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6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及其特色——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土建类工科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邱微 南军 袁一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7,共4页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文章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创新课程体系,结合土建类工科本科生培养目标,通过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创新,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构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文章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即创新课程体系,结合土建类工科本科生培养目标,通过对传统教学体系的创新,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构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创新课程体系框架,并提出了该创新体系的实施方案。构建的创新课程体系,对于深化工科类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推动我国现行的协同创新计划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创新课程 土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樊庆锌 杨先兴 邱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92-2298,共7页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 为了科学地对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基于水环境功能区划,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将其分为4个区域,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分区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质评价,同时,验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水环境质量;除阿什河口内水质评价结果为V类,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外,其他区域水质均能达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研究方法可为水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质量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教育 被引量:8
3
作者 蔡冬鸣 李圭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7-139,共3页
面向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加强和改善环境教育,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环境的全面好转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境污染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辛言君 崔德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16683-16685,16691,共4页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严峻形势和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面临的挑战,从农业特色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当前社会需求角度,分析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根据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实...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环境的严峻形势和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面临的挑战,从农业特色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当前社会需求角度,分析了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根据近几年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定位及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实验设置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探讨了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农业特色 科研创新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容量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宪林 李佳琪 姜曼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6-60,共5页
水环境容量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对接纳污染物的自然缓冲、同化和净化能力,水环境容量具有环境价值,环境容量价值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COD为评价因子,采用经济效用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研... 水环境容量是宝贵的资源,具有对接纳污染物的自然缓冲、同化和净化能力,水环境容量具有环境价值,环境容量价值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COD为评价因子,采用经济效用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研究该水体的水环境容量价值.结果表明:该水体水环境容量价值主要表现在因利用环境容量而节省的污水处理费用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上,总环境容量的价值为94.84亿元/a,其中,节省的污水处理费用为0.67亿元/a,产生的经济效益为94.17亿元/a;松花江哈尔滨段Ⅱ类、Ⅲ类与Ⅳ类水体水环境容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34.83、48.02、11.32亿元,Ⅲ类水体带来的环境容量价值最大,约占总经济价值的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价值 经济效用模型 COD 污水处理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被引量:83
6
作者 王昭俊 方修睦 廉乐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 ,对哈尔滨市 6 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 ,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 -PPD指标 ,收集了 12 ...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 ,对哈尔滨市 6 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 ,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 -PPD指标 ,收集了 12 0名居民填写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调查表 .与ISO 7730及ASHRAE 5 5 - 1992舒适标准对照 ,仅有 77.5 %的居民所处的热环境在热舒适范围内 ,但热环境接受率高达91.7% .80 %居民可接受的操作温度是 18.0~ 2 5 .5℃ ,说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按ASHRAE 7点标度计算出的热中性温度为 2 1.5℃ (以t0 表示 ) ,所期望的温度为 2 1.9℃ .当相对湿度为 2 0 %~ 30 %时 ,80 %以上的居民感觉空气干燥 ,当相对湿度为 30 %~ 5 5 %时 ,仍有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冬季 居民 住宅 热环境 热舒适 热感觉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人体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昭俊 李爱雪 +1 位作者 何亚男 杨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52,共5页
