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医院经营环境的分析
1
作者 高丽敏 杜志忠 韩晶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1,共2页
本文分析了医院经营环境几方面的变化情况:(1)政府对医院的补偿比例是下降趋势;(2)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即将启动;(3)医疗服务总体价格普遍提高;(4)医疗服务竞争市场迅速形成;(5)医疗服务成本费用迅速增长;(6)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起医疗服务... 本文分析了医院经营环境几方面的变化情况:(1)政府对医院的补偿比例是下降趋势;(2)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即将启动;(3)医疗服务总体价格普遍提高;(4)医疗服务竞争市场迅速形成;(5)医疗服务成本费用迅速增长;(6)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起医疗服务需求数量、需求结构和需求模式的变化;(7)服务消费逐步向深层次发展;(8)企业职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受到抑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经营 经营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分类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君 牛玉香 《卫生经济研究》 2001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分类管理 卫生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素芹 樊蓉 +5 位作者 叶婷 高磊 刘春婷 刘冬影 常丽 闫珺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96-2601,共6页
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 目的:探讨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抗胰腺癌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吉西他滨组和联合组,构建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分别使用山甲白花汤、吉西他滨及联合处理小鼠,观察肿瘤的体积、重量变化和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分化抑制蛋白1(Src/Id1)信号通路蛋白。将人胰腺癌细胞系1(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处理组、联合处理组、联合+微小核糖核酸-124-3p抑制剂(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过表达信号转导蛋白2样1(oe-SDF2L1)组,比较各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微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信号转导蛋白2样1(SDF2L1)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结果:与吉西他滨组比较,联合组中肿瘤体积与重量降低、Id1和磷酸化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非受体酪氨酸激酶(p-Src/Src)、SDF2L1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吉西他滨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微小核糖核酸-124-3p(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吉西他滨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明显降低,miR-124-3p水平升高且SDF2L1水平明显降低,与联合处理组比较,联合+miR-124-3p inhibitor组和联合+oe-SDF2L1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率均明显升高,SDF2L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山甲白花汤联合吉西他滨通过上调miR-124-3p抑制SDF2L1发挥抗胰腺癌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甲白花汤 吉西他滨 胰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 分化抑制蛋白1 信号转导蛋白2样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on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after surgery
4
作者 LI Yingci WU Dongbo GONG Feifei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4-1198,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eep learning(DL)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ve disease(PD)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deep learning(DL)model based on PET/CT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for predicting progressive disease(PD)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Methods The clinical,PET/CT and 5-year follow-up data of 250 patients with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ccording to PD or no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PD group(n=71)and non-PD group(n=179).The basic data and PET/CT findings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among which the quantitative variables being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were transformed to categorical variables using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d corresponding cut-off value.Multivariant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was used to select independent predicting factors of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aining,validation and test sets at the ratio of 6∶2∶2,and PET/CT data in training set and validation set were used to train model and tuning parameters to build the PET/CT DL