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频器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08
1
作者 于泳 蒋生成 +2 位作者 杨荣峰 王高林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35,共6页
对变频器逆变桥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做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平均电流Park矢量法、三相平均电流法和本文提出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归一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电流Park矢量法和三相平均电流法在稳态时可准确地进行IGBT开路故障诊断,定位故... 对变频器逆变桥IGBT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做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平均电流Park矢量法、三相平均电流法和本文提出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归一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电流Park矢量法和三相平均电流法在稳态时可准确地进行IGBT开路故障诊断,定位故障管,但在突加、突减负载时易出现误诊断,本文提出的方法将电机电流平均值对基波分量进行归一化,解决了动态时误诊断问题,并采用基于dSPACE的系统平台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器 故障诊断 IGBT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型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环流分析及其控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瑞 徐壮 徐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5,共8页
并联是提高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功率等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会带来环流、电流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新型拓扑,建立了它的平均模型,并对其存在的环流现象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新型拓扑结构机侧环... 并联是提高永磁直驱风电系统功率等级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会带来环流、电流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新型拓扑,建立了它的平均模型,并对其存在的环流现象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新型拓扑结构机侧环流和网侧环流是互相独立的,并阐明了环流产生的根本机理,即环流是由并联变换器三相桥臂占空比零轴分量的不一致造成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环流控制器,在不影响其它被控量且不增加硬件开销的前提下抑制了机侧环流和网侧环流,解决了环流引起的不均流、波形畸变等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永磁同步发电机 并联 环流 平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瓦级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增长预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永全 郭建英 +2 位作者 陈洪科 丁喜波 崔晓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67-71,共5页
针对试运行阶段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提出基于广义伽玛分布的系统可靠性增长预测方法。根据随机过程和可靠性增长预测理论,阐明风电机组试运行过程中伴随维修的故障次数遵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规律,分析了机组未来故障时间分布,预测机组... 针对试运行阶段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提出基于广义伽玛分布的系统可靠性增长预测方法。根据随机过程和可靠性增长预测理论,阐明风电机组试运行过程中伴随维修的故障次数遵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规律,分析了机组未来故障时间分布,预测机组未来故障时间及故障时刻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点估计及区间估计,引入方差系数,讨论了未来故障时间的预测精度。最后用机组试运行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试运行阶段的风电机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伽玛分布 直驱式风电机组 可靠性增长预测非齐次泊松过程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段厚度激光检测信号的变分模态分解去噪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加福 唐文彦 +1 位作者 张晓琳 王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73-2181,共9页
针对双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大型壳段厚度过程中噪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来实现对厚度信号的自适应去噪,利用相邻固有模态函数之间的离散Hellinger距离来获取最佳的模态数。该方法将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引入到激光信号的... 针对双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大型壳段厚度过程中噪声对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来实现对厚度信号的自适应去噪,利用相邻固有模态函数之间的离散Hellinger距离来获取最佳的模态数。该方法将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引入到激光信号的自适应滤波过程中,分析并改进了变分模态分解算法的过分解、欠分解以及能量泄露的问题。然后,对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与希伯特振动分解和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进行性能对比,提出了固有模态函数的相对瞬时能量概率的概念。最后,结合离散Hellinger概率分布距离理论判断固有模态之间的信噪分界点,实现了对信号的重构及滤波处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壳段厚度信号处理的信噪比为39.27dB,比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高了10dB,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无需先验条件便能快速有效地识别并分离激光信号中的噪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段厚度 厚度测量 激光检测 信号去噪 变分模态分解 Hellinger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槽无刷直流电动机齿槽定位力矩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程树康 葛新 +1 位作者 高宏伟 王宗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07-111,共5页
