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及电化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玲 李宁 +2 位作者 周德瑞 李平 谷云龙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74-76,共3页
研究了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特征以揭示其耐蚀机理。达克罗涂层中锌粉和铝粉层层叠加的结构能保证其耐蚀性的稳定。EDS和XRD分析表明Cr的氧化物弥散分布。阻抗谱解析表明自腐蚀电位下稳态时的极化阻力主要来自扩散阻力。极化曲... 研究了达克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特征以揭示其耐蚀机理。达克罗涂层中锌粉和铝粉层层叠加的结构能保证其耐蚀性的稳定。EDS和XRD分析表明Cr的氧化物弥散分布。阻抗谱解析表明自腐蚀电位下稳态时的极化阻力主要来自扩散阻力。极化曲线测试表明 ,达克罗涂层通过降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而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克罗涂层 组织结构 极化曲线 阻抗谱 电化学特性 金属件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l_2O_3与Co-Ni合金电化学共沉积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刚 李宁 +1 位作者 王殿龙 周德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在经典复合电沉积机理基础上,考虑到粒子与电极表面之间的多种作用力,以吸附强度来表征粒子与电极表面的作用力大小,根据粒子在电极表面的临界吸附强度,把粒子的吸附分为有效吸附和非有效吸附。当吸附强度大于临界吸附强度时,粒子能被... 在经典复合电沉积机理基础上,考虑到粒子与电极表面之间的多种作用力,以吸附强度来表征粒子与电极表面的作用力大小,根据粒子在电极表面的临界吸附强度,把粒子的吸附分为有效吸附和非有效吸附。当吸附强度大于临界吸附强度时,粒子能被有效吸附嵌入到沉积层中,粒子被有效吸附的概率和平均吸附强度有关。建立了相应的复合电沉积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在α-Al_2O_3与Co-Ni合金的复合共沉积体系中,在电流密度为1~20A·dm^2范围内得到了验证。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结果研究了电流密度对粒子沉积量φ_c、吸脱附常数K、有效吸附概率P和平均吸附强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AL2O3 Co-Ni合金 电化学共沉积 动力学模型 吸附强度 三氧化二铝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i_5型储氢合金表面修饰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邓超 史鹏飞 +1 位作者 张森 曾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6-450,共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LaNi5 hydr ogen storage alloy. The hydrogen alloy was treated in the acid CuSO4 solution co ntaining HF. The effect of HF on surface state of alloy was studi...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LaNi5 hydr ogen storage alloy. The hydrogen alloy was treated in the acid CuSO4 solution co ntaining HF. The effect of HF on surface state of alloy was studied and the elec 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Electrochemical impe dance spectra (EIS) was also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sistance property of alloy electrode after modification. SEM and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HF had corrosive effect on hydrogen alloy, which help copper grain to precipitate on alloy surfac e. EIS analysis showed that modified alloy had lower contact resistance and elec trochemical polarization, which resulted in a higher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che mical activation. Electrochemical testing showed modified alloy had better activ ation behavior and excellent large current discharge ability. Thus it could well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s power sources on electric vehicle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I5 HF 表面修饰 CUSO4 XRD EIS 电化学性能 储氢合金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O_2梯度包覆LiNi_(0.96)Co_(0.04)O_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顾大明 史鹏飞 +1 位作者 宋振业 张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5-728,共4页
LiCoO2 gradient coated LiNi0.96Co0.04O2 material and iso-structure LiNi0.8Co0.2O2 material (the same molar ratio 8/2 of Ni/Co in the two materials) as cath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a co-preci... LiCoO2 gradient coated LiNi0.96Co0.04O2 material and iso-structure LiNi0.8Co0.2O2 material (the same molar ratio 8/2 of Ni/Co in the two materials) as cath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Microstructure of iso-structure LiNi0.8Co0.2O2 were about the same as that of LiNiO2,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ated material was much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LiCoO2 based on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The cycling voltammetry and galvanostatic cycle tes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ated material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first specific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y for the coated material was 249.20 mAh·g-1 and 207.90 mAh·g-1 respectively, and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for the 100th cycle was still 186.02 mAh·g-1 with an irreversible loss of only 21.1 mAh·g-1. This showed that the new material had a good lithium intercalation-deintrercalation performance. Meanwhile, the mechanism of the sintering reaction was proposed. During the sintering reaction of the precursor