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化的缘起演变及时代特点和未来愿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奉臻教授访谈 |
徐奉臻
唐鑫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2
|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文明意蕴 |
徐苗苗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厚道马克思主义 |
王治河
高凯歌
樊美筠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4
|
马克思主义自由平等观与社会主义自由平等的实现 |
杜帮云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四重意蕴 |
刘经伟
任平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究 |
巩茹敏
罗晓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4
|
|
7
|
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考 |
徐奉臻
孙鸿鹤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8
|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何以中国化 |
徐奉臻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9
|
马克思“人与土地伦理关系”思想探微 |
解保军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0
|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之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价值 |
王然
徐苗苗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11
|
新时代大学生长征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
丁越
贾晓旭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第二个结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三重意蕴 |
徐奉臻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13
|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理据与路径选择 |
徐奉臻
|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4
|
现代化与STS的理论融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 |
李繁荣
闫金红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5
|
脑机接口技术对教育话语建构的影响和应对 |
张世昌
许芳菲
|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6
|
基于“负责任创新”框架的智能思政风险治理探究 |
闫金红
李繁荣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新质生产力、城乡收入差距与共同富裕 |
吴威威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高校“大思政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进路 |
王泓
祝贺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延安精神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承继探析 |
巩茹敏
何轶伟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黑龙江柳毛稻米规模化种植带动青年创业 |
刘金莹
陈昊
|
《江西农业》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