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及就地养老意愿影响研究——以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董慰 娄健坤 董禹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6期30-35,共6页
就地养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和就地养老意愿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可步行性不同要素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社... 就地养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方式。为了研究社区可步行性对老年人地方依恋和就地养老意愿的影响机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老工业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可步行性不同要素的影响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可步行性与就地养老意愿之间存在间接影响。同时,社区可步行性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影响程度与路径上的差异。其中,设施可达性与街道连通性对就地养老意愿影响显著,且地方依恋在路径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可为优化社区老年人步行环境、制定老年友好社区的相关政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步行性 就地养老 地方依恋 结构方程模型 老年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时代城市建筑遗产的复杂适应性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国强 刘松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8期108-114,共7页
为探索存量时代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新途径,在城市建筑遗产研究中引入复杂适应性理论,构建城市建筑遗产复杂适应系统,并解析其复杂适应机制。针对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及主要问题,提出其适应性提升框架,并结合哈尔滨市建筑遗产保... 为探索存量时代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新途径,在城市建筑遗产研究中引入复杂适应性理论,构建城市建筑遗产复杂适应系统,并解析其复杂适应机制。针对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及主要问题,提出其适应性提升框架,并结合哈尔滨市建筑遗产保护利用情况,提出密集式、离散式、间隔式、聚集式4种典型适应性主体的复杂适应模式,以拓宽城市更新转型期建筑遗产研究的视野,为存量时代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筑遗产 复杂适应性 存量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奕萱 赵巍 赵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哈尔滨的36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方法(SOPARC)观察、采集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数据,分析其与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的等级级配、几何形态、拓扑结构特征的相关性,探索影响社区公园中体力活动的道路网络特征... 以哈尔滨的36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方法(SOPARC)观察、采集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数据,分析其与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的等级级配、几何形态、拓扑结构特征的相关性,探索影响社区公园中体力活动的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道路等级级配与社区公园中的体力活动总人数呈负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体力活动总人数呈正相关,其中道路线密度影响最强,中介中心度影响最弱,而道路面密度、线点率与体力活动不相关。②在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对体力活动类型影响方面,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必要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自发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均与社区公园中社会性活动人数不相关。③在道路网络特征对体力活动个体属性影响方面,等级级配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均呈负相关;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呈正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与体力活动儿童人数和老年人人数呈正相关,与青年人和成年人人数不相关。④针对社区公园选址和道路网络规划的综合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多个评价因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社区公园选址及其外部道路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道路网络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渐进式追踪技术的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齐轩宁 孙澄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有助于改善建筑室内光环境品质。既有寒地建筑采光设计多存在"对复杂空间考虑不足""采光模拟耗时长"等问题。本文旨在立足人工智能技术语境,提出基于渐进式追踪技术的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 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有助于改善建筑室内光环境品质。既有寒地建筑采光设计多存在"对复杂空间考虑不足""采光模拟耗时长"等问题。本文旨在立足人工智能技术语境,提出基于渐进式追踪技术的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方法。以寒地城市某多层复杂建筑空间为例,展开采光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渐进式追踪技术的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可动态地分析、反馈复杂建筑空间采光性能,并能大幅降低采光性能优化设计耗时,提高了寒地建筑采光性能优化设计精度和效率,可为寒地建筑采光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建筑 天然采光 渐进式追踪技术 优化设计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生理传感器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复愈性环境注意力恢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2 位作者 杨秀贤 张丽颖 王梓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线生理传感器 虚拟现实技术 复愈性环境 注意力恢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典型街谷空间PM2.5分布场与绿色界面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光皓 姚梦雪 董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典型街谷空间PM2.5时段浓度呈现上午比下午平均高37.75%,冬季比夏季高4.7倍的特征;其次,街谷空间的灌木界面对PM2.5浓度场平均积极贡献率为18.62%;最后,对PM2.5的衰减率与实测街谷绿色界面的叶面积密度(LAD)与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街谷绿色界面对PM2.5浓度的衰减作用与叶面积密度(L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谷空间 PM2.5浓度分布场 绿色界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觉现象学的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诗亮 谷梦 范兆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2期8-15,共8页
随着健康建筑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健康体育建筑正逐渐成为当前体育建筑发展新的着眼点。本文采用知觉现象学对体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从视觉舒适、听觉舒适、嗅觉舒适、触觉舒适等方面初步确定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要素,在此基... 随着健康建筑和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健康体育建筑正逐渐成为当前体育建筑发展新的着眼点。本文采用知觉现象学对体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从视觉舒适、听觉舒适、嗅觉舒适、触觉舒适等方面初步确定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并权衡我国体育设施的特有需求及客观制约,构建健康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建筑 舒适度 评价要素 感官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嵘 崔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11,共7页