with LiOH, the Li+-ion permeated into the body of precursors because the shape of the precursor particles was not changed basically based 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o, the layer microstructure of the precursor is important for the layer microstructure of lithium nickel cobalt oxides electrod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O2 LINI0.8CO0.2O2 电化学性能 电极材料 performa 包覆 梯度 with LINIO2 cobalt the and ratio was first shape more show LiOH The met n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纳米氢氧化镍的球镍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韩喜江 谢小美 +2 位作者 徐崇泉 周德瑞 张慧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7-251,共5页
采用配位沉淀法制备出了Ni(OH)2样品,经XRD测试为β-Ni(OH)2,TEM测试结果表明其为平均粒径50nm左右的不规则的颗粒。将所制备的纳米Ni(OH)2按8wt%的比例在球镍中混合后制成电极,可使正极的比容量提高11%左右。热分析表明,纳米Ni(OH)2的... 采用配位沉淀法制备出了Ni(OH)2样品,经XRD测试为β-Ni(OH)2,TEM测试结果表明其为平均粒径50nm左右的不规则的颗粒。将所制备的纳米Ni(OH)2按8wt%的比例在球镍中混合后制成电极,可使正极的比容量提高11%左右。热分析表明,纳米Ni(OH)2的电化学活性高于球镍的电化学活性。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说明了8wt%混合后制成的纳米电极确实有较好的放电容量,同时也证实了用拉曼光谱可以表征电极材料的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氢氧化镍 拉曼光谱 电化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电氧化增强电化学表面积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邵玉艳 尹鸽平 高云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60-1064,共5页
Th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ESA) of the half-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HMEA) and dimethyl-ether (DME) electrooxidation on the HMEA were exa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ESAs of the electrode before an... Th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ESA) of the half-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HMEA) and dimethyl-ether (DME) electrooxidation on the HMEA were exa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ESAs of the electrode before and after DME electrooxidation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integrated charge during the adsorption (and/or desorption) of atomic hydrogen minus the charge for the double layer charging in 0.5 mol·L-1 H2SO4. The increase in ESA was observed, and 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catalyst layer structure, leading to a more effective contact between catalysts and the electrolyte Naf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表面积 电化学 电氧化 二甲醚 catalyst surface the after and The area ESAS more was DME for MOL NAT 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松全 李亚娟 王福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综述了Li2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和微晶玻璃粉的制备方法,介绍了Li2O-A l2O3-SiO2系微晶玻璃在炉灶面板和精密光学仪器零部件的应用概况。
关键词 LI2O-AL2O3-SIO2 微晶玻璃 制备方法 应用现状 应用概况 光学仪器 面板 综述 精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离子电池三维结构泡沫NiO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崇 王殿龙 +1 位作者 王秋明 陈焕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7-762,共6页
通过固相氧化方法,以三维结构泡沫镍为基体和金属镍源,制备了三维结构泡沫氧化镍负极。XRD和SEM结果表明,经500℃氧化处理,泡沫镍基体上形成了NiO微米级的致密活性氧化层。通过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通过固相氧化方法,以三维结构泡沫镍为基体和金属镍源,制备了三维结构泡沫氧化镍负极。XRD和SEM结果表明,经500℃氧化处理,泡沫镍基体上形成了NiO微米级的致密活性氧化层。通过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结构泡沫氧化镍在放电电位区间0.05~3.2VvsLi/Li+,0.2C倍率下充放电,初始容量损失为20%,且经40次循环后,质量比容量为950mAh·g-1,三维泡沫氧化镍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容量保持性能。三维泡沫氧化镍具有的大的活性表面积,降低了界面反应的极化,从而提高了NiO电极的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氧化 三维结构 氧化镍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低镍催化剂上天然气-CO_2-水蒸气和氧气转化制备合成气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史克英 宫丽红 +3 位作者 商永臣 魏树权 徐国林 韦永德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11,共4页
假设密置单层排布模型 ,在理论上探讨了高温、高压下低镍催化剂应用的可行性。并采用低比表面积工业α Al2 O3 载体 ,经CeO2 和MgO改性研制工业低镍HSD - 2催化剂。HSD - 2催化剂在 112 3K、1.0MPa下 ,与天然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 假设密置单层排布模型 ,在理论上探讨了高温、高压下低镍催化剂应用的可行性。并采用低比表面积工业α Al2 O3 载体 ,经CeO2 和MgO改性研制工业低镍HSD - 2催化剂。HSD - 2催化剂在 112 3K、1.0MPa下 ,与天然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转化制合成气反应体系在n(naturalgas)∶n(CO2 )∶n(O2 )∶n(H2 O) =1∶0 .1∶0 .3∶1.3 ,空速为GHSV =1182 2h 1条件下连续反应 12 5h ,CH4 转化率始终保持在 90 %~ 94% ,H2 的选择性为 94%~ 96 %左右。较相同镍含量的Ni/α Al2 O3 催化剂活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低镍催化剂 活性 稳定性 抗积炭性 天然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转化 合成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Ce∶LiNbO_3晶体的光折变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强亮生 张洪喜 +1 位作者 贾晓林 徐崇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采用二波耦合和四波混频对 Eu∶Ce∶LiNbO_3晶体的光折变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经还原处理的 Eu∶Ce∶LiNbO_3晶体的衍射效率、二波耦合增益系数和四波混频位相共轭反射率等多项指标均比较理想,尤其是输出光斑的质量大大好于通常使... 采用二波耦合和四波混频对 Eu∶Ce∶LiNbO_3晶体的光折变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经还原处理的 Eu∶Ce∶LiNbO_3晶体的衍射效率、二波耦合增益系数和四波混频位相共轭反射率等多项指标均比较理想,尤其是输出光斑的质量大大好于通常使用的 Fe∶LiNbO_3晶体,用于图象的实时化处理,获得了良好的关联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折变效应 铌酸锂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涂层防护性能的电化学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丽姣 李宁 +1 位作者 胡会利 程瑾宁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3-57,60,共6页
