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锅炉NO_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费俊 孙锐 +3 位作者 张晓辉 张勇 孙绍增 秦裕琨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3-817,共5页
以1台670 t/h煤粉锅炉为对象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了煤粉锅炉在不同燃烧条件下NOx的排放特性.采用在线烟气分析仪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学分析获得了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炉膛出口氧量、周界风风门开度以及磨... 以1台670 t/h煤粉锅炉为对象进行了热态试验,研究了煤粉锅炉在不同燃烧条件下NOx的排放特性.采用在线烟气分析仪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化学分析获得了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改变二次风配风方式、炉膛出口氧量、周界风风门开度以及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影响因素,对锅炉热效率、飞灰可燃物以及NOx排放浓度进行测量和分析,获得了可减少NOx排放并保持较高燃烧效率的合理燃烧方式:采用均等配风,炉膛出口氧量为2.25%左右,周界风风门开度为15%,采用ABC层的磨煤机组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燃烧条件 分级燃烧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再燃脱硝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栾积毅 孙锐 +2 位作者 路军锋 姚娜 吴少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3-79,共7页
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秸秆、稻壳2种生物质及一种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燃料种类、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4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3种燃料的再燃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生物质... 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秸秆、稻壳2种生物质及一种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燃料种类、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4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对3种燃料的再燃燃尽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生物质脱硝能力明显高于煤粉,提高再然比例及减小过量空气系数,3种燃料的脱硝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秸秆脱硝率最高,稻壳中等,煤粉最低;在一定的再燃停留时间内(650 ms),延长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超过这一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缓慢。生物质与煤粉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能获得更高的脱硝效果,同时其不完全燃烧损失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再燃 脱硝率 过量空气系数 燃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再燃还原氮氧化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志强 孙绍增 +2 位作者 钱琳 曹华丽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2-45,共4页
电厂煤粉锅炉燃煤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并且利用现有的地下气化煤气气源,把煤气作为再燃燃料还原煤燃烧已生成的NO_x,研究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动力学特性。煤气中对NO_x还原起主... 电厂煤粉锅炉燃煤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并且利用现有的地下气化煤气气源,把煤气作为再燃燃料还原煤燃烧已生成的NO_x,研究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动力学特性。煤气中对NO_x还原起主要作用的气体是H_2、CO和CH_4,其比例是5.6:4.7:1,构造了一个适用于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化学反应机理(200个反应46种物质),利用该机理研究了O_2浓度、温度、初始的NO浓度、压力对煤气再燃还原NO_x的影响,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利用这些机理可以很好地预测燃烧过程中的NO_x排放特性,优化反应过程和运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 再燃 化学动力学特性 反应机理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SNCR过程的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可夫 吴少华 +3 位作者 李振中 王阳 董建勋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97-101,共5页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SNCR)的中试试验是在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的.通过使用抽气热电偶测量真实的烟气温度,在850~1000 ℃的温度范围内通过雾化喷嘴向CRF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喷射尿素溶液.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NH3)/n(NO)... 以尿素为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SNCR)的中试试验是在热态试验装置上进行的.通过使用抽气热电偶测量真实的烟气温度,在850~1000 ℃的温度范围内通过雾化喷嘴向CRF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喷射尿素溶液.