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氮化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振淋 何培刚 +1 位作者 李岩 李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6-113,119,共9页
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进行了离子氮化表面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00℃离子氮化35、60及120 h后改性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通过XRD物相分析,氮化表层原位析出Fe_(4)N及少量CrN晶体结构氮化物,随氮化时间延长,Fe_(... 对15Cr14Co12Mo4Ni2材料进行了离子氮化表面改性,研究了3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500℃离子氮化35、60及120 h后改性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特征。结果表明,通过XRD物相分析,氮化表层原位析出Fe_(4)N及少量CrN晶体结构氮化物,随氮化时间延长,Fe_(4)N衍射峰锐化、含量不断增加,有效氮化渗层不断增厚。通过SEM分析,离子氮化渗层存在“暗区”,强氮化物形成元素Cr、Mo呈“白亮窄条”富集,N元素呈“宽带”富集。Cr、Mo元素进入晶格点阵的数量,离子氮化原位析出高模量氮化物的含量,决定了氮化表层显微硬度数值大小。固溶处理试样氮化渗层深度与时间基本遵循菲克扩散定律,完全热处理后的试样离子氮化120 h,有效渗层为0.27 mm。固溶状态下Cr、Mo元素完全固溶于晶格点阵,500℃离子氮化后,可大量原位析出氮化物并对改性层进行强化;固溶处理+一次冰冷及完全热处理两种热处理状态,Cr、Mo元素在基体晶格点阵含量降低,原位析出的氮化物数量减少。在距离氮化表面0.05 mm处,固溶处理的试样显微硬度最高,完全热处理的试样显微硬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离子氮化 渗碳齿轮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工艺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荣国 刘文博 +2 位作者 张东兴 张洪涛 黄龙男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4-47,共4页
选择三种国产高性能热塑性树脂 ,聚醚砜、酞侧基聚醚砜、酞侧基聚醚酮和高强玻璃纤维粗纱 ,采用连续预浸渍技术和高温、高压成型工艺 ,确定出合理的工艺参数 ,分别制备了树脂基体试件和单向板试件 ,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试验 热塑性树脂 断口 连续预浸渍技术 连续玻璃纤维 成型工艺 扫描电镜 单向板试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材料 被引量:47
3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1 位作者 王玉金 雷廷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1-55,61,共6页
介绍和综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用主要材料,包括难熔金属、石墨、碳/碳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并比较了其优缺点及运用范围,给出了这些材料的热震与烧蚀性能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喉部 烧蚀 喉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快速加压合成TiC,Al_2O_3/Al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波 张二林 +2 位作者 曾松岩 安阁英 马明臻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6-59,63,共5页
利用SHS反应-快速加压的方法制备了Al2O3,TiC/Al复合材料,研究了在不同Al、Al2O3加入条件下燃烧反应的特征及制备的Al2O3,TiC/Al复合材料的相,组织特征.发现一定过量Al的存在对材料的致密化作用明显,在过量w(Al)为10%时,获... 利用SHS反应-快速加压的方法制备了Al2O3,TiC/Al复合材料,研究了在不同Al、Al2O3加入条件下燃烧反应的特征及制备的Al2O3,TiC/Al复合材料的相,组织特征.发现一定过量Al的存在对材料的致密化作用明显,在过量w(Al)为10%时,获得的材料相对密度达到97.5%,抗弯强度提高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合成 工艺 SHS法 复合材料 开始反应温度 致密化 金属 陶瓷 碳化钛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和Zr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烧蚀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宋桂明 孟庆昌 +1 位作者 王玉金 周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3,共6页
用氧乙炔焰喷吹法对 Ti C和 Zr C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 Ti Cp/W和 Zr Cp/W两系列 )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W>30 Ti Cp/W>4 0 Ti Cp/W>30 Zr Cp/W>4 0 Zr Cp/W( ... 用氧乙炔焰喷吹法对 Ti C和 Zr C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 Ti Cp/W和 Zr Cp/W两系列 )烧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W>30 Ti Cp/W>4 0 Ti Cp/W>30 Zr Cp/W>4 0 Zr Cp/W( 30 Ti Cp/W表示含 Ti Cp 的体积分数为 30 % ,下同 )。对复合材料在烧蚀初期剧烈的升温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 30 Ti Cp/W和 4 0 Ti Cp/W在烧蚀初期剧烈的升温过程中未能经受住约 2 0 0 0℃ /s升温热震而开裂 ,而 30 Zr Cp/W和 4 0 Zr Cp 能经受约 2 0 0 0℃ /s升温热震。在钨中加入 Ti C和 Zr C颗粒能明显提高钨的抗烧蚀性能 ,而且 Zr C颗粒比 Ti C颗粒更能提高 W的抗烧蚀性能。碳化物含量越高 ,材料的抗烧蚀性能越好。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是 W、Ti C和 Z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复合材料 烧蚀性能 氧化烧蚀 碳化钛 碳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被引量:24
6
作者 武建军 雷廷权 +2 位作者 张运 姜延飞 李国彬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基气氛中进行内氧化处理同样可以得到具有很好热稳定性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参数,尤其是内氧化... 介绍了一种新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基气氛中进行内氧化处理同样可以得到具有很好热稳定性的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参数,尤其是内氧化工艺对材料性能有显著影响。由于介质和工艺流程的改变,在保证复合材料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生产成本,稳定了产品质量,本工艺有助于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强化 氧化铝 制备工艺 铜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淑英 孟繁琴 +1 位作者 陈玉勇 李庆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6-71,共6页
介绍了关于金属基体、增强相的选择以及与基体—增强相界面有关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取工艺、相应性能和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关键词 颗粒增强 金属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荣国 张东兴 +2 位作者 刘文博 张洪涛 黄龙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2-464,468,共4页
