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特征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冷红 袁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39,共6页
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在一些大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布局引发的一些城市问题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哈尔滨市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市区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2002年~2007年近五年来高层建筑布局的变化情况及高层建筑布局存在... 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在一些大城市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布局引发的一些城市问题也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哈尔滨市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市区高层建筑布局的现状、2002年~2007年近五年来高层建筑布局的变化情况及高层建筑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影响城市高层建筑布局的用地性质、区位价值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历史保护等主要因素,进而对哈尔滨市高层建筑规划布局进行探讨,提出宏观布局和微观控制结合的规划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高层建筑布局 现状特征 规划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实施评估研究——以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袁青 刘通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6,共8页
结合对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城市设计实施的评估,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城市设计实施评估的概念和意义,提出评估内容、基本流程和方法。从项目实施进展、城市设计控制要素与实施契合度、项目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哈西地区城市设计的实施进... 结合对哈尔滨市哈西地区城市设计实施的评估,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城市设计实施评估的概念和意义,提出评估内容、基本流程和方法。从项目实施进展、城市设计控制要素与实施契合度、项目实施效果三个方面对哈西地区城市设计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结果分析,从中得到对城市设计方案制定以及实施机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实施评估 哈尔滨市哈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策略——以哈尔滨市大用镇规划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杜立柱 朱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市场为导向,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农业模式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大农业模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基于大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从区域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大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策略,并... 以市场为导向,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农业模式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大农业模式发展的基本条件以及基于大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从区域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大农业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策略,并结合哈尔滨市大用镇规划实践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其他大农业地区的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农业 新型城镇化 规划策略 规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我国城市棕地改造研究--以哈尔滨马家沟繁荣街区段景观改造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吕飞 于婷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3,共6页
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棕地的数量激增,景观都市主义从时空性、文化性、生态性3个角度重新审视城市棕地的改造策略,构建应对我国特色的棕地改造体系。其内涵在于革新棕地与周边用地关系,以景观都市主义为针,以生态... 随着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棕地的数量激增,景观都市主义从时空性、文化性、生态性3个角度重新审视城市棕地的改造策略,构建应对我国特色的棕地改造体系。其内涵在于革新棕地与周边用地关系,以景观都市主义为针,以生态为线,缝合城市、缝合生态与文化,动态、弹性地处理棕地问题。以哈尔滨马家沟繁荣街区段棕地为例,逐步改善并最终成为集历史展示、生态观赏、休闲娱乐、防灾避难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棕地 景观都市主义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慢社区规划设计探讨--以大庆市春雷小镇规划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严玉蕾 吕飞 曹聪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8,63,共4页
慢社区规划设计在慢城理念基础上,针对慢城目前只实践于小城镇的缺陷,提出在大城市贯彻慢城理念的新思路—以社区为单位推行慢社区建设。大庆市春雷小镇具有建设慢社区的条件,其规划设计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营造三方面,着重打造... 慢社区规划设计在慢城理念基础上,针对慢城目前只实践于小城镇的缺陷,提出在大城市贯彻慢城理念的新思路—以社区为单位推行慢社区建设。大庆市春雷小镇具有建设慢社区的条件,其规划设计从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景观营造三方面,着重打造了布局紧凑、功能多样、环境舒适、景观多样化和立体化、邻里交往和谐、以慢行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城 慢社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持续性发展的机制——以美国夏洛特大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中杰 解文龙 +1 位作者 李明峻 邱志勇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18-23,共6页
绿道系统作为多尺度多用途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引导城市形态紧凑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中国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借鉴国际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成功路径。对绿... 绿道系统作为多尺度多用途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已成为引导城市形态紧凑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当前中国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须借鉴国际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成功路径。对绿道发展历程进行回顾,以美国东南部有重要影响力的夏洛特大都市区为例,系统解析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持续性发展的规划策略和实现路径,总结其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健康城市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效益,以期为当前中国绿道系统的持续性规划建设过程提供整体性和先导性保障的策略借鉴,并为绿道系统引导城市形态精明增长和健康发展提供路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紧凑城市 城市设计 绿色基础设施 精明增长 夏洛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乐城市:技术时代下的人性反思--玩乐城市构建策略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吕飞 戴锏 佟欢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4,共5页
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通信、交通等技术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以技术主导、数据驱动城市、依靠高科技解决问题的物联网时代,虽满足了人们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却降低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与可... 21世纪高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通信、交通等技术变革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以技术主导、数据驱动城市、依靠高科技解决问题的物联网时代,虽满足了人们的"功利心"和目的性,却降低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和交流的机会与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现代城市的冷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变革 现代城市 构建策略 人性 数据驱动 人与环境 高科技 物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绿色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嵘 马晨光 李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5,共5页