model,and the combination model was built in serial connection of DL model and the predictive factors.In test set,the efficacy of each model for predicting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 was assessed and compared using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Results Patients'gender and smoking status,as well as the long diameter,SUV max and SUV mean of lesions measured on PET images,the long diameter,short diameter and type of lesions showed on CT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all P<0.05).Smoking(HR=1.787[1.053,3.031],P=0.031)and lesion SUV max>4.15(HR=5.249[1.062,25.945],P=0.042)were both predictors of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In test set,the AUC of PET/CT DL model for predicting PD was 0.847,of the combination model was 0.890,of the latter was higher than of the former(P=0.036).Conclusion DL model based on PET/CT had high efficacy for predicting PD of lung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within 5 years after surgery.Combining with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could further improve its predicting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of lung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deep learning disease pro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宇红 杜建 +16 位作者 高微微 钟球 傅衍勇 梁煊 纪滨英 李波 林明贵 马丽萍 王晓萌 尚好珍 陈森林 吴湘 高飞 黎友伦 闫兴录 谢莉 黄学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14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比使用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接受国家标准化治疗方案(2SHRZE/6HRE)的患者97例(S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使用S、而接受含Lfx加一线抗结核药物方案(2HRZELfx/6HRE)的患者46例(Lfx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复治患者不使用含S方案的原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疗程结束时S组和Lfx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失败率、丢失率、死亡率分别为83.5%(81/97)和84.8%(39/46)、12.4%(12/97)和10.9%(5/46)、3.1%(3/97)和4.3%(2/46)、1.O%(1/97)和0.o0,4(0/46),治疗转归各项指标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第3、6和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分别为67.0%(65/97)和80.4%(37/46)、82.5%(80/97)和87.0%(40/46)、83.5%(81/97)和91.3%(42/46),化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5、0.464和1.578,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8个月时空洞缩小率分别为:S组46.3%(19/41)、56.1%(23/41)和63.4%(26/41);Lfx组:50.0%(14/28)、67.8%(19/28)和78.6%(22/28),Lfx组空洞缩小率略高于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9、0.996、1.805,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4.1%(14/41)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6%(21/102)和26.8%(11/41)(χ^2=0.656,P〉0.05),接受S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因不良反应而更改方案。患者未首选使用含S标准化方案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和医生对于s不良反应的担忧,占65.9%,(27/41),由于患者自身不方便或不愿使用注射方式治疗者占34.1%(14/41)。结论研究发现含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含S的国家标准化方案无显著不同。患者不首选使用S方案的原因主要与医生和医院担心S可能出现的不可逆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链霉素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肺腺癌Anip973/NVB耐药细胞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萌 洪璇 +3 位作者 孙钦文 李瑞林 杨朝阳 陈公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6-1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春瑞滨(Vinorelbine,诺维本,NVB)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人肺腺癌Anip973/NVB耐药细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肺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春瑞滨(Vinorelbine,诺维本,NVB)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人肺腺癌Anip973/NVB耐药细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人肺腺癌Anip973细胞和耐药细胞Anip973/NVB的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成Anip973治疗组、Anip973对照组、Anip973/NVB治疗组、Anip973/NVB对照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通过电镜观察移植瘤的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Bcl-2蛋白和MRP3蛋白的表达来进一步研究人肺腺癌Anip973/NVB细胞的耐药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ip973细胞和Anip973/NVB细胞移植瘤经NVB治疗后抑瘤率分别为60.00%、4.65%,Anip973/NVB细胞移植瘤生长受抑无统计学差异;电镜显示:经NVB治疗后,Anip973细胞出现特异性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改变,而Anip973/NVB细胞仍然呈肿瘤细胞生长的典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cl-2和MRP3蛋白在Anip973/NVB细胞移植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在Anip973细胞移植瘤中的表达(P<0.001)。