采用不易产生分子取向和能较好保持纤维平直度的模压成型法制备PES、PES -C、PEK -C基体试件和单向板试件 ,对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并与环氧E - 5 1及其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对PES、PES... 采用不易产生分子取向和能较好保持纤维平直度的模压成型法制备PES、PES -C、PEK -C基体试件和单向板试件 ,对其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并与环氧E - 5 1及其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通过扫描电镜对PES、PES -C、PEK -C单向板的 45°纵横向剪切断口进行了分析 ,为连续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纤维 热塑性塑料 试验方法 基本力学性能 热塑性复合材料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HA)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储成林 朱景川 +1 位作者 尹钟大 王世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1-54,共4页
综述了强韧化羟基磷灰石(HA)生物复合材料的类型、烧结制备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功能性活性HA生物复合材料。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材料 生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义春 樊建中 +5 位作者 张奎 张少明 石力开 武高辉 孙东立 杨德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99-404,共6页
采用微屈服强度测试、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对经过不同冷热循环工艺处理后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屈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热循环次数虽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宏观规律没有本质的影响,但是仍然... 采用微屈服强度测试、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对经过不同冷热循环工艺处理后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屈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热循环次数虽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宏观规律没有本质的影响,但是仍然影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屈服行为。对球形颗粒而言,小应变量下的微屈服强度随冷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对棱形颗粒而言,循环次数的影响较为复杂。研究还表明,冷热循环次数影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其位错组态和残余应力在不同的循环次数下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微屈服行为 冷热循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设计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雷廷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3-60,共8页
复合材料设计是复合材料研制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复合材料设计由定性化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是其必然趋势。复合材料力学、材料设计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设计系统应用于复合材料设计方面已取得巨大的进展,并推动复合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设计 材料力学 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宋桂明 杨跃平 +2 位作者 王玉金 周玉 雷廷权 《有色金属》 CSCD 2000年第1期78-82,共5页
本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TiCp/W,TiCp体积分数为3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由于TiCp的加入,阻碍W晶粒在烧结时的长大;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纯W的有所提高; W向TiC... 本文用XRD、SEM和TEM研究了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TiCp/W,TiCp体积分数为30%)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由于TiCp的加入,阻碍W晶粒在烧结时的长大;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纯W的有所提高; W向TiC晶格发生扩散,在TiC中形成(Ti,W) C固溶体, Ti也向W中发生少量扩散.使TiCp/W界面形成冶金结合。在复合材料中没有发现W2C和WC相。复合材料的韧性、弹性模量和硬度都明显比纯W的高。复合材料的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和细品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基 复合材料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颗粒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用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方一帆 刘文博 +1 位作者 张璐 王荣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1,57,共4页
复合材料是现代飞机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材料,而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分层损伤问题一直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结构问题。文章综述了飞机用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正常工作而采用的常用无... 复合材料是现代飞机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材料,而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分层损伤问题一直是飞机研制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结构问题。文章综述了飞机用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问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正常工作而采用的常用无损检测方法,并报道了国内外学者在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实验及数值模拟方面所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分层损伤 无损检测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制备新工艺 被引量:8
14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周文元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86-490,共5页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来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制备的LiMn2O4为正尖晶石结构,而且物质纯净.同一批次制备的材料化学成分均匀,粉末...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来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并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制备的LiMn2O4为正尖晶石结构,而且物质纯净.同一批次制备的材料化学成分均匀,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中粒径为10.67μm,首次充电容量为124mAh/g,放电容量为115mAh/g.循环次数达30次时,放电容量还大于100m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使原料粒度细化而且粒度均匀.旋转合成工艺能使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温度均匀、粒度均匀、晶型结构与成分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球磨湿混 旋转合成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烧结工艺对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桂明 吴士平 +1 位作者 吴洪飞 周玉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3-326,共4页
