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的瘟疫社会学分析——以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的瘟疫事件为例
1
作者 唐魁玉 郑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5期31-32,共2页
以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结构及其理性化理论为分析工具,结合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性以及在瘟疫环境下的具体现实对其进行调整,并用政府、文化与个人这一框架来剖析疫病救治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性化演变趋势。面对惨烈的瘟疫,政府首先采取了一... 以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的结构及其理性化理论为分析工具,结合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性以及在瘟疫环境下的具体现实对其进行调整,并用政府、文化与个人这一框架来剖析疫病救治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理性化演变趋势。面对惨烈的瘟疫,政府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承担了社会成员行为后果以及本应由社群承担的行为取向协调的"双重"功能。由于瘟疫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政府的规范及沟通,使人们的生活条件模式与行为均做出了调整;但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二者的理性化的演变则需要时间、文明程度的累积和大众医学伦理知识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生活世界 理性化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瘟疫环境下个体生活条件模式与行为的理性化——以20世纪初哈尔滨的瘟疫事件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唐魁玉 郑毅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4,共3页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清末民国时期瘟疫下的哈尔滨社会。认识政府、传统文化、个人这三者在瘟疫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各自所呈现出来的理性化发展趋向,尤其是剖析了个人的生活条件模式以及行为的理性化演变趋势。这一研究对现...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清末民国时期瘟疫下的哈尔滨社会。认识政府、传统文化、个人这三者在瘟疫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应,以及各自所呈现出来的理性化发展趋向,尤其是剖析了个人的生活条件模式以及行为的理性化演变趋势。这一研究对现实中政府、民众乃至个人在危机过后进行反思、提高、做出理性变动,以及在危机状态下如何与民众进行沟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 生活世界 理性化 生活条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及其“社会学后果”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旭 唐魁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随着"大数据"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各学科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应用大数据进行研究。社会学者已将大数据纳入社会研究的范围,而且有逐渐扩大或蔓延的趋势。大数据对社会学的影响,既体现为正面后果又体现为负面后果。即大数据思... 随着"大数据"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各学科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应用大数据进行研究。社会学者已将大数据纳入社会研究的范围,而且有逐渐扩大或蔓延的趋势。大数据对社会学的影响,既体现为正面后果又体现为负面后果。即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对社会学研究来说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可以激发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变革,同时也存在着因大数据观念的引入而产生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局限性。大数据为社会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只能作为传统社会学研究的补充,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小数据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社会学后果 社会学研究方法 方法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思考量化社会研究的模式 读莱茵·塔格培拉《让社会科学更加科学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肃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40,共13页
在涂尔干出版《自杀论》以后的100多年中,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技术也相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尽管社会科学尚没有取得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显著成就,但是在许多研究者看来,社会科学在方法上已逐渐向自然科... 在涂尔干出版《自杀论》以后的100多年中,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技术也相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尽管社会科学尚没有取得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显著成就,但是在许多研究者看来,社会科学在方法上已逐渐向自然科学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论 学术标准 涂尔干 社会研究 科学研究者 已知数据 定量研究 象征意义 假设检验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因特网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限度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唐魁玉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生活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本文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学术界所作的网...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生活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本文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学术界所作的网络社会效果或影响程度的诸多研究 ,提出因特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有限的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社会生活 影响 限度 哲学 社会学 社会效果 信息技术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消费与社会结构转型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明升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宏观层面的网络消费并不是个体网络消费的简单相加 ,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由于网络消费是一种新质的结构要素 ,因此其快速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力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分层结构、市场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社会结构转型 网络经济 生产力结构 产业结构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的实现形式:“生活型社会”的建构