永磁电机中,定位转矩造成振动、噪声以及控制的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了电机性能的提高。给出用于分析具有分数槽极比结构的永磁电机的简单模型,通过解析分析解释消除定位转矩的机理。借助于该模型解析分析由于转子永磁体不对称引起的定... 永磁电机中,定位转矩造成振动、噪声以及控制的困难等不利因素,影响了电机性能的提高。给出用于分析具有分数槽极比结构的永磁电机的简单模型,通过解析分析解释消除定位转矩的机理。借助于该模型解析分析由于转子永磁体不对称引起的定位转矩的影响和由于永磁体磁动势幅值和相位误差造成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一致,研究成果对提高无刷流伺服电机的性能和减小定位转矩具有实用意义,并取得了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动机 定位转矩 齿槽效应 振动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相对位置条件下回转体厚度的双激光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加福 唐文彦 +1 位作者 张晓琳 王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00-2308,共9页
为了实现对大型空心回转体厚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扫描检测方法。在回转体与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相对位置未知的条件下,分析了由回转体安装偏心以及传感器光轴与原点不共线时所引入的测量误差,建立了双传感器... 为了实现对大型空心回转体厚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扫描检测方法。在回转体与双激光位移传感器相对位置未知的条件下,分析了由回转体安装偏心以及传感器光轴与原点不共线时所引入的测量误差,建立了双传感器信号与被测位置厚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借助于相关理论相位差计算法、牛顿迭代法以及循环平移方法,将实际厚度值从传感器信号中提取出来。对回转体厚度检测算法的仿真实验表明,当检测信号中干扰分量的幅值不大于0.3mm时,算法检测厚度的相对误差总体保持在0.5%以内,并将此作为调整旋转台转速的依据。分析实验测量数据发现,两路信号的最大相对平移量为4;通过对数据进行偏心补偿以及平移,本厚度检测算法的测量重复性误差不大于0.05mm,可以实现在随机位置状态下对回转体厚度的高精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测量 激光技术 厚度检测 回转体 相对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度测量中对射激光束共线性视觉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加福 朱小平 +1 位作者 杜华 唐文彦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90-1699,共10页
针对厚度测量中对射激光束共线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光棱镜的传感器光轴空间位姿视觉检测方法。在分光镜坐标系下,分析了单条激光束在组合分光棱镜中的光线传播和光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条激光相对位姿与光斑中心点之间的数学模... 针对厚度测量中对射激光束共线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光棱镜的传感器光轴空间位姿视觉检测方法。在分光镜坐标系下,分析了单条激光束在组合分光棱镜中的光线传播和光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条激光相对位姿与光斑中心点之间的数学模型。借助于棱镜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根据四个拟合光斑中心坐标快速计算出激光束的相对位姿,进而将激光束的共线测量转换为光斑中心坐标的拟合、对比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传感器测量范围内,该方法可以使两条激光束之间的夹角不大于0.17°,距离不大于0.05 mm;同时,调整前后对量块的测量表明,厚度测量误差由12μm减小到4μm,间接验证了共线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实现了光束调整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并且使共线性测量结果具有可溯源性,有助于定量分析因两个激光传感器测量线不重合而引起的厚度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线检测 激光光轴 厚度测量 激光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状态开关全阶终端滑模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铭浩 苏鸿宇 +3 位作者 周皓宇 冯勇 王东 成佳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22-8635,共14页
文中以三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 open point,SOP)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参数摄动的SOP数学模型,并基于虚拟控制技术,提出一种全阶滑模控制方法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母线电压控制系统由母线电压与电流两个反馈回路构成,其控制器均采... 文中以三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 open point,SOP)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参数摄动的SOP数学模型,并基于虚拟控制技术,提出一种全阶滑模控制方法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母线电压控制系统由母线电压与电流两个反馈回路构成,其控制器均采用全阶滑模(full-order sliding-mode,FOSM)控制方法设计以增强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基于虚拟控制技术设计的外环控制器能完全补偿由参数摄动引起的非匹配不确定性干扰,设计的积分型控制律完全消除了滑模抖振,保证电流给定信号完全平滑。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控制器设计均采用全阶终端滑模(full-order terminal sliding mode,FOTSM),保证目标功率精确跟踪的同时,减小了输出功率脉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三端口SOP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在SOP系统参数摄动情况下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多状态开关(SOP) 滑模控制 全阶滑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