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Al金属间化合物定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云路 杨劼人 +1 位作者 刘泽栋 陈瑞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36,共12页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高温性能,被视为航空航天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柱晶/单晶组织特征的全片层结构TiAl合金展现出极为优异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定向TiAl合金的发展背景、定向组织、力学性能...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和良好的高温性能,被视为航空航天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的一类新型结构材料。具有柱晶/单晶组织特征的全片层结构TiAl合金展现出极为优异的高温综合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介绍了定向TiAl合金的发展背景、定向组织、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等基本概念;然后,基于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组织特征三个层面,对传统Bridgman法、光学浮区法、电磁约束以及电磁冷坩埚等定向技术进行了论述;进一步,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定向退火制备TiAl合金的工作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TiAl合金定向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需要从优化成分设计、组织/相变可控、大尺度定向晶稳定制备等方面发展新原理与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定向凝固 定向退火 柱晶/单晶 力学性能 高温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舱结构材料5B70铝合金高温压缩实验与晶体塑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永康 王博 +3 位作者 赖小明 刘洋 王国峰 张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探究5B70铝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利用Gleeble-1500模拟实验机在不同参数下对该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介观维度建立了5B70铝合金Taylor模型并进行了热压缩模拟,阐述了该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位错密度... 为探究5B70铝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利用Gleeble-1500模拟实验机在不同参数下对该合金进行了热压缩实验,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介观维度建立了5B70铝合金Taylor模型并进行了热压缩模拟,阐述了该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位错密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试样的形变是由硬化作用和软化作用共同影响的;多晶体内部分为硬晶粒和软晶粒,在热压缩时硬晶粒的应力较小,但内部位错密度较大,而软晶粒的应力较大,但内部位错密度较小;当温度一定时,5B70铝合金的流动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应变速率一定时,该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晶体塑性模拟能够准确地反映5B70铝合金热压缩时的加工硬化及动态软化作用,解释了微观结构变形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B70铝合金 热压缩 晶体塑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级5083铝合金市域车车门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继业 杜志豪 +1 位作者 林海朋 王国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以工业级508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市域车车门的铝合金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工业级5083铝合金在400~560℃,应变速率5×10^(-4)~5×10^(-3)s^(-1)下的单轴拉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级5083铝合金具... 以工业级5083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市域车车门的铝合金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性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工业级5083铝合金在400~560℃,应变速率5×10^(-4)~5×10^(-3)s^(-1)下的单轴拉伸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级5083铝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伸长率,在480℃和10^(-3)s^(-1)条件下,最大伸长率为242%。基于高温拉伸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构建了5083铝合金超塑性成形本构模型。设计了带嵌环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凸模和凹模,通过嵌环与凸模或凹模的配合,可以实现一套模具完成左、右两侧车门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利用MSC.MARC软件对市域车左侧车门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成形工艺进行有限元分析,选择合适的正反胀时间和压力,最薄部位位于窄侧把手与门框之间,最小厚度为2.56 mm。最后进行了左侧车门外壁板的正反胀超塑成形试验,成功地制造了表面质量良好、型面精度满足要求的左侧车门外壁板。外壁板最小厚度2.69 mm,最大减薄率为32.75%,出现在窄侧把手与门框相接位置,与模拟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超塑成形 市域车车门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形截面管充液压制圆角充填行为研究
