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料乙醇工艺的化学工程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岳国君 董红星 +3 位作者 刘文信 杨晓光 张进 汤金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介绍了乙醇发酵动力学以及乙醇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讨论了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发酵过程和分离过程,指出贯穿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问题与发酵生化反应交织在一起,对燃料乙醇过程产生决定性... 介绍了乙醇发酵动力学以及乙醇分离过程的研究进展,并从化学工程的角度讨论了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发酵过程和分离过程,指出贯穿于燃料乙醇生产过程的流体流动、热量传递、质量传递问题与发酵生化反应交织在一起,对燃料乙醇过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出利用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燃料乙醇生物反应工程的规律、工程放大及流程创新将是一种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化学工程 发酵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途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佟运祥 王香 李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66,共3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下,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对教学质量愈加重视。文章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推动下,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对教学质量愈加重视。文章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留学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与教材建设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对教学质量提高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 留学研究生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在矿冶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材料力学实验与创新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旭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I0005-I0005,共1页
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虚拟现实或灵境技术。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传感与测量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结晶,具有逼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于... 虚拟仿真(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虚拟现实或灵境技术。该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传感与测量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结晶,具有逼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于化学化工而言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不仅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揭示化学过程的本质规律,还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矿冶材料类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牢固的化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熟练的实验技能。实际上,无论是采矿、选矿、冶金专业,还是能源、医学、化学专业都需要对学生处理化学及工程问题能力进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人工智能技术 多媒体技术 冶金专业 灵境技术 材料实验 虚拟现实 计算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特定结构先进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
4
作者 谌广昌 段小明 +12 位作者 朱金荣 龚情 蔡德龙 李宇航 杨东雷 陈彪 李新民 邓旭东 余瑾 刘博雅 何培刚 贾德昌 周玉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44,共20页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 为进一步拓展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对国内外直升机结构用先进陶瓷材料进行了审视和回顾,重点关注直升机能量冲击防护部位、能量转换部件及腐蚀防护区域等特定结构部位用各类先进陶瓷材料,对比分析国内外先进陶瓷材料在直升机上述特定结构部位的应用差距,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高速动态冲击能量防护部位应发展反应烧结曲面一体化成型的非透明装甲陶瓷材料和多晶透明装甲陶瓷材料,低能量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基材兼容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热能冲击防护部位应发展陶瓷基/树脂基混杂复合材料(Hybri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Polymer Matrix Composite, HCMC-PMC),机械能与电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以高性能微型压电陶瓷薄膜功能器件及柔性混合电子结构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电磁能与热能转换部件应发展与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兼容的纤维增强吸波陶瓷基复合材料,腐蚀防护区域应发展高性能耐磨腐蚀防护用溶胶-凝胶涂层。同时,应大力构建直升机装备高速动态能量冲击防护机理及防护材料抗弹击性能优化机制,并发展垂直起降飞行器多功能复合材料数字试验验证技术,以显著缩短先进陶瓷材料的研发及装机应用周期并降低验证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特定结构 先进陶瓷 微型压电陶瓷 多功能复合材料 数字化试验验证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纤维对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果春焕 井旭日 +2 位作者 王树邦 时浩程 姜风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3-1031,共9页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 针对NiTi纤维对于Ti/Al层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问题,本文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方法制备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并制备2组对比试样,采用准静态压缩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形貌判断机理。结果表明:随着NiTi纤维的完全反应,Ti/(Al3Ti+Al3Ni)层状复合材料相较于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和NiTi纤维增强Ti/Al3Ti层状复合材料拥有更为优异的韧性和能量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纤维 层状复合材料 准静态压缩 应变率敏感性 断裂形貌 能量吸收 抗压强度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改性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乐祥和 张晓红 +4 位作者 乔英杰 白成英 王晓东 李茂源 陈为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0-258,共9页
