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8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融合子域适应的不同工况下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康守强 章炜东 +2 位作者 王玉静 刘连胜 孙宇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71,共12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不同工况数据分布差异大,部分工况数据标签缺失以及单一传感器获取信息不全面,导致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信息融合子域适应的不同工况下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将源域和目标域一维振动数据利... 针对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不同工况数据分布差异大,部分工况数据标签缺失以及单一传感器获取信息不全面,导致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信息融合子域适应的不同工况下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将源域和目标域一维振动数据利用小波变换构建时频图;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整合多个传感器的时频信息并构建融合图像;提出多表示特征提取结构的改进残差网络以充分挖掘融合样本多表示特征,同时,在无监督场景下将源域和目标域融合样本的多表示特征进行子域适应处理,减小两域的各个子域间的分布差异,从而将知识从标签丰富的源域迁移到标签缺失的目标域,最终实现不同工况下谐波减速器的故障诊断。通过搭建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故障实验台并进行实测,所提方法在所有迁移任务中平均准确率可达98.8%,能够有效实现无监督场景中不同工况下谐波减速器的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不同工况 域适应 谐波减速器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Wi-Fi的新型感知信息压缩方法
2
作者 赵彬 徐骏 +1 位作者 张云 朱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通信设备由于和雷达设备的工作存在重叠,也可以实现目标检测。但是传统的通信协议采用显式反馈传输信息,导致采用通信设备检测无法保留感知信息,因此可以对显式反馈的分解流程进行改进,从而在通信的间隙实现对环境目标的感知。在MIMO系... 通信设备由于和雷达设备的工作存在重叠,也可以实现目标检测。但是传统的通信协议采用显式反馈传输信息,导致采用通信设备检测无法保留感知信息,因此可以对显式反馈的分解流程进行改进,从而在通信的间隙实现对环境目标的感知。在MIMO系统中,波束成型是发射端利用MIMO信道状态信息生成导向矩阵,从而提升接收端接收性能的一种技术。目前显式反馈波束成型是通信中波束成型的主流方式,接收端会对接收到的信道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后转换成一系列角度值传回发射端。虽然采用传统的矩阵分解流程获得反馈矩阵可以有效降低反馈的冗余信息量,但是通常会丢失掉通信设备在感知过程中获得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从而导致利用Wi-Fi信号进行目标探测的功能受到限制。研究发现对于接收到的信道矩阵利用传统的分解方式获得的反馈矩阵特征向量无法保留目标的距离,速度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解方式,基于信道矩阵的协方差矩阵,先求解左奇异矩阵,再利用左右两个酉矩阵正交向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求解从而获得改进的右奇异矩阵,所提改进方法保留了目标的距离、速度以及角度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有效反馈信息量。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波束成型 显式反馈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捎带的5G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政 徐乐 +2 位作者 张海英 邹丰光 孟维晓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8,共14页
针对偏远地区低速率、时延非敏感业务的入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捎带的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利用移动载体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无感接入支持,扩展了网络覆盖范围。在无基站信号覆盖区域,移动载体与传感器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并... 针对偏远地区低速率、时延非敏感业务的入网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捎带的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利用移动载体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无感接入支持,扩展了网络覆盖范围。在无基站信号覆盖区域,移动载体与传感器建立连接,获取传感器数据并存储,具备5G接入条件时,将感知信息卸载实现信息入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代价函数的数据缓存策略,提高了信息捎带效率,分析了移动捎带方案的覆盖性能,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技术的硬件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移动捎带的广域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能够提高物联网信息捎带效率,并将5G网络的物联网覆盖范围扩大4.98倍,实地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移动捎带节点可以实现半径4 km的通信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业务分析 缓存策略 中继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分形的行人轨迹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田 王钢 +1 位作者 赖健 汪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7-537,共11页