为了考察不同季节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适应性和冬季外窗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感觉的影响,对哈尔滨市冬季、春季采暖期间教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进行现场调查.在对环境参数进行测试的同时,对受试者的热感觉进行主观调查.结果表明... 为了考察不同季节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适应性和冬季外窗冷辐射对人体局部热感觉的影响,对哈尔滨市冬季、春季采暖期间教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感觉及热舒适进行现场调查.在对环境参数进行测试的同时,对受试者的热感觉进行主观调查.结果表明:冬季室内热中性温度与测试期间室内平均温度接近,春季采暖末期热中性温度明显低于室内平均温度.靠窗组受试者的局部冷感觉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人体肩部和后背更易感到冷,头部更适应冷环境.在偏暖的环境中,冬季比春季人们更容易感到热.说明人们对哈尔滨漫长冬季的室内热环境和寒冷的室外气候已经充分适应,冬季室内温度过高,人们会感觉更加不适.宜充分利用人对热环境的适应性适当降低冬季和春季采暖末期室内温度,既舒适又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舒适 热适应 热感觉 冷辐射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市政环境类实验教学 被引量:23
8
作者 郭亮 梁宏 +3 位作者 刘京 陈明 南军 周志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0,121,共5页
介绍了市政环境类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并从宏观尺度的环境监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水环境规划与污染应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及城市中微尺度的水系统数字化与管网优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用能输配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四个方面介绍... 介绍了市政环境类专业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并从宏观尺度的环境监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水环境规划与污染应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及城市中微尺度的水系统数字化与管网优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用能输配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四个方面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基于对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比较,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具体构成和特色创新之处;最后,指出市政环境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以实现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了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对今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实践 市政环境实验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万里 李一凡 +2 位作者 孙德智 齐虹 刘丽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利用改进型的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5月7~20日对哈尔滨市大气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了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气中总PAHs的浓度为8.1~37.2ng/m3,平均值为18.2ng/m3.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出哈... 利用改进型的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5月7~20日对哈尔滨市大气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了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气中总PAHs的浓度为8.1~37.2ng/m3,平均值为18.2ng/m3.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出哈尔滨市大气中PAHs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低环PAHs主要集中在气相,而高环PAHs则吸附在颗粒相上.气粒分配系数与过冷饱和蒸气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PAHs并没有达到气粒分配平衡,这可能与冬季取暖用煤燃烧产生的新多环芳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 气粒分配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经济和环境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马放 张晓先 王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3,共6页
根据区域特点和工程类型提出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对推进工程的应用、原料稳定供应、提高经济收益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为核心,提出秸秆能源转化密度、工程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价模型,评价指... 根据区域特点和工程类型提出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对推进工程的应用、原料稳定供应、提高经济收益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秸秆能源化工程原料运输半径为核心,提出秸秆能源转化密度、工程经济和环境效益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单位经济效益、温室气体和PM2.5减排潜能.