结论 Bcl-2及MRP3蛋白在Anip973/NVB耐药细胞裸鼠移植瘤内的高表达可能是该细胞系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药耐药 去甲长春花碱 Bcl-2 M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患者采用不同化疗方案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4
7
作者 杜建 刘宇红 +27 位作者 李亮 马艳 钟球 傅衍勇 陈玲 李波 林明贵 黎友伦 梁煊 尚好珍 马丽萍 闫兴录 王晓萌 纪滨英 高飞 陈森林 吴湘 崔爱东 张朋 孙瑞敏 曹文丽 张海晴 陈东进 田希忠 舒薇 吕晓亚 黄学锐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50-857,共8页
目的评价复治肺结核新方案与复治肺结核标准方案满疗程的疗效及停药后随访3年的复发率,探讨如何提高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失败率和降低复发率。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散随机法。国内有22家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 目的评价复治肺结核新方案与复治肺结核标准方案满疗程的疗效及停药后随访3年的复发率,探讨如何提高复治肺结核的治疗成功率,减少失败率和降低复发率。方法本研究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散随机法。国内有22家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机构共同参与,选择确诊的菌阳复治肺结核患者,排除MDR-PTB、XDR-PTB、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对治疗有影响的并发症和复治个体化组。根据随机号分为3个组:第1组为采用高剂量的复治新标准方案组(简称“高剂量组”,86例);第2组为采用长疗程的复治新标准方案组(简称“长疗程组”,83例);第3组采用复治标准方案(简称“标准方案组”,82例)。评价上述三组满疗程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停药后随访3年的复发率。结果高剂量、长疗程、标准方案组满疗程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9%(73/86)、73.5%(61/83)和62.2%(51/82),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2,P=0.004);3组治疗失败率分别为4.7%(4/86)、16.9%(14/83)和19.5%(16/82),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84,P=0.011)。3组胸部病变X线摄影评价的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7.5%(70/80)、86.3%(69/80)和74.0%(54/7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12,P=0.052);空洞闭合率分别为28.9%(11/38)、46.5%(20/43)和27.8%(10/3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40,P=0.139);恶化率分别为1.2%(1/80)、1.2%(1/80)和6.8%(5/7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115)。3年累计复发率占随访例数的5.6%(10/177),高剂量组与长疗程组和标准方案组复发率分别为5.6%(4/72)、1.7%(1/59)和10.9%(5/4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135)。10例复发患者中有5例采用复治标准化疗方案。结论适当提高剂量和延长强化期(高剂量组)较复治标准化疗方案(标准方案组)可有效提高治愈和治疗成功率,并减少治疗的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联合 方案评价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引物扩增法对初诊肺结核患者检测效能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晓颖 尹韶华 +24 位作者 黄海荣 戴广明 张治国 张立 张丽霞 杨永辉 毛秀君 王瑜玲 白广红 梁煊 黄玉平 邓云 赵延旭 朱敏 龚玉华 陈苏芳 朱帆 谭耀驹 任易 刘玉琴 纪滨英 谭雷 刘文 刘宇红 李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46-750,共5页
目的 评估交叉引物扩增法(cross priming amplication,CPA)对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效能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天津市海河医院等21家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初... 目的 评估交叉引物扩增法(cross priming amplication,CPA)对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检测效能及推广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昌平区结核病防治所、天津市海河医院等21家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20例.收集研究对象3份痰标本,由实验室人员按要求对痰标本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17家单位使用罗氏固体培养检测819例患者,4家单位只使用BACTEC MGIT 960培养(检测151例)或其他液体培养(检测50例)]和CPA检测,评估CPA检测效能,并于试验结束后对实验室操作人员进行CPA检测技术可接受度问卷调查.结果 现场共纳入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初诊患者1020例,涂阳患者334例,涂阴患者685例,1例无涂片结果.痰培养阳性率为45.3%(462/1020),CPA检测阳性率为47.6%(485/1019).以培养法作为参照,CP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89.8%(415/462),特异度为87.4%(487/557);在涂阳患者中,CP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3.8%(289/308),特异度为34.6%(9/26);在涂阴患者中,CPA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81.8%(126/154),特异度为90.0%(478/531).CPA检测法与固体(液体)培养法一致性较好(Kappa=0.769).通过可接受度问卷调查,81.8%(18/22)的操作人员认为CPA检测操作比较容易和便捷;相比培养法,所有操作人员均认为CPA检测对实验室人员的感染风险较小.