近年来,多中心已成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思路,掌握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状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需求。文章以社区尺度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与其空... 近年来,多中心已成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思路,掌握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状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需求。文章以社区尺度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与其空间、经济、社会功能系统相结合,构建由“点”维度集聚特征,“线”维度关联特征,“面”维度互馈特征组成的分析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量化分析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处于不均衡的多中心阶段进行分析研判,同时以均衡、有序的网络化多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出规划策略,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 空间结构 特征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语境下的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 被引量:6
9
作者 韩昀松 王加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2期7-14,共8页
建筑表皮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是缓解室外环境不利影响、回应使用者舒适度需求的重要系统,对建筑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其的研究对于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节能指标约束下,既有寒地建筑围护结构碳排大、... 建筑表皮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是缓解室外环境不利影响、回应使用者舒适度需求的重要系统,对建筑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其的研究对于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节能指标约束下,既有寒地建筑围护结构碳排大、造价高,对室外环境的动态波动和室内使用者需求的响应潜力不足,制约了寒地建筑绿色性能的提升幅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寒地建筑表皮呈现出智能化演进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的产业需求和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技术推力;梳理建筑表皮智能化发展脉络,解析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过程中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工程实践探索;进一步从"动态找形""高效传动"和"智能控制"三方面阐述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发展中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拓展建筑表皮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提升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表皮 智能化演进 自适应表皮 寒地建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语境下寒地专业足球场观众区风环境优化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史立刚 杜旭 +1 位作者 杨朝静 崔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2期36-42,共7页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人心。作为运动行为的重要载体,体育建筑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感受。在我国寒冷地区,风环境对足球场观众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热舒适度感知均具有重要作...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深入人心。作为运动行为的重要载体,体育建筑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适感受。在我国寒冷地区,风环境对足球场观众的生理、心理健康及热舒适度感知均具有重要作用,观众区风环境优化成为专业足球场健康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以提升观众区风环境健康舒适水平为目的,基于文献调查及实地测试,运用SPSS数理统计法及CFD数值模拟法,以"人—环境—设计"为导向,尝试从我国寒地专业足球场观众区的风环境舒适度建设出发,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足球场观赛环境优化指导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专业足球场 风环境 寒地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游戏中成长:英国的儿童游戏环境营造经验 被引量:20
11
作者 董慰 闫慧中 董禹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14-19,37,共7页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营造有益于成长的城市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创造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必要责任。英国通过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为儿...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营造有益于成长的城市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创造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必要责任。英国通过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建设游戏友好的城市环境,充分保护儿童游戏权利,提供多样的游戏空间与丰富的游戏机会。通过回顾英国儿童游戏环境的发展历程,提炼出政策制定、空间营造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包括威尔士、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儿童游戏政策,城市中正式与非正式游戏空间的营造特点,以及由游戏组织、游戏工作者、社区与家庭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广泛社会支持,并从这3个方面为我国儿童健康发展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游戏空间 儿童友好型城市 儿童权利 规划设计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儿童健康导向的社区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冷红 张东禹 袁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30,共8页
社区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场所,寒地城市社区因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社会背景对儿童的行为活动和身心健康产生特殊的影响。通过分析寒地城市儿童的健康需求,总结寒地城市社区对儿童健康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社会影响因素,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 社区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场所,寒地城市社区因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社会背景对儿童的行为活动和身心健康产生特殊的影响。通过分析寒地城市儿童的健康需求,总结寒地城市社区对儿童健康的物质空间和人文社会影响因素,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减少健康风险因素为基本思路解决寒地城市社区现状问题。同时结合国际经验,针对寒地城市儿童特点,从空间和服务角度提出提高活动空间及设施精细化水平、增强季节性环境利用率与转换弹性,以及加强儿童参与和权利表达等健康导向的社区规划策略。以期提高寒地城市社区的儿童健康水平,推动健康宜居的社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城市 儿童健康 健康社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轻”表达的当代编织竹建筑的建构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洪澎 陈思妮 吴健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7,共8页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特性、编织织理、结构形态和节点处理的分析研究,发现搭配材料的轻质化、连接节点的应用升级、结构形体的非线性设计、织理的透明化以及建造设计的参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等是建构“轻”表达编织竹建筑的关键策略。强化“轻”表达的建构策略为编织竹建筑的创作者提供借鉴参考,推动绿色建材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 材料 织理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级:关于城乡规划学科认知的自省与解决之道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昊哲 董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共5页
