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空金属增材制造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俐群 丁宏伟 常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6-67,共12页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不断前行,从太空飞行到登陆火星、月球等地外行星,人类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建设地外行星基地以及修复与替换空间站和卫星零部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设计与制造的自由度高,在太空中...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路上不断前行,从太空飞行到登陆火星、月球等地外行星,人类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建设地外行星基地以及修复与替换空间站和卫星零部件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设计与制造的自由度高,在太空中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太空中真空、微重力、粒子辐射、冷热温差等极端环境对太空增材制造技术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目前,大部分太空增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金属材料。介绍了太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种类、实验方法以及制造过程与服役性能面临的挑战,为太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增材制造 金属增材制造 微重力实验方法 太空极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环境下电子器件可靠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关旗龙 杭春进 +3 位作者 李胜利 唐晓玖 于丹 丁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4-1194,共11页
深空环境(深冷、极高温和强辐射等)严重影响星载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影响深空探测航天器安全运行。锗硅(SiGe)器件主要适用于低温和强辐射环境,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半导体是适用于所有极端环境的理想器件。极高温环境下,器件封装... 深空环境(深冷、极高温和强辐射等)严重影响星载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影响深空探测航天器安全运行。锗硅(SiGe)器件主要适用于低温和强辐射环境,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半导体是适用于所有极端环境的理想器件。极高温环境下,器件封装材料服役可靠性成为星载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梳理国内外关于硅(Si)、绝缘体上硅(SOI)、SiGe、GaN和SiC器件以及器件封装材料在上述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研究。针对上述半导体器件和封装材料的特点做出了服役环境总结以及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极端环境 电子器件 可靠性 电子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病害智能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振东 骆巍 +9 位作者 罗晨 姜鸿勋 张英 宋淑敏 史一鸣 于艳玲 杨田亮 马中杰 冯晓 杨凡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准确识别黄瓜病害,进而积极防治、合理施药对于保障黄瓜高质量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黄瓜病害智能识别主要采用基于传统专家系统和知识图谱的专家知识,以及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图像处... 利用智能识别技术及时、准确识别黄瓜病害,进而积极防治、合理施药对于保障黄瓜高质量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黄瓜病害智能识别主要采用基于传统专家系统和知识图谱的专家知识,以及基于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可见光图像处理、叶绿素荧光和高光谱等光谱分析、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综述了基于上述技术的黄瓜病害智能识别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展望了黄瓜病害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黄瓜病害智能识别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病害 计算机视觉 多模态数据融合 专家知识 智能识别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电场调控正癸烷裂解及沉积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周文君 陆毅 +1 位作者 周伟星 贾贞健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共9页