结论 CPA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与培养法一致性较好,有助于早期、快速发现结核病患者,在我国结核病诊断发现中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扩增技术 评价研究 多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抗氧化剂干预吸烟对肱动脉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莉 罗春英 +2 位作者 王谦谦 李学奇 申宝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3-536,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探讨单剂口服维生素C(Vit C)拮抗吸烟对短期吸烟者肱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6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吸烟+口服Vit C)和对照组(吸烟+口服安慰剂),每组各30名。应用ET技术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吸烟...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探讨单剂口服维生素C(Vit C)拮抗吸烟对短期吸烟者肱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6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吸烟+口服Vit C)和对照组(吸烟+口服安慰剂),每组各30名。应用ET技术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吸烟前及吸烟后即刻、5 min、10 min、15 min血压、心率及肱动脉弹性指标,包括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及顺应性(AC)。结果治疗组吸烟后即刻肱动脉β、Ep较吸烟前增高(P<0.05),AC较吸烟前减低(P<0.05),于吸烟后5 min时恢复至吸烟前水平(P>0.05)。对照组吸烟后即刻、5 min、10 min肱动脉β、Ep较吸烟前增高(P<0.05),AC较吸烟前减低(P<0.05),于吸烟后15 min时恢复至吸烟前水平(P>0.05)。治疗组吸烟后即刻、5 min、10 min肱动脉β、Ep较对照组减低(P<0.05),于吸烟后即刻、5 min时A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心率变化一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烟使健康男性受试者肱动脉产生短期血流动力学效应,表现为肱动脉弹性减低、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吸烟前单剂口服Vit C能够在短时间内拮抗由吸烟引起的肱动脉弹性减低,但对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抗坏血酸 弹性 血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患者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剂量的调查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杜建 钟球 +29 位作者 傅衍勇 陈玲 李波 林明贵 黎友伦 梁煊 尚好珍 马丽萍 闫兴录 王晓萌 纪滨英 高飞 陈森林 吴湘 崔爱东 张朋 孙瑞敏 曹文利 张海睛 谢莉 陈东进 戈启萍 黄学锐 陈效友 韩喜琴 马艳 姜晓颖 李亮 李琦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调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利福平和利福喷丁)的剂量情况。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选取我国部分省市31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专科医院中诊断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共74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目的调查复治肺结核患者在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利福平和利福喷丁)的剂量情况。方法于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选取我国部分省市31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和结核病专科医院中诊断的复治肺结核患者为调查对象,共742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既往在第一次治疗结核病(初治)时使用利福类药物治疗的剂量、体质量及性别等信息,根据既往使用利福类药物方法与患者年龄、体质量分组,分析利福类药物是否按照我国肺结核治疗指南所规定的剂量用药。结果共纳入患者742例,女196例(26.4%),男546例(73.6%)。采用利福平每日疗法组522例,用药剂量正确154例(29.5%),用药剂量不足363例(69.5%),用药剂量过大5例(1.0%)。采用利福喷丁间歇疗法组29例,用药剂量正确13例,用药剂量不足15例,用药剂量过大1例。采用利福平隔日疗法组191例,用药剂量正确175例(91.6%),用药剂量不足15例(7.9%),用药剂量过大1例(O.5%)。利福平隔日疗法组中,用药剂量正确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参与调查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及专科医院大部分的复治肺结核在初治期间使用利福类药物剂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利福霉素类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清热解毒法在慢性再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薇 杨华升 常丽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530-1531,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多属中医学的“虚劳”、“虚损”及“血证”范畴。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因,以毒邪为外因,热毒伤阴,阴损及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滞、热毒留伏的复杂病机。从临床角度分析慢性再障的病因病机,认为热毒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慢性再障常以热毒为发病诱因,且毒邪往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热毒为慢性再障病因病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清热解毒法为本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慢性再障 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克菲勒大学的开拓者:西蒙·弗莱克斯纳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艳荣 杨雪静 杨微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西蒙·弗莱克斯纳(1863年-1946年),病理学家,1903年~1935年担任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他认为研究所应为优秀科学家联盟,他消除种族、文化、性别和学术背景差异广招人才,重视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对医学科学的影响,... 