行人轨迹预测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在轨迹预测中,一些不确定信息给轨迹预测任务带来了挑战,比如判别器中对轨迹信息判别的不确定,复杂的交互信息。在不确定信息处理科学领域,信息分形能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的不确... 行人轨迹预测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在轨迹预测中,一些不确定信息给轨迹预测任务带来了挑战,比如判别器中对轨迹信息判别的不确定,复杂的交互信息。在不确定信息处理科学领域,信息分形能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受此启发,为了充分处理判别器中轨迹信息判别的不确定性,提升预测精度,该文提出了基于信息分形的轨迹预测方法。首先,场景信息和历史轨迹信息被特征提取模块提取。然后,通过注意力模块获取到场景-行人之间的交互信息与行人-行人之间的交互信息。最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信息分形生成合理的轨迹。在两个公共数据集ETH/UCY上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处理轨迹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轨迹预测的精度。比如突然转弯、从后方超越前人、避让等行为的轨迹都能有效预测。在平均位移误差(ADE)和终点位移误差(FDE)上相比基准模型误差平均降低了11.11%和2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轨迹预测 不确定信息处理 信息分形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数域卷积神经网络的ISAR包络对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夏浩然 刘明帆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25,共17页
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领域,运动补偿是确保高质量图像生成的关键环节。包络对齐(Range Alignment,RA)作为运动补偿的首要步骤,对于校正由平动分量引起的回波信号包络偏移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 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领域,运动补偿是确保高质量图像生成的关键环节。包络对齐(Range Alignment,RA)作为运动补偿的首要步骤,对于校正由平动分量引起的回波信号包络偏移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域卷积神经网络(Complex-Valu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VCNN)的包络对齐新方法,旨在通过深度学习策略提升包络对齐的精度与计算效率。本文所提方法利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构建了一个能够映射一维距离像与包络补偿量之间复杂关系的模型。通过将传统的实值卷积神经网络拓展至复数域,不仅完整保留了回波信号中的相位信息,而且有效引入了复数域残差块及线性连接机制,进一步精细化了网络结构设计。这种架构改进使得所提算法能实现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条件下对ISAR距离像的高效包络对齐。在数据生成方面,本文基于雷达仿真参数,通过成像模拟仿真构建了ISAR回波数据集。该数据集经过归一化处理后,输入网络进行训练,使网络能够学习从未对齐回波到对应补偿量的映射关系。本文所提方法采用迁移学习策略,对基于仿真数据预训练的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实测数据。这一策略不仅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也大幅缩短了模型的迭代周期。在实验验证方面,本文采用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综合测试,以包络对齐精度、成像结果质量和计算效率为评价指标,全面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本文所提方法均展现出了优越的包络对齐性能,进而可以实现高质量成像,同时在计算效率上也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包络对齐 复数域卷积神经网络 有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钻头测量数据的钻柱涡动特性分析
6
作者 张涛 杨振鹏 +3 位作者 李军 王苗瑞 王梦凡 郭子娴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1,共10页
钻井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位移信号较难获取且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钻井过程中井下发生涡动时钻柱的振动特性,利用近钻头测量工具采集某深井旋转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结合误差控制算法在频域上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 钻井过程中钻柱振动的位移信号较难获取且相关研究较少。为进一步认识钻井过程中井下发生涡动时钻柱的振动特性,利用近钻头测量工具采集某深井旋转钻进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结合误差控制算法在频域上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得到振动的位移信号;通过分析钻柱涡动时的振动位移特征,并结合钻柱自转、公转的耦合作用和钻柱相对于井筒的位置,以实测到的“半频涡动”现象为例,解释了钻柱正向涡动和反向涡动时的振动规律。研究分析发现:对于测得的井下加速度信号,在频域积分过程中引入误差控制方程,通过设置预期目标精度可有效抑制低频分段的积分误差。当发生涡动时,切向和法向振动加速度曲线的振幅为正常钻进时的4倍以上,振动位移曲线的振幅为正常钻进时的10倍左右并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受钻柱自转和公转耦合作用的影响,通常反向涡动时切向位移曲线的波动周期小于正向涡动,反向涡动比正向涡动更加剧烈。但在钻进过程中,受钻头与地层切削作用和钻柱与井壁之间相互摩擦的影响,也会出现正涡与反涡交替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仅通过振动位移信号的周期来判断正向涡动和反向涡动。研究结果对描述涡动时的振动特征,判断涡动的发生和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涡动,缓解钻具疲劳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钻头测量 频域积分 涡动 位移重建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多目标场景下的通信感知一体化加权优化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玉龙 姜力僮 +1 位作者 时统志 王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931,共11页
