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需匹配视角下老工业区绿地游憩服务的分异特征及优化研究--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凡 陆明 +1 位作者 王一晴 吴远翔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和生态扰动,其根源在于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需求间的不平衡。老工业区由于绿地的建设条件、数量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限制条件,均无法适应当代城市发展。退休职工的聚居也使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城市生态问题和生态扰动,其根源在于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需求间的不平衡。老工业区由于绿地的建设条件、数量规模及空间布局等限制条件,均无法适应当代城市发展。退休职工的聚居也使居民对休闲游憩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游憩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因此,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构建适配于老工业区绿地游憩服务供需量化及二者匹配分析的方法体系,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和老工业区绿地评估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对供需分异极端化地块进行分类解析,明确了绿地优化的重点对象,即Ⅴ类和Ⅰ类供需分异区,为老工业区的绿地建设提供时序依据。其次,基于匹配结果,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强调提升边缘闲置空间的供给能力和内部附属绿地的多功能性,以此满足老工业区集中性和日常性的高游憩活动需求,最终实现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老工业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老工业区 游憩服务 供需分析 绿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活动地绿地感知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慰 王乃迪 +1 位作者 董禹 刘岩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23-29,共7页
绿地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理背景的绿地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精细化的考虑,这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对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57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模型的层次回归... 绿地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不同地理背景的绿地环境与主观幸福感的精细化的考虑,这可能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对哈尔滨香坊老工业区57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分模型的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不同活动地点中居民感知的绿地环境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绿地感知对主观幸福感中的不同成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居民的绿地感知的影响作用也存在差异。其中,宁静的住区绿地环境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性成分产生的最主要因素,而绿地数量与面积则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性成分的最主要因素。居住地绿地感知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居住地绿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绿地环境。为在不同的日常活动地中识别有助于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的绿地感知维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主观幸福感 绿地感知 日常活动地 层次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绿地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相关性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晓龙 汤奕子 +1 位作者 卞晴 郑权一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通过自行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微信程序获取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以百度开放地图、脉策数据网等渠道获取的哈尔滨绿地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商娱设施等建... 通过自行开发的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PGIS)微信程序获取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定位信息,结合以百度开放地图、脉策数据网等渠道获取的哈尔滨绿地类型、规模、形态等规划特征,和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商娱设施等建成环境特征信息,利用叠图可视化分析法,在明晰绿地体力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识别影响体力活动的绿地建成环境特征。研究发现,哈尔滨冬春交季时段居民绿地体力活动的空间范围覆盖面广但分布集中;绿地的环线区位、类型、规模和形态等规划特征和其周边住宅小区、交通路网、公交站点、商娱设施及附带商业开发的风景名胜资源等这些所在地的建成环境特征对体力活动影响显著。以上结论从居民日益增长的体力活动需求视角出发,为城市绿地及建成环境更新提供理论依据,致力于通过提升绿地服务效率来提高体力活动到访率,从而提升全民健康体质,将"健康中国"理念落地为绿地空间规划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 绿地体力活动 绿地建成环境特征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站周边不同范围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哈尔滨的实证 被引量:5
4
作者 董禹 秦椿棚 +1 位作者 董慰 李博文 《南方建筑》 2020年第2期35-41,共7页