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防护性能较之于常规的方法如场地曝晒、盐雾试验、盐水浸泡、干湿循环试验等有许多优点:测试方便快捷,破坏少,获得与涂层防护性能相关的直接信息量大,同时能对金属的腐蚀机理及涂层失效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参... 电化学方法测试涂层防护性能较之于常规的方法如场地曝晒、盐雾试验、盐水浸泡、干湿循环试验等有许多优点:测试方便快捷,破坏少,获得与涂层防护性能相关的直接信息量大,同时能对金属的腐蚀机理及涂层失效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检测涂层防护性能的电化学方法做了总结,综述了直流法、电化学阻抗谱法、电化学噪声法、扫描开尔文探针及扫描振动电极等技术在检测涂层防护性能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防护性能 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阻抗谱法 电化学噪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修饰铂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魏杰 杨红 +1 位作者 杨玉光 张忠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45-949,共5页
通过循环伏安扫描法制备了PMo12修饰Pt/Pt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磷钼酸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但在Pt/Pt电极上仍能发生吸附作用,并且由于PMo12在电极上的吸附,降低了Pt/Pt电极上氢区和氧区... 通过循环伏安扫描法制备了PMo12修饰Pt/Pt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在硫酸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磷钼酸具有较大的分子尺寸,但在Pt/Pt电极上仍能发生吸附作用,并且由于PMo12在电极上的吸附,降低了Pt/Pt电极上氢区和氧区的荷电量,另外在0.02V左右还观察到磷钼酸的氧化-还原峰。通过稳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PMo12修饰Pt/Pt电极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作用。测试结果表明:PMo12修饰铂基电极不但对甲醇的电氧化具有较高的活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抗CO中毒性。该修饰电极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磷钼酸 修饰电极 电化学行为 甲醇氧化 电催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化学反应对炭纤维/聚芳基乙炔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姜再兴 黄玉东 +1 位作者 刘丽 孙宝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7-540,共4页
采用接枝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的方法对炭纤维(CF)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前后的炭纤维表面特性通过表面官能团滴定和表面能测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苯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间接评价了芳基乙炔树脂的三键与... 采用接枝含有双键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的方法对炭纤维(CF)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前后的炭纤维表面特性通过表面官能团滴定和表面能测量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苯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间接评价了芳基乙炔树脂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的反应程度。CF/PAA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通过断口形貌分析和层间剪切强度(σILSS)测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芳基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程度很高。由于芳基乙炔的三键与A-171的双键在界面上的化学反应,使CF/PAA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性能明显提高,σILSS=43.3 MPa,比未处理试样提高了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偶联剂 聚芳基乙炔树脂 界面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Mn/C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左朋建 尹鸽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9-604,共6页
利用机械球磨法得到Si和Mn原子比为3:5的复合材料,将此材料与20 wt%的石墨混合球磨得到Si3Mn5/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材料的物相和电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中没有Si-Mn二元新相的生成,材... 利用机械球磨法得到Si和Mn原子比为3:5的复合材料,将此材料与20 wt%的石墨混合球磨得到Si3Mn5/C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材料的物相和电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得材料中没有Si-Mn二元新相的生成,材料的颗粒尺寸为0.5—2.0μm.碳的加入抑制了活性中心Si在循环过程中的较大结构变化,且Si—Mn复合物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的网格中,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电接触.合成样品的电化学测试表明, 石墨的添加提高了Si-Mn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 Si-Mn/C复合物的首次可逆容量为347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进而经200℃热处理的Si-Mn/C电极的首次可逆容量为 463mAh·g-1,充放电效率为70%.在30个循环后复合材料仍保持426mAh·g-1的可逆容量, 充放电效率稳定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Si—Mn/C复合材料 机械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型锰酸锂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顾大明 张若楠 高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610,共4页