无论在军事领域的战术通信和目标探测,还是在无人驾驶技术中实现高效的通信和高精度的环境感知,通信感知一体化都可以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并大幅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然而,通信和感知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成为该项技术应用的巨大挑战。针对... 无论在军事领域的战术通信和目标探测,还是在无人驾驶技术中实现高效的通信和高精度的环境感知,通信感知一体化都可以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并大幅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然而,通信和感知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成为该项技术应用的巨大挑战。针对多目标探测和多用户通信场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areto优化框架的发射波束形成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通感资源优化问题建模为一个非凸优化问题,采用通信性能与雷达性能的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为了求解该问题,该文提出改进的加权最小均方误差算法将其转化成一个易于求解的凸问题,通过调整Pareto权重因子权衡通信信干噪比与雷达发射波束图误差,实现在功率约束条件下通感性能的最优化设计,同时通过采用MIMO雷达的方式提高了雷达的自由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波束形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波束形成设计 多目标优化 MIMO雷达 多用户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波形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博 刘博文 +3 位作者 杨洪娟 王改芳 张敬淳 赵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8-967,共10页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 未来6G将实现万物智能互联、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新时代,这离不开通信与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二者在频率资源上的共享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ISAC)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允许通信与感知共用一套设备、共享频率资源,可以同时完成目标探测和信息通信,被认为是6G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通信与海上目标感知需求急剧增加。该文对海洋环境下的ISAC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海洋环境下的加权波形优化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发现通信与感知的功率比值在[0.2,0.5]区间内时,一体化波形不仅具有良好的通信性能,也具有不错的感知性能。最后对未来的工作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感知一体化 海洋环境 加权波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信息散度与光谱角匹配的高光谱解混算法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万军 杨秀红 +1 位作者 曲海成 孟煜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4-848,共5页
针对采用线性逆卷积(LD)算法进行端元初选过程中,端元子集中存在相似端元光谱,影响解混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信息散度(SID)与光谱角匹配(SAM)算法的端元子集优选光谱解混算法。通过在端元进行二次选择时,采用以光谱信息散度和... 针对采用线性逆卷积(LD)算法进行端元初选过程中,端元子集中存在相似端元光谱,影响解混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信息散度(SID)与光谱角匹配(SAM)算法的端元子集优选光谱解混算法。通过在端元进行二次选择时,采用以光谱信息散度和光谱角(SID-SA)混合法准则作为最相似端元选择的判据,去除相似端元,降低相似端元对解混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ID与SAM的高光谱解混算法将重构影像的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到0.010 4,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提高了端元的选择精度,减少了丰度估计误差,误差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解混 端元选择 去除端元 解混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极化信息获取及极化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0
作者 赵春雷 王亚梁 +2 位作者 阳云龙 毛兴鹏 于长军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6年第6期620-638,共19页
雷达极化信号处理技术作为雷达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极化信息获取则是极化信号处理的基础。该文对相关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极化信息获取、极化分集与编... 雷达极化信号处理技术作为雷达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极化信息获取则是极化信号处理的基础。该文对相关的几个主要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极化信息获取、极化分集与编码、极化抗干扰/杂波、目标的极化检测、分类与识别,最后总结了雷达极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信号处理 极化测量 极化参数估计 抗干扰/杂波 目标检测 目标分类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耦及脉冲噪声下基于稀疏重构的鲁棒DOA估计算法