7
作者 刘冬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98-100,共3页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自己的幸福观和生活观,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在今天,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更加强烈。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国梦”上有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痛苦”。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思考的是...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自己的幸福观和生活观,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在今天,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更加强烈。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国梦”上有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痛苦”。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人通过怎样的社会建构才能使好梦成真,使全体成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型社会 中国梦 美好生活 中国人 改革开放 社会建构 21世纪 幸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问题研究的反腐败分析框架──兼论邓小平反腐败思想的学术指导意义
8
作者 唐魁玉 杨丽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4-97,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 社会问题研究 分析框架 腐败问题 学术指导 腐败现象 腐败行为 灰色腐败 学术规范 主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测量中恩格尔系数的失效及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尹海洁 唐雨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是学术界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对哈尔滨市和沈阳市贫困人口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城市贫困测量中失效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尝试对恩格尔系数的分子、分母进行了重新界定和适当的修正,研究检验...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是学术界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对哈尔滨市和沈阳市贫困人口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城市贫困测量中失效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尝试对恩格尔系数的分子、分母进行了重新界定和适当的修正,研究检验表明,从宏观测量和微观测量两个方面,修正恩格尔系数都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城市贫困家庭的真实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尔系数 贫困测量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8
10
作者 唐魁玉 白淑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在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从人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三方面入手,把研究生创... 在网络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文章认为培养研究生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必须注重从人格精神、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三方面入手,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创新能力 创新人格 创新思维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化社区与虚拟社区:超越虚拟-现实的二元论视角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云红 郑中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120,共6页
“虚拟社区”通常被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独特社区形式,进而区别于物理空间下的社区。这种传统观念忽视了沟通技术产生的时空分离给人类互动和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忽视了人类生活都是基于中介化沟通的。这种中介化沟通造成... “虚拟社区”通常被视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独特社区形式,进而区别于物理空间下的社区。这种传统观念忽视了沟通技术产生的时空分离给人类互动和社区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忽视了人类生活都是基于中介化沟通的。这种中介化沟通造成了社区的虚拟化过程,因此一切社区都可以视为“虚拟的”社区。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正是这种社区虚拟化的最新、也是最纯粹的表现。从社区虚拟化过程以及虚拟社区起源的社会性及其实质出发,虚拟社区从来都是现实社区,并且在不断重塑日常社区实践。在移动网络社会,必须超越虚拟与现实的二元论,基于社区虚拟化视角重新思考“虚拟社区”的本质以及当代社区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离 中介化沟通 虚拟化 虚拟社区 网络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互动对研究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魁玉 白淑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80,共3页
对师生互动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无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较高 ,而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要实现... 对师生互动进行社会学的分析 ,无疑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视角。当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的“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种种制度安排客观上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较高 ,而违反道德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较小。要实现研究生德育的创新 ,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研究生教育 师生关系 学术道德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消费的测度及其管理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明升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4-348,共5页