采用真空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 2 0 % (体积分数 )短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 (Cf/TiC) ,研究了加压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烧结压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烧结温度由 190 0℃提高到 2 10 0℃ ,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由 387MPa和 ... 采用真空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 2 0 % (体积分数 )短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 (Cf/TiC) ,研究了加压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烧结压力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烧结温度由 190 0℃提高到 2 10 0℃ ,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由 387MPa和 4 14MPa·m1/2 提高到 5 93MPa和 6 87MPa·m1/2 ,当烧结温度再提高到2 2 0 0℃ ,强度和韧性反而有所下降。加压压力由 2 0MPa提高到 35MPa时 ,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由5 5 7MPa、6 41MPa·m1/2 提高到 6 0 2MPa和 6 92Mpa·m1/2 。当保温时间由 0 5h提高到 2h时 ,复合材料的横向断裂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由 5 6 8MPa、6 5 3MPa·m1/2 提高到 5 93MPa和 6 87MPa·m1/2 。Cf/TiC复合材料合适的烧结工艺是在 2 10 0℃、30MPa下烧结 1h ,所制备的材料的相对密度为 97 6 % ,弹性模量为 416GPa ,横向断裂强度为 5 93MPa ,断裂韧度为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烧结压力 保温时间 力学性能 加压烧结 碳化钛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_2基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康鹏超 尹钟大 +1 位作者 朱景川 李明伟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4,共5页
从合金化和复合化两个方面综述了MoSi2 基高温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通过合金化可改善MoSi2 室温韧性和消除PEST现象 ,通过加入陶瓷第二相复合化可提高高温强度和室温韧性 ;
关键词 MOSI2 结构材料 复合材料 航空材料 航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_p/W复合材料在发动机试车条件下的热震烧蚀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金 周玉 +1 位作者 宋桂明 雷廷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64,71,共4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ZrCp/W复合材料环形试样,测试了该复合材料试样在发动机试车条件下的热震烧蚀性能。结果表明:ZrCp/W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和耐烧蚀性能,试验后试样整体结构完好,未出现炸裂和破碎的现象,线烧蚀率仅为-0.05mm/s...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ZrCp/W复合材料环形试样,测试了该复合材料试样在发动机试车条件下的热震烧蚀性能。结果表明:ZrCp/W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和耐烧蚀性能,试验后试样整体结构完好,未出现炸裂和破碎的现象,线烧蚀率仅为-0.05mm/s。该复合材料的主要烧蚀机制是机械剥蚀,此外还有熔化烧蚀和热化学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P/W复合材料 热压烧结法 制备 抗热震 耐烧蚀 固体火箭发动机 防热材料 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反应法制备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二林 曾松岩 +1 位作者 曾晓春 李庆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7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接触反应法,对比分析用该法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弥散和细小(<0.1μm),且均匀分布的组织特点和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
关键词 接触反应法 金属基 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C颗粒含量对钨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桂明 王玉金 周玉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 在 2 0 0 0℃、2 0MPa压力下 ,真空热压烧结 1h制备了ZrC颗粒含量分别为 0、10 %、2 0 %、30 %和 40 % (vol)的五种钨基复合材料 (ZrC/W)。复合材料密度和致密度随ZrC颗粒含量增加而下降 ,分别由W基体的 18 31g/cm3 和 95 1%下降到 40 %(vol)ZrC/W的 12 6 9g/cm3 和 89 1%。硬度及弹性模量随Zr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分别由W基体的 3 4GPa、313GPa,提高到40 % (vol)ZrC/W的 11 2GPa和 392GPa。随ZrC含量增加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首先升高 ,而后下降。当ZrC含量为10 % (vol)时抗弯强度有最大值 889MPa。当ZrC含量为 2 0 % (vol)时断裂韧性有最大值 10 5MPam1 / 2 。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主要来源于载荷传递和细晶强化。韧化机制是裂纹偏转和细晶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C颗粒 钨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纤维增韧分析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桂明 周玉 孙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9-63,共5页
对于单向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考虑纤维桥联和纤维拔出两种主要增韧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紧凑拉伸试样断裂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裂纹扩展的R阻力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纤维桥联与拔出,... 对于单向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考虑纤维桥联和纤维拔出两种主要增韧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紧凑拉伸试样断裂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裂纹扩展的R阻力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纤维桥联与拔出,使得R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行为,纤维桥联是主要增韧机制。体积分数50%SiCf/LAS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韧 增韧模型 陶瓷基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