11
作者 何从 刘帅 +1 位作者 闫锋刚 金铭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4-2453,共10页
针对互耦效应和脉冲噪声并存环境下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一种结合M估计与稀疏重构的算法。首先,为了消除互耦效应的影响,依据互耦矩阵的托普利兹结构进行恒等变形,得到了不含未知互耦系数的字典。随后,为... 针对互耦效应和脉冲噪声并存环境下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问题,提出一种结合M估计与稀疏重构的算法。首先,为了消除互耦效应的影响,依据互耦矩阵的托普利兹结构进行恒等变形,得到了不含未知互耦系数的字典。随后,为了使算法能适应高斯噪声和不同强度的脉冲噪声,将位置得分函数表示为高斯位置得分函数和一系列非线性函数的线性组合,利用噪声样本估计线性组合系数从而建立损失函数。最后,采用迭代硬阈值算法进行稀疏重构,并通过改进信号更新策略提高正确收敛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抑制互耦效应和脉冲(高斯)噪声的干扰,同时相较已有算法在低信噪比、强脉冲特性下的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达方向估计 互耦 脉冲噪声 稀疏重构 M估计 迭代硬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化电子回旋谐振微波离子推进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红军 王萍萍 +1 位作者 邱景辉 顾学迈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2-976,共5页
常规的电推进技术是针对大卫星应用而研制的,体积大、功耗高,不能满足小卫星飞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小卫星对电推进器的要求,提出了利用电子回旋谐振微波放电技术,采用微波同轴放电腔体的小型化离子推进器。由于同轴传输线不存在截止... 常规的电推进技术是针对大卫星应用而研制的,体积大、功耗高,不能满足小卫星飞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小卫星对电推进器的要求,提出了利用电子回旋谐振微波放电技术,采用微波同轴放电腔体的小型化离子推进器。由于同轴传输线不存在截止波长,放电腔体的直径选择非常灵活,可以适应小卫星的低供电能力和对体积重量的要求。实验样机的直径为50mm,在微波功率为30W,加速电压1.2kV,减速电压0.2kV的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达到了4.6×1016/m3,推进器的离子束流也达到6mA。实验样机的体积大大低于常规波导谐振腔微波离子推进器,实现了小型化,基本满足了小卫星对电推进器的体积重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离子推进器 电子回旋谐振 微波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进展及未来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斌 张腊梅 +1 位作者 孙德明 王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79-1984,共6页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PIPCO 参数反演 分类 ESP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NFE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宗华 宗成阁 +1 位作者 于长军 权太范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2-527,共6页
该文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NN)、模糊推理(FR)与专家系统(E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信息融合NFE模型。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提出3维完备的智能化信息融合模型的必要,综合考虑影响传感器置信... 该文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NN)、模糊推理(FR)与专家系统(E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信息融合NFE模型。从工程角度出发,分析提出3维完备的智能化信息融合模型的必要,综合考虑影响传感器置信度的各种因素(传感器性能、天气状况、电子干扰、杂波强度等),并进行权重分析,设计NFE置信度估计器,对传感器的输入信息进行置信度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置信度偏低、传感器发生故障等环境下,能有效地实现目标识别,并且识别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神经网络 模糊推理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动力学特征信息融合系统抗毁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明科 于长军 +1 位作者 杨强 权太范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21-2424,共4页
从无尺度网络动力学特征的新角度,研究信息融合网络系统抗毁性问题。针对以往的抗毁性测度指标不适用于复杂信息融合网络抗毁性研究的现状,考虑信息融合系统的时延及战场感知覆盖率等因素,提出一种新的抗毁性测度指标:网络覆盖率。在该... 从无尺度网络动力学特征的新角度,研究信息融合网络系统抗毁性问题。针对以往的抗毁性测度指标不适用于复杂信息融合网络抗毁性研究的现状,考虑信息融合系统的时延及战场感知覆盖率等因素,提出一种新的抗毁性测度指标:网络覆盖率。在该指标的基础上对无尺度网络模型的抗毁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的拓扑改进策略对网络抗毁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动力学 无尺度网络 信息融合 抗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的超谱图象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钧萍 张晔 周廷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针对高数据维给超谱图象有效信息提取和分类造成的困难 ,引入了自适应子空间分解方法进行数据源的划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信息融合的超谱图象分类研究 .在根据超谱数据本身特点获得的子空间上进行信息融合 ,有利于分类特征的集中... 