本文提出的测度网络消费的四种具体方法 ,即支出法、系数法、结构法、指数法 ,具有多方面的管理意义。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网络管理 测度方法 支出法 系数法 结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真实性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中玉 李鹏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6,共9页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迄今学术界已形成大量理论观点。从认识论和研究者的角色立场来看,旅游真实性理论发展存在后现代转向的趋势:在认识论方面,从关注客体真实性转向消解客体真实性或关注主体及主体间性,从关... 旅游真实性是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迄今学术界已形成大量理论观点。从认识论和研究者的角色立场来看,旅游真实性理论发展存在后现代转向的趋势:在认识论方面,从关注客体真实性转向消解客体真实性或关注主体及主体间性,从关注单向的真实性转向关注互动的真实性;研究者的角色,经历了从批评旅游者行为正当性的“立法者”立场向承认和解释旅游行动者多元化选择正当性的“阐释者”立场的转变。当然,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并不是总体性的后现代理论定位,而是呈现为理论的多元并存。同时,这种转向并不是理论自身的运动,而是学者对旅游者选择多样性进行回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会学 真实性 后现代转向 立法者 阐释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性质与发展趋势的争议:从本质主义转向实践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中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8-183,共6页
滕尼斯之后的社区理论形成实体社区和网络社区两种主要观念。实体社区强调地方性和场所对于初级纽带的意义以及在地域范围内对人口的管理;网络社区则强调应该从地方情感和团结转向关注个体关系的工具性价值,社区即个体社会网络。这两种... 滕尼斯之后的社区理论形成实体社区和网络社区两种主要观念。实体社区强调地方性和场所对于初级纽带的意义以及在地域范围内对人口的管理;网络社区则强调应该从地方情感和团结转向关注个体关系的工具性价值,社区即个体社会网络。这两种社区观都具有本质主义的还原论特质,基于现代化过程线性地思考社区与关系的变迁。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并没有形成一种一体化力量和不可逆的趋势,而是增加了个体选择的范围和能力。这将促使进一步的研究从关注本质主义的社区特质转向实践视角下的"选择的社区",需要研究者充分关注社区行动者的实践选择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社区 网络社区 选择的社区 本质主义 实践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生产的行动与认知机制:一个自组织的视角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中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社区研究倾向于将"社区"的存在视为自然而然,忽视了分析社区的生产问题。目前围绕着社区的生产存在两种方案:维权或都市运动和社区营造。前者忽视了非反抗的、日常生活行动所具有的意义,而后者则主要寄托于学者和社会组织的... 社区研究倾向于将"社区"的存在视为自然而然,忽视了分析社区的生产问题。目前围绕着社区的生产存在两种方案:维权或都市运动和社区营造。前者忽视了非反抗的、日常生活行动所具有的意义,而后者则主要寄托于学者和社会组织的干预。同时,两种方案都忽视了社区行动者自发自组织过程生产社区的可能性。一个社区网的实践展示出社区生产的自组织行动和认知机制:社区行动者自发自组织过程产生独特的社区传统和社区精神,促进社区认同的形成;空间与社会的隔离以及社区行动者内部团结等因素,进一步促进社区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网 自组织 社区的生产 想象的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魁玉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以及"生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对已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将有助于研究向"学理性"和"现实性"的双向度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活哲学 生活观 日常生活世界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建构的多元主体与多元阐释——基于旭日村满族特色小镇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中玉 于文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5,共10页
现有研究倾向于讨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该如何规划,强调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要素选择。但鲜有注意特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自然而然的共识,特色建构中存在多元建构主体和多元阐释方式。在一个满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个案中,研究发现存在三... 现有研究倾向于讨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该如何规划,强调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要素选择。但鲜有注意特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自然而然的共识,特色建构中存在多元建构主体和多元阐释方式。在一个满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个案中,研究发现存在三种特色建构与阐释的主体和两大类特色。其中地方精英基于项目制建构的杂糅特色和技术精英基于历史遗迹建构的满族特色,都是合法的官方阐释。本地社区居民集中在“城-乡”二元话语框架下,将本地特色阐释为乡村特色,但它并不是特色小镇的合法性话语。最终,特色小镇建设更多的只是一种项目制运作的结果,倾向于脱离本地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需要思考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将特色建构及其运作与社区营造和地方性文化的再嵌入相结合,让村民成为特色建构的参与者,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特色建构 官方特色 地方文化 特色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伦理规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魁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7,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集聚化的发展,决定着虚拟企业命运的伦理制度安排已呼之欲出,而现行虚拟企业的伦理规制所处的自发或无序状态已不相适应,为此,改造了巴纳德三元组织道德模型,提出了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道德-信任模型,同时对虚拟企业... 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集聚化的发展,决定着虚拟企业命运的伦理制度安排已呼之欲出,而现行虚拟企业的伦理规制所处的自发或无序状态已不相适应,为此,改造了巴纳德三元组织道德模型,提出了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道德-信任模型,同时对虚拟企业组织的相关利益者关系进行了深度描述,提出了八个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伦理规范,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这些伦理规范对相关利益者的调适,倡导在注重实效和多赢基点上的虚拟企业和谐互动的伦理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企业 和谐互动 伦理规制 相关利益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消费的时尚化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魁玉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83-86,共4页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消费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消费生活时尚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网络消费的时尚化问... 因特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 ,它的出现和长足发展正在或将要对人类消费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技术对消费生活时尚影响的研究也成了一个颇具现代性或后现代性的论域。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网络消费的时尚化问题 ,强调了网络消费的几个特征 ,并论述了网络消费时尚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 生活质量 时尚化 经济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