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春波 包钢 +1 位作者 程树康 王祖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12-1414,共3页
研究了用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对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用神经网络辨识器来逼近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并在线修改控制参数。实验及分析表明 ,适当的选择网络参数 ,经过充分的离线训练 ,该控制器可以进行在线的自适应控制 ... 研究了用神经网络 PID控制器对基于比例阀的气动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用神经网络辨识器来逼近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并在线修改控制参数。实验及分析表明 ,适当的选择网络参数 ,经过充分的离线训练 ,该控制器可以进行在线的自适应控制 ,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动态特性有明显提高 ,且在环境参数变化时 ,控制器具有在线自学习和自整定参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伺服系统 神经网络 非线性系统 比例阀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系统中液压蓄能器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战兴群 张炎华 赵克定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5-46,共3页
解决液压蓄能器在二次调节系统建造过程中的选配问题的关键是 ,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液压蓄能器动态数学模型 ,继而通过仿真选择相应的蓄能器产品。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蓄能器数学模型也有利于对二次调节系统调速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深入... 解决液压蓄能器在二次调节系统建造过程中的选配问题的关键是 ,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液压蓄能器动态数学模型 ,继而通过仿真选择相应的蓄能器产品。建立二次调节环境下的蓄能器数学模型也有利于对二次调节系统调速特性和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用 1台二次调节扭矩加载实验装置转速系统的实验曲线部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调节 气囊型液压蓄能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单脉冲方法的数学原理及工程实现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俊好 熊卫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7-473,共7页
结合有关文献,介绍了传统单脉冲方法的数学原理。研究表明,传统单脉冲和差比幅法实际上是一种搜索方位在和波束最大点附近的单目标的有效方法。此外,详细分析了传统单脉冲在具体工程实现中的相关问题,对多个基本波束半功率点交叉覆盖、... 结合有关文献,介绍了传统单脉冲方法的数学原理。研究表明,传统单脉冲和差比幅法实际上是一种搜索方位在和波束最大点附近的单目标的有效方法。此外,详细分析了传统单脉冲在具体工程实现中的相关问题,对多个基本波束半功率点交叉覆盖、单脉冲比的线性特性、直接比幅与和差比幅法的单脉冲比关系、几种差波束口径照射函数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这些结论有助于加深对传统单脉冲及其改进算法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工程 单脉冲方法 最大似然估计 陈列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man网络的液压系统辨识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春涛 赵克定 +1 位作者 邵鸿德 张业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9-130,共2页
针对存在着非线性的液压伺服系统,本文提出采用Elman网络实现对系统的辨识。Elman网络具有计算量小、泛化能 力强、可以实现对动态系统的辨识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及其辨识结构学习效率高、逼近速度快和不需要对系统的先 验知识... 针对存在着非线性的液压伺服系统,本文提出采用Elman网络实现对系统的辨识。Elman网络具有计算量小、泛化能 力强、可以实现对动态系统的辨识等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网络及其辨识结构学习效率高、逼近速度快和不需要对系统的先 验知识,可以实现对液压伺服系统的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伺服 系统辨识 ELMA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相关分析-最小二乘法辨识轧机液压压下伺服系统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春涛 赵克定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12,共3页
液压压下系统频率响应较高,为辨识这类系统的参数模型,该文将相关分析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结合在一起,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经仿真研究证明,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辨识是可行的,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轧机 液压压下伺服系统 相关分析 最小二乘法 参数辨识 液压A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压下系统的矩法辨识
6
作者 赵春涛 赵克定 吴俊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0-41,共2页
液压压下系统频率响应较高 ,为辨识这类系统的参数模型 ,本文采用矩法对液压压下系统进行辨识 ,经仿真研究证明 ,矩法辨识可以有效地辨识出高阶系统的参数 。
关键词 矩法 伺服系统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在车辆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冀振元 李晨雷 唐文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4-286,共3页
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战场侦察雷达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对卡车、坦克等在地面运动的车辆目标进行分类识别的一种新算法。首先对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作频域分析,从中提取待分类目标信号的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支持... 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对战场侦察雷达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对卡车、坦克等在地面运动的车辆目标进行分类识别的一种新算法。首先对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作频域分析,从中提取待分类目标信号的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所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目标信号作训练和识别,最后与经典谱分析和神经网络的方法作比较,并采用实际数据验证这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特征提取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传感的图像哈希水印算法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周燕 张德丰 马子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3,共6页