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NH3)/n(NO)的增加,NO的还原率逐渐提高,对于NOx脱除过程最佳的喷入点温度为900 ℃.n(NH3)/n(NO)在1.0~2.5之间可以达到65%~89%的NO脱除效率.NO初始浓度和停留时间对NOx脱除过程也有重要影响,NO初始浓度的增加和停留时间的加长都有利于NO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气热电偶 尿素 燃烧试验装置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 MW超临界旋流燃烧锅炉炉内温度场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建全 孙保民 +3 位作者 白涛 曾令艳 孟顺 李学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1,共7页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 使用可实现k-ε双方程模型,对600 MW超临界锅炉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LNASB)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风量及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热态流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燃烧器拟改进方案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二次风对回流区影响较大,外二次风对扩展角影响明显,增大中心风速可以增加回流区根部距离;内二次风旋流强度及风量过大时容易引起火焰偏斜贴壁,中心风退出后燃烧器喷口处温度上升明显,中心给粉可以有效地增加火焰离喷口距离,为最佳改进方案。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通过设备改进和燃烧调整,解决了锅炉长期以来的恶性结渣问题,为LNASB燃烧器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防结渣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强度 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 数值模拟可实现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空气气化机理和燃气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宿凤明 孙绍增 +1 位作者 赵义军 李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98-1902,共5页
生物质空气气化主要用来生产5 M J/Nm3左右的低热值燃气,对生物质分子组成及分子结构、空气气化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物料的组成和气化设备的结构以及运行参数对产品燃气的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燃气品质、降低焦油的... 生物质空气气化主要用来生产5 M J/Nm3左右的低热值燃气,对生物质分子组成及分子结构、空气气化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物料的组成和气化设备的结构以及运行参数对产品燃气的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提高燃气品质、降低焦油的技术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值 焦油 碱金属化合物 气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中废热锅炉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颖 邱朋华 +5 位作者 吴少华 李振中 王阳 庞克亮 陈雷 陈晓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8,共5页
废热锅炉包括辐射废热锅炉(radiant syngas cooler,RSC)和对流废热锅炉(convective syngas cooler,CSC),它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的高温冷却单元,可回收气化炉出口粗合成气热能,以... 废热锅炉包括辐射废热锅炉(radiant syngas cooler,RSC)和对流废热锅炉(convective syngas cooler,CSC),它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的高温冷却单元,可回收气化炉出口粗合成气热能,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所以研究IGCC系统中废热锅炉的特性是很有意义的。该文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效率角度出发,首先研究对流废热锅炉出口合成气温度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然后研究废热锅炉产生不同蒸汽参数对IGCC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对流废热锅炉出口合成气温度的提高,系统的发电功率和效率下降;废热锅炉产生过热蒸汽的系统效率优于产生饱和蒸汽的系统效率,废热锅炉产生高压蒸汽的系统效率优于产生中压蒸汽的系统效率;综合考虑造价及其系统效率的影响,推荐最佳的蒸汽参数方案为辐射废热锅炉和对流废热锅炉均产生高压饱和蒸汽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废热锅炉 特性 系统效率 蒸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还原中NH_3漏失因素的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可夫 陶玲 +3 位作者 吴少华 李振中 王阳 秦裕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56,共6页
