史无前例的瘫痪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严重影响再次显示,对火山灰云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性。火山灰云是由火山碎屑物及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火山碎屑物主要由直径小于2mm的岩石、矿... 2010年4月至5月期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喷发造成了欧洲航空业史无前例的瘫痪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严重影响再次显示,对火山灰云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性。火山灰云是由火山碎屑物及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火山碎屑物主要由直径小于2mm的岩石、矿物、火山玻璃碎片组成,火山灰云中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CO2、SO2、H2S、CH4、CO、HCL、HF、HBr、和NOx等。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FY-3A/VIRR数据,对此次艾雅法拉火山喷发的不同阶段选取具有典型风向变化的日期,采用分裂窗亮温差算法(SWTD)、RGB真彩色方法、中红外波段数据等进行火山灰云的识别,并将结果与冰岛地区的火山灰监测报告以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喷发初期火山灰云中较高含量的水汽会补偿反面吸收的影响,妨碍分裂窗亮温差算法(SWTD)对火山灰云的识别,而中红外波段数据因对高温物体的敏感性,不受水汽的影响,对喷发初期较高温度的火山灰云识别效果较好;在喷发中期,火山灰云浓度较大时三种方法均表现良好,卫星图像中火山灰云的位置信息及漂移方向均非常清晰,且同气象条件相吻合,验证了识别方法的正确性。该项结果表明,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FY-3A数据能够达到监测火山灰云的目的,而如何更加清晰地界定火山灰云的边界位置以及更加准确的计算出火山灰云的浓度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云识别 FY-3A/VIRR 分裂窗亮温差算法 冰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瑞昌地震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汤兰荣 吕坚 +3 位作者 曾新福 杨雅琼 曾文敬 段莉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1-795,827,共6页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带有逆断性质的左旋走滑断层,余震也以走滑型运动为主,NW向洋鸡山-武山-通江岭隐伏断裂为主震的发震构造。地震节面走向主要集中在NEE和NWW两个方向,与余震分布优势方向、震区构造大体一致。两个时段的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均为近EW向,与主震P轴方向接近,也与江西北部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相一致。应力场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整体一致,表现为近EW向挤压和近NS向拉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瑞昌地震 Snoke方法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红外长波辐射短期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继业 任建辉 +2 位作者 高峰 胡滨生 孟令蕾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0-418,共9页
利用NOAA卫星资料反演的地震长波辐射值OLR对黑龙江及其周边2003年以来8次中强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震前2个月左右OLR场值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区,未来震中距离高值区中心点250km(优势距离为160km)。该方法对黑龙江及其周边4级... 利用NOAA卫星资料反演的地震长波辐射值OLR对黑龙江及其周边2003年以来8次中强地震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显示,震前2个月左右OLR场值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区,未来震中距离高值区中心点250km(优势距离为160km)。该方法对黑龙江及其周边4级以上地震短期判定可能具有一定的指示价值,也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测未来可能发震区域并及时做出短期预测预警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 地震红外异常 短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中等地震前地磁空间相关性异常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任建辉 李继业 +4 位作者 胡滨生 李昆 孟令蕾 杜天娇 陈长勇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7,共10页
应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省的地磁总场强度F北京时21点绝对观测值,研究了其空间相关性在东北地区几次中等地震前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这些地震前地磁总场F的空间相关性会出现下降变化,本文初步给出了判定异常的指标。
关键词 地磁 总场F 空间相关性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肇东痕量氢野外定点观测实验与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继业 张彦吉 +4 位作者 高研 孙强 周晨 任建辉 马龙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3,共8页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q...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通过对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分析,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氢 高寒地区 定点观测 震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兆观测干扰信号频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继业 武晓军 +6 位作者 刘长生 任建辉 高研 孙鹏宇 孙强 秦丽岩 战玉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4-583,共10页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中干扰信号频繁出现,大大增加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提取难度。本文选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傅里叶谱以及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边际谱方法,针对黑龙江地区数字化水位和竖直摆倾斜测项中的典型干扰信号进行分析,提取...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中干扰信号频繁出现,大大增加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提取难度。本文选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傅里叶谱以及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边际谱方法,针对黑龙江地区数字化水位和竖直摆倾斜测项中的典型干扰信号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高频干扰、周期干扰以及竖直摆倾斜的风扰、同震应变等常见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通过对比3种频谱分析方法的差异性,发现功率谱法和傅里叶谱对提取干扰和噪声等平稳信号更加有效,而边际谱法对提取同震应变波等非平稳信号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观测 干扰提取 谱分析 频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前兆低频前驱波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继业 任建辉 +7 位作者 张彦吉 孙鹏宇 孙强 武晓军 吴海波 胡滨生 孟令蕾 杜天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9-431,共13页
前驱波是一种暂态信号,是在震源成核过程中发射出的一种低频波,对地震预测而言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可靠短临前兆信息。本文提取了黑龙江及邻区3次中强地震前5例水位、竖直摆倾斜数字化低频前驱波异常图像,分析了低频前驱波异常形态、异... 前驱波是一种暂态信号,是在震源成核过程中发射出的一种低频波,对地震预测而言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可靠短临前兆信息。本文提取了黑龙江及邻区3次中强地震前5例水位、竖直摆倾斜数字化低频前驱波异常图像,分析了低频前驱波异常形态、异常特征和异常指标,经初步统计得到了经验公式,探讨了前驱波异常机理,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震例均为近场区中强地震前数字化前兆低频前驱波异常,丰富了低频前驱波方法在黑龙江地区地震分析预测工作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强地震 低频前驱波 短临异常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及邻区中强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继业 任建辉 +6 位作者 陈丽丽 胡滨生 陈长勇 孟令蕾 杜天娇 武晓军 孙鹏宇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1-622,共12页
利用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极小值时间资料,分析了2008-2011年黑龙江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上的分布异常特征,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的某些特征类型与该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对震... 利用黑龙江及邻近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极小值时间资料,分析了2008-2011年黑龙江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上的分布异常特征,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的某些特征类型与该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对震前各种分布特征类型的分析,讨论了地磁"低点位移"产生机制,认为地磁"低点位移"对黑龙江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短临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低点位移 中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舒断裂带北段尾波Q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继业 孙鹏宇 +4 位作者 武晓军 张彦吉 任建辉 秦丽岩 孙强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550,共6页
研究表明,地震波穿过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区时,能量衰减不明显且具有高Q值;而穿过构造活动地区时,能量会发生强烈衰减且具有低Q值。本文利用Sato模型对依舒断裂带北段萝北-通河地区15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66条M_L≥2.0地震尾波Q_c... 研究表明,地震波穿过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区时,能量衰减不明显且具有高Q值;而穿过构造活动地区时,能量会发生强烈衰减且具有低Q值。本文利用Sato模型对依舒断裂带北段萝北-通河地区15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66条M_L≥2.0地震尾波Q_c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黑龙江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_c值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且萝北地区Q_c值远低于通河地区Q_c值,其原因一方面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与区域地壳构造复杂、地下介质破碎、区域应力不断变化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值随着频率变化的关系及Q_0值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地分析了该区域介质状态的变化过程,对萝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和预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舒断裂北段 尾波Q值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