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汽轮机铸造主汽阀门蠕变强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伟忠 费洪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超临界600MW汽轮机主汽阀计算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校核主汽阀的结构和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机组运行时对主汽阀的要求。
关键词 超临界汽轮机 铸造主汽阀 蠕变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碳内电解法预处理安普霉素生产废水 被引量:14
2
作者 鲍立新 李建政 +3 位作者 刘莹 朱葛夫 林庆英 单文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3-886,共4页
应用铁碳内电解法对安普霉素生产废水进行毒性去除及污染物处理,在固定铁屑和活性炭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对原水不进行pH调节的条件下,HRT为1 h时,铁碳内电解工艺对安普霉素废水中的... 应用铁碳内电解法对安普霉素生产废水进行毒性去除及污染物处理,在固定铁屑和活性炭的体积比为1∶1的条件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对原水不进行pH调节的条件下,HRT为1 h时,铁碳内电解工艺对安普霉素废水中的COD和安普霉素去除率均可达50%以上,对NH3-N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废水可生化系数从处理前的0.26提高到处理后的0.45.产甲烷活性试验表明,经铁碳内电解工艺处理的废水,毒性消除,可以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和好氧生物技术对其作进一步的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安普霉素 铁碳内电解 水力停留时间 pH 可生化性 产甲烷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乳清废水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酵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建政 张平 +2 位作者 鲍立新 王硕 林芝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2,共5页
为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的生物质资源,以白地霉(G.candidum link)、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fibuligera)5种常见的工业酵母菌,通过... 为回收大豆乳清废水中的生物质资源,以白地霉(G.candidum link)、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解脂假丝酵母解脂变种(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fibuligera)5种常见的工业酵母菌,通过摇瓶发酵,进行大豆乳清废水的单细胞蛋白(SCP)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被试5种酵母菌均能在大豆乳清废水中快速增殖,适宜的接种量为0.3~0.4 g/L;在废水COD质量浓度11150 mg/L、初始pH6.2、25℃、180 r/min等条件下发酵12 h,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的细胞产量最高,可达2.35 g/L,对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48.3%;在对数期生长期,S.fibuligera的细胞增殖速率、收获SCP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为0.36 g/(L.h)、39.7%和0.88 g/L,居于被试5种酵母之首.C.lipolytica var.lipolytica和S.fibuligera是处理大豆乳清废水并回收SCP的最适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乳清废水 酵母 单细胞蛋白 蛋白产量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生物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宏 何永淼 +3 位作者 吕开雷 孙绍斌 田盛 许建民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7-101,共5页
采用0.6m3/d的酸相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气提脱硫-甲烷相UASB-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工艺处理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硫酸盐还原与有机物甲烷化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有效避免了硫酸盐还原菌对产甲烷菌的竞... 采用0.6m3/d的酸相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气提脱硫-甲烷相UASB-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工艺处理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硫酸盐还原与有机物甲烷化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有效避免了硫酸盐还原菌对产甲烷菌的竞争抑制,利用空气吹脱将硫酸盐还原产物硫化物降低到一定浓度,消除了硫化物对后续单元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80 d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稳定运行时,进水CODCr为10 680~14 140 mg/L,SO42-为1 280~1 610 mg/L时,系统出水CODCr为760~1 020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92.8%,SO42-为160~210 mg/L,平均去除率为87.7%,硫化物浓度在1.8~2.9 mg/L,平均去除率在97.1%.该系统可大大削减进水中的有机物、SO42-及反应过程中的硫化物,该系统作为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处理预处理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酸盐抗生素废水 气提脱硫 产甲烷 UASB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识指数法的水质灰色动态模型群预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潘俊 张瑞棉 +1 位作者 张俊娥 柴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485-488,共4页
目的为了解决由数据序列随机波动性大而引起的GM(1,1)动态模型群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利用水质标识指数序列作为灰色动态模型群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水质预测,并通过误差修正得出预测结果.以浑河沈阳城区段某断面的监测水质为例,采用... 目的为了解决由数据序列随机波动性大而引起的GM(1,1)动态模型群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方法利用水质标识指数序列作为灰色动态模型群的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水质预测,并通过误差修正得出预测结果.以浑河沈阳城区段某断面的监测水质为例,采用标识指数法的水质灰色动态模型群计算,通过实际监测数据检验预测精度.结果预测结果表明:河流水质标识指数经过误差修正后与实际监测资料的水质标识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由此证明利用基于标识指数法的灰色动态模型群进行预测不仅精度较高,而且计算结果能直观反映水质状况,可以作为水质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指数法 水质预测 灰色动态模型群 浑河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缩聚天冬氨酸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士林 黄君礼 赵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热缩聚合、液相聚合和改性聚合三种方法合成了热缩聚天冬氨酸。采用红外光谱与X光衍射技术研究了反应物预处理前后的特征,对聚合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和对比,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产品阻垢性能进行了对... 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热缩聚合、液相聚合和改性聚合三种方法合成了热缩聚天冬氨酸。采用红外光谱与X光衍射技术研究了反应物预处理前后的特征,对聚合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和对比,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产品阻垢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缩聚合、液相聚合与改性聚合工艺反应温度分别为210、180、180℃;反应时间分别为3.0、1.3、1.0 h;催化剂最佳化学计量数分别为0.12、0.18、0.08。热缩聚合与液相聚合产品的阻垢性能相当,改性聚合产品的阻垢率约提高6.8%。说明改性聚合是一种较先进的聚天冬氨酸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阻垢性能 聚合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流程选择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恒 李星 +3 位作者 许强 李圭白 何文杰 韩宏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2,共3页
为比较不同水处理流程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以天津市引黄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处理工艺的改变对消毒工艺的影响规律.基于对各水处理流程的耗氯量、消毒副产物生成和消毒效果等的分析,探讨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盐... 为比较不同水处理流程对后续消毒工艺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以天津市引黄水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处理工艺的改变对消毒工艺的影响规律.基于对各水处理流程的耗氯量、消毒副产物生成和消毒效果等的分析,探讨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处理后能够延缓氯的消耗速度,深度处理工艺可进一步破坏耗氯物质.改变水处理流程可提高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率,降低水体中可与氯作用的前体物质浓度,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达到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目的.PPC预处理和深度处理联用提供了去除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多级屏障,是改善出水水质的安全、高效的水处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C预处理 余氯 消毒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合成聚天冬氨酸技术研究
8
作者 杨士林 黄君礼 赵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56-158,共3页
采用再次沉淀技术对L-天冬氨酸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L-天冬氨酸热缩聚合,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合成产物的阻垢性能。与热缩聚天冬氨酸(PASP)相比,改进的合成方法使聚合反应温度降低到180℃,反应时间缩短至40 min,改性合成产物(IPA... 采用再次沉淀技术对L-天冬氨酸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L-天冬氨酸热缩聚合,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了合成产物的阻垢性能。与热缩聚天冬氨酸(PASP)相比,改进的合成方法使聚合反应温度降低到180℃,反应时间缩短至40 min,改性合成产物(IPASP)对CaCO3的阻垢率提高了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 沉淀 合成 阻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