对哈尔滨地区发展秸秆能源化工程的运输半径进行了经济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是黑龙江省发展秸秆能源化工程的优势区域,在发展秸秆沼气、乙醇、热电联产和成型燃料工程时,经济效益最优原料运输半径分别为37、35、22和4 km;此时,4类能源化工程的环境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秸秆沼气、乙醇、热电联产和成型燃料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能源化工程 运输半径 经济评价 环境评价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丽坤 王广智 王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0-1926,共7页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100是颗粒物的主要组成,占TSP的50%∽57%,PM2.5/TSP和PM10/TSP分别达最低值0.17和0.43;在TSP和PM10中,Na、Si、Al、Ca、Fe、K、Mg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沙尘期是非沙尘期的2∽3倍,在TSP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7.28、1.98、19.89、25.82、18.77、4.68和6.49μg/m3,以土壤尘和扬尘为主;TSP中Ca2+、K+、Mg2+在沙尘期的浓度是非沙尘期的2∽3倍,最高达22.23、2.04和1.68μg/m3,主要来自土壤、尘埃,与沙尘有相似的来源;逆轨迹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事件由外来沙尘输入导致,其传输途径比较明显,起始位置为内蒙古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沿途向南经过山西,后转为东北方向,经过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份,最后输送到哈尔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特征 沙尘暴 传输途径 大气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昭俊 易伶俐 高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根据哈尔滨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特点,选出代表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的3 d对办公建筑应用夜间机械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换气次数、夜间通风开启时间和围护结构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 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根据哈尔滨地区夏季室外气候特点,选出代表该地区夏季典型气候的3 d对办公建筑应用夜间机械通风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利用EnergyPlus模拟分析换气次数、夜间通风开启时间和围护结构对夜间通风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空调运行风量范围内,换气次数越大,夜间通风开启时间越长,室内空气温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平均辐射温度下降速度越快,夜间通风效果越明显.重型墙体与轻型墙体相比,由于夜间通风周期短,通风效果的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机械通风 室内热环境 换气次数 通风时间 围护结构 办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季节性土壤蓄冷不同蓄冷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涛 郑茂余 +1 位作者 王潇 张小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8-1623,共6页
为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减少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提出自然冷源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建立季节性土壤蓄冷垂直U型埋管和室外空气换热器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引入显热容模型对哈尔滨地区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研究5种不同蓄冷模式,得出不... 为降低夏季空调能耗,减少土壤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提出自然冷源季节性土壤蓄冷系统,建立季节性土壤蓄冷垂直U型埋管和室外空气换热器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引入显热容模型对哈尔滨地区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模拟计算,研究5种不同蓄冷模式,得出不同模式下系统的蓄冷量、预蓄冷时间、释冷量、释冷温度、COP值以及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场.模拟结果显示系统的COP值在9.92~14.15,节能效果显著,释冷温度和释冷量可满足空调需要,证明该系统应用于严寒地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蓄冷 土壤释冷 蓄冷量 释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二龙山水库浮游植物及水体污染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戴绍军 秦智 +1 位作者 张思聪 曹建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4-629,共6页
报道了 2 0 0 0年 1月、5月、8月、1 0月四次对哈尔滨市境内的二龙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 46属 5 5种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水库四季的平均浮游藻类数量为 43 8.46万个 /升 ,绿藻占 46 .98%,硅藻占 44.7... 报道了 2 0 0 0年 1月、5月、8月、1 0月四次对哈尔滨市境内的二龙山水库的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共发现浮游植物 46属 5 5种 ,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绿藻和硅藻。水库四季的平均浮游藻类数量为 43 8.46万个 /升 ,绿藻占 46 .98%,硅藻占 44.74%,隐藻占 6 .76 %。优势种是平裂藻、小环藻、直链藻、针杆藻、纤维藻、空星藻、十字藻、蹄形藻、栅藻、隐藻等。对 8月份水库及上游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监测和分析。根据上述结果对水质进行了评价 ,并对二龙山库区的水土保持及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水质监测 二龙山水库 哈尔滨 水体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油漆工人尿液中PAEs代谢物污染水平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崇婧 刘丽艳 +2 位作者 马万里 刘丽华 李一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9,共6页
为了解油漆工人体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的污染特征和暴露水平,2013年在哈尔滨市采集了10个油漆工人和10个普通人群的尿液样品,分析尿液中14种PAEs代谢物的质量分数水平.结果表明,PAEs代谢物普遍存在于油漆工人和... 为了解油漆工人体内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的污染特征和暴露水平,2013年在哈尔滨市采集了10个油漆工人和10个普通人群的尿液样品,分析尿液中14种PAEs代谢物的质量分数水平.结果表明,PAEs代谢物普遍存在于油漆工人和普通人群体内,油漆工人尿液中PAEs代谢物的质量分数普遍高于普通人群,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 M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 BP)和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mi BP)为主要代谢物.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AEs代谢物的比较表明,油漆工人体内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物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说明油漆工人受到油漆涂料中释放的PAEs污染.