4
作者 庄永鹏 汪叶杰 +1 位作者 王刚 韩聪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39,共8页
基于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模拟和充液压制成形实验研究了V形截面管圆角成形所需内压。在不同内压下对成形管材壁厚的变化进行了充液压制实验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选择合适的实验参数,成形出符合要求的扭力梁结构件。结果表明:圆角半径越... 基于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模拟和充液压制成形实验研究了V形截面管圆角成形所需内压。在不同内压下对成形管材壁厚的变化进行了充液压制实验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选择合适的实验参数,成形出符合要求的扭力梁结构件。结果表明:圆角半径越小,成形所需内压越大;V形截面管内圆角半径随着内压的增加而减小,外圆角半径随着内压的增加而增大;V形截面管壁厚增厚主要发生在上侧圆角区,减薄主要发生下圆角区,并且最大减薄发生在下圆角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压制 V形截面管 圆角填充 内压 壁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06铝合金变厚度板充液拉深变形与应力分析
5
作者 莫琛 徐永超 苑世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1,共8页
针对铝合金变厚度曲面件采用厚板旋压成形、再机械加工方法中存在的回弹大、易开裂问题,提出变厚度板拉深变形的成形方法,用于制造中间薄、外缘厚的整体椭球曲面构件。在变形过程中,变厚度板存在变形均匀性差、薄区易破裂的问题。针对... 针对铝合金变厚度曲面件采用厚板旋压成形、再机械加工方法中存在的回弹大、易开裂问题,提出变厚度板拉深变形的成形方法,用于制造中间薄、外缘厚的整体椭球曲面构件。在变形过程中,变厚度板存在变形均匀性差、薄区易破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采用充液拉深成形方法,并在铝合金板坯表面设置弹性垫板。通过力学解析和拉深变形实验,研究液压和弹性垫板对变厚度板充液拉深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充液拉深过程中的“有益摩擦效应”。结果表明,采用液压成形和施加聚氨酯弹性垫板相结合的工艺方法,能够提高变厚度板的拉深成形能力,增加最大拉深深度,改善薄区壁厚分布。当液压为5 MPa,弹性垫板厚度为3 mm时,可获得最大减薄率为7%的变厚度椭球曲面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变厚度板 充液拉深 有益摩擦效应 壁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路径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壁厚分布和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伟玮 韩聪 +3 位作者 苑世剑 曹伟 丁勇 赵福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为研究加载路径(内压力和轴向补料的匹配关系)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路径对局部截面壁厚分布和管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补料初始压力过低时,在端部区域起皱;当补料初始压力... 为研究加载路径(内压力和轴向补料的匹配关系)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加载路径对局部截面壁厚分布和管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补料初始压力过低时,在端部区域起皱;当补料初始压力过高时,补料全部集中在端部区域;当补料量过小时,壁厚改善不明显;补料量过大时,端部区域起皱.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压力为30 MPa,补料量15 mm时为合理加载路径,此时内高压成形件壁厚减薄较小,成形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路径 减薄率 成形精度 内高压成形 扭力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及其烧结特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剑飞 张法明 沈军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综述了纳米WC -Co复合粉末制备工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结了纳米WC -Co硬质合金复合粉末的烧结特性 ,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纳米 WC-CO 复合粉末 制备工艺 烧结特性 硬质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分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激光原位焊接头断裂行为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俐群 左智成 +1 位作者 陶汪 姜龙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4,116,共4页