西蒙·弗莱克斯纳(1863年-1946年),病理学家,1903年~1935年担任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他认为研究所应为优秀科学家联盟,他消除种族、文化、性别和学术背景差异广招人才,重视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对医学科学的影响,主张打破学科界限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在弗莱克斯纳领导下,到20世纪30年代,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在病毒学、细菌学、病理学和酶学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开辟了洛克菲勒研究所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西蒙·弗莱克斯纳可谓洛克菲勒大学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蒙·弗莱克斯纳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 洛克菲勒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耐异烟肼患者和耐利福平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舒薇 戈启萍 +36 位作者 黄学锐 马丽萍 纪滨英 陈瑜晖 陈效友 姜广路 谢莉 李波 陈盛玉 陈森林 闫俊萍 石莲 陈玲 黎友伦 席秀娥 刘倩颖 闫兴录 王飞 王芙蓉 吴湘 张朋 冷学艳 曹文利 张海晴 崔洪哲 杨澄清 吴超 李鹃 李华 孙玙贤 张立杰 谢仕恒 宁宇佳 田希忠 杜建 李亮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目的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 目的分析耐异烟肼、耐利福平和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探讨耐异烟肼患者的预后。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国内20余家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同合作纳入的资料完整并有治疗转归结果的92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排除219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排除非利福平和非异烟肼耐药的100例患者,共入选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03例。复治肺结核敏感患者的治疗方案采用复治标准化方案,耐异烟肼或耐利福平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方案,对其中药物敏感的485例患者(简称"敏感组")、耐异烟肼(包含异烟肼单耐药和多耐药)的73例患者(简称"耐异烟肼组")和耐利福平(包含利福平单耐药和多耐药)的45例患者(简称"耐利福平组")的治疗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2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63.6%,42/66)和痰培养阴转率(63.6%,35/55)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4.6%(33/39)和70.6%(24/34)]和敏感组[84.2%(388/461)和80.0%(34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7,P<0.001;χ^(2)=8.500,P=0.014);在治疗6个月末时,耐异烟肼组痰涂片阴转率(79.7%,47/59)和痰培养阴转率(76.5%,39/51)均分别低于耐利福平组[89.2%(33/37)和93.5%(29/31)]和敏感组[91.5%(398/435)和90.8%(367/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27,P=0.017;χ^(2)=10.533,P=0.005)。耐异烟肼组治愈率(53.4%,39/73)低于耐利福平组(60.0%,27/45)和敏感组(69.5%,337/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15);耐异烟肼组治疗成功率(64.4%,47/73)低于耐利福平组(75.6%,34/45)和敏感组(82.1%,398/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7,P=0.002)。结论复治肺结核患者中,耐异烟肼患者痰菌阴转率和治疗成功率均低于耐利福平患者和敏感患者;应重视每一种药品的耐药情况,特别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复治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异烟肼 利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戈启萍 杜建 +35 位作者 舒嶶 马艳 马丽萍 赵彩燕 陈瑜晖 张立杰 黄学锐 韩喜琴 陈盛玉 王飞 李波 曹文利 刘倩颖 陈东进 石莲 王鑫 黎友伦 杨尚鹏 彭章丽 吴超 欧阳兵 王芙蓉 李钋 吴湘 席秀娥 冷学艳 张海晴 李华 李鹃 杨澄清 张朋 崔洪哲 谢莉 刘宇红 李亮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28-334,共7页
目的评价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心单位统一发放随机号随机分组,选取复治涂阳培阳或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共3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优化治疗方... 目的评价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心单位统一发放随机号随机分组,选取复治涂阳培阳或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共3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优化治疗方案组(简称"优化方案组")244例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组(简称"标准方案组")137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方案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优化方案组治愈175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成功率为84.0%(205/244);标准方案组治愈92例,完成治疗10例,治疗成功率为74.5%(10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24)。优化方案组和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63/244)和21.2%(29/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3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244)和4.4%(6/1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0.469)。结论优化方案可提高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再治疗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加强行业建设需要出发 开创病案管理新局面
