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Cr钢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卜瑞 徐佳炜 +2 位作者 刘世媛 单德彬 徐文臣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40Cr钢的热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40Cr钢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等温热压缩试验,建立了包含再结晶特征的40Cr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并绘制了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4... 为研究40Cr钢的热变形行为和热加工性能,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40Cr钢进行了不同参数下的等温热压缩试验,建立了包含再结晶特征的40Cr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并绘制了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40Cr钢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观察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热压缩试样的微观组织,发现失稳区域为不完全动态再结晶的“项链”组织,非失稳区域中耗散值较小区域和较大区域分别为平均晶粒尺寸为128.2和20.4μm的动态再结晶组织,验证了热加工图的可靠性。结合微观组织观察和热加工图分析,可以确定40Cr钢的最佳热加工区域为温度1050~1150℃、应变速率1~10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动态再结晶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 热加工图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距对棒材送进式搅拌摩擦沉积增材2219铝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小辉 戴园城 +1 位作者 郭维诚 杨天豪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为了提高航天高强韧2219-T8铝合金的固相增材制造性能,采用搅拌摩擦沉积工艺分别制备了层间距为1 mm,1.5 mm和2 mm的单道多层沉积件,分析了层间距对沉积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从2 mm减小到1 mm时,沉积件的致密无... 为了提高航天高强韧2219-T8铝合金的固相增材制造性能,采用搅拌摩擦沉积工艺分别制备了层间距为1 mm,1.5 mm和2 mm的单道多层沉积件,分析了层间距对沉积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距从2 mm减小到1 mm时,沉积件的致密无缺陷区域从24.5 mm扩大到33 mm,材料结合更加充分;同时沉积件的晶粒明显细化,平均晶粒尺寸从3.69μm减小到2.27μm;沉积件的硬度没有明显变化,整体上硬度梯度增大,但均质性更好;沉积件构建方向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6 MPa和3%,而纵向的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层间距为1 mm时,沉积件表现出最优的材料性能,屈服强度达122 MPa,抗拉强度达207 MPa,断后伸长率达7%,平均硬度达75.6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距 增材制造 搅拌摩擦沉积 铝合金 组织和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研究
3
作者 于海平 侯爽 +1 位作者 丛兰军 李昊桦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21,共8页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 为了提高传统机械压接端子线缆的接头强度,同时减小电阻,对DTM-50端子线缆电磁脉冲压接工艺展开试验研究,重点考核了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截面形貌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放电电压的升高,电磁脉冲压接接头的径向变形量和拉脱力增加,接头电阻减小,且变化趋势会随着线缆内部间隙逐渐填满而趋于稳定。以传统机械压接接头性能为对比基准,电磁脉冲压接的放电电压工艺窗口为8~10 kV,对应的放电能量为9.73~15.20 kJ。其中,9 kV为最优工艺参数,此时电磁脉冲压接拉脱力较传统压接提高150%,接触电阻减小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50端子 电磁脉冲压接 拉脱试验 电阻测试 截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雾化过程中气体流场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剑飞 曹福洋 +2 位作者 崔成松 沈军 李庆春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计算了喷射成形雾化室内气体的流场状态 ,分析了不同导液管出口长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雾化室内气体流速随轴向和径向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 ,距导液管出口处距离越远 ,气体速度越低。对于本文选用雾化器 ,... 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计算了喷射成形雾化室内气体的流场状态 ,分析了不同导液管出口长度对气体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雾化室内气体流速随轴向和径向的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 ,距导液管出口处距离越远 ,气体速度越低。对于本文选用雾化器 ,当导液管出头长度小于 1mm时 ,导液管内气体逆流 ,会造成金属反喷。导液管出口长度大于 1mm时 ,导液管内气体向下流 ,产生对液态金属的抽吸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雾化过程 气体流场 动力学 喷射成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Y在γ-TiAl基合金及其精密热成形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玉勇 韩建超 +2 位作者 肖树龙 徐丽娟 田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1250,共10页
TiAl合金作为新型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其熔炼及制备技术难度大、铸态组织较粗大、室温塑性较低和高温抗氧化能力的不足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从材料制备成形和合金成分两个角度综述稀土元素Y在TiAl基合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对Y_... TiAl合金作为新型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其熔炼及制备技术难度大、铸态组织较粗大、室温塑性较低和高温抗氧化能力的不足成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从材料制备成形和合金成分两个角度综述稀土元素Y在TiAl基合金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对Y_2O_3陶瓷坩埚和型壳面层在TiAl合金熔炼和精密铸造及制备成形过程中的研究进展;阐述稀土元素Y在合金中的形态与分布及其对合金铸态组织的细化及作用机理,并分析Y对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对Y在TiAl基合金中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组织细化 力学性能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动态再结晶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宇 周琛 +2 位作者 万志鹏 任丽丽 胡连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2-16,共5页