石墨烯/热固性树脂是以石墨烯粉体作为增强体、热固性树脂作为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粉体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强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抗烧蚀、电学、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石墨烯粉体的有效分散是提升热固性树脂性能的关键。利用表面改性... 石墨烯/热固性树脂是以石墨烯粉体作为增强体、热固性树脂作为基体构成的复合材料。石墨烯粉体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强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抗烧蚀、电学、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石墨烯粉体的有效分散是提升热固性树脂性能的关键。利用表面改性和合理的混料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石墨烯在树脂基中的分散程度。同时,如何对基体内石墨烯粉体的分散程度进行表征,也是石墨烯/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粉体的表面改性技术、石墨烯粉体与树脂的混合方式、石墨烯粉体分散程度表征手段以及石墨烯粉体对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和机理,并展望了石墨烯/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粉体 热固性树脂 分散程度 宏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正热膨胀调控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焱 乔英杰 +2 位作者 白成英 王晓东 张晓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280,共11页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 热膨胀是材料在温度升高时几何尺寸增大,温度降低时几何尺寸减小的现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心多聚焦于零膨胀和负膨胀材料,相比之下,对正膨胀材料的研究则显得较为稀缺。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中,聚合物材料拥有最高的热膨胀能力,其中常用的聚合物以尼龙-66(PA-66)线膨胀系数最高,在25~85℃时为162.3×10^(-6)K^(-1)。在柔性传感器和软机器人等领域要求材料有更高的热膨胀能力甚至对材料热膨胀能力进行调控,热膨胀能力不适配的多种材料一起使用会造成材料表面产生裂纹或者界面剥落等缺陷,从而限制材料的应用。近年来,对提高聚合物材料热膨胀能力的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体优化、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三种方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膨胀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分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种方法,并指出这两种方法均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为后期对尺寸变化随温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的高热膨胀能力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热膨胀 分子设计 结构设计 正热膨胀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氨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分离锌离子的研究
8
作者 关作鹏 赵方波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亚氨基二乙酸螯合树脂(CH90)为基体,利用聚多巴胺(PDA)作为交联剂,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基体表面上,制备了一种对锌离子同时具有高吸附和易再生特点的新型改性树脂(CH90-PDA-PE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 以亚氨基二乙酸螯合树脂(CH90)为基体,利用聚多巴胺(PDA)作为交联剂,将聚乙烯亚胺(PEI)接枝到基体表面上,制备了一种对锌离子同时具有高吸附和易再生特点的新型改性树脂(CH90-PDA-PEI),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树脂(717)相比,在278 K时,CH90-PDA-PEI对Zn(Ⅱ)的最大吸附量为160.4 mg/g,选择性分离因子为159.31。在使用实际钢厂废水进行动态吸附测试时,CH90-PDA-PEI的吸附性能相比717树脂提升了26.9%,而再生时用水量减少了6.7%,且在循环测试时可以保持稳定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乙烯亚胺 共交联 Zn(Ⅱ)/Fe(Ⅱ)分离 Zn(Ⅱ)的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基因工程及其在海洋工程用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嘉欣 王香 +1 位作者 董卉羚 韩建兴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6,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材料基因组”思想应运而生,材料的设计逐渐由“炒菜式”向理性设计改变。而材料基因工程以“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为目标,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文中在对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发展现状等方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工程用钢材料基因化的设计思路。短期来看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同时降低成本,长期来看还可以实现海洋工程用钢的按需设计,充实钢铁材料数据库,为后续的材料计算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基因工程 海洋工程用钢 高通量计算 高通量实验 材料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0
作者 张鑫鹏 朱凯 +1 位作者 曹殿学 高胤義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7,共7页
以KMnO_(4)、MnSO_(4)·H_(2)O、(NH_(4))_(2)S_(2)O_(8)和盐酸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MnO_(2))。通过XRD、SEM、TEM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nO_(2)均为纳米颗粒,... 以KMnO_(4)、MnSO_(4)·H_(2)O、(NH_(4))_(2)S_(2)O_(8)和盐酸为原料,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MnO_(2))。通过XRD、SEM、TEM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MnO_(2)均为纳米颗粒,但不同晶型的MnO_(2)呈现出不同的微观形貌。对比其电化学性能发现:δ-MnO_(2)由于其独特的花球结构提供大量的反应位点,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晶型的MnO_(2),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400周次可以达到623.48 mAh/g的比容量。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探究MnO_(2)电极的动力学特性,δ-MnO_(2)拥有更高的Li^(+)扩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二氧化锰 晶型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强化技术对金属材料疲劳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11