锰酸锂被认为是取代商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CoO2候选材料.以二氧化锰、醋酸锰及氢氧化锂为原料,蒸馏水为分散剂,在空气气氛下进行分段烧结,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 锰酸锂被认为是取代商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LiCoO2候选材料.以二氧化锰、醋酸锰及氢氧化锂为原料,蒸馏水为分散剂,在空气气氛下进行分段烧结,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对产物的结构特征、微观表面形貌和恒流充放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正极材料为尖晶石型锰酸锂,结晶度高,无杂质相,材料颗粒的粒径均匀,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3 mAh/g(0.5 mA/cm^2,2.8-4.4 V,vs.Li^+/Li);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07.9 mAh/g,不可逆容量损失为9.4 mAh/g,比容量保持率为92.0%.得到了很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预浸布质量指标在线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伟 黄玉东 +3 位作者 张翔 杨晓军 刘丽 姜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高硅氧/酚醛预浸布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等质量指标进行了在线测定。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20、99.14和99.1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高硅氧/酚醛预浸布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等质量指标进行了在线测定。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20、99.14和99.1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298、0.144和0.124。利用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近红外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在预浸布生产线的应用,为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在线监测 预浸材料 树脂含量 挥发分含量 预固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转换器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洪权 宋英 +1 位作者 孙秋 王福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1-1435,共5页
介绍了热电转化器件工作原理及应用,详细论述了热电器件的关键部件——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热电制冷和发电器件的研究现状,有限元分析成为器件研究的重要途径;提出了热电器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热电器件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热电转换器件 热电材料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对BaTiO_3陶瓷的气相化学热扩渗及其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素娥 韦永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气相法对钛酸钡陶瓷扩渗稀土元素,稀土扩渗使BaTiO3陶瓷的电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室温电阻率明显下降,从4.3×109Ω·m变为4.84Ω·m;随着频率增大和温度升高,交流电导逐渐增大,BaTiO3陶瓷的导电性更强。稀土扩渗使BaT... 采用气相法对钛酸钡陶瓷扩渗稀土元素,稀土扩渗使BaTiO3陶瓷的电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室温电阻率明显下降,从4.3×109Ω·m变为4.84Ω·m;随着频率增大和温度升高,交流电导逐渐增大,BaTiO3陶瓷的导电性更强。稀土扩渗使BaTiO3陶瓷的介电常数明显增加,尤其在低频下增加显著;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呈明显的PTC效应,并使BaTiO3陶瓷的居里温度升高为124.9℃。经XRD分析,扩渗的稀土元素并没有进入BaTiO3陶瓷的晶格中,而是存在于晶界上。经XPS测试分析,稀土扩渗后的BaTiO3陶瓷中钡、钛、稀土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价,因而导致了BaTiO3陶瓷电阻率的降低。TG-DTA曲线分析表明,稀土扩渗后的BaTiO3陶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陶瓷 气相化学热扩渗 电性能 稀土 钛酸钡 导电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掺杂镍酸锂的密度泛函计算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大明 谢颖 +1 位作者 史鹏飞 付宏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6-700,共5页
LiNiO2 and LiNi0.5Co0.5O2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was characterized by Galvanostatic cycling. Meanwhile, plane-wave pseudopot... LiNiO2 and LiNi0.5Co0.5O2 cath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with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was characterized by Galvanostatic cycling. Meanwhile, plane-wave pseudopotential method base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as used to calculate average cell voltage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LiNiO2 and LiNi0.5Co0.5O2. The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oltage of the cell decreased as Li-ion intercalated to the host cathode (discharge); The potential of LixNi0.5Co0.5O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ixNiO2 (when 0.25≤x≤0.5). The calculation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distortion of the NiO6 octahedron in LixNiO2 was decreased by Co-doped. During the Li-ion intercalates to the host cathod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NiO6 and CoO6 in the LixNi0.5Co0.5O2 were mutually stabilized, the Jahn-Teller effect was weakened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wer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5O2 正极材料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CO_2去除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爽 周定 张全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48-51,共4页
以Pt/C作电极,石棉作电池隔膜,组装成去除CO2用单电池,试验了各种x作条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了电化学方法去除空气中CO2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电化学方法 可行性 二氧化碳 单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