航空煤油在发动机喷嘴表面的裂解结焦现象影响了发动机的运行安全,为了抑制喷嘴表面结焦,本工作提出利用金属表面电场调控替代燃料正癸烷分子在金属表面的碳沉积过程.研究工作主要利用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下带电金属表... 航空煤油在发动机喷嘴表面的裂解结焦现象影响了发动机的运行安全,为了抑制喷嘴表面结焦,本工作提出利用金属表面电场调控替代燃料正癸烷分子在金属表面的碳沉积过程.研究工作主要利用ReaxFF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温度下带电金属表面催化裂解过程,研究发现低温裂解环境中,带电Ni金属层通过提高正癸烷分子的吸附能和抑制分子扩散,从而降低了催化裂解速率,并抑制了金属表面的碳沉积.而高温环境中,分子克服了表面电场对分子扭转和扩散运动的影响,并通过改变金属电性调控电荷转移和脱氢反应程度,进而调控正癸烷的裂解和沉积.在裂解结焦实验中,正电荷金属表面抑制了结焦的生成.本工作为抑制航空发动机碳氢燃料裂解结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XFF 正癸烷 裂解 结焦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技术现状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学琴 王庚益 +3 位作者 魏潇 刘鹏 王志伟 雷廷宙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干重整(DRM)具有环保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将CH_(4)与CO_(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原料,为费托合...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甲烷(CH_(4))-二氧化碳(CO_(2))干重整(DRM)具有环保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将CH_(4)与CO_(2)转化为高价值的化工原料,为费托合成等工业应用提供优质的合成气,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统计了国内外关于DRM发文情况,探讨了DRM反应机理及其反应热力学,从添加金属助剂和控制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综述了DRM催化剂的类型及研究进展,分析了DRM技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2000年起,与DRM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大,近两年稍有所回落,研究内容和方向更加深入和多元化。现有DRM催化剂存在成本高、易积炭和烧结等问题,可通过添加合适的助剂、氮掺杂和活性炭改性等方式得以优化。但是DRM反应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能耗较大,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反应过程中气体的流速、压力和n(CH_(4))/n(CO_(2))对反应效率有显著影响。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和高性能DRM催化剂及反应器的开发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二氧化碳 干重整技术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3Cr4Mo4Ni4V轴承钢重载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飞虎 王黎钦 +4 位作者 李臻 吴继强 魏帅帅 束坤 刘永宝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9-1229,共11页
G13Cr4Mo4Ni4V高温轴承钢在航发主轴轴承中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接触疲劳强度.采用球棒式疲劳试验机研究其在重载润滑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RCF)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通过对测试棒接触轨迹三维形貌的测量,结合混合弹流润滑分析,获取了接... G13Cr4Mo4Ni4V高温轴承钢在航发主轴轴承中广泛应用,具有优异的接触疲劳强度.采用球棒式疲劳试验机研究其在重载润滑条件下的滚动接触疲劳(RCF)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通过对测试棒接触轨迹三维形貌的测量,结合混合弹流润滑分析,获取了接触区润滑行为的演变规律及其对表层和近表层疲劳失效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次表层材料微观结构组分和组织形貌的分析,研究了材料组织结构的累积损伤行为,探讨了微区润滑行为与近表层夹杂和次表层材料累积损伤之间的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接触轨迹表面磨损、微点蚀和塑性变形造成接触表面润滑状态变化,润滑状态变化、近表层夹杂和次表层材料组织结构累积损伤之间的竞争机制和相互作用是造成不同疲劳失效形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中首次对G13Cr4Mo4Ni4V轴承钢疲劳损伤演化及失效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轴承制造筛选材料和工艺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滚动接触疲劳 损伤演化 混合弹流润滑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韧铍铝合金界面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国钦 韩智超 杨文澍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4-27,共14页
铍铝合金因具有轻质、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等优异性能,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轻量化的关键材料。但铍与铝室温下相互固溶度低且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界面结合差,制约了铍铝合金强塑性性能的提升。本文综述了铍铝合金界面结构调... 铍铝合金因具有轻质、高比刚度、高比强度等优异性能,有望成为我国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轻量化的关键材料。但铍与铝室温下相互固溶度低且无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界面结合差,制约了铍铝合金强塑性性能的提升。本文综述了铍铝合金界面结构调控的研究现状,包括铍-铝界面结构特性、铍相形貌、BeO调控及基体合金化,并重点讨论了以基体合金化成分设计来调控铍-铝界面结构的相关研究进展,期望为铍铝合金及相似体系的材料成分设计优化和性能提升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铝合金 铍-铝界面 界面结合强度 BEO 基体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对喷气燃料热氧化沉积的影响
8
作者 赵旭东 韩之雄 +1 位作者 贾贞健 周伟星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4,共8页