15
作者 赵志林 王晓燕 孙桂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行业建设 病案管理 医院管理 医疗卫生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移瘤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保民 王欣 +4 位作者 罗春英 陈文军 刘炳环 曹振远 何永峰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151-152,共2页
骨转移瘤影像学诊断哈尔滨市胸科医院(150056)CT室苏保民王欣罗春英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CT室陈文军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影像学研究室刘炳环曹振远何永峰骨转移瘤发病率较任何一种原发恶性肿瘤为高。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骨转移瘤影像学诊断哈尔滨市胸科医院(150056)CT室苏保民王欣罗春英黑龙江省武警总队医院CT室陈文军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影像学研究室刘炳环曹振远何永峰骨转移瘤发病率较任何一种原发恶性肿瘤为高。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ECT、CT、MRI等项检查技术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影像学诊断 CT MRI 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分子诊断技术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莲芝 张晶 +5 位作者 李莹莹 郎临川 江晖 孙郡 崔岚巍 纪滨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三种分子诊断技术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效能,为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寻求简单、快速、准确的新方法。方法搜集哈尔滨市胸科医院儿童结核科、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个月... 目的探讨三种分子诊断技术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效能,为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寻求简单、快速、准确的新方法。方法搜集哈尔滨市胸科医院儿童结核科、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个月至14周岁的疑似肺结核患儿共186例.最后临床诊断肺结核者119例,其中低龄儿54例(45. 4%),年长儿65例(54. 6%);非结核病者67例,其中低龄儿31例(42. 3%),年长儿36例(53. 7%)。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 quantitative PCR.FQPCR)、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丁)和耐药基因芯片技术分别检测患儿胃液和痰液(年长儿)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评价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以临床诊断为标准.FQPCR、SAT、耐药基因芯片检测胃液中MTB的敏感度分别为 81.51%(97/119)、78. 15%(93/119)、73.11%(87/119),特异度分别为 86. 57%(58/67)、98. 51%(66/67)、92.54%(62/67).K“pM值分别为0.653,0. 709,0. 603. 3种方法检测年长儿胃液中MTB的敏感度分别为 80. 00%(52/65)、73. 85%(48/65)、67. 69%(44/65),特异度分别为 75. 00%(27/36)、97. 22%(35/36)、88. 89%(32/36);检测年长儿痰液中MTB的敏感度分别为47. 69%(31/65)、41. 54%(27/65)、36. 92%(24/65),特异度分别为88.89%(32/36)、97. 22%(35/36)、91. 67%(33/36),各方法检测的敏感度胃液均高于痰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696J3. 898、12. 334,P值均为0.000),各方法检测的特异度胃液和痰液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 347,0. 000,0. 158,P值分别为0. 126、1. 000、0. 691);胃液总的阳性检出率为87.69%(57/65),痰液总的阳性检出率为5& 46%(38/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114,P=0. 000)。结论FQPCR、SAT、耐药基因芯片检测儿童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胃液和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肺 分子诊断技术 儿童 胃液 效率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菌量与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失败和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立杰 韩喜琴 +27 位作者 王敬萍 陈瑜晖 陈盛玉 陈玲 李波 林明贵 黎友伦 石莲 席秀娥 马丽萍 王鑫 王飞 赵彩燕 王芙蓉 陈森林 吴湘 李钋 张朋 冷学艳 张海晴 曹文利 舒薇 孙玙贤 谢仕恒 田希忠 黄学锐 杜建 高微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与治疗失败和再次复发的关系,为研究复治肺结核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22家结核病诊疗机构纳入的400例非耐多药及广泛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资料,采取复治新方案和复治标... 目的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量与治疗失败和再次复发的关系,为研究复治肺结核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22家结核病诊疗机构纳入的400例非耐多药及广泛耐药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资料,采取复治新方案和复治标准方案治疗,对治疗成功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共随访7年)。将治疗中失败者51例作为失败组,治疗成功后随访再次复发者23例作为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逐一对比分析。结果失败组与复发组在既往使用低剂量利福霉素类药物[低剂量70.2%(33/47)和52.2%(12/23)、正常剂量29.8%(14/47)和47.8%(11/23)]、复治类型[复发51.0%(26/51)和56.6%(13/23)、初治失败23.5%(12/51)和21.7%(5/23)、其他复治25.5%(13/51)和21.7%(5/23)]、治疗前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敏感34.0%(17/50)和31.8%(7/22)、耐异烟肼32.0%(16/50)和31.8%(7/22)、耐利福平12.0%(6/50)和13.7%(3/22)、其他耐药22.0%(11/50)和22.7%(5/22)]、既往累计用药时间[<6个月24.0%(12/50)和21.7%(5/23)、≥6个月76.0%(38/50)和78.3%(18/23)]和复治次数[1次78.4%(40/51)和87.0%(20/23)、≥2次21.6%(11/51)和13.0%(3/23)]方面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89,P=0.139;χ2=0.206,P=0.902;Fisher确切概率法,P>0.999;χ2=0.045,P=0.832;χ2=0.298,P=0.585)。