现有基于图像内容的水印算法在鲁棒性和篡改检测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传感的图像哈希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压缩传感对图像进行随机投影,得到的压缩测量值作为图像内容特征,通过HMAC(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现有基于图像内容的水印算法在鲁棒性和篡改检测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传感的图像哈希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压缩传感对图像进行随机投影,得到的压缩测量值作为图像内容特征,通过HMAC(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基于哈希的消息认证码)算法生成图像摘要,并以水印的方式嵌入到原始图像中;认证时,提取图像中的水印,并对认证图像进行压缩传感随机投影,得到原始图像和认证图像的摘要,通过摘要对比,实现图像认证和篡改检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安全性,还具有较好的篡改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传感 内容特征 HMAC算法 数字水印 图像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欠膨胀射流的SiO_2/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聂鹏 赵学增 +1 位作者 陈芳 王伟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4-838,共5页
为实现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液相物料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欠膨胀射流的液相物料纳米粉添加分散方法.该方法利用欠膨胀射流将纳米粒子以气-粉微气泡的形式分散到液相物料内部,并利用微气泡受高频挤压爆破释放的能量... 为实现在不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液相物料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欠膨胀射流的液相物料纳米粉添加分散方法.该方法利用欠膨胀射流将纳米粒子以气-粉微气泡的形式分散到液相物料内部,并利用微气泡受高频挤压爆破释放的能量,以及气泡膨胀过程产生的超声波效应和高拉伸场效应来实现纳米粉在液相物料中以纳米尺度粒子分散.设计了相应的分散系统,进行了无分散剂下纳米SiO2/环氧树脂添加分散实验.通过TEM和Tg测试对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散相粒径在15~30nm之间,SiO2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中.Tg温度比只经过一般高速机械搅拌得到的复合材料提高了约18℃.该方法解决了SiO2纳米粉颗粒在环氧树脂中的团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膨胀射流 环氧树脂 SIO2 纳米复合材料 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合成孔径雷达中STRETCH信号畸变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宪德 许荣庆 王国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8-61,共4页
理想的STRETCH信号经过线性系统之后,再与理想的STREICH信号混频所得的中频信号中,包含了线性系统的幅相特性,本文分析指出,该中频信号的幅频特性被线性系统幅频特性所调制,其相频特性被线性系统相频特性中偏离直线部分所调制。
关键词 雷达 STRETCH信号 畸变 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窗与修剪技术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莉 张德丰 马子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该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基于扩展的径向基网络。其算法的最主要特点是:使用滑动窗技术保持固定长度的数据来调整参数,避免了数据饱和;使用了修剪技术,使得网络结构不会持续增长,避免了过拟合及...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该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基于扩展的径向基网络。其算法的最主要特点是:使用滑动窗技术保持固定长度的数据来调整参数,避免了数据饱和;使用了修剪技术,使得网络结构不会持续增长,避免了过拟合及过训练现象,因而确保了系统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对血压的控制来验证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逼近能力及所提控制方案的有效性。由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滑动窗与修剪技术的D-FNN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规则 修剪技术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弱目标长时间积累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位寅生 许诺 侯颖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空间弱目标的远距离探测与跟踪是星载雷达目标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受星上计算机实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限制,空间远距离、弱目标的长时间直接全相干积累难以实现。在已有的分段处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段内相干-段间二次相干积累的... 空间弱目标的远距离探测与跟踪是星载雷达目标探测的关键技术之一,受星上计算机实时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的限制,空间远距离、弱目标的长时间直接全相干积累难以实现。在已有的分段处理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段内相干-段间二次相干积累的长时间积累算法,该算法对存储要求低,且具有很好的积累效果,非常适合实时处理和时间重叠处理。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和积累效率分析,与全相干处理相比该算法的额外信噪比损失仅为-2.4 dB。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 信噪比 目标探测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编码脉压雷达信号的相关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晓林 宋立众 谢新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0-553,共4页
针对相参雷达体制,提出了基于极化和相位编码的雷达信号相关检测方法。它是在用二相编码完成脉冲压缩的基础上,利用极化编码实现相关检测。该方法不但提高了雷达的检测性能,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极化编码技术,可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针对相参雷达体制,提出了基于极化和相位编码的雷达信号相关检测方法。它是在用二相编码完成脉冲压缩的基础上,利用极化编码实现相关检测。该方法不但提高了雷达的检测性能,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的极化编码技术,可以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在介绍极化编码及相关检测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理想编码信号和实际数据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编码 相位编码 脉冲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AR目标象的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兴斌 刘永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7-81,共5页