以Ti-6Al-4V合金作为中间层对45%(体积分数)的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激光原位焊接,对比分析了不同焊接条件下的接头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钛夹层厚度为0.5 mm时,有利于获得成形良好、界面结合性紧密的接头.接头断裂位置位于焊缝中心,抗... 以Ti-6Al-4V合金作为中间层对45%(体积分数)的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进行激光原位焊接,对比分析了不同焊接条件下的接头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钛夹层厚度为0.5 mm时,有利于获得成形良好、界面结合性紧密的接头.接头断裂位置位于焊缝中心,抗拉强度可达母材强度的50%,此时的断裂机制为准解理断裂;钛夹层厚度增加到0.8 mm时,焊缝中易出现气孔、未熔合缺陷,界面反应也不充分,接头断裂位置位于接头界面,抗拉强度较低,断裂机制多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钛合金 激光 原位焊接 断裂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件外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及屈曲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钢 阴雪莲 苑世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0,318,共4页
对采用液体介质在管坯外部施加压力,使坯料横截面缩小并成形到置于其内部的芯模上的外压成形方法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管件屈曲变形特征和成形过程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管坯长度的增加,环向屈曲波数减少,临界屈曲压... 对采用液体介质在管坯外部施加压力,使坯料横截面缩小并成形到置于其内部的芯模上的外压成形方法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影响管件屈曲变形特征和成形过程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管坯长度的增加,环向屈曲波数减少,临界屈曲压力降低;随着管坯厚度的增加,环向屈曲波数减少,临界屈曲压力升高;带有一定不圆缺陷的管坯的临界屈曲压力与理想管坯相比降低很多,但在成形后期对壁厚和成形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件外压成形 液压成形 有限元模拟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烧结六方氮化硼陶瓷 被引量:5
10
作者 雷玉成 包旭东 +2 位作者 刘军 朱飞 张跃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解决六方氮化硼陶瓷烧结致密化问题是提高陶瓷性能的主要途径.以六方氮化硼为基体材料,通过研磨工艺降低粉体粒度,然后以Al2O3、Y2O3和B2O3为添加剂,在N2气氛下,均匀升温到1 700~1 850℃无压烧结.通过分析烧结体的显微结构和物相表明,... 解决六方氮化硼陶瓷烧结致密化问题是提高陶瓷性能的主要途径.以六方氮化硼为基体材料,通过研磨工艺降低粉体粒度,然后以Al2O3、Y2O3和B2O3为添加剂,在N2气氛下,均匀升温到1 700~1 850℃无压烧结.通过分析烧结体的显微结构和物相表明,随Y2O3和Al2O3含量的增加,烧结体的致密度明显提高,相对理论密度为80%,弯曲强度上升到67.5 MPa,并且B2O3作为一种烧结助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烧结体的致密度、降低材料的烧结温度.研究结果表明液相烧结六方氮化硼在实际应用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结构陶瓷 无压烧结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Z/Mo功能梯度材料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云凯 王勇 韩文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6,共3页
在测量不同成分的热压PSZ/Mo功能梯度材料物理性能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成分分布因子、层数和每一层的厚度,对优化设计的PSZ/Mo功能梯度材料在稳态温度场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用热压... 在测量不同成分的热压PSZ/Mo功能梯度材料物理性能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成分分布因子、层数和每一层的厚度,对优化设计的PSZ/Mo功能梯度材料在稳态温度场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用热压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六层结构的PSZ/Mo功能梯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设计 有限元 功能梯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2AlC/Ti-40Al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悔改 宋延沛 +1 位作者 王非 魏尊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7-40,共4页
利用海绵钛、高纯铝与TiC/Al中间合金反应,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原位合成Ti2AlC/Ti-40Al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在90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分析不同的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通过SEM、EDS及XRD对氧化层的表... 利用海绵钛、高纯铝与TiC/Al中间合金反应,采用非自耗电弧熔炼工艺,原位合成Ti2AlC/Ti-40Al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在900℃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分析不同的增强体含量对复合材料氧化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通过SEM、EDS及XRD对氧化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横断面的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介于抛物线和对数规律之间,且随着碳化物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氧化表面为堆砌生长的柱状六方晶,主要为金红石型的TiO2;氧化断面为明显的三层结构,最内层氧化膜基本上是在碳化物颗粒周围产生的,中间层为Al2O3和TiO2的混合物层,外层主要为T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AlC/Ti-40Al复合材料 氧化动力学 抗氧化性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过程材料流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姬书得 刘建光 +3 位作者 陶军 张利国 张田仓 邹爱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9-693,共5页