针对高数据维给超谱图象有效信息提取和分类造成的困难 ,引入了自适应子空间分解方法进行数据源的划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信息融合的超谱图象分类研究 .在根据超谱数据本身特点获得的子空间上进行信息融合 ,有利于分类特征的集中和提取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自适应子空间分解方法划分数据源是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谱图象 信息融合 图象分类 图像处理 自适应子空间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齐欣 张云 +2 位作者 刘子滔 马欣悦 姜义成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共20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具备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成像能力,但受到最小天线面积约束的限制,高分辨率与宽测绘带之间存在着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多种先进的高分辨率、宽测绘带SAR工作体制被陆续提出。其中,Staggered SAR将距离多波束技术与变脉冲重频(PRF)技术相结合,成为新一代SAR体制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距离多波束技术通过宽幅照射以及距离维多通道接收回波,实现了高分辨率和宽测绘带成像;PRF技术利用变化的脉冲重复间隔(PRI)持续改变盲区的位置,克服恒定PRI导致的子测绘带之间的固定距离盲区,实现了宽幅连续成像。文中基于星载高分宽幅Staggered SAR体制,对成像模式、关键技术、衍生模式进行了论述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宽幅 Staggered合成孔径雷达 变脉冲重复间隔序列 多通道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向信息辅助目标数据关联改进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健 金永镐 +1 位作者 董华春 权太范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374-3377,共4页
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时,联合概率数据互联(JPDA)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只对最新的确认量测集合进行研究,因此属于次优的贝叶斯算法。为进一步提高JPDA算法的性能,基于最优贝叶斯算法的思想,将包含目标历史信息的目标航向信息引入... 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时,联合概率数据互联(JPDA)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只对最新的确认量测集合进行研究,因此属于次优的贝叶斯算法。为进一步提高JPDA算法的性能,基于最优贝叶斯算法的思想,将包含目标历史信息的目标航向信息引入JPDA算法过程中,即改进算法在计算关联代价时融合目标历史航向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前JPDA算法相比,本方法有效增加了正确关联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数据关联 航向信息 贝叶斯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动识别系统信息进行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校正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文龙 李高鹏 许荣庆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进行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校正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高信噪比的舰船目标回波信号和目标的AIS信息解算天线阵的相位误差和增益误差。该方法的校正精度高于使用非合作目标回波的盲校正算法,同时无需...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进行高频地波雷达天线阵校正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高信噪比的舰船目标回波信号和目标的AIS信息解算天线阵的相位误差和增益误差。该方法的校正精度高于使用非合作目标回波的盲校正算法,同时无需部署专用信标机,并可以实现随时校正。使用高频地波雷达实测数据以及相应的AIS数据对新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检验,其结果证明了新方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天线阵校正 自动识别系统(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输公平性的多无人机通感一体化空间部署与波束成形设计
20
作者 时统志 李博 +2 位作者 杨洪娟 张桐 王钢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针对农村偏远地区通信不畅的临时突发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多无人机(UAV)辅助通感一体化(ISAC)机制,在地面用户和感测目标呈簇状随机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度多无人机实现覆盖式通信保障,为无人机使能的通感一体系统提供了一... 针对农村偏远地区通信不畅的临时突发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多无人机(UAV)辅助通感一体化(ISAC)机制,在地面用户和感测目标呈簇状随机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度多无人机实现覆盖式通信保障,为无人机使能的通感一体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该文主要研究了无人机空间部署及其对地面设备的波束成形等问题,在空地关联约束条件下,系统可通过优化无人机的通信和感知波束成形变量组,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传输可达速率的下限,同时保证基本的通感需求。为了有效解决所考虑的非凸优化问题,该文借助基于高斯核的均值漂移算法(MS),用以处理关联策略中的混合整型线性问题,此外,结合2次变换与连续凸逼近(SCA)的相关技巧,采用块坐标下降(BCD)的方式优化波束成形,以获取次优解。数值结果验证了自适应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通信感知一体化 空间部署 波束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