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奕萱 赵巍 赵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哈尔滨的36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方法(SOPARC)观察、采集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数据,分析其与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的等级级配、几何形态、拓扑结构特征的相关性,探索影响社区公园中体力活动的道路网络特征... 以哈尔滨的36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方法(SOPARC)观察、采集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数据,分析其与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的等级级配、几何形态、拓扑结构特征的相关性,探索影响社区公园中体力活动的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道路等级级配与社区公园中的体力活动总人数呈负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体力活动总人数呈正相关,其中道路线密度影响最强,中介中心度影响最弱,而道路面密度、线点率与体力活动不相关。②在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对体力活动类型影响方面,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必要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自发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均与社区公园中社会性活动人数不相关。③在道路网络特征对体力活动个体属性影响方面,等级级配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均呈负相关;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呈正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与体力活动儿童人数和老年人人数呈正相关,与青年人和成年人人数不相关。④针对社区公园选址和道路网络规划的综合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多个评价因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社区公园选址及其外部道路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公园 道路网络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嵘 崔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11,共7页
近年来,多中心已成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思路,掌握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状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需求。文章以社区尺度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与其空... 近年来,多中心已成为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思路,掌握空间结构的多中心状态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现实需求。文章以社区尺度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将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与其空间、经济、社会功能系统相结合,构建由“点”维度集聚特征,“线”维度关联特征,“面”维度互馈特征组成的分析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量化分析了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处于不均衡的多中心阶段进行分析研判,同时以均衡、有序的网络化多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出规划策略,为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 空间结构 特征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轻”表达的当代编织竹建筑的建构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洪澎 陈思妮 吴健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7,共8页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 寻求强化编织竹建筑“轻”表达的设计路径,旨为更好地挖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时代价值。通过文献研读和案例分析,借助建构理论的视角,从物质、视觉、环境和建造四个层面解析编织竹建筑的“轻”表达优势。结合对编织竹建筑的材料特性、编织织理、结构形态和节点处理的分析研究,发现搭配材料的轻质化、连接节点的应用升级、结构形体的非线性设计、织理的透明化以及建造设计的参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等是建构“轻”表达编织竹建筑的关键策略。强化“轻”表达的建构策略为编织竹建筑的创作者提供借鉴参考,推动绿色建材的进一步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 材料 织理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级:关于城乡规划学科认知的自省与解决之道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昊哲 董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共5页
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业界对“规划”的认识和定义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触及上述问题的本质。文章构建了“规划—城市—人”诉求传递模型及“规划”定义优化模型,基... 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的“兼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规划学科内部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业界对“规划”的认识和定义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触及上述问题的本质。文章构建了“规划—城市—人”诉求传递模型及“规划”定义优化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到视角转换滞后及特征功能定位偏差是规划业界认识和定义“规划”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文章认为从“高维”视角下重新审视“规划”—调控“人”与“城市”的关系应作为规划的根本任务,同时应该审慎对待绝对主义,在不确定性中建立“好”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定义 自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条件驱动下建筑计算性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宇 梁世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75,共8页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是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营造舒适微气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性设计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能进行优化。将设计条件与决策过程向数据和算法进行转化,是实现这一优化过程的关键。以建筑体量为研究对象,基于... 适应气候的建筑形态是降低建筑能耗以及营造舒适微气候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性设计方法,可以在方案设计阶段对建筑性能进行优化。将设计条件与决策过程向数据和算法进行转化,是实现这一优化过程的关键。以建筑体量为研究对象,基于既往气候驱动下计算性设计的相关研究,针对工作流程中气候驱动因子的多维度整合、环境性能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影响因子的参数化建构三个核心环节,建立了由“特征认知-逻辑转化-方法择取”构成的决策框架,并对其中关键性技术方法进行解析。最终结合工程实践,验证计算性设计方法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计算性设计 建筑设计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候对严寒地区城市广场冬季活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彬 金虹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共10页
