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寒地区建筑外墙外保温构造保温层经济厚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金虹 邵腾 +1 位作者 陈德龙 金雨蒙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37-40,共4页
外墙保温技术是提升严寒地区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虽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节能率有所提高,但还要考虑到改造成本的问题,需要兼顾外墙改造的节能性和经济性,从而确定保温层的最佳厚度。文章... 外墙保温技术是提升严寒地区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显著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运行成本。虽然随着保温层厚度增加,节能率有所提高,但还要考虑到改造成本的问题,需要兼顾外墙改造的节能性和经济性,从而确定保温层的最佳厚度。文章以严寒地区(A区)城市伊春市某多层办公建筑为例,对3种不同材料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全年能耗分析,同时运用全寿命周期法确定不同保温系统的保温层经济厚度,为设计人员提供方法及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外墙外保温构造 保温层经济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辐射利用的寒地建筑组团形态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袁一美 韩昀松 +1 位作者 梁静 孙澄 《南方建筑》 2018年第2期14-18,共5页
寒地气候严酷,采暖能耗高,太阳辐射时长短。寒地建筑太阳辐射利用对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形态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决定着建筑太阳辐射利用水平。研究旨在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应用建筑信息建模、参数编程和... 寒地气候严酷,采暖能耗高,太阳辐射时长短。寒地建筑太阳辐射利用对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舒适均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形态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决定着建筑太阳辐射利用水平。研究旨在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应用建筑信息建模、参数编程和建筑太阳辐射性能模拟工具,探索太阳辐射利用导向下的寒地建筑组团形态优化设计方法,并结合工程项目展开实践。结果表明:形态优化设计可将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于64.71%显著提高至94.15%,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423.87kWh/m^2降低至343.28kWh/m^2,并将采暖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于212.19kWh/m^2提高至259.29kWh/m^2;同时,形态优化设计获得了150项建筑组团形态非支配解,可助力设计者权衡采暖、制冷季太阳辐射得热量与屋面太阳辐射可利用面积百分比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利用 多目标优化 建筑组团形态 寒地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多专业协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29
3
作者 韩锐 刘大平 +1 位作者 邵丹 王礼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78,266,共6页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各相关领域,使我国建筑产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适应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土木建筑类高校均在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旨在弥补并完善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下...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各相关领域,使我国建筑产业的转型与技术升级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适应新形式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土木建筑类高校均在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进,旨在弥补并完善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下人才培养的不足。基于BIM的集中式实验室教学,有机地融合多专业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建筑工程项目实例的递进式设计制作,提升学生们在专业技能、协调组织和设计全过程管理等方面的掌控能力;通过设计成果的技术指标比较,反映出学生们在设计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上的进步。为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及方法的革新积累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设计 项目实例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生长--基于下沉模式的体育建筑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陆诗亮 张春雨 鞠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6期17-24,共8页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密度日益增大,环境恶化、用地不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分析了下沉模式在当今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并从建筑层面辨析了应用下沉模式之后的利弊关系,提出了下沉模式的适用参考。针对弊端因素... 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密度日益增大,环境恶化、用地不足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笔者分析了下沉模式在当今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并从建筑层面辨析了应用下沉模式之后的利弊关系,提出了下沉模式的适用参考。针对弊端因素,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在自然采光、交通流线和建筑防灾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下沉模式体育建筑创作作出理性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建筑 土地与环境 城市型与学校型 下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蒙昧与生态智慧嬗变--长春市城市生态规划思想演绎及实践解读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宏宇 韩超 解文龙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6期59-65,共7页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学界公认的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概为20世纪80年代,而经过深入挖掘,长春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中唯一一个寒冷地区的城市,在20世纪30代初即在东西方营城思想的共同引导下进行了城市尺度的生态规划及生态...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学界公认的传入我国的时间大概为20世纪80年代,而经过深入挖掘,长春作为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中唯一一个寒冷地区的城市,在20世纪30代初即在东西方营城思想的共同引导下进行了城市尺度的生态规划及生态实践探索,是我国罕有的较早运用生态规划思想及生态智慧观建设实施的城市,将我国城市开展生态规划实践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半个世纪,为我国生态城市理论方法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对长春市经典的、已实施建设的"流绿空间"体系的提炼,也为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实践研究提供一个典型的、鲜活的范式及城市案例。且在对长春市近百年来城市发展演进史的回顾基础上,从生态规划思想中的生态智慧与生态蒙昧嬗变进行解译,通过与同时期、同级别和同类型城市的生态空间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剖析10余个历史时期长春生态实践历程中生态规划思想内核的特点及其变化,对长春市生态规划思想内核萌芽、波动和复兴的嬗变进行解读,能够为未来其他城市的城市双修提供新的生态智慧范式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生态规划 长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