冷却通道壁面上的金属对航空煤油热氧化沉积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航空煤油在金属表面的氧化结焦情况,设计了金属基底氧化沉积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对航空煤油氧化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基底表面沉积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基底... 冷却通道壁面上的金属对航空煤油热氧化沉积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航空煤油在金属表面的氧化结焦情况,设计了金属基底氧化沉积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金属对航空煤油氧化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基底表面沉积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基底,沉积量为5.2 mg,而Cu和Ti表面沉积仅为0.8 mg和0.4 mg,Fe、Cr和Ni促进了脱氧和脱氢过程,并显著消耗含氧物质,而铜对喷气燃料的氧化作用最强,生成大量含氧组分,烯烃等物质被氧化后生成更多的醇和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热氧化沉积 金属元素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75–T6铝合金随焊碾压搅拌摩擦焊接头变形控制和性能评价
9
作者 孟祥晨 王伟 +3 位作者 谢聿铭 董继红 夏佩云 黄永宪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8,共5页
为了解决铝合金薄壁结构搅拌摩擦焊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随焊碾压的新方法,研究了随焊碾压对接头的焊接变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焊碾压处理消除了焊缝飞边并保证接头优质成形,显著细化了接头表... 为了解决铝合金薄壁结构搅拌摩擦焊变形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随焊碾压的新方法,研究了随焊碾压对接头的焊接变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焊碾压处理消除了焊缝飞边并保证接头优质成形,显著细化了接头表层晶粒尺寸,在接头表面形成了厚约282μm的梯度结构,提高了接头的表层显微硬度;接头的抗拉强度相比传统搅拌摩擦焊接头提高了3.3%;同时,接头变形挠度相比传统接头降低了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焊碾压搅拌摩擦焊(IRFSW) 铝合金 梯度结构 焊接变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陶瓷玻璃钎焊接头原位强化及机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雨微 王策 +4 位作者 郑淮北 林盼盼 何皓铧 林铁松 何鹏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7,共9页
针对Al_(2)O_(3)陶瓷可加工性差、复杂结构及大尺寸构件制备困难等问题,文中提出采用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且与Al_(2)O_(3)陶瓷原位形成增强相的48.5%SiO_(2)-48.5%B_(2)O_(3)-3%Na_(2)O硼硅酸盐玻璃钎料钎焊连接Al_(2)O_(3)陶瓷.结果表明,... 针对Al_(2)O_(3)陶瓷可加工性差、复杂结构及大尺寸构件制备困难等问题,文中提出采用具有优异力学性能且与Al_(2)O_(3)陶瓷原位形成增强相的48.5%SiO_(2)-48.5%B_(2)O_(3)-3%Na_(2)O硼硅酸盐玻璃钎料钎焊连接Al_(2)O_(3)陶瓷.结果表明,在钎焊连接过程中,Al_(2)O_(3)陶瓷向玻璃钎料内部扩散溶解,焊缝区域由SiO_(2)-B_(2)O_(3)-Na_(2)O玻璃转变为SiO_(2)-B_(2)O_(3)-Al_(2)O_(3)-Na_(2)O,Al_(2)O_(3)的融入强化了玻璃基体,同时在玻璃基体内部以及玻璃钎料与Al_(2)O_(3)陶瓷界面结合处均原位生成了大量弥散分布的硼酸铝晶须,形成了Al_(2)O_(3)陶瓷的硼酸铝晶须增强硼硅酸盐玻璃复合接头,晶须通过拔出效应、裂纹偏转、裂纹桥联、吸收效应等不仅进一步强化玻璃基体,对连接界面处更是起到了钉扎、缝合的作用,实现了Al_(2)O_(3)陶瓷高强度、高可靠连接.当连接温度为1250℃,保温时间为60min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136MPa.创新点:(1)形成Al_(2)O_(3)陶瓷的硼酸铝晶须原位增强硼硅酸盐玻璃复合接头.(2)阐明了硼硅酸盐玻璃钎焊Al_(2)O_(3)陶瓷界面反应机制及接头形成机理.(3)揭示了基于玻璃基体增强和晶须原位增强的接头协同强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硼硅酸盐玻璃 硼酸铝晶须 原位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铝合金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再制造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靖宇 孟祥晨 +3 位作者 陈佳霖 谢聿铭 张欣盟 黄永宪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2,共8页
针对铝合金构件在生产或服役过程中出现的大尺寸裂纹或磨损缺肉等问题,提出了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再制造方法,设计了由专用送丝装置、静止轴套与螺杆结构搅拌头组成的搅拌摩擦增材再制造工具,实现了高强铝合金板材表面预置宽度10 mm且... 针对铝合金构件在生产或服役过程中出现的大尺寸裂纹或磨损缺肉等问题,提出了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再制造方法,设计了由专用送丝装置、静止轴套与螺杆结构搅拌头组成的搅拌摩擦增材再制造工具,实现了高强铝合金板材表面预置宽度10 mm且深度2 mm的凹槽缺陷的有效填充与修复。结果表明:修复件表面成形良好,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良好;通过动态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对晶粒进行细化,晶粒尺寸为1.59μm;修复件平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10±8)MPa和(11.9±0.9)%,相较于带缺陷试样分别提高了26%和159%;断口表面具有大量的韧窝,呈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修复 固相再制造 7A52铝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庚 王尚 +3 位作者 孙宇欣 孟俊豪 吴文志 田艳红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41,共7页