失败组治疗前痰涂片和痰培养菌量检测>2+的比例分别为44.9%(22/49)和63.9%(23/36),均高于复发组8.7%(2/23)和12.5%(2/1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32和11.718,P值分别为0.002和0.001)。结论复治菌阳肺结核在治疗前痰菌量大的患者治疗失败率高于复发率,在制定复治新方案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再治疗 分枝杆菌 结核 治疗失败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入技术治疗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春辉 张莹 +6 位作者 苏衍举 王晓瑞 蔡英博 邵明慧 金莉莉 林红 纪滨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211-1216,共6页
目的采用3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气道内给药治疗、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气道内给药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早期干预,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哈尔滨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无耐... 目的采用3种支气管镜介入技术(气道内给药治疗、冷冻治疗及冷冻联合气道内给药治疗)对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进行早期干预,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哈尔滨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初治、无耐药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药物灌注组、冷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0例;每组达到60例患者即停止纳入。三组均给予常规2H-R-Z-E/10H-R-E抗结核化疗及每周一次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组采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进行治疗,冷冻治疗组单纯采用冷冻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支气管镜下局部灌注异烟肼0.3g联合冷冻进行治疗。跟踪观察记录每组患者治疗1、2、6个月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改善情况、支气管镜下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肺部显示阻塞性肺炎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镜下治疗次数显示,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均为4(3,5)次,均明显少于药物灌注组治疗次数[6(4,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2,P<0.01)。治疗1个月时,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88.3%(53/60)和90.0%(54/60)]、支气管镜下病灶有效吸收率[71.7%(43/60)和73.3%(44/60)]、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好转率[95.0%(57/60)和96.7%(58/60)]、肺部CT扫描显示阻塞性肺炎吸收率[77.3%(17/22)和78.9%(15/19)]均明显高于药物灌注组[70.0%(42/60)、51.7%(31/60)、66.7%(40/60)、4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37、7.73、28.52、8.63,P值分别为0.006、0.021、<0.01、0.013)。治疗2个月时,冷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痰菌阴转率[100.0%(60/60)和100.0%(60/60)]、支气管镜下病灶有效吸收率[96.7%(58/60)和96.7%(58/60)]均明显高于药物灌注组[90.0%(54/60)、85.0%(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41、8.12,P值分别为0.002、0.017);药物灌注组、冷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阻塞性肺炎病灶有效吸收率分别为80.0%(16/20)、90.9%(20/22)和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534);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均消失。治疗6个月时,三组患者痰菌全部阴转,病灶、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和阻塞性肺炎均消失。结论冷冻治疗能较快地促进炎症浸润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支气管的通畅,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疗法 支气管疾病 结核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支气管动脉期与平衡期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靶扫描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苏保民 谢晓霞 +3 位作者 陈文军 张立彬 张静 宫飞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肺部结节(直径〈3cm)的性质可以有多种病因,其良、恶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一直是肺部疾病的重点、难点,本研究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采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及双期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期、平衡期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 肺部结节(直径〈3cm)的性质可以有多种病因,其良、恶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一直是肺部疾病的重点、难点,本研究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采用多层螺旋CT(MSCT)靶扫描及双期增强扫描支气管动脉期、平衡期对肺结节诊断价值的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期增强扫描 诊断价值 肺结节 靶扫描 平衡期 动脉期 支气管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