作者 李雪伍 李征奇 +3 位作者 董丽虹 刘彬 王海斗 张宇鹏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6,共12页
合金钢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结构材料,其疲劳性能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合金钢疲劳性能,表面强化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不同形式的表面强化技术为材料性能提供了多样化的改进途径,以热处理为主的相变强化是通过调控材料组织结... 合金钢作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结构材料,其疲劳性能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合金钢疲劳性能,表面强化技术得到深入研究和应用,不同形式的表面强化技术为材料性能提供了多样化的改进途径,以热处理为主的相变强化是通过调控材料组织结构和相变行为来提高疲劳寿命和抗裂纹扩展能力;而以喷丸强化为主的塑变强化,则通过引入塑性变形并改善材料表面质量来增强疲劳性能。通过对热处理和喷丸强化机理进行系统地综述,并以提高材料疲劳性能为切入点,论述了不同形式的单一及复合强化技术对合金钢疲劳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表面强化技术在合金钢强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提高材料疲劳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强化 塑变强化 疲劳性能 延缓裂纹 复合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能场辅助激光熔化沉积TiC/Ti6Al4V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
12
作者 王建东 赵子昂 +4 位作者 曾禹周 薛宇 窦文浩 王大鹏 管瑶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5,共10页
采用同步超声能场辅助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了TiC/Ti6Al4V复合材料,研究同步超声能场处理对TiC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20%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复合材料中含有不均匀分布的未溶TiC颗粒以及原位TiC,其中5%TiC/Ti6... 采用同步超声能场辅助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了TiC/Ti6Al4V复合材料,研究同步超声能场处理对TiC体积分数分别为5%和20%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态复合材料中含有不均匀分布的未溶TiC颗粒以及原位TiC,其中5%TiC/Ti6Al4V(体积分数,下同)复合材料中含有较大尺寸的链条状共晶TiC,20%TiC/Ti6Al4V复合材料中含有较大尺寸的枝晶状初生TiC。施加同步超声能场处理后,复合材料中的未溶TiC颗粒分布均匀性得到改善;原位TiC增强相得到细化,链条状共晶TiC转变为颗粒状共晶TiC,枝晶状初生TiC尺寸减小。同步超声能场处理使5%TiC/Ti6Al4V和20%TiC/Ti6Al4V的显微硬度分别从406.5HV0.2和498.4HV0.2提高到414.2HV0.2和539.1HV0.2,磨损率分别从1.82×10^(-6)mm^(3)·m^(-1)·N^(-1)和1.04×10^(-6)mm^(3)·m^(-1)·N^(-1)降低到1.78×10^(-6)mm^(3)·m^(-1)·N^(-1)和9.48×10^(-7)mm^(3)·m^(-1)·N^(-1),5%TiC/Ti6Al4V的抗拉强度从1075.23 MPa提高到1116.31 MPa,屈服强度从1021.51 MPa提高到1043.12 MPa,断裂应变从1.27%提高到1.45%,实现强度与塑性的同时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超声能场 TiC/Ti6Al4V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改性聚氨酯阻尼减振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王健龙 程建正 +2 位作者 肖双明 汪汀 魏浩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6,共9页
聚氨酯材料凭借其特有的微相分离结构,在提供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内部分子间的相对运动消耗大量能量,是一种优异的阻尼减振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与阻尼减振性能,采用常压冷凝回流法提取纯净的石油沥青质填... 聚氨酯材料凭借其特有的微相分离结构,在提供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又可以通过内部分子间的相对运动消耗大量能量,是一种优异的阻尼减振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与阻尼减振性能,采用常压冷凝回流法提取纯净的石油沥青质填料,选用双组分聚氨酯作为基体材料,在保证体系充分混合的情况下,制备了不同添加量的石油沥青质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以及热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重点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石油沥青质的添加可以有效调节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石油沥青质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当石油沥青质添加量为聚氨酯双组分总质量的4%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损耗因子的峰值达到0.97,相比纯聚氨酯材料提高了9%,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比纯聚氨酯材料分别提高了74%和23%,证明了制备的石油沥青质改性聚氨酯阻尼减振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为后续开发高性能聚氨酯类阻尼减振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阻尼减振 石油沥青质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防腐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4
作者 付东兴 徐滨士 +4 位作者 李庆芬 张伟 魏世丞 陈永雄 白金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100,共4页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在传统电弧喷涂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腐工程中应用的潜力,防腐涂层材料的发展概况,常见的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机理...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在传统电弧喷涂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也是再制造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防腐工程中应用的潜力,防腐涂层材料的发展概况,常见的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机理,并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腐蚀 再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_(1-4x)Ti_xFePO_4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猛 敖文乐 +1 位作者 陶涛 蔡智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4xTixFePO4(x=0、0.005、0.010、0.015、0.020和0.025)。