严寒地区城市冬季活力低下,基于微气候的视角,研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与微气候的关联性,可以为提升公共空间冬季活力寻找途径。选取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微气候和人群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探究微气候对空... 严寒地区城市冬季活力低下,基于微气候的视角,研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与微气候的关联性,可以为提升公共空间冬季活力寻找途径。选取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广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微气候和人群行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探究微气候对空间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条件是限制严寒城市公共空间冬季活力的重要因素。(1)不同活动主题的广场中,微气候对广场活动参与人次的影响不同;(2)微气候对不同类型活动人群的影响不同;(3)太阳辐射是人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研究结果可为严寒地区城市广场冬季活力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城市广场 微气候 人群行为 冬季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混合度的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被引量:27
7
作者 郑权一 赵晓龙 +1 位作者 金梦潇 刘笑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78-86,共9页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 城市公园作为体力活动的理想场所备受关注,其周边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促成也有重要影响,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深圳市福田区综合公园与社区公园为例,从城市视角探讨公园周边建成环境POI混合度是否影响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DPAT)。基于多源数据和Hill Numbers指数分别量化了公园周边POI混合度与各类型公园的DPAT,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不同类型公园对POI类型的敏感度,明晰公园周边POI混合度对公园DPAT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构建体力活动的整体支持环境体系、基于“城市双修”的支持环境修补、因地制宜强化区位土地功能组合的规划策略,旨在通过优化公园周边土地利用混合度促进市民体力活动,落实“健康中国”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土地利用混合度 POI混合度 体力活动类型多样性 Hill Number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族村落保护与发展——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东亮 王园园 +1 位作者 许大明 王艳秋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53-158,共6页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的振兴要综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物质空间环境两方面进行保护.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三家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总结出村...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的振兴要综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物质空间环境两方面进行保护.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三家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总结出村落现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依据村落既有资源条件构建村落建设与发展资源的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挖掘村落现状优势资源,进而从文化历史资源传承与保护、村落空间整治与保护两方面提出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机遇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落 保护与发展 三家子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开放社区规划反思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9
9
作者 戴锏 朱美霖 吕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1,共4页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城市相继启动了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闭城市各级住区成为管控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措施,在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一些开放...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城市相继启动了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闭城市各级住区成为管控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措施,在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一些开放式社区由于没有围墙,社区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连通,在需要封闭管理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和困难,这也激发了专业人士更多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就开放社区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现有效管控,从形态布局、设施分配和多级管控三个方面提出反思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开放社区更具韧性地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开放社区 封闭社区 合理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形态准则对我国城市设计精细管控的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锏 赵雅馨 吕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4-90,共7页
诞生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形态准则是以形态为基础、以场所营造为目标的一种"基于空间形态的法定规则",对我国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形态准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诞生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形态准则是以形态为基础、以场所营造为目标的一种"基于空间形态的法定规则",对我国城市设计管控体系的精细化建设和管控技术的精细化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形态准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各空间层级案例、提炼形态准则的应用要点,从管控框架、管控体系、管控过程3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设计精细管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 形态准则 城市设计 管控体系 精细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家园地带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飞 井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8-84,共7页
英国家园地带建设是针对居住街区街道或街道群所进行的设计与改造项目,其优先考虑驾驶者之外的其他道路使用者,打造多样化的街道环境,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梳理了英国家园地带的概念、建设目标及发展历... 英国家园地带建设是针对居住街区街道或街道群所进行的设计与改造项目,其优先考虑驾驶者之外的其他道路使用者,打造多样化的街道环境,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文章梳理了英国家园地带的概念、建设目标及发展历程,归纳其征询、建设草案协商、建设和后期维护等建设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并详细介绍了英国利兹Methleys家园地带的建设实践。同时,从保障行人优先路权、提供街道活动空间、精细设计街道设施、提升街道文化认同、促进居民广泛参与和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方面提出对我国街道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放街区街道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家园地带 街道 开放街区 建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乡村空间变迁驱动分析与借鉴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明 柳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2-38,共7页