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中试试验中,研究不同因素对氨漏失含量的影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试验研究是在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的,在尾部烟道抽取烟气采用化学滴定法测量烟气中的NH3漏失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漏失氨含量越低;随氨... 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中试试验中,研究不同因素对氨漏失含量的影响。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试验研究是在燃烧试验装置上进行的,在尾部烟道抽取烟气采用化学滴定法测量烟气中的NH3漏失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漏失氨含量越低;随氨氮物质的量比的增加,NH3漏失含量不断增加;还原剂质量浓度越低,NH3漏失含量越低;NO初始浓度和停留时间对漏失氨浓度也有影响,NO初始浓度越高NH3漏失浓度越高,停留时间越长漏失氨浓度越低;不同还原剂NH3漏失浓度不同,尿素、碳酸氨、氨水3种还原剂中,尿素的NH3漏失浓度最高,氨水的NH3漏失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氨漏失 化学滴定法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热重分析法对煤焦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锐 廖坚 +2 位作者 Leungo Kelebopile 李志刚 张旻晓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3,共7页
针对工业气化炉二级旋风分离器的气化后半焦,同时选取京能烟煤在1173K,1273K和1373K三个温度下快速热解焦炭作为比较,在TGA/SDTA851e型热重分析仪上,对四种经历不同热过程的焦炭进行等温热重实验,实验温度范围为773K~1023K,研究煤焦燃... 针对工业气化炉二级旋风分离器的气化后半焦,同时选取京能烟煤在1173K,1273K和1373K三个温度下快速热解焦炭作为比较,在TGA/SDTA851e型热重分析仪上,对四种经历不同热过程的焦炭进行等温热重实验,实验温度范围为773K~1023K,研究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煤焦制取方式和热解温度的不同决定了煤焦反应性的不同,在这四种煤焦中,气化半焦JC的反应性最小,而京能烟煤三种热解煤焦的反应性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燃烧温度和氧含量的升高,煤焦的反应速率在增大.同时,用半转化率法确定了煤焦燃烧的转捩温度和各个反应区域的活化能,在化学反应动力区,JC,JN-1,JN-2和JN-3活化能分别为115kJ/mol,57kJ/mol,70kJ/mol和97kJ/mol,与等转化率法所求得的平均活化能相近.随着煤焦转化率的增大,反应越来越困难,活化能也在增大,而且煤焦燃烧反应离开化学反应动力区的转捩温度也在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热重 煤焦燃烧反应性 半转化率法 等转化率法 化学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灰温度下准东煤灰沉积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辉 魏星 +3 位作者 秦雪箭 王林 张帅 吴少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探究准东煤灰沉积规律和积灰特性,在可视化飞灰沉积试验台上,对不同成灰温度下的五彩湾准东煤灰进行实验研究,并且利用SEM-EDS、XRD、粒度分布仪等对积灰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成灰温度下的准东煤灰特性差异较大,650℃灰和500℃... 为探究准东煤灰沉积规律和积灰特性,在可视化飞灰沉积试验台上,对不同成灰温度下的五彩湾准东煤灰进行实验研究,并且利用SEM-EDS、XRD、粒度分布仪等对积灰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成灰温度下的准东煤灰特性差异较大,650℃灰和500℃灰中钙的存在形式主要是CaCO_3、CaSO_4,而800℃灰主要为CaO;在800℃已经无法检测到NaCl的存在,并且发现五彩湾准东煤存在一定的自脱硫特性;在积灰特性上,颗粒直径较大的800℃灰的积灰高度最高,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物理因素为控制因素;650℃灰和500℃灰边界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推测是在炉内灰颗粒形成孔隙,受热变软塌陷,即"边界粗糙化"现象,而800℃灰边界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飞灰沉积 成灰温度 粗糙化 颗粒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气化岛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颖 邱朋华 +5 位作者 吴少华 李振中 王阳 庞克亮 陈雷 陈晓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气化岛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关键单元,对整个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直接激冷式、除尘系统前带有气/气热... 气化岛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关键单元,对整个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利用Thermoflex软件建立200MW级IGCC系统模型,从系统角度出发,对直接激冷式、除尘系统前带有气/气热交换器和取消气/气热交换器的3种IGCC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取消气/气热交换器的IGCC系统同样具有较高的效率,且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对此系统中空分单元的氮气回注系数、气化炉单元的氧煤质量比,以及对流废锅出口粗合成气温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空分系数为30%时,系统最佳氮气回注系数为70%;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所研究煤种的最佳的氧煤质量比约为0.91;系统效率随着对流废锅(convective syngas cooler,CSC)合成气出口温度的增加而下降,当辐射废锅(radiant syngas cooler,RSC)粗合成气出口温度为700℃,对流废锅出口合成气温度取350℃,系统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气化岛 氮气回注系数 氧煤质量比 对流废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喷动烟气净化工艺气液主反应区段蒸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继慧 龚泽儒 +2 位作者 陈国庆 刘加勋 赵海兵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66,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半干法复合喷动烟气净化工艺,提出了使用截面温度标准差判定蒸发过程的分析方法,利用双回路抽气式温度、湿度测量装置和可测量径向截面温度分布的网状测量装置对该工艺的气液主反应区段进行了蒸发特性研究。详细研究了分析... 