基于DEFORM软件建立了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线性焊过程中,摩擦面边缘附近材料的流动速度高于中心区域;在焊接过程的摩擦阶段,焊件摩擦面上的材料在平行与垂... 基于DEFORM软件建立了TC4钛合金线性摩擦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焊接过程中材料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线性焊过程中,摩擦面边缘附近材料的流动速度高于中心区域;在焊接过程的摩擦阶段,焊件摩擦面上的材料在平行与垂直焊件振动方向上都存在塑性流动行为;在顶锻阶段,摩擦面上的材料主要向摩擦面外流动,使试件的轴向缩短量继续增加.同时,摩擦面上材料的位移量随到摩擦面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只有在较大轴向缩短量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线性摩擦焊在整个摩擦面上的自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线性摩擦焊 流动行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w/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粉末夹层瞬间液相扩散焊接工艺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黎明 高振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9-853,共5页
采用质量比为2∶1的铝铜混合金属粉末作为中间夹层,通过TLP扩散焊接工艺焊接了SiCw/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1.33Pa、焊接预紧力20MPa的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620℃,保温时间60min。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焊缝的... 采用质量比为2∶1的铝铜混合金属粉末作为中间夹层,通过TLP扩散焊接工艺焊接了SiCw/6061Al铝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在真空度为1.33Pa、焊接预紧力20MPa的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焊接温度620℃,保温时间60min。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焊缝的微观组织,发现较低温度下焊缝存在较多的孔洞。用电子探针分析焊缝周围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焊缝处富集较多的氧元素和镁元素。这是因为基体铝合金中的镁与铜粉颗粒表面的氧化铜以及焊接工件表面的氧化膜(Al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细小的MgO和Al2MgO4颗粒。该反应有利于减小氧化膜的影响,提高接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瞬间液相 扩散焊接 粉末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p/Al复合材料激光钎焊特性与组织形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俐群 陶汪 汪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39-2145,共7页
采用激光填丝钎焊方法进行1.5 mm厚65%(体积分数)Sip/4032Al复合材料对接接头的连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的钎料润湿铺展行为和焊缝成形特性,以及焊缝中共晶硅的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头开V型坡口非常有利于焊缝的背面成形;光斑直径... 采用激光填丝钎焊方法进行1.5 mm厚65%(体积分数)Sip/4032Al复合材料对接接头的连接,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的钎料润湿铺展行为和焊缝成形特性,以及焊缝中共晶硅的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接头开V型坡口非常有利于焊缝的背面成形;光斑直径为20 mm、激光功率高于1 500 W时焊缝成形容易控制;与激光熔焊相比,激光钎焊方法更适合于连接高比分Sip/4032Al复合材料。焊接热输入对Si元素的溶解、扩散行为影响很大,因此,不同激光功率下,焊缝中硅元素可以板状、多角状、瓣状初生硅、板条状共晶硅等多种形态出现。焊缝中心由于冷却速度较慢,还形成了共晶团组织,共晶团内部为均匀分布的短棒状共晶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AL复合材料 激光钎焊 硅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TiAl基合金定向凝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雄 沈军 +2 位作者 彭桂林 郑循强 丁宏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用定向凝固方法在不同的生长速度下成功地制备了一批γ-TiAl 定向凝固试样。通过对不同生长速率下形成的γ-TiAl 金相组织观察和分析后发现:随着生长速率的增加,原先的初生稳定相β相的数量逐渐减少,亚稳相α相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形成... 用定向凝固方法在不同的生长速度下成功地制备了一批γ-TiAl 定向凝固试样。通过对不同生长速率下形成的γ-TiAl 金相组织观察和分析后发现:随着生长速率的增加,原先的初生稳定相β相的数量逐渐减少,亚稳相α相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后形成的由α_2和γ组成的片层组织的片层间距λ与生长速率的 V^(1/3)近似成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特性研究 基合金 生长速率 生长速度 组织观察 片层组织 稳定相 亚稳相 层间距 金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0MPa超高强钢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韩聪 贺久强 苑世剑 《精密成形工程》 2016年第5期53-59,共7页
