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治理下黑龙江垦地混杂区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对九三-嫩江垦地一体化共建的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异 陆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2,共7页
黑龙江垦区与地方区域呈现互相嵌套的空间格局,形成若干"垦地混杂区",区域内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加之垦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垦地协同发展进程。文章以九三—嫩江"垦地一体化"共建为例,分析了垦地混杂区的特征,反... 黑龙江垦区与地方区域呈现互相嵌套的空间格局,形成若干"垦地混杂区",区域内错综复杂的空间关系加之垦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制约着垦地协同发展进程。文章以九三—嫩江"垦地一体化"共建为例,分析了垦地混杂区的特征,反思了"垦地一体化"共建模式的问题,引入多层级治理理论,基于利益协同、管理协同和空间协同构建了垦地混杂区协同发展总体框架,并结合共建试点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多层组织与管理、空间规划、垦地合作与利益均衡等方面提出垦地混杂区的协同发展机制,以期为垦地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治理 垦地混杂区 协同机制 九三—嫩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框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柳清 陆明 刘海礁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100,共6页
基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框架研究是从城乡内部生产要素流动的视角探讨城乡外部功能结构如何合理规划,进而实现城乡公正、平等发展。文章首先辨析了景观生态网络与城乡一体化网络、景观生态连接度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区... 基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框架研究是从城乡内部生产要素流动的视角探讨城乡外部功能结构如何合理规划,进而实现城乡公正、平等发展。文章首先辨析了景观生态网络与城乡一体化网络、景观生态连接度与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城乡一体化网络和城乡网络连接度的理论依据;其次,从城乡要素流动空间视角,探讨城乡一体化形成的内部机制,识别并构建城乡一体化网络结构;再次,基于网络连接度对城乡一体化网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框架体系。这一框架是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的具体技术路径,城乡网络连接度的可计量性使得城乡一体化网络规划目标的确定和规划方案的评估具有可衡量性,也使得城乡一体化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网络 连接度 城乡一体化 网络规划 规划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近代历史建筑中混凝土材料的劣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世卓 朱海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1,共4页
辽北近代历史建筑因其物质真实性、文化特殊性、地域特定性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然而目前仍缺失科学与完善的保护,亟待建立健全的修缮技术链条。对以混凝土为代表材料的劣化形态进行梳理,统计其开裂、脱落、泛碱与污斑现象... 辽北近代历史建筑因其物质真实性、文化特殊性、地域特定性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然而目前仍缺失科学与完善的保护,亟待建立健全的修缮技术链条。对以混凝土为代表材料的劣化形态进行梳理,统计其开裂、脱落、泛碱与污斑现象的分布,进而分析其劣化机理,提出水分渗入、冻融循环和微生物侵蚀为其劣化的主要因素,是建立该技术链条的初始环节,也是后续研究的必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北 近代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保护 混凝土 劣化形态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区划变更”及其对我国“控规调整”的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衣霄翔 吴潇 肖飞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6,共7页
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源于美国的区划,在理论、价值、方法等方面与之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控规调整"工作而言,历经百年发展的"区划变更"工作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本文一方面系统地... 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源于美国的区划,在理论、价值、方法等方面与之有许多相似之处。对于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控规调整"工作而言,历经百年发展的"区划变更"工作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所以,本文一方面系统地梳理区划变更的发展脉络,包括其产生、作用、批判以及改革等,并比较全面地掌握区划变更的基本管理方法,包括机构设置、权力安排、变更类型以及变更条件等;另一方面,以区划变更为鉴,探讨控规调整与之不同之处以及可参照学习之处,并借此阐释控规调整的管理要旨、角色职能、作用机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判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区划 区划变更 控制性详细规 控规调整 弹性机制 自由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村镇不同类型人群的公共设施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冷红 孔凡秋 袁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50,共8页
人口结构改变在东北三省村镇主要体现在人口流失与老龄化两方面。人口结构改变已成为东北三省村镇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人口结构也已成为重要挑战。从人口结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东北三省村镇人口结... 人口结构改变在东北三省村镇主要体现在人口流失与老龄化两方面。人口结构改变已成为东北三省村镇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如何适应新的人口结构也已成为重要挑战。从人口结构视角,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东北三省村镇人口结构与公共设施建设概况,总结村镇居民对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及需求特征,得出人口萎缩与人口老龄化是影响公共设施建设的主要人口结构因素,最终提出东北三省村镇公共设施规划建设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东北三省 村镇 公共设施 需求调查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景观美学服务评价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彦红 袁青 冷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美学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态系统服务涵盖的重要内容。人对景观的感知行为是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景观是生态系统中对美学进行识别与评价的最重要的尺度。以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美学服务的概念内涵辨析与关系分析为基础,... 美学是风景园林学科关注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态系统服务涵盖的重要内容。人对景观的感知行为是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景观是生态系统中对美学进行识别与评价的最重要的尺度。以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美学服务的概念内涵辨析与关系分析为基础,回溯有关景观美学服务识别与评价研究的类别和方法,探讨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评述对美学问题思考的2种主要方式,强调弥合或改善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间冲突关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审美体验 类别与方法 综述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研究路径与展望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苏宁 赵蕾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15,共7页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城市内涝、雨洪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为加以应对,我国提出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绵城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试图从城市水环境、城... 当前气候变化导致的城市内涝、雨洪灾害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为加以应对,我国提出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水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海绵城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文章试图从城市水环境、城市水景观、城市水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及法规等方面,对雨洪管理视角下的我国城市水系规划相关研究路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洪管理 城市水系 研究路径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城市双修”规划策略——以天津市李七庄街为例 被引量:102