研究地铁站点周边不同距离范围的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结构生活方式理论,对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t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站点... 研究地铁站点周边不同距离范围的建成环境如何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基于分层结构生活方式理论,对地铁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和居民出行方式进行调查,采用多项Logit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站点周边三个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模型;地铁站周边不同距离范围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差异,同时居民私家车拥有量在不同距离范围的中介效应也存在差异;为提出地铁站点周边环境精细化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点 出行方式 建成环境 距离范围 分层结构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人月球科研站光照模拟技术及建筑应用探索
5
作者 史立刚 毕霄彤 刘嘉鸥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推进,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驻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已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之一。本文系统回顾了现有的月球光照研究与关键技术,分析了多种科研站方案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光照模拟技术,基于类比迁移理论提出光照模拟融入驻人月球科研站设计的技术路线并进行初步应用,选取典型建筑形态开展光照模拟分析,量化建筑表面光照分布特性并生成可视化结果。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完善月球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可能的参考。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技术路线,结合实际需求,推动驻人月球科研站在极端环境下的建筑设计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球光照 技术路线 建筑设计 类比迁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0,共7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基因感知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布局基因感知对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2)布局基因感知对建筑基因感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建筑基因与布局基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3)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拓展历史街区保护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基因感知 历史街区 体验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老年人冬季健身行为特征的寒地城市健身场地可达性研究——以哈尔滨市南岗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春宇 冷红 袁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寒地冬季的严酷气候条件会对老年人口的健身活动及城市健身场地的可达性产生负面影响,选取哈尔滨市南岗区的18个街道,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参与冬季健身活动的寒地老年人口的基本社会属性、老年人冬季健身行为特征和健身出行特... 寒地冬季的严酷气候条件会对老年人口的健身活动及城市健身场地的可达性产生负面影响,选取哈尔滨市南岗区的18个街道,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参与冬季健身活动的寒地老年人口的基本社会属性、老年人冬季健身行为特征和健身出行特征三方面进行调查和量化分析。基于以上特征,利用网络分析和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南岗区各街道进行健身场地可达性评价,结果表明:1)整体健身场地可达性仍然较低;2)健身场地分布不均衡;3)健身场地可达性分布与参与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口需求不匹配。以此为依据,结合健身场地可达性的影响因素,为未来的寒地城市健身场地规划提供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老年人 寒地城市 冬季 健身场地 可达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UAV)观测的寒地城市公园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研究——以哈尔滨四个公园为例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晓龙 徐靖然 +1 位作者 刘笑冰 朱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45,共6页
城市公园作为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的场所,是体力活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以哈尔滨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初冬季节(2017年11月25日—12月2日)共7天、每天6个时间段的无雨雪晴朗时间,采用无人机(UAV)观测手段,基于SOPA... 城市公园作为邻里可达性较高且免费的场所,是体力活动发生比较频繁的空间载体。以哈尔滨市4个典型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初冬季节(2017年11月25日—12月2日)共7天、每天6个时间段的无雨雪晴朗时间,采用无人机(UAV)观测手段,基于SOPARC(体力活动观察系统)观测框架,4名观察员同时对每个公园进行观测。首先,依据公园形态、面积、活动场地布局特征规划无人机航线,获取空间特征和使用者数量、属性、活动类型及空间位置数据;其次,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将无人机与同步地面观察数据进行核对;再次,对使用者、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最后,结合GIS进行体力活动人群空间密度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冬季体力活动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导中国寒地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空间构建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公园 体力活动 无人机 空间分布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乡村景观脆弱性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县域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婷婷 袁青 冷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91,共5页