目的为了适应载荷和安装空间及轻量化的要求,轿车扭力梁正趋于设计成空心封闭变截面高强钢结构,但高强钢成形存在着回弹大、成形精度低等缺点。方法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开展了780 MPa超高强钢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研究,... 目的为了适应载荷和安装空间及轻量化的要求,轿车扭力梁正趋于设计成空心封闭变截面高强钢结构,但高强钢成形存在着回弹大、成形精度低等缺点。方法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开展了780 MPa超高强钢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研究,重点研究了预制坯形状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模型,优化了预制坯,获得了最优的预制坯形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加载路径对扭力梁内高压成形过程的影响。结果当扭力梁预成形压下量为62.2 mm,下模引导角为29.2°时,得到了最优的预制坯形状。后续内高压成形过程中,支撑压力过小或补料量过大,在试件端部引起起皱缺陷;支撑压力过大或者补料量过小,补料主要集中于端部,对大膨胀量区域影响较小;当采用补料量为8%的加载路径时,可以有效改善壁厚的分布,避免起皱缺陷。结论合理的预制坯形状能够有效避免超高强钢扭力梁内高压成形过程中的飞边缺陷,而加载路径控制是扭力梁内高压成形过程中避免起皱缺陷和过度减薄,提高成形极限和零件成形精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梁 内高压成形 预成形 先进高强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Y-ZrO_2/Al_2O_3细晶复相陶瓷涡轮盘的超塑挤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凯锋 王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40,共5页
以高纯氧化铝(Al2O3)和氧化锆(3Y—ZrO2)粉末为原料,在1450℃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3Y-ZrO2/Al2O3细晶复相陶瓷致密块料,随后在1500—1650℃温度范围内进行涡轮盘模拟件的超塑挤压。结果显示,3Y—ZrO2/Al2O3陶瓷在1600℃具有... 以高纯氧化铝(Al2O3)和氧化锆(3Y—ZrO2)粉末为原料,在1450℃下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3Y-ZrO2/Al2O3细晶复相陶瓷致密块料,随后在1500—1650℃温度范围内进行涡轮盘模拟件的超塑挤压。结果显示,3Y—ZrO2/Al2O3陶瓷在1600℃具有最佳挤压性能,最大单位挤压力小于25MPa,最大压头速率达到0.14mm·min^-1,成形件质量良好,无明显缺陷。与变形前相比,尽管材料晶粒明显粗化,但是致密度有很大提高,断口SEM显示主要以穿晶断裂方式为主,所以成形件的弯曲强度、断裂韧度和维氏硬度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甚至盘片部位还有所提高,分别由变形前的573MPa,7.1MPa·m^1/2。和17.7GPa提高到617MPa,8.1MPa·m^1/2和18.8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Y-ZrO2/Al2O3 复相陶瓷 超塑挤压 涡轮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20Al-Li合金超塑特性及微成形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凯锋 王长丽 于彦东 《金属成形工艺》 2003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最大载荷法研究了 14 2 0Al Li合金的超塑特性 ,根据试验获得的超塑特性参数 ,采用两种形式的模具对 14 2 0Al Li合金的微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形压力、保压时间对微成形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了成形件的微观... 采用最大载荷法研究了 14 2 0Al Li合金的超塑特性 ,根据试验获得的超塑特性参数 ,采用两种形式的模具对 14 2 0Al Li合金的微成形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形压力、保压时间对微成形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了成形件的微观形貌 ,更好地理解了材料在微成形时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塑性 微成形 1420AL-LI合金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粉末热复合磁脉冲压制试验研究
20
作者 于海平 丁朋辉 李春峰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采用热复合磁脉冲成形方法对钛合金(牌号为TC4)粉末进行了成形试验研究。通过压坯平均致密度和光学金相分析,揭示了加热温度、放电电压和复压次数等成形条件对TC4粉末热复合磁脉冲成形压坯致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坯致密度不随温... 采用热复合磁脉冲成形方法对钛合金(牌号为TC4)粉末进行了成形试验研究。通过压坯平均致密度和光学金相分析,揭示了加热温度、放电电压和复压次数等成形条件对TC4粉末热复合磁脉冲成形压坯致密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压坯致密度不随温度升高而线性增加,300℃时的致密度最高。在给定放电能量和300℃下,压坯致密度随电压和复压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脉冲致密 热复合 致密度 压制条件 TC4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