8
作者 杜立柱 杨韫萍 +1 位作者 刘喆 刘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 "城市双修"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基于此,文章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到城市边缘区规划中,结合天津市李七庄街的实践,从功能网、交通网、生态网、设施网及文化网五个方面进行了"城市双修"策略研究,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边缘区 规划策略 天津市李七庄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中城市图层系统构建技术方法与路径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苏宁 陈璐露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0-26,共7页
城市设计是一种图示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可以被量化的学科,其结合数字化信息与图示化信息,利用不同类型、层级的图层对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和控制。文章首先提出了城市设计中城市图层及城市图层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图层系统技术路径的构建应... 城市设计是一种图示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可以被量化的学科,其结合数字化信息与图示化信息,利用不同类型、层级的图层对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和控制。文章首先提出了城市设计中城市图层及城市图层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图层系统技术路径的构建应分为城市空间抽象化和要素化、图层要素信息的梳理与表达以及系统内的动态叠加与交互3个过程。其次,将与城市图层系统构建密切相关的图解技术、Mapping技术、叠图技术、城市空间的量化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与城市图层系统构建的技术路径相结合,共同搭建城市设计中城市图层系统研究的技术框架,用于探索在此基础上应该如何构建城市图层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图层 城市图层系统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如何韧性 被引量:41
10
作者 翟国方 邹亮 +5 位作者 马东辉 汤放华 刘复友 赵志庆 黄富民 王培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6,77,共6页
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学术对话的背景。首先.我国自然灾害形势是非常严重的。2016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台风、泥石流灾害.当然去年幸运的是没有地震,但也对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关键词 韧性 城市 泥石流灾害 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 灾害事件 经济社会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住民空间融合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48
11
作者 陆明 蔡籽焓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3,共7页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的空间载体,又是体现城市空间品质及活力特色的重要场所,而以原住民为活力主体的空间提升是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根本内在动力。文章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理念,通过对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因子的...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及风貌特色的空间载体,又是体现城市空间品质及活力特色的重要场所,而以原住民为活力主体的空间提升是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根本内在动力。文章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理念,通过对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因子的分析与筛选,构建街道空间活力因子体系,并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原住民空间融合的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策略,以期从提升空间活力角度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原住民社会融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空间品质 原住民空间融合 历史文化街区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对策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杜立柱 杨韫萍 杜昊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3,共6页
文章通过分析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其核心理念进行拓展,从宏观区域角度提出田园生态圈的构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田园综合体为基本单元、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为载体的"一个平台、六大圈层"... 文章通过分析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其核心理念进行拓展,从宏观区域角度提出田园生态圈的构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以田园综合体为基本单元、以"特色小镇+特色村落"为载体的"一个平台、六大圈层"的理论体系,最后结合海南文昌地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系统阐述了田园生态圈构想下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田园综合体 思路拓展 田园生态圈 海南文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行政视角下的控规调整管理辨析--责任、困境与途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衣霄翔 吕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9期64-69,共6页
控规调整是控规实施的修正、适应和优化机制。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和控规调整这一管理事务的特殊性,控规调整的管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行政裁量。在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行政裁量极有可能发挥消极的作用,导致... 控规调整是控规实施的修正、适应和优化机制。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和控规调整这一管理事务的特殊性,控规调整的管理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行政裁量。在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管理者的行政裁量极有可能发挥消极的作用,导致其未能承担好主要的责任,令控规调整的实施效果偏离了制度原旨。立足当下,控规调整管理的改革重点应着眼于如何令管理者的行政裁量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此,本文借助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共利益和城市利益"代理人"的管理者在控规调整管理中的主要责任,以及实现责任所面临的困境和来自行政裁量的威胁,并进一步探讨了适合于控规调整管理的行政裁量控制途径,提出了在"正当程序"基础上,以完善"实质内容"为核心的制度机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规调整 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行政责任 行政自由裁量:正当程序 实质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云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14
作者 张昊哲 孙澄 +1 位作者 姜健 李天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104,共7页
大数据概念与应用的兴起促生了云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引发云城市的出现。一方面,云城市的分布将受到云产业特性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作为创新型的特色产业形态,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将对云产业首要萌生地点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大数据概念与应用的兴起促生了云产业的迅猛发展,进而引发云城市的出现。一方面,云城市的分布将受到云产业特性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作为创新型的特色产业形态,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将对云产业首要萌生地点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研究选取"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背景因子,选取气候条件、配套设施、地质安全和人才要素作为产业发展因子,通过因子叠加法判断云城市未来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哈长、东陇海、冀中南、中原、呼包鄂榆、天山北坡和四川西部等区域较为适宜形成云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云城市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