所有尿液中PAEs的日暴露量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给出的人体内PAEs最大参考暴露剂量,说明油漆工人和普通人群PAEs的暴露风险均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尿液 油漆工人 普通人群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放 崔崇威 任南琪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4期23-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表明:促进学科群中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新兴研究方向和人才创新模式的形成,是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的学科群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实践表明:促进学科群中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与研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新兴研究方向和人才创新模式的形成,是提升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高水平创新性人才、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群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环境恢复工程方略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杰 丛广治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8期44-49,共6页
在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如何有效遏制恶化趋势 ,重新建立起水的健康循环 ,恢复良好水环境 ,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文章从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关系出发 ,论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 在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如何有效遏制恶化趋势 ,重新建立起水的健康循环 ,恢复良好水环境 ,是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人类永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文章从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关系出发 ,论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指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的基础是建立健康的社会水循环。进而首次提出了系统的水环境恢复原理和方略。呼吁建立水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 ,为水环境恢复和维系事业提供科学依据和人才基础。从水环境角度进行各项水事工作 ,是恢复水环境的基本途径 ,也是客观实际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恢复工程 水环境 水环境科学 可持续利用 中国 水循环 水处理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产乙醇杆菌属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国香 陈忠林 +3 位作者 郑文玲 关正军 吴忆宁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55,共6页
为建立和优化适合于哈尔滨产乙醇杆菌属基因组AFLP分析的技术体系,以哈尔滨产乙醇杆菌属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为研究材料,对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的纯度(OD260/... 为建立和优化适合于哈尔滨产乙醇杆菌属基因组AFLP分析的技术体系,以哈尔滨产乙醇杆菌属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为研究材料,对AFLP反应体系的几个关键参数进行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的纯度(OD260/OD280)和质量分别为1.8~1.9和50~100 ng之间为宜;限制性内切酶(EcoRI/MseI)组合的最佳酶切用量和酶切时间分别为EcoRI(2.0μL)/MseI(0.7μL)和3 h;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对比显示,利用EcoRI-A/MseI-G、EcoRI-G/MseI-A、EcoRI-G/MseI-C、EcoRI-T/MseI-A、EcoRI-T/MseI-C、EcoRI-T/MseI-G和EcoRI-T/MseI-T 7个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选扩出的条带稳定、清晰、无背景干扰,能够很好地反映哈尔滨产乙醇发酵细菌间DNA指纹图谱的多态性分布,为构建发酵产氢细菌AFLP图谱和种间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 产氢发酵细菌 优化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何家沟综合治理措施
19
作者 李玉华 郭立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6-538,共3页
何家沟是一条严重污染的城市内河,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哈尔滨市区西部区域的污染问题和雨季泄洪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何家沟综合治理的七... 何家沟是一条严重污染的城市内河,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哈尔滨市区西部区域的污染问题和雨季泄洪问题,同时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何家沟综合治理的七项措施确定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和污水分散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何家沟 综合治理措施 水资源 排水体制 污水处理 城市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醒 李莉莉 +4 位作者 王琨 刘玉萍 贾琳琳 姜珺秋 朱莉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502-4510,共9页
本研究以2018年12月10~13日哈尔滨市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概况 成因以及污染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过程以PM2.5影响为主,污染类型由10日00:00~11日17:00的偏燃煤型发展为11日17:00~13日15... 本研究以2018年12月10~13日哈尔滨市一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概况 成因以及污染的潜在源区.结果表明:此次空气污染过程以PM2.5影响为主,污染类型由10日00:00~11日17:00的偏燃煤型发展为11日17:00~13日15:00的二次气溶胶复合污染,最终在13日15:00后稳定为偏燃煤型.从天气形势和风速风向分析可知此次10~13日的污染过程与不利气象扩散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模拟的48h后向轨迹经过聚类分析主要分为4类,大部分来自内蒙古 吉林等方向,70.83%的轨迹PM2.5超标,表明来自这些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哈尔滨市的空气质量影响较大;而通过对模拟的48h后向轨迹进行PSCF CWT分析,发现哈尔滨的WPSCF和WCWT分布特征类似,WPSCF和WCWT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哈尔滨本地的双城 巴彦 阿城 吉林省的中部 西部地区等地区,以及大庆 绥化等地区,说明这些区域都是哈尔滨市PM2.5的潜在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类型 后向轨迹模式 潜在源分布 PM2.5输送特征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