描述了一个ISAR目标识别系统,它以二维FFT处理实现对ISAR日标象的特征提取,以位于频谱中心的一个正方形窗口实现特征选择,系统的分类器是最近邻分类器.通过ISAR目标识别的仿真,实验研究了特征选择窗口的长度对系统... 描述了一个ISAR目标识别系统,它以二维FFT处理实现对ISAR日标象的特征提取,以位于频谱中心的一个正方形窗口实现特征选择,系统的分类器是最近邻分类器.通过ISAR目标识别的仿真,实验研究了特征选择窗口的长度对系统识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通形式的特征选择窗口是特征选择的最佳方案,而且存在一个最佳的特征窗口长度,这个最佳值可以由训练样本集自身确定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 目标识别 特征提取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调整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德丰 周灵 +1 位作者 孙亚民 马子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2-195,共4页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结合形成的模糊神经网络同时具有易于表达人类知识、存储与学习分布信息的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调整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法将全局算法划分为线性和非线性部分,线性参数由最小二乘...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结合形成的模糊神经网络同时具有易于表达人类知识、存储与学习分布信息的优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调整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法将全局算法划分为线性和非线性部分,线性参数由最小二乘法和滤波器法决定,非线性参数由训练样本和启发式法直接决定,线性和非线性参数可进行实时更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保证更简洁的结构和更短的学习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模糊逻辑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跳频脉冲信号旁瓣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位寅生 杨思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86-2691,共6页
针对准随机跳频脉冲信号旁瓣抑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最优旁瓣抑制滤波器设计方法.首先,在推导信噪比损失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特点给出最优失配处理准则,即信噪比损失给定上限条件下实现最大旁瓣最小.接着,将失配滤... 针对准随机跳频脉冲信号旁瓣抑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锥规划的最优旁瓣抑制滤波器设计方法.首先,在推导信噪比损失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特点给出最优失配处理准则,即信噪比损失给定上限条件下实现最大旁瓣最小.接着,将失配滤波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二阶锥规划的对偶问题.最后,通过原始-对偶内点算法实现二阶锥规划问题的求解,进而得到失配滤波器的系数,从而实现恒增益损失下的旁瓣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频信号 二阶锥规划 最优失配 旁瓣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单脉冲与复单脉冲比算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俊好 熊卫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77-1781,1811,共6页
传统单脉冲算法是针对空域高斯白噪声背景下单目标的一种有效测角算法。当外界噪声为空域色噪声或存在主瓣干扰时,传统单脉冲算法需要改进。主要介绍用于色噪声背景的自适应单脉冲算法和用于主瓣两目标的复单脉冲比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以... 传统单脉冲算法是针对空域高斯白噪声背景下单目标的一种有效测角算法。当外界噪声为空域色噪声或存在主瓣干扰时,传统单脉冲算法需要改进。主要介绍用于色噪声背景的自适应单脉冲算法和用于主瓣两目标的复单脉冲比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以主瓣干扰条件下目标方位估计问题为例,介绍自适应单脉冲、复单脉冲比及其它一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单脉冲 复单脉冲比 递增阶数多参数估计算法 空时自适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苗木自动分级中的应用发展概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学增 杨延竹 +1 位作者 王伟杰 吴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对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发展进行了概要的评述。最早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只是对造林苗木的某些形态参数进行自动测量 ,发展至今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苗木自动分级系统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指出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必将向全面化发展 ,苗木形态学特征... 对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发展进行了概要的评述。最早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只是对造林苗木的某些形态参数进行自动测量 ,发展至今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苗木自动分级系统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指出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必将向全面化发展 ,苗木形态学特征的进一步完善和非形态学特征的引入是苗木自动分级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 ,建立基于彩色图像和三维图像处理的新的计算机视觉系统 ,以获得更全面的苗木分级特征 ,将成为苗木分级领域内最具发展前景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技术 苗木自动分级 彩色图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剪技术分级学习的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德丰 周灵 +1 位作者 孙亚民 马子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6,130,共4页
在D-FNN中采用了修剪技术,可以检测到不活跃的模糊规则并加以剔除,从而获得更为紧凑的结构。在D-FNN中,前提参数是在学习过程中自适应地进行调整。由于分级学习策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加之参数调整只限于线性参数,没有迭代... 在D-FNN中采用了修剪技术,可以检测到不活跃的模糊规则并加以剔除,从而获得更为紧凑的结构。在D-FNN中,前提参数是在学习过程中自适应地进行调整。由于分级学习策略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加之参数调整只限于线性参数,没有迭代学习,因而学习速度很快,这使得本算法应用于实时学习和控制成为可能。最后针对实际案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修剪技术 模糊规则 分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LFMPCW信号处理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冀振元 孟宪德 王吉滨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7-410,共4页
本文分析了线性调频脉冲截断连续波 (LFMPCW)信号的处理方法 ,在传统的时间波门内DFT检测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方法—时域相关检测算法 .所提出的新算法是通过在时域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来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 ... 本文分析了线性调频脉冲截断连续波 (LFMPCW)信号的处理方法 ,在传统的时间波门内DFT检测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信号处理方法—时域相关检测算法 .所提出的新算法是通过在时域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来得到目标的距离信息 ,因而可以将雷达接收系统的补偿与信号的一维距离处理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更具实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MPCW 时域相关检测 接收系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