采用XRD、SEM、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Li0.94Ti0.015FePO4的性能较好,0.2C首次放电...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4xTixFePO4(x=0、0.005、0.010、0.015、0.020和0.025)。采用XRD、SEM、交流阻抗、恒流充放电及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Li0.94Ti0.015FePO4的性能较好,0.2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4.02 mAh/g,循环3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6.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热还原法 正极材料 Li1-4xTixF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4)Co_(0.2)Mn_(0.4)O_2与LiMn_2O_4共混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艳卓 王霄鹤 +2 位作者 刘建武 王振波 柯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165,170,共6页
为开发具有优良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不同比例的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进行共混,研究了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共混以及共混比例(10∶0、8∶2、7∶3、6∶4、5∶5、0... 为开发具有优良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大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将不同比例的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进行共混,研究了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共混以及共混比例(10∶0、8∶2、7∶3、6∶4、5∶5、0∶10)对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及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共混比例会影响材料的电化学性能,8∶2,7∶3和6∶4配比的混合材料的体积比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要好于纯LiNi_(0.4)Co_(0.2)Mn_(0.4)O_2和Li Mn2O4材料.其中,8∶2配比的材料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4Co0.2Mn0.4O2 LIMN2O4 共混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聚乳酸材料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佳 郑卫 郑玉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49-53,共5页
聚乳酸是一种常用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材料,但单纯聚乳酸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一直都备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共聚、接枝、星型、表面改性4个方面。经改性后聚乳酸的... 聚乳酸是一种常用的可生物降解的医用材料,但单纯聚乳酸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一直都备受关注。综述了近几年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共聚、接枝、星型、表面改性4个方面。经改性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和亲水性能可以得到某些改善,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生物医用需要。并展望了未来聚乳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改性 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Co_xMn_(2-x)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胜军 陈猛 +2 位作者 陈增 杨世伟 丛文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3-926,共4页
为了提高LiMn2O4材料的性能,采用分步加热高温固相合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CoxMn2-xO4(x=0、0.04、0.08、0.1、0.12、0.16)材料,并在562247方形实体电池LiCoxMn2-xO4/1MLiPF6—EC+DEC+EMC/MCMB体系中研究Co掺杂量对材料性... 为了提高LiMn2O4材料的性能,采用分步加热高温固相合法,合成了尖晶石型LiCoxMn2-xO4(x=0、0.04、0.08、0.1、0.12、0.16)材料,并在562247方形实体电池LiCoxMn2-xO4/1MLiPF6—EC+DEC+EMC/MCMB体系中研究Co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对LiCoxMn2-xO4材料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Co掺杂量的增加,LiCoxMn2-xO4材料的晶胞参数不断变小,结构稳定性增加,循环性能得到提高,但材料的起始放电比容量不断减小,Co掺杂量为0.08~0.1时,材料的起始比容量较高,循环性能也均得到较大的提高.经过1000次循环,材料的放电容量保持率在85%左右.Co的掺杂也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性能及大电流工作能力,4倍率充放电时,放电容量为1倍率时的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锂离子电池 阴极材料 尖晶石LiCoxMn2-xO4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璇蕊 郑婷 +2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晓红 乔英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8,共11页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共混体系从均相状态到高交联结构的固定相形态,这种转变极大程度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增韧改性 热塑性树脂 聚醚醚酮 聚醚砜 聚氨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SB—A/O工艺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石慧 薛建良 王笑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83,共3页
利用EGSB-A/O工艺处理高浓度的淀粉废水。EGSB反应器经过了接种污泥、驯化污泥、提高负荷及满负荷运行四个阶段后,完成启动过程,此时其COD负荷达到20kg/(m3.d),同时A/O段处理效果也随之稳定。经过4个多月的调试后,该系统对废水中COD、B... 利用EGSB-A/O工艺处理高浓度的淀粉废水。EGSB反应器经过了接种污泥、驯化污泥、提高负荷及满负荷运行四个阶段后,完成启动过程,此时其COD负荷达到20kg/(m3.d),同时A/O段处理效果也随之稳定。经过4个多月的调试后,该系统对废水中COD、BOD5、SS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99.1%、99.6%、82%和96%,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并可以回收蛋白与沼气,每年总收益达到84.59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废水处理 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 好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