高可靠应用领域常常需要专用器件,其迭代更新较慢且成本较高,商用现货(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器件更新速度快且质量一致性较好,然而在专用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 高可靠应用领域常常需要专用器件,其迭代更新较慢且成本较高,商用现货(commercial off-the-shelf,COTS)器件更新速度快且质量一致性较好,然而在专用领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尚未得到验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阻焊层设计的大尺寸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方法.首先,通过焊点形态仿真获得了不同阻焊层参数下的焊点形态,然后对不同参数下的器件进行板级热循环仿真.结果表明,阻焊层设计会影响焊点形态,从而影响在热循环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通过计算焊点预期寿命得到优化参数,优化后的焊点预测寿命提高了118%,证明了从封装设计角度提高COTS器件焊点可靠性的可行性,推动了COTS器件在高可靠性领域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现货器件 可靠性 有限元仿真 阻焊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蛋给养核黄素对鸡骨骼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远方 张鸿源 +6 位作者 李鸿泰 李智 魏千然 王亚东 李国喜 王丹丹 刘翘铭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9-1169,共11页
旨在研究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促进其在胚胎给养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CCK-8、EdU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鉴定添加不同浓度的V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对鸡原代成肌细胞增殖... 旨在研究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以促进其在胚胎给养中的应用。本研究利用CCK-8、EdU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鉴定添加不同浓度的V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对鸡原代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通过在7胚龄鸡胚卵黄囊部位注射不同浓度的VB2溶液(50、100和200μg),并设置0.9%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检测VB2对鸡胚胎骨骼肌发育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每组25个胚蛋。研究结果表明,在细胞水平添加不同浓度的VB2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鸡原代成肌细胞的增殖活力,但是6.25μmol·L^(-1) VB2为最佳添加浓度。此外,添加6.25μmol·L^(-1) VB2可显著促进增殖标志基因CCND1(P<0.01)、PCNA(P<0.05)和CDK1(P<0.01)的表达,而对分化标志基因MYOD、MYOG和MYHC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EdU试验也证实了在细胞水平添加6.25μmol·L^(-1) VB2可以显著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P<0.05)。此外,鸡胚卵黄囊部位注射VB2溶液试验表明注射50μg VB2后显著提高18胚龄鸡胚胸肌组织中增殖标志基因CDK1(P<0.01)、PCNA(P<0.001)及分化标志基因MYOD(P<0.05)、MYOG(P<0.05)的表达水平;同时,50μg VB2的添加也显著增加了18胚龄鸡胚胸肌肌纤维直径(P<0.05)和胸肌重(P<0.05)。上述结果表明,VB2可促进鸡原代成肌细胞的增殖作用和鸡胚的胸肌发育。因此,本研究结论表明VB2是影响鸡胚胸肌发育的一个重要的营养素,该研究为我国优质肉鸡早期胚胎营养调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骨骼肌发育 胚胎给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BP1基因在鸡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远方 吴冉 +6 位作者 李帅浩 魏千然 王亚东 王丹丹 李智 李国喜 刘翘铭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旨在利用721只固始鸡F2代鸡群,鉴定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G3BP1的SNPs位点,用于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固始鸡肌内前脂肪细胞深入探究其功能。本研究首先鉴定了G3BP1基因上的SNPs位点,发现3个突变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 旨在利用721只固始鸡F2代鸡群,鉴定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G3BP1的SNPs位点,用于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固始鸡肌内前脂肪细胞深入探究其功能。本研究首先鉴定了G3BP1基因上的SNPs位点,发现3个突变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尤其是13588667G>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固始鸡F_2资源群的皮脂、皮脂率和肌内脂肪等肉质性状显著相关(P<0.05)。因此,G3BP1基因13588667G>A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标记。