在生态、社会及经济等多重压力下,中国乡村景观的脆弱性愈发明显。为了测度乡村景观脆弱性程度,延续景观脆弱性评价的研究方法,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解析县域尺度下乡村景观脆弱性,将脆弱性因子分为生态环境因子、土地利用... 在生态、社会及经济等多重压力下,中国乡村景观的脆弱性愈发明显。为了测度乡村景观脆弱性程度,延续景观脆弱性评价的研究方法,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解析县域尺度下乡村景观脆弱性,将脆弱性因子分为生态环境因子、土地利用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建立了由准则层、因素层、指标层和性质层构成的县域乡村景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县域乡村景观脆弱性阈值,并对哈尔滨18个县域单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脆弱性阈值可分为5个等级,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空间分异;2)暴露性空间分异与生态基础环境高度相关,敏感性空间分异与景观破碎度、产业类型、典型脆弱人口比例相关,适应性空间分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乡村居民受教育程度相关;3)建议通过哈尔滨县域乡村规划和相关政策,控制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培养和吸引人才,降低典型脆弱人口,加强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降低乡村人地系统脆弱性,为合理规划与建设乡村人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景观脆弱性 县域乡村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体力活动时空分布的城市蓝色空间特征识别与优化研究——以松花江哈尔滨主城区段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冉 朱逊 《园林》 2020年第12期92-99,共8页
城市蓝色空间因高度开放并具有特殊的水景资源,成为体力活动频繁发生的空间载体。在数字媒体时代,网络资源给滨水活动和蓝色空间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认知。以哈尔滨市全季蓝色空间的使用规律为研究对象,基于新浪微博提炼访问者的主体数据... 城市蓝色空间因高度开放并具有特殊的水景资源,成为体力活动频繁发生的空间载体。在数字媒体时代,网络资源给滨水活动和蓝色空间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认知。以哈尔滨市全季蓝色空间的使用规律为研究对象,基于新浪微博提炼访问者的主体数据和体力活动的类型、强度,映射到GIS地图上,探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对影响因素和空间构成进行归纳。结果显示:体力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末、节假日、季节性波动,个体与群体活动偏好的空间显著不同;气候和降水条件影响活动的时间选择,场地的亲水程度对活动类型产生显著影响,空间形态能够有效引导群体活动的社交规模。综上,依据活动的频率、强度和规模,提出景观舒适、穿越漫步、娱乐体验、事件触发、均衡发展5种基于体力活动的蓝色空间构成模式,为精准推进城市蓝色空间的潜在健康效益转化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蓝色空间 体力活动 时空分布 社交媒体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景观分析的哈尔滨历史城区容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清恋 赵志庆 +1 位作者 张博程 王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3,共5页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 历史城区是城市区域中历史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环境特色最为鲜明的区域。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及环境的基础上,限定城区的合理容量是历史城区保护的核心任务。以哈尔滨南岗历史城区为例,结合城市设计理论及视觉景观分析方法,选定视觉景观控制要素,建立以景中视点与景外视点2个层级控制的分析框架,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历史城区的容量进行评定,并从建筑高度和容积率指标方面对历史城区容量进行控制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觉景观 历史城区 容量 分级控制 哈尔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中心性模型的城市公园公交可达性研究——以哈尔滨道里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晓龙 杨洋 +1 位作者 朱逊 卞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9-54,共6页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构建邻接矩阵,初步确立了公交网络结构模型。其次,从可达性和连接性2个方面提取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的4个自变量因子,其中表征可达性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3个自变量因子,定量反映了城市公园在公交网络中的区位条件;其中表征连接性的聚类系数,定量反映了公交连接点与接入点的连接程度。然后,通过自变量因子权重赋值,建构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依此量化评估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最后,应用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结合哈尔滨道里区公交站线与10个建成公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公交中心性空洞区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及线路,而在公交中心性高值区增补城市公园的对策,以此促进公交网络与城市公园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网络分析法 城市公园 公交中心性模型 可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康复中室外环境、设施和项目标准的质量保证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萨拉·凯罗·维斯勒 安娜·玛丽亚·帕尔斯多蒂尔 +2 位作者 李同予(译) 周硕(译) 娜何雅(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目的】在瑞典斯科讷省,自然康复(nature-based rehabilitation, NBR)项目的创新性体现在医疗保健方面,该项目倡导自然环境的疗愈潜力。