针对一种新型半干法复合喷动烟气净化工艺,提出了使用截面温度标准差判定蒸发过程的分析方法,利用双回路抽气式温度、湿度测量装置和可测量径向截面温度分布的网状测量装置对该工艺的气液主反应区段进行了蒸发特性研究。详细研究了分析方法、雾化气液比、烟气温度、烟气速度对蒸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温度对蒸发特性有显著影响,由120℃上升至180℃可使气液主反应区缩短34%;雾化气液比由0.1上升到0.3可使气液主反应区缩短23.5%以上;烟气速度对气液主反应影响较小,但较低烟气速度有利于离子吸收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气液反应 标准差 烟气净化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绍增 宿凤明 +1 位作者 赵义军 凌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在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试验中,通过对气化反应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跟踪燃气中几种主要成分的生成过程,了解稻壳空气气化的反应机理。通过试验了解到:稻壳旋风空气气化过程中,化学反应没有明确分区,氧化反应是个持续过程,随着... 在稻壳旋风空气气化的试验中,通过对气化反应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跟踪燃气中几种主要成分的生成过程,了解稻壳空气气化的反应机理。通过试验了解到:稻壳旋风空气气化过程中,化学反应没有明确分区,氧化反应是个持续过程,随着挥发分的析出便已开始,一直到氧气完全消耗掉、温度达到最高;高碳氢化合物(焦油)的裂解反应贯穿整个气化过程;气化燃气中的主要成分(CO、H_2、CH_4)是在还原反应阶段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气化 气化燃气 空气当量比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CC系统中气化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颖 吴少华 +5 位作者 邱朋华 李振中 王阳 庞克亮 陈小利 陈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5,34,共4页
气化炉是IGCC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与其他部件紧密相关.基于整个IGCC系统研究气化炉特性,首先利用Thermoflex软件对某200MW级IGCC示范工程建立系统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气化参数(水煤浆浓度、气化压力、氧煤比和碳转化率)的IGC... 气化炉是IGCC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之一,与其他部件紧密相关.基于整个IGCC系统研究气化炉特性,首先利用Thermoflex软件对某200MW级IGCC示范工程建立系统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不同气化参数(水煤浆浓度、气化压力、氧煤比和碳转化率)的IGCC系统进行计算,并分析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煤浆浓度和氧煤比对气化结果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 气化炉 气化参数 气化结果 气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分级低氮燃烧技术在恒运电厂2×210MW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费俊 吴必科 +4 位作者 李云峰 果志明 贾凤洋 孙锐 孙绍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4期8421-8426,共6页
通过对2×210MW的锅炉机组进行燃烧器和燃尽风的改造技术实现燃料的水平分级和空气的竖直分级,并针对不同的二次风配风方式和燃尽风的份额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可见,改造前烟气中NOx排放量为550mg/m3;... 通过对2×210MW的锅炉机组进行燃烧器和燃尽风的改造技术实现燃料的水平分级和空气的竖直分级,并针对不同的二次风配风方式和燃尽风的份额条件下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可见,改造前烟气中NOx排放量为550mg/m3;改造后的锅炉机组,实测的烟气中NOx排放量可降到230mg/m3,降低了约58%(折算到O2=6%)。NOx的排放量与煤粉喷口周围的还原性气氛相关,该部分的空气量影响了燃料N的转换过程。对煤粉的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存在一个最佳的燃尽风份额,可以促使NO的排放浓度达到最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燃尽风 分级燃烧 NO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TG-FTIR联用研究烟煤热解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英文)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栗 邱朋华 +2 位作者 吴少华 张纪锋 秦裕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7期6642-6647,6652,共7页
研究煤热解时的组分析出规律对进一步研究低NO燃烧或煤粉再燃时的均相NOx还原反应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采用TG-FTIR实验装置对两种中国烟煤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50和80℃/min)下的失重及气体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数据与FG-DVC... 研究煤热解时的组分析出规律对进一步研究低NO燃烧或煤粉再燃时的均相NOx还原反应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采用TG-FTIR实验装置对两种中国烟煤在不同升温速率(10,20,50和80℃/min)下的失重及气体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数据与FG-DVC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其中一种烟煤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相符,但另一种烟煤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偏差主要是由于FG-DVC模型中提供的有关动力学参数不准确所导致。基于FG-DVC模型的假设,官能团热解形成的轻气体产物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系列平行独立的单方程模型描述,应用FTIR的实验结果对热解气体组分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修正。