绿色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镇村绿色化发展程度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体现了绿色镇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为相关规划提供了基础与标准。本研究中的绿色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组织涵盖严寒地区绿色镇村发展中环境、社会、经济、政策... 绿色镇村评价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价镇村绿色化发展程度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体现了绿色镇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为相关规划提供了基础与标准。本研究中的绿色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组织涵盖严寒地区绿色镇村发展中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和职能等方面的核心目标与内容,结合地域特征,确定基础框架与外延框架并行的"N+X模式",探讨绿色镇村发展与核心目标的内在联系,将发展控制要素导向、镇村建设内容导向的指标单元与绿色镇村发展核心内容进行对接和遴选,确定约束性和引导性的指标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绿色镇村 绿色表征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端旅游综合服务区城市设计--以伊春市汤旺河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飞 王作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55,共5页
城市旅游问题是城市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如何在城市设计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旅游,成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之一。伊春市汤旺河中心城区作为国家公园的核心旅游服务区,在其总体城市设计中,综合区位、经济、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目... 城市旅游问题是城市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如何在城市设计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旅游,成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之一。伊春市汤旺河中心城区作为国家公园的核心旅游服务区,在其总体城市设计中,综合区位、经济、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目标定位,并据此合理地组织城市总体布局,对功能轴带系统、通道景观系统、自然景观系统、人文活动系统和高度强度系统提出控制与引导策略,达到城市设计与旅游开发相统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城市设计 旅游服务区 汤旺河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政策属性的城市设计优化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立柱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8-51,共4页
当下,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关注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以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形态为设计重点的城市设计越来越受到规划行业的关注。但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其设计思想和内容往往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全面落实。为解决这些问题... 当下,在城市快速发展时期,关注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以城市公共空间、建筑形态为设计重点的城市设计越来越受到规划行业的关注。但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其设计思想和内容往往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全面落实。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必须树立"城市设计是指导城市建设的公共政策"的思想,并以这一思想为核心,在设计内容和方法、审核和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适应我国现有规划体制的城市设计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公共政策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和谐城市构建策略探讨
11
作者 吕飞 宿瑞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17-220,共4页
构建和谐城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化解城市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城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城与乡的关系,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群体... 构建和谐城市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化解城市中各种矛盾的有效手段,也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城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城与乡的关系,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社会群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研究以大庆市和谐城市规划研究为例,从大庆市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研究—建设目标、理念与主体研究、策略研究三方面入手,提出了构建和谐城市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和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和谐城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城市 和谐社会 规划研究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视角下的总体城市设计——以邯郸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琼 吕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C00期38-43,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在注重视觉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应通过对环境的有效引导来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减排和减灾能力,并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研究,从"双减"视角出发,把"双减"理念融入减排、...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总体城市设计在注重视觉特色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应通过对环境的有效引导来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减排和减灾能力,并在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研究,从"双减"视角出发,把"双减"理念融入减排、减灾的技术手段中。基于此,通过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强化土地的高效混合利用、倡导绿色交通和合理的路网体系、形成有效的开放空间避灾系统、注重绿地植物的减排和减灾功能等策略,结合邯郸市总体城市设计,探索适应当前社会以及自然发展趋势的总体城市设计新思路,以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减排 减灾 总体城市设计 邯郸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生理传感器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复愈性环境注意力恢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2 位作者 杨秀贤 张丽颖 王梓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7,共6页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无线生理传感器 虚拟现实技术 复愈性环境 注意力恢复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艺术形式起源的文化动因初探
14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邹广天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5期118-124,共7页
景观艺术形式的起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功利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景观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反映人类审美图式的文化追求.本文以史论的视角,阐释了中西方景观艺术起源的文化价值演变,即狩猎巫术的媒介、生命轮回的诠释、人神对话的隐喻、... 景观艺术形式的起源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功利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景观艺术逐渐成为一种反映人类审美图式的文化追求.本文以史论的视角,阐释了中西方景观艺术起源的文化价值演变,即狩猎巫术的媒介、生命轮回的诠释、人神对话的隐喻、"至善至美"的表达以及"天人之际"的追求.通过深入挖掘隐藏于景观形式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探索和审视了文化因素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景观艺术的发展,以期为当代景观设计中文化特质的构建提供思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艺术形式起源 文化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学术主持人——李同予、薛滨夏
15
作者 李同予 薛滨夏 《园林》 2023年第4期58-58,共1页
主要研究方向为疗愈环境设计、园艺疗法,聚焦健康中国重大社会需求,扎根黑土服务地方,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工结合发展平台,探索循证式健康人居环境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环境复愈性功能评测的城市住区康复景观设计... 主要研究方向为疗愈环境设计、园艺疗法,聚焦健康中国重大社会需求,扎根黑土服务地方,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工结合发展平台,探索循证式健康人居环境设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环境复愈性功能评测的城市住区康复景观设计策略研究”、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VR实验探索的大学校园健康环境循证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应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大学校园康复景观循证设计策略研究”、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区域中心和重要节点城市城郊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等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景观 园艺疗法 循证设计 城市住区 大学校园 疗愈环境 青年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