动态再结晶是热塑性变形过程中重要的材料软化、晶粒细化、组织控制和塑性成形能力改善方法,而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过程形成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其综合性能,因此,长期以来动态再结晶一直是热成形过程中的研究热点。概述了动态再结晶的物... 动态再结晶是热塑性变形过程中重要的材料软化、晶粒细化、组织控制和塑性成形能力改善方法,而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过程形成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其综合性能,因此,长期以来动态再结晶一直是热成形过程中的研究热点。概述了动态再结晶的物理机理,介绍了位错密度模型、动力学模型和微观组织演化数值模拟,并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位错密度模型 动力学模型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孔凡涛 孙巍 +2 位作者 杨非 王晓鹏 陈玉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常用制备方法,如热压复合法、爆炸焊接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等,分析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增韧机理。最后分析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Ti-Al系叠层复合材料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提升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的室温塑性和韧性,深入探讨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优化制备工艺,是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能否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金属间化合物 叠层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工业AA5083铝合金快速超塑性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国峰 王海伦 +2 位作者 梁继业 贾辉辉 顾一斌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2,共6页
采用快速超塑成形技术对高铁车辆侧壁外板进行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成功解决传统冲压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空间曲面铝合金零件以及传统超塑成形工艺成形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通过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热冲压工艺与... 采用快速超塑成形技术对高铁车辆侧壁外板进行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能够成功解决传统冲压工艺无法实现复杂空间曲面铝合金零件以及传统超塑成形工艺成形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通过系列试验研究,确定了热冲压工艺与超塑成形工艺相结合的快速超塑成形技术,成功使用厚度为4 mm的工业用铝合金薄板制造了圆角极小(R≤4 mm)的高铁边缘蒙皮和直壁拉深成形的大型地铁门框零件(h≈80 mm),该成形件具有尺寸精度高、壁厚分布均匀、形状稳定性高等优点,同时其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5083 超塑性 热冲压 快速超塑性成形 高铁边缘蒙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诺 郭维诚 +1 位作者 杨天豪 吴重军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从搅拌摩擦沉积增材(AFSD)成形机制的角度,总结了增材过程中材料温度演变、塑性流动和微观组织变化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增材道次和工艺参数对AFSD增材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国内外AFSD增材工具及装备的研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AFSD... 从搅拌摩擦沉积增材(AFSD)成形机制的角度,总结了增材过程中材料温度演变、塑性流动和微观组织变化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增材道次和工艺参数对AFSD增材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国内外AFSD增材工具及装备的研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为AFSD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沉积增材 热变形 塑性流动 微观组织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F/DB中空结构内部混合网格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
10
作者 邢宇涵 蒋少松 +3 位作者 刘太盈 张宁 刘遇鹏 刘易成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5-273,共9页
研究了大尺寸4层中空结构内部芯层混合网格设计及热-力耦合作用下结构整体的静力强度分析。通过高温拉伸测试研究了TA15钛合金材料的超塑变形行为,最大伸长率为1340%(900℃、 0.001 s~(-1)),并建立了该温度条件下的Backofen本构方程。... 研究了大尺寸4层中空结构内部芯层混合网格设计及热-力耦合作用下结构整体的静力强度分析。通过高温拉伸测试研究了TA15钛合金材料的超塑变形行为,最大伸长率为1340%(900℃、 0.001 s~(-1)),并建立了该温度条件下的Backofen本构方程。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几何参数对网格单元特征超塑性变形性能及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中空结构混合网格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服役条件下,最大应力发生在中空结构夹持区,此处由于受到弯扭耦合影响,易产生应力集中,应力分布显示中空结构符合强度设计要求,纵向上分布有4级特征六边形单元网格(网格尺寸为19 mm)的优化方案工艺实现性较好,同时符合刚度设计要求,结构最大变形位移为8.60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层中空结构 混合网格 优化设计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半固态模锻连接一体化成形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远胜 封小松 张帅 《精密成形工程》 2015年第3期21-26,共6页
随着金属基复合材料工业化的应用越来越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电子封装材料而言,增强体分率一般较高,而且要求其密封性和致密性,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针对此种情况,根据半固态工艺"固液... 随着金属基复合材料工业化的应用越来越广,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连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电子封装材料而言,增强体分率一般较高,而且要求其密封性和致密性,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针对此种情况,根据半固态工艺"固液"良好的扩散性和充填性,提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半固态模锻成形与连接一次性整体成形工艺方法,并实现近净成形,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件的制备和连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半固态 模锻成形 连接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n-Ga合金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工艺及磁性能
12
作者 宫淑鹤 钱明芳 +1 位作者 张学习 孙良博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60,共9页