采用修正后的动力学参数,FG-DVC能更准确的模拟该煤的热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TG-FTIR 动力学参数 FG-D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流场显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管晓艳 孙绍增 郝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57-62,8,共6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流场结构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片光系统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浓缩器内全流场信息。实验结...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流场结构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片光系统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的流场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浓缩器内全流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被叶片浓缩下来的颗粒流冲击到浓侧壁面,将导致浓侧出口壁面的磨损;在浓缩器出口设置适当长度的挡板将有助于避免浓淡2股气流的过早混合;叶片前端浓度的差异导致各级叶片磨损特点不同,实际应用中需要分别考虑各级叶片的防磨措施;可通过调节叶片间距来改变进入淡侧的粉量,从而改进浓缩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叶窗 煤粉浓缩器 流场显示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两相流场速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晓艳 孙绍增 +3 位作者 郝伟 陈力哲 王正阳 孙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75-81,共7页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气固分离机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 百叶窗煤粉浓缩器作为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关键部件已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深入研究百叶窗煤粉浓缩器的气固分离机制,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浓缩器典型截面区域、叶片表面附近及浓侧出口区域的流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叶片表面附近颗粒与叶片的碰撞反弹及两级叶片之间的气固速度滑移是形成浓缩器内颗粒浓缩的本质所在;叶片只浓缩叶片附近区域的颗粒,而对远离叶片的浓侧区域则影响较小;浓侧壁面磨损区域主要发生在末级叶片喉口到距喉口0.7a(a为浓缩器的宽度)范围内,在浓缩器的应用中需考虑此处的防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叶窗 煤粉浓缩器 气固两相流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气化煤气作为多组分还原性气体脱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强 董勇 +1 位作者 马春元 孙绍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47-51,共5页
为了揭示再燃过程中地下气化煤气作为多组分还原性气体(H2、CO等)降低还原NO的影响规律,在气体反应器实验台上进行了多组分还原性气体脱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不变时,化学当量比增大,NO脱除率逐渐降低;化学当量比较低时,... 为了揭示再燃过程中地下气化煤气作为多组分还原性气体(H2、CO等)降低还原NO的影响规律,在气体反应器实验台上进行了多组分还原性气体脱硝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不变时,化学当量比增大,NO脱除率逐渐降低;化学当量比较低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逐渐升高;化学当量比较高时,再燃区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温度条件;停留时间对多组分气体再燃脱硝的影响规律表明,为提高再燃过程的脱硝效率,在锅炉设计时应尽量增加再燃燃料在再燃区的停留时间;再燃燃料比的增加使再燃区还原性气体浓度增加,这必然提高NO与还原性气体的反应速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NO脱除。实验结果有利于了解多组分还原性气体再燃降低还原NO特性,组织良好的燃烧条件,可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气化煤气 多组分还原性气体 脱硝 气体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缺级对浓缩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晓艳 孙绍增 +2 位作者 董智广 程道来 徐兆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9,共6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进行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两相流模型的合理性。对叶片缺级条件下的浓缩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叶片缺级对浓缩器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FLUENT软件对百叶窗煤粉浓缩器进行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两相流模型的合理性。对叶片缺级条件下的浓缩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叶片缺级对浓缩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器缺少末级叶片和次末级叶片时,浓缩器性能降低较大。在浓缩器的实际应用中,要避免浓缩器在缺少末级叶片或同时缺少末级叶片和次末级叶片的条件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器 缺级 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