乡村空间重构是人类影响因素与非人类影响因素通过对乡村景观这一实体介质的作用,进而引发乡村空间组织、形态和布局调整的过程。文章基于对葡萄牙、丹麦的具有欧洲典型乡村景观特征的乡村空间变迁系列研究的分析,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多... 乡村空间重构是人类影响因素与非人类影响因素通过对乡村景观这一实体介质的作用,进而引发乡村空间组织、形态和布局调整的过程。文章基于对葡萄牙、丹麦的具有欧洲典型乡村景观特征的乡村空间变迁系列研究的分析,构建了乡村空间重构多层级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横向轴线、纵向轴线和中心汇合点3个部分。其中,横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影响因子诱发乡村景观重塑,进而引发乡村空间重构;纵向轴线表示乡村景观变化是多层级影响因素跨尺度、交互式作用的结果;中心汇合点表示多层级影响因素与乡村景观发展主体行为决策相关联,且在当地乡村景观利用尺度下,乡村景观管理者与使用者行为决策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乡村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乡村空间 驱动分析 乡村空间重构 影响因素 多层级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社区空间演变分形研究——以厦门市高浦社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晓牮 赵志庆 +1 位作者 李焱龙 林松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0-548,共9页
滨海城市社区的空间形态及其海岸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发展量化描述方法对于其可发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以滨海城市厦门的高浦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盒法对该滨海社区空间形态和边界进行复杂性分析... 滨海城市社区的空间形态及其海岸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发展量化描述方法对于其可发展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以滨海城市厦门的高浦社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盒法对该滨海社区空间形态和边界进行复杂性分析和分形维计算,研究社区空间形态复杂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典型海湾渔村的高浦社区空间形态具有分数维,呈现分形结构特性。自1989年至今,该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呈现增长态势;社区边界的分形维数呈现下降态势。社区空间形态的分形维数与社区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都表现出相关性。这表明滨海社区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社区规模急剧扩张可能会导致空间形态和边界复杂性的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城乡规划与设计 滨海社区 复杂性 分形维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基因库的乡村聚落空间风貌传承与优化研究——以黑龙江省乡村聚落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翼飞 袁青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4-92,共9页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文本化信息,构建乡村聚落形态基因库,用以辅助完成乡村聚落空间风貌资源整合、特征评定、优化导引与管理规制等实践工作。在此基础上,以黑龙江省村庄为例,利用形态基因库对乡村聚落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与形态基因分布等方面的特质信息进行识别和挖掘,综合村庄自然地貌、农业景观、人文风貌与村民意愿等内容分析,完成村庄空间风貌传承与优化目标分解,并提出分项导引策略,以期为乡村空间规划、乡村风貌传承保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形态 形态基因 形态基因库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美国社区绿道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晓龙 董雯 +1 位作者 程世卓 侯韫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5个发展阶段:发挥自然疗愈、激发社区活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体力活动、实现生态服务,归纳了不同阶段的社区绿道发展特征,总结了...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5个发展阶段:发挥自然疗愈、激发社区活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体力活动、实现生态服务,归纳了不同阶段的社区绿道发展特征,总结了社区绿道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美国社区绿道选线由依托自然资源到塑造人工自然,空间形态由单一线性到网络化覆盖,健康诉求由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到公众参与。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 社区绿道 美国 发展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景观视角下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蔺阿琳 陆明 娄健坤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3,共7页
能源规划隶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保证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现有能源规划与城市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二者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完整的能源解决方案。能源景观理念促进了能源规划和空间规划的交叉研究,从能源景观视角... 能源规划隶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专项规划,是保证城市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现有能源规划与城市空间联系并不紧密,二者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完整的能源解决方案。能源景观理念促进了能源规划和空间规划的交叉研究,从能源景观视角出发可形成兼顾能源时空变化规律与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空间评估方法。文章采用文献频度分析和专家打分法构建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指标体系并计算权重,结合空间尺度分层构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城市太阳能可利用空间评估模型,并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太阳能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可利用空间 能源景观 空间规划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网络构建模式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阳 吕薇 刘德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151,共7页
在高密度发展模式下,实现各类开放健身空间的连接是健身步道体系构建的关键。针对高密度环境下城市面临的用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竞争、人车行为冲突、栖息物种多样等问题,从低效空间的激活利用、用地空间的多方协作、过街空间的步行连... 在高密度发展模式下,实现各类开放健身空间的连接是健身步道体系构建的关键。针对高密度环境下城市面临的用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竞争、人车行为冲突、栖息物种多样等问题,从低效空间的激活利用、用地空间的多方协作、过街空间的步行连续、自然空间的生态共生4个方面介绍了新加坡公园连接道网络的构建模式,并对我国存量发展阶段高密度城市中心建成区健身步道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规范设计导则、活化存量空间、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及协同共建模式、打造立体连接步道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步道 连接空间 高密度 公园连接道网络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珀斯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岩 陆明 马文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0,96,共7页
工业文明时代下诞生出并沿用至今的经典城市理论,需要与现代城市发展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与演变,生态景观与城市空间的互融共生将是未来探索城市空间布局的新方向。文章基于理查德·韦勒教授研究团队针对澳大利亚珀斯2050年的城市发展... 工业文明时代下诞生出并沿用至今的经典城市理论,需要与现代城市发展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与演变,生态景观与城市空间的互融共生将是未来探索城市空间布局的新方向。文章基于理查德·韦勒教授研究团队针对澳大利亚珀斯2050年的城市发展研究成果,介绍了POD City、Food City、Sky City、River City、Surf City五种将生态景观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并从空间统筹规划、城市个性化发展和生态资源空间开发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景观 空间布局 城市发展模式 珀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