文中通过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探索新型制造方案以实现功能性Ni-Mn-Ga合金及其复杂构件的可控制备.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气孔、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裂纹主要源于快... 文中通过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结合热处理工艺优化策略,探索新型制造方案以实现功能性Ni-Mn-Ga合金及其复杂构件的可控制备.结果表明,激光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了气孔、裂纹和未熔合等缺陷,裂纹主要源于快速凝固引起的大热应力.在优化的工艺区间内,成功制备致密度97.5%以上的成形件,材料在环境温度为295~301 K时表现为L2_(1)有序奥氏体结构.经均匀化、有序化和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后,材料成分均匀性有所提高,相变温度区间变窄,相变特征温度的提高约为20 K,磁化强度显著提高.热处理态材料在环境温度下表现为L2_(1)有序奥氏体和五层调制(5 M)马氏体结构的混合物相.磁感应强度为5 T磁场下,热处理态材料在温度为300 K的饱和磁化强度可达到65.8(A·m^(2))/kg.L-PBF能够制备功能性Ni-Mn-Ga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热处理 磁性形状记忆合金 NI-MN-GA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熔点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冠菲 姜巨福 +1 位作者 王迎 刘英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8,共7页
半固态加工是一种综合传统铸造工艺和锻压工艺优点的近净成形技术,能有效地实现成形件控形与控性的统一。并且这种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短流程、低能耗和环保的要求,因此半固态加工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 半固态加工是一种综合传统铸造工艺和锻压工艺优点的近净成形技术,能有效地实现成形件控形与控性的统一。并且这种加工工艺能够实现短流程、低能耗和环保的要求,因此半固态加工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实现了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半固态加工技术在轻合金领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且成功应用于生产领域。高熔点合金由于其固液相温度较高,在进行半固态加工时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因此高熔点合金的半固态加工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高熔点合金半固态坯料(浆料)的制备,半固态成形工艺的研究和半固态成形模具的研究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高熔点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点合金 半固态加工 研究进展 成形工艺 成形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温度对TA1工业纯钛板拉压不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岩 郝永刚 +2 位作者 林鹏 崔晓磊 池成忠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108,共7页
通过单向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低温、室温和高温条件下TA1工业纯钛板的屈服和硬化不对称现象。金相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真应变为0.18时,纯钛板激发大量的孪晶,且压缩条件下孪晶数量更多;EBSD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孪晶... 通过单向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了低温、室温和高温条件下TA1工业纯钛板的屈服和硬化不对称现象。金相实验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真应变为0.18时,纯钛板激发大量的孪晶,且压缩条件下孪晶数量更多;EBSD测量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增加,孪晶数量明显减少。单向拉伸时,有利于{112-2}压缩孪晶萌生,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拉伸变形机制不再以孪生为主;单向压缩时,有利于{101-2}拉伸孪晶开动,在500℃下单向压缩时,仍有少量拉伸孪晶萌生,应变硬化行为显著。变形温度对拉压不对称性的影响与纯钛板孪生行为的温度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钛 拉压不对称性 孪生 变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Cr基粉末高温合金动态再结晶的有限元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世昌 王岩 +4 位作者 吕良星 谭钢 杨雷 黄钲钦 李慧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05-3418,共14页
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1 020~1 110℃时,在Gleeble-3800D热模拟机上进行热挤压-退火态Ni-Co-Cr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热压缩试验,构建合金的热压缩本构关系方程,并结合Deform-3D有限元模拟和金相、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 在应变速率为0.001~1 s^(-1),变形温度为1 020~1 110℃时,在Gleeble-3800D热模拟机上进行热挤压-退火态Ni-Co-Cr基粉末高温合金的热压缩试验,构建合金的热压缩本构关系方程,并结合Deform-3D有限元模拟和金相、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方法分析合金的动态再结晶(DRX)组织演化行为。在构建的Arrhenius型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合金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和晶粒粒径模型,模拟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合金的主要软化机制,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有显著影响;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分布和平均晶粒粒径分布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圆柱试样在不同变形区域的应变和应变速率分布显示出明显的沿中心轴线对称性和不均匀性,其动态再结晶程度主要与不同区域应变有关;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是合金动态再结晶形核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动态再结晶 热压缩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金属板拉深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斌军 徐永超 +1 位作者 张志超 胡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165-23170,共6页
多层板拉深件由于具备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以及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围绕多层板的拉深成形性能及起皱行为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在拉深成形性能方面重点研究了基本拉深成形工艺参数、组元金属的叠层顺序... 多层板拉深件由于具备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汽车以及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围绕多层板的拉深成形性能及起皱行为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在拉深成形性能方面重点研究了基本拉深成形工艺参数、组元金属的叠层顺序、厚度比等对多层板拉深成形性能的影响,对界面摩擦的影响则鲜有涉及。由于不同组分金属力学性能的差异,加之发生内皱(多指悬空区起皱)区域的材料在拉深成形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及曲面形状均在不断发生变化,加大了多层板拉深成形起皱机理及控制的研究难度,目前在多层板拉深成形起皱方面主要还是针对外皱展开研究,对复杂曲面零件悬空区起皱机理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针对多层板拉深成形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将成形性能更好的组元金属置于凸模一侧、增加多层板中成形性能更好的组元金属的厚度比、优化基本的拉深成形工艺参数均能提高多层板的拉深成形性能。