此外,本研究利用qRT-PCR、CCK-8、流式细胞术、甘油三酯含量测定和油红O染色等方法,评价了G3BP1基因对固始鸡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表达G3BP1后,肌内前脂肪细胞中增殖标志基因CDK1、CCNB2、PCNA和CCND1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升(P<0.001),并显著促进了细胞周期进程。过表达G3BP1后也显著促进了肌内前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的表达(P<0.05),极显著促进了CEBPA的表达(P<0.001),肌内前脂肪细胞内脂滴生成和甘油三酯含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明确了G3BP1在促进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与脂肪细胞生成中的作用,并鉴定了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标记,为我国优质肉鸡培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始鸡 肌内脂肪 G3BP1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几何参数对硬质薄膜断裂和分层失效行为的影响及其解耦分析
15
作者 束坤 林飞虎 +6 位作者 汪剑云 吴继强 马欣新 张传伟 古乐 李臻 王黎钦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13,共12页
本文中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球头微米压痕过程中弹塑性钢基体上硬质薄膜主应力和膜基界面应力的分布和演化行为,研究了接触几何参数t/R(膜厚/球头半径)对薄膜断裂和分层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探讨了其解耦测试分析指导准则,为膜基系统聚合... 本文中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球头微米压痕过程中弹塑性钢基体上硬质薄膜主应力和膜基界面应力的分布和演化行为,研究了接触几何参数t/R(膜厚/球头半径)对薄膜断裂和分层的影响和作用规律,并探讨了其解耦测试分析指导准则,为膜基系统聚合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的表征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微米压痕过程3个承载阶段薄膜的主要变形状态分别为弹性平滑变形、弯曲变形和拉伸变形.薄膜最大拉伸主应力位置当t/R较大(t/R≥0.08)时,始终位于底部弯曲变形区域;当t/R较小(t/R≤0.01)时,则始终位于表面接触区外缘的拉伸变形区域;当0.02≤t/R≤0.067时,该位置将由底部转移到表面,潜在断裂形式由径向裂纹转变为环形裂纹,转变点的临界压入深度和临界应力数值与t/R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随着t/R的增大,卸载过程中的最大界面法向应力增加,发生拉伸分层的可能性增加;而随着t/R的增大,界面最大切向应力随之轻微减小,但由于基体的塑性变形,界面切向应力的最大值均接近其剪切屈服强度0.6σ_(ys)(1/√3σ_(ys),σ_(ys)为基体屈服强度).为避免断裂和分层相互影响,评价界面法向结合性能时应选择较大的t/R;评价界面切向结合性能时,考虑到t/R对界面切向应力影响较小,而t/R较大易触发薄膜断裂,应选择较小的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固体薄膜 接触几何参数 解耦分析 薄膜断裂 界面分层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的涂层/钢基体界面承载响应及损伤失效行为分析
16
作者 束坤 何清勇 +3 位作者 李臻 吴继强 马欣新 吴波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4,共8页
硬质材料的非连续切削加工过程中,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界面损伤失效是导致刀具涂层分层脱附及断裂剥落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分析硬质涂层和弹塑性钢基体组成的膜基系统在球头冲击作用下的界面承载响应,并结合内聚力模型(... 硬质材料的非连续切削加工过程中,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界面损伤失效是导致刀具涂层分层脱附及断裂剥落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法分析硬质涂层和弹塑性钢基体组成的膜基系统在球头冲击作用下的界面承载响应,并结合内聚力模型(CZM)研究非理想结合界面的损伤失效行为。结果表明:冲击加载过程中涂层/钢基体界面易发生切向应力集中引起的剪切损伤,而卸载过程中界面损伤失效同时受到法向拉伸和切向剪切应力的影响。随着初始冲击速度的增大,界面损伤由切向剪切损伤转变为法向拉伸损伤与切向剪切损伤共存。硬质涂层较小的弹性模量和膜厚有助于提高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界面损伤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 硬质固体涂层 界面承载响应 内聚力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188/IC10异种高温合金TLP连接机理及性能分析
17
作者 武通 张洪瑞 +4 位作者 王策 林盼盼 岳鑫 林铁松 何鹏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7,共7页
使用BNi-2中间层实现了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和Ni3Al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的可靠连接,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接头的等温凝固进程并非一直加快,而是呈现出先加速后减缓的趋... 使用BNi-2中间层实现了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和Ni3Al基定向凝固高温合金IC10的可靠连接,研究了焊接温度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连接温度的升高,接头的等温凝固进程并非一直加快,而是呈现出先加速后减缓的趋势,进而导致接头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当连接温度为1050℃时,由于焊接温度较低,降熔原子向母材两侧扩散不充分,导致接头中心线附近存在大量脆性共晶组织.当连接温度增加到1100℃,原子扩散加快,接头实现完全等温凝固,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634 MPa,并在GH188侧扩散影响区断裂.继续增加连接温度至1150℃,母材发生部分溶解,焊缝宽度较1100℃增加了26.6%,造成接头未实现完全等温凝固,接头抗剪强度降低至585 MPa,断裂位置转移至非等温凝固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基多晶高温合金GH188 高温合金IC10 瞬时液相连接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低负荷稳燃燃烧器的气固流动特性