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业界对“规划”的认识和定义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触及上述问题的本质。文章构建了“规划—城市—人”诉求传递模型及“规划”定义优化模型,基... 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业界对“规划”的认识和定义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触及上述问题的本质。文章构建了“规划—城市—人”诉求传递模型及“规划”定义优化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到视角转换滞后及特征功能定位偏差是规划业界认识和定义“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文章认为从“高维”视角下重新审视“规划”—调控“人”与“城市”的关系应作为规划的根本任务,同时应该审慎对待绝对主义,在不确定性中建立“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定义 自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驱动下建筑计算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宇 梁世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5,共8页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是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营造舒适微气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性设计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能进行优化。将设计条件与决策过程向数据和算法进行转化,是实现这一优化过程的关键。以建筑体量为研究对象,基于...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是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营造舒适微气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性设计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能进行优化。将设计条件与决策过程向数据和算法进行转化,是实现这一优化过程的关键。以建筑体量为研究对象,基于既往气候驱动下计算性设计的相关研究,针对工作流程中气候驱动因子的多维度整合、环境性能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影响因子的参数化建构三个核心环节,建立了由“特征认知-逻辑转化-方法择取”构成的决策框架,并对其中关键性技术方法进行解析。最终结合工程实践,验证计算性设计方法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计算性设计 建筑设计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社区“原居安老”支持性环境的构建、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云凤 李玲玲 王才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城市社区环境对“原居安老”的支持性是集体抗衰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来说意义重大。从住房环境适老化提升、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邻里环境和户外空间、邻里关系与社会机会4个层面,对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社区“原居安老... 城市社区环境对“原居安老”的支持性是集体抗衰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来说意义重大。从住房环境适老化提升、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邻里环境和户外空间、邻里关系与社会机会4个层面,对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社区“原居安老”支持性环境进行建构和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进一步阐述。提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支持性环境6大构建要点: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弹性规划机制、功能与社会资源的关联整合、户外开放空间促进人际关联与邻里互动、多方协同运营管理、主人翁意识培养与社会文化挖掘、地方熟悉与社区复原力,进而结合我国国情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原居安老 支持性环境 新加坡组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候对严寒地区城市广场冬季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文彬 金虹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共10页
严寒地区城市冬季活力低下,基于微气候的视角,研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与微气候的关联性,可以为提升公共空间冬季活力寻找途径。选取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微气候和人群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探究微气候对空... 严寒地区城市冬季活力低下,基于微气候的视角,研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与微气候的关联性,可以为提升公共空间冬季活力寻找途径。选取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微气候和人群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探究微气候对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条件是限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的重要因素。(1)不同活动主题的广场中,微气候对广场活动参与人次的影响不同;(2)微气候对不同类型活动人群的影响不同;(3)太阳辐射是人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研究结果可为严寒地区城市广场冬季活力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城市广场 微气候 人群行为 冬季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尹程程 李同予 +2 位作者 翟长青 薛滨夏 安欣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4期147-154,共8页
虚拟自然环境助益人类身心健康恢复已在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为了加深对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所产生疗愈效益及其评估方法的了解,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新思路,文章以WOS(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获取2010—2022年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 虚拟自然环境助益人类身心健康恢复已在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为了加深对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所产生疗愈效益及其评估方法的了解,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新思路,文章以WOS(Web of science)为数据库,获取2010—2022年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领域共95篇英文文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呈现,分析其研究国家与地区、发文作者与机构、关键词聚类、核心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总结研究热点趋势。结果显示: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于2018年受到广泛关注,主要研究集中在欧美高校,机构合作网络分散且合作程度低;热点研究领域有“探索心理生理恢复”“减轻病人疼痛感”“疗愈效益”“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绿色运动”“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环境感知”等。基于分析结果,从强化多理论研究应用、建立多维度恢复效果评估体系,以及加强作者间、机构间合作联系3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恢复性环境 CITESPACE 研究热点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混合度的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被引量:27
19
作者 郑权一 赵晓龙 +1 位作者 金梦潇 刘笑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8-86,共9页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基于多源数据和Hill Numbers指数分别量化了公园周边POI混合度与各类型公园的DPAT,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不同类型公园对POI类型的敏感度,明晰公园周边POI混合度对公园DPAT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构建体力活动的整体支持环境体系、基于“城市双修”的支持环境修补、因地制宜强化区位土地功能组合的规划策略,旨在通过优化公园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促进市民体力活动,落实“健康中国”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土地利用混合度 POI混合度 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 Hill Number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健康的城市景观: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余洋 王馨笛 陆诗亮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71,共5页
绿色空间形态及功能对体力活动的频次与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但绿色空间内的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对绿色空间内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用分析,建立公众健康与绿色空间设计的联系。在以Web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搜索... 绿色空间形态及功能对体力活动的频次与质量有明显的影响,但绿色空间内的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对绿色空间内体力活动的健康效用分析,建立公众健康与绿色空间设计的联系。在以Web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搜索引擎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 2款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全面梳理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相关研究的演进历程,揭示以绿色空间内的体力活动为核心的学术热点与前沿。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是绿色空间发挥健康效用的重要媒介,尤其在抑郁情绪恢复方面具有显著疗愈效果。从促进健康的城市景观而言,提升体力活动吸引力的绿色空间质量和可达性、加强绿色小空间的网络和品质建设、调整设计指标的绿色空间政策等,都可以促进未来绿色空间健康服务功能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 体力活动 公众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