针对其起皱机理的相关研究表明,组元金属的强度、变形过程中组元金属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厚向约束以及变形协调)等是多层板拉深成形发生失稳起皱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多层板的结构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从拉深成形性能和起皱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多层板拉深成形方面的研究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层板充液拉深成形方法,通过对相关工艺参数的合理调控,可以消除薄壁曲面件悬空区起皱缺陷,获得合格试件。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多层板拉深成形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金属板 拉深成形性能 起皱 双层板充液拉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金属板材磁脉冲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爔 于海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57,共21页
面向现代工业发展,磁脉冲连接技术作为对环境友好的室温异种材料连接技术,能满足轻量化及复合性能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磁脉冲连接技术自开始发展至今,主要应用在管-管及管-棒的连接。对板材磁脉冲技术原理、适用范围... 面向现代工业发展,磁脉冲连接技术作为对环境友好的室温异种材料连接技术,能满足轻量化及复合性能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磁脉冲连接技术自开始发展至今,主要应用在管-管及管-棒的连接。对板材磁脉冲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工艺参数的制定、板材在连接过程中的变形行为、连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接头性能的评价及板材磁脉冲设备和工作线圈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当前板材磁脉冲连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板材磁脉冲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脉冲连接 板材 工艺参数 连接界面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耐候熔敷金属力学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侠洲 高立军 +1 位作者 姚仲成 张熹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60,I0009,共8页
采用周浸加速腐蚀试验,模拟工业大气腐蚀环境,通过组织分析、锈层微观成分及形貌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Ni,Cr,Cu元素对耐候熔敷金属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i元素有利于增加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含量,提高熔敷金属... 采用周浸加速腐蚀试验,模拟工业大气腐蚀环境,通过组织分析、锈层微观成分及形貌分析、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Ni,Cr,Cu元素对耐候熔敷金属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i元素有利于增加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含量,提高熔敷金属?40℃冲击韧性,Cr元素增加,熔敷金属?40℃冲击韧性降低.合金元素有利于提高腐蚀锈层中的α-FeOOH的含量,增加锈层致密度,提高锈层阻抗,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Cu元素有利于提高熔敷金属腐蚀初期和后期的耐蚀性能;腐蚀初期,Cr元素提高耐蚀性能的作用不如Cu和Ni,但是腐蚀后期Cr提高锈层耐蚀性能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候钢 熔敷金属 耐蚀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塑性成形技术和装备30年的重大突破与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林忠钦 黄庆学 +13 位作者 苑世剑 赵国群 华林 易幼平 詹梅 李淑慧 刘伟 王宝雨 陈军 王涛 李宏伟 黄亮 何祝斌 钟掘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共44页
1994以来的30年,在国家重大需求的强劲牵引下,我国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研制出一大批世界第一的成形装备,实现了三大技术跨越,形成了规模最大的研究队伍,我国塑性成形技术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多个单项... 1994以来的30年,在国家重大需求的强劲牵引下,我国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研制出一大批世界第一的成形装备,实现了三大技术跨越,形成了规模最大的研究队伍,我国塑性成形技术总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多个单项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选择了其中8项最具代表性成果,并介绍其在塑性工程理论和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以及对国家重大装备研制的突出贡献,分析了我国塑性成形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我国塑性成形技术发展将呈现出的“三超两高”五大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成形 技术 装备 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微型构件特种能场辅助微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单德彬 李虎山 +4 位作者 陈俞希 丁朝刚 徐振海 徐杰 郭斌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47,共25页
随着复杂微型构件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尺度范围不断扩大,材料种类日益增多,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塑性微成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为制约微型构件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特种能场微成形技术利用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能场与材... 随着复杂微型构件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尺度范围不断扩大,材料种类日益增多,单纯依靠模具施加载荷的塑性微成形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成为制约微型构件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特种能场微成形技术利用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能场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特殊物理效应进行微加工,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塑性流动,降低微成形载荷,从而显著提高微型构件成形质量。本文综述了超声场、电场和电磁场等特种能场作用下塑性微成形的研究进展。首先探讨了特种能场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响应机制及微成形尺度极限,其次介绍了特种能场作用下微成形过程中材料微观组织结构演化与缺陷形成机理,最后总结了特种能场辅助微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及其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强调了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实现高精度成形的重要性,为复杂微型构件的低成本、高效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成形 尺度效应 微观组织 特种能场 微型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