作为基础医疗保健服务的组成部分,NBR项目旨在满足人们面对与压力相关的复杂心理健康挑战时的个人... 【目的】在瑞典斯科讷省,自然康复(nature-based rehabilitation, NBR)项目的创新性体现在医疗保健方面,该项目倡导自然环境的疗愈潜力。作为基础医疗保健服务的组成部分,NBR项目旨在满足人们面对与压力相关的复杂心理健康挑战时的个人需求。【方法/过程】在将NBR概念应用于医疗保健之前,基于在阿尔纳普康复花园(Alnarp Rehabilitation Garden)生活实验室进行的全面的实证和描述性研究以及一项为期2年的试点研究,对NBR项目进行了测试,并根据在NBR项目中获取到的个人从与压力相关的精神疾病中恢复的最新证据对其定期更新。该项目由斯科讷省区域办事处(Region Sk?ne)促成,旨在促进与10家精选的NBR服务供应商的合作,战略性地提供全面和整体的恢复方法。【结果/结论】与传统医疗不同,NBR项目侧重于康复,希望通过自然(即支持性户外环境)支持的活动,增益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NBR体系强调参与者的休息、有意义的参与和支持性户外环境。与自然相结合的日常活动为个人喜好提供了灵活的选择。NBR体系化的恢复方法包括晨会、参与者自己的时间、基于自然的活动、闭幕集会。维持NBR的质量需要详细的记录,定期现场访问以鼓励公开对话,并确保NBR项目的合规性。这一质量要求可以确保参与者在他们的自然疗愈(nature-based intervention, NBI)之旅中获得高质量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健康设计 医疗保健 自然与动物辅助干预 自然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促进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与展望
14
作者 李同予 李徐钧逸 +1 位作者 薛滨夏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0,共9页
【目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在不同尺度下对公共健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回顾GI的研究进展,探索GI对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体系化研究的发展和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GI设计与规划。【方法】采用文... 【目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在不同尺度下对公共健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回顾GI的研究进展,探索GI对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体系化研究的发展和以公共健康为导向的GI设计与规划。【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参考“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首选报告项目”(PRISMA)框架,最终纳入77篇文献,运用以词嵌入技术(Word2Vec)的K-means聚类分析对既往研究的GI特征进行归纳,从作用途径、健康结果、公共健康维度及作用尺度对GI的类型及其与公共健康的关联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1)依据不同特征将GI划分为8类,包括城市绿地及公园、高互动性GI、建成区树木、雨水管理与生物过滤GI、社区与住宅绿化绿色屋顶及外墙、线性分布GI和广义定义GI。2)每类GI通过不同的作用路径显著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健康。3)揭示了GI与公共健康研究的4个发展历程。4)总结了10条GI促进公共健康的正向路径、3条反向路径。【结论】需要完善GI的分类体系以及作用尺度,推动从概念到工具集的转化,从而将GI有效应用于公共健康领域。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和理论整合,进一步探索GI在促进公共健康方面的机制,从而为实践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公共健康 多尺度 系统综述 作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共健康风险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婷婷 冷红 袁青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9-64,共6页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 通过分析公共健康风险特征,结合风景园林"三元论"界定公共健康视角下城乡绿地的概念、尺度和规划职责,借鉴国际城乡绿地促进公共健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从"园林""风景"和"地景"3个尺度提炼理论方法与规划技术,为充分发挥城乡绿地系统干预效用提供支撑。为应对公共健康风险,构建包含"辨识模块-响应模块-规划模块"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响应框架,并从健康规划应对和健康规划保障两方面提出其规划响应途径,推进城乡健康人居环境建设,完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动以健康为导向的风景园林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健康风险 城乡绿地 三元论 规划响应框架 规划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心血管健康健身行为的寒地城市公园规划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冷红 李姝媛 赵慧敏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69-74,共6页