18
作者 黄椿朝 李争起 +2 位作者 路跃 王誉霏 陈智超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228,共11页
现有燃用劣质煤锅炉无助燃最低稳燃负荷为50%,难以满足深度调峰需求。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降低NO_(x)排放,而非低负荷稳燃,试验条件大多设置为满负荷,缺乏对低负荷工况的研究。为解决燃用劣质煤锅炉深度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 现有燃用劣质煤锅炉无助燃最低稳燃负荷为50%,难以满足深度调峰需求。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降低NO_(x)排放,而非低负荷稳燃,试验条件大多设置为满负荷,缺乏对低负荷工况的研究。为解决燃用劣质煤锅炉深度调峰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低负荷稳燃技术。该技术保留了原有燃烧器的二次风结构,通过耦合中心给粉技术,引入旋流缝隙风,并结合对预混段和扩口的优化,可在最低30%负荷下仅依靠自身回流区实现稳燃。将该技术应用于1台350 MW劣质煤锅炉的LNASB燃烧器上,得到低负荷稳燃LNASB燃烧器。通过实验室气固两相试验,在30%锅炉负荷下,分析了缝隙风量对新型燃烧器气固流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缝隙风可调控回流区形态和尺寸。缝隙风量为内二次风量的66%时,回流区为大环形,长度1.0d,直径0.48d,下边界距中心轴线0.075d(d为外二出口直径)。缝隙风量为44%时,为中心回流区,长度0.7d,直径0.60d。缝隙风为22%和0%时,回流区变为小环形,长度0.5d,直径分别为0.24d和0.32d。66%、44%、22%和0缝隙风量时的总回流率分别为0.74、0.55、0.29和0.38,旋流数分别为0.872、0.934、0.784和0.512,气相/颗粒相的扩散角分别为37.8°/36.3°、38.4°/36.6°、35.1°/32.0°、36.0°/35.4°。在径向r=0~50 mm,66%和44%缝隙风量的轴向速度低于22%和0缝隙风的工况。22%缝隙风时切向速度的衰减更快。相同x/d下(x为测点到出口的距离),无缝隙风时的径向速度大于有缝隙风时的工况,且负值范围更小。在x/d=0.1之后,66%和44%缝隙风时的湍流强度峰值高于其他2个工况。随着缝隙风量的减小,相同位置的湍流动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相同位置下,0缝隙风量时湍流动能耗散率低于有缝隙风存在时的工况。4种工况下的颗粒浓度沿径向呈“内浓外淡”分布。66%缝隙风量时,x/d=0.3~0.7存在明显的颗粒回流,且回流的起点靠近燃烧器中心。44%缝隙风量时,x/d=0.5~0.7内存在中心区域的颗粒回流。0缝隙风量时,峰值位置位于r/d=0.15附近,高浓度颗粒位于一次风边缘,明显的颗粒回流发生在x/d=0.1~0.3。22%缝隙风量时,颗粒没有明显的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稳燃 气固两相 旋流燃烧器 劣质煤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过渡接头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成形与性能
19
作者 王劲棋 李峻臣 +3 位作者 赵耀邦 谢聿铭 孟祥晨 黄永宪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 为了解决铝/钢异种金属连接强度不高,连接方法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出连续送丝搅拌摩擦增材制备铝/钢过渡接头的方法.以5B06铝合金丝材为增材原料,3 mm厚的316L不锈钢板为基板,采用激光刻蚀辅助的手段,在单层厚度1.0 mm,沉积效率3.0 kg/h的参数下制备了成形与性能良好的铝/钢过渡接头.结果表明,获得的增材层表面成形良好,丝材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热塑化,并填充激光刻蚀槽.铝/钢过渡界面未观察到缺陷,并在界面处发现厚度约为1.8μm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实现了机械—冶金复合连接.界面的抗剪强度达到110.0 MPa±4.7 MPa,相对于未表面处理的接头强度提升了18%.钢侧断口均匀黏附铝合金,并观测到Fe_(2)Al_(5)和Fe_(4)Al_(13)金属间化合物.接头为韧—脆混合型断裂模式,说明铝/钢过渡界面在机械互锁和冶金连接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可靠连接.该研究为铝/钢过渡接头的制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钢过渡接头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 连续送丝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BF制备镍基高温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
20
作者 李明川 马瑞 +2 位作者 常帅 王奇舜 李俐群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47,共8页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织构性进行测试,使用显微硬度仪对显微硬度及各向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从800 mm/s提高到1600 mm/s,晶粒尺寸得到显著细化,且晶粒长轴取向由低扫描速度下沿建造方向择优,转变为高扫描速度下的沿熔池边界法线方向择优.这是因为低扫描速度下高熔池重熔率导致更多枝晶沿建造方向外延择优生长.这种沿建造方向的强择优生长同时导致(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的织构性,且这种织构强度随扫描速度增加而降低.这种(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织构还导致水平截面软轴居多,进而导致水平显微硬度低于侧界面显微硬度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速度 激光粉末床熔融 镍基高温合金 微观组织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