基于公园处方的理念与发展经验,尝试探究应对寒地气候背景下高发的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城市公园规划思路。采用访谈、问卷调研、实地观察等方法,调查并分析寒地城市公园对促进心血管健康健身行为的支持性。研究发现社区公园通常拥有相对完... 基于公园处方的理念与发展经验,尝试探究应对寒地气候背景下高发的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城市公园规划思路。采用访谈、问卷调研、实地观察等方法,调查并分析寒地城市公园对促进心血管健康健身行为的支持性。研究发现社区公园通常拥有相对完善的活动设施配置,但在可达性方面对于部分人群而言稍显不足,且在安全性、舒适性、临街地带的尾气隔离等细节设计方面有待提升;小区游园具有突出的可达性优势,但在向阳舒适性、活动设施配置方面有待提升。进而结合公园处方在空间层面的组成要素,提出寒地城市促进心血管健康健身行为的公园处方规划应对策略,包括公园布局的优化、公园设计的完善、公园数据库的建立,以期提升寒地城市公园在漫长冬季的健康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处方 景观规划设计 心血管健康 冬季健身行为 寒地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逊 张雅倩 赵巍 《风景园林》 2021年第9期90-95,共6页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探究空间特征与体力活动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公共健康、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文献计量法、荟萃分析法,梳理了9项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总结了评估工具的应用方式、适用范围及优劣异... 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探究空间特征与体力活动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公共健康、体育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文献计量法、荟萃分析法,梳理了9项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总结了评估工具的应用方式、适用范围及优劣异同。首先,城市绿地环境质量评估工具的开发始于21世纪初期,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活跃期,工具评估范围涵盖城市公园、步道空间和邻里绿地,主要评估方法包括系统性观察、远程评估和主观感知法;其次,基于尺度差异归纳了普遍使用的8项一级指标和58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交通环境、周边环境、娱乐设施、便利设施、自然品质、维护管理、艺术审美以及安全保障;最后,探讨了常见工具的实际应用情况,为多学科的互相借鉴与融合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评估工具 质量评估 评估指标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社区环境的非线性心理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禹 秦椿棚 +1 位作者 董慰 曾尔力 《风景园林》 2021年第4期78-84,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居民带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威胁,社区环境使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对居民心理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进行全国范围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比线性与非线性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居民带来生理和心理健康威胁,社区环境使用和管理方式的改变以及隔离管控等防控措施对居民心理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进行全国范围网络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比线性与非线性2种模型。在控制疫情对居民日常活动限制的情况下,研究不同封闭管制时间内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压力的影响与其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在封闭管制不同阶段,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压力的影响不同,且这些影响中普遍存在非线性的特征,非线性模型能更精确地拟合社区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为更深入的非线性研究提供证据和方法上的参考,另一方面为社区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公共卫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健康 健康社区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韧性导向的严寒地区城市设计框架——以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澄 解文龙 《风景园林》 2021年第8期39-44,共6页
严寒地区长达6个月以上的冬季使城市面临更加独特且多元的气候问题,如低温、冷风、冰雪等,这种复杂气候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成为严寒地区城市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梳理既有研究针对城市设计要素与气候韧性关系达成的共... 严寒地区长达6个月以上的冬季使城市面临更加独特且多元的气候问题,如低温、冷风、冰雪等,这种复杂气候对城市安全的影响成为严寒地区城市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梳理既有研究针对城市设计要素与气候韧性关系达成的共识性认知,得到气候韧性视角下城市设计不同维度构成要素的属性特征。以此为基础,针对严寒地区独特多元的气候问题,提出包含调蓄旱涝的生态安全格局、多样连通的生物安全格局、多中心紧凑型城市形态格局、改善雾霾的多层级通风廊道格局、改善冬季光环境舒适性的公共空间体系等内容的气候韧性导向的城市设计框架,并结合住建部城市设计试点项目长春市总体城市设计进行实践应用。以期为中国严寒地区开展应对气候灾害的韧性城市设计提供方法框架和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韧性城市 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框架 严寒地区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公园春季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赵晓龙 卞晴 +1 位作者 侯韫婧 张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85,共6页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 如何营造舒适的微气候环境,激发市民休闲体力活动意愿,成为提高寒地城市公园公共健康效能的重要课题。在探讨休闲体力活动水平与微气候热舒适关联性、关联特征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揭示各因子关联机理,并结合散点图划定微气候因子适宜值区间。研究结果表明:1)休闲体力活动时长、代谢量与热舒适呈线性关联,活动人次及强度类型与热舒适呈时段性、滞后性和非线性关联;2)非舒适的微气候环境下,主观意愿及社交需求提高活动主体7.5℃的对抗强度;3)太阳辐射、风速与休闲体力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关联机理;4)低温、通风的微气候特征可有效增加低、中等强度活动人次,延长活动时长,低风、低湿、高日照有利于诱发中等以上强度活动发生,旨在为营造微气候适宜性的休闲体力活动空间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健康中国"国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公园 休闲体力活动水平 热舒适关联性 因子关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