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20
1
作者 邱微 樊庆锌 +1 位作者 赵庆良 袁一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0-1003,共4页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黑龙江省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建议.计算结果验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的科学合理性,为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大鹏 马放 +3 位作者 侯宁 张惠文 朱艳彬 可宝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2,共5页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 考察了产絮菌F2-F6在废水培养基和絮凝剂培养基中生长、产絮和溶解氧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0%的味精废水中补加6 g/L的葡萄糖,无需添加额外的氮源即可作为替代培养基培养产絮菌F2-F6,20 h絮凝率可达95.4%.产絮菌细胞生长和絮凝产物合成对发酵体系中溶解氧的要求存在差异,采用分阶段供氧控制策略,在分别以味精废水和絮凝菌培养基为底物的发酵过程中,需要集中大量供氧时间分别为8和21 h.味精废水资源化制备生物絮凝剂,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可达8.547 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精废水 资源化 絮凝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细菌(Z08)啤酒废水资源化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晓 张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7-940,共4页
为了优化光合细菌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条件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一株新的光合细菌(Z08)处理啤酒废水并回收菌体,探讨在光照厌氧、黑暗好氧、自然光微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以及菌体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厌氧条件下COD... 为了优化光合细菌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条件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一株新的光合细菌(Z08)处理啤酒废水并回收菌体,探讨在光照厌氧、黑暗好氧、自然光微氧3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以及菌体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厌氧条件下COD去除率(8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COD去除率(74%),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COD去除率(62%);光照厌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8%)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35%),大于黑暗好氧条件下菌体总量增长率(-43%);光照厌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240h)大于自然光微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60h),大于黑暗好氧条件所需水力停留时间(36h).光合细菌可以实现啤酒废水的处理与资源化,推荐的工艺条件为:白天厌氧,夜晚好氧,光线不足时补充光源.在此条件下既可以快速降解污染物,又能获得较高的光合细菌增长量,此条件时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单细胞蛋白的转化率达到26%,有效地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Z08 啤酒废水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影寻踪技术在瓦房店市水资源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永强 邢晓森 +1 位作者 伊吉美 游海林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3期5-7,22,共4页
利用统计软件DPS中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选取最优投影方向,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得出瓦房店市水资源分区各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松树库上地区为安全性最高区域,回头河为安全性最低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水资... 利用统计软件DPS中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选取最优投影方向,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得出瓦房店市水资源分区各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松树库上地区为安全性最高区域,回头河为安全性最低区域。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水资源安全评价有较好的评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寻踪技术 水安全评价 瓦房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足迹在河北省水资源管理中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永强 马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21,26,共5页
虚拟水和水足迹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是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真实占有量的有效手段。首先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然后在可获取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 虚拟水和水足迹是当今水科学研究的新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是衡量人类对水资源系统真实占有量的有效手段。首先介绍了虚拟水、水足迹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与计算方法,然后在可获取的实际资料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7年河北省居民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水足迹总量。结果表明:全省8年间的虚拟水消费量在水足迹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全省人均水足迹占有量逐年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水资源管理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的制备及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艳丽 徐云松 +4 位作者 王建康 李伟豪 宋英 汪新智 姚忠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4,共12页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化学刻蚀-溶剂热法合成了Ti_(3)C_(2)-MXene/CuS复合材料,再通过真空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到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上,构筑了Ti_(3)C_(2)-MXene/CuS/PVDF复合光热膜,并研究了其界面水蒸发性能.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显示,CuS纳米颗粒将Ti_(3)C_(2)-MXene包裹并填满片层间隙.界面水蒸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180℃反应9 h所得材料的性能最佳,在1 kW/m2光照强度下,其界面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为1.92 kg·m^(-2)·h^(-1)和110.4%.此外,复合光热膜具有较好的海水脱盐效果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与光热转换实验结果表明,Ti_(3)C_(2)-MXene与CuS的复合提高了其光吸收能力与光热转换效率,二者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光热转换和界面水蒸发性能.本工作可为低成本、高性能光热转换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水蒸发 光热转换 Ti_(3)C_(2)-MXene 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进水强化胞外聚合物蛋白质改善CANON污泥流失研究
7
作者 李冬 王远欣 +1 位作者 傅思博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1-2489,共9页
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影响,旨在探求变量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滞留能力的影响.R1采用常规进水策略作为对照组,而R2和R3采用不同的变量进水策略,分别启动CANON工艺.经过90d的运行后,R1,R2和R3反应器中SVI分... 对比研究了3种不同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EPS中蛋白质的影响,旨在探求变量进水策略对CANON污泥滞留能力的影响.R1采用常规进水策略作为对照组,而R2和R3采用不同的变量进水策略,分别启动CANON工艺.经过90d的运行后,R1,R2和R3反应器中SVI分别达到了62.93,53.10和57.59mL/g,这说明变量进水的策略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R2和R3的PN/PS分别达到8.21和7.61,明显高于R1的5.56;三维荧光数据显示,R2的TB-EPS中芳香族蛋白占比达到32.47%,显著高于R1的11.58%和R3的10.5%;这表明变量进水策略会促进TB-EPS中芳香族蛋白的生成,进而提高污泥的疏水性,改善污泥沉降性能.比厌氧氨氧化活性(SAA)分别上升至4.03,4.68和4.36mg N/(g VSS·h),其中R2和R3污泥的SAA达到甚至超过了接种前厌氧氨氧化污泥的SAA,这说明反应器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CANON颗粒污泥.虽然在反应初期R2和R3的微生物活性受到负荷波动的抑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群体适应了环境变化,恢复了稳定的活性,分别在第54d和第51d实现了CANON工艺的启动.最终在第90d时,R1,R2和R3的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54%,70.14%和73.75%左右,实现了良好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ON 变量进水 蛋白质组成 颗粒污泥 间歇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清芳 冯玉杰 +2 位作者 高鹏 张照韩 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8-572,共5页
以松花江10个采样点江水中8种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质量浓度为基础数据,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风险商表征说明:枯水期PAHs对... 以松花江10个采样点江水中8种多环芳烃(PAHs)的监测质量浓度为基础数据,采用推广风险系数法和健康评价四步法对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平水期,蒽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最大;风险商表征说明:枯水期PAHs对水生生物存在风险;平水期8种PAHs对水体生态系统的风险影响较低,需要进一步跟踪分析.人体健康评价结果表明:PAHs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但风险值在10-6~10-7,属于可接受范围.PAHs的承纳水平分析表明:松花江水体对于PAHs污染物具有一定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松花江 生态风险评价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马万里 李一凡 +2 位作者 孙德智 齐虹 刘丽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利用改进型的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5月7~20日对哈尔滨市大气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了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气中总PAHs的浓度为8.1~37.2ng/m3,平均值为18.2ng/m3.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出哈... 利用改进型的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5月7~20日对哈尔滨市大气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了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气中总PAHs的浓度为8.1~37.2ng/m3,平均值为18.2ng/m3.通过特征分子比值法推断出哈尔滨市大气中PAHs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低环PAHs主要集中在气相,而高环PAHs则吸附在颗粒相上.气粒分配系数与过冷饱和蒸气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PAHs并没有达到气粒分配平衡,这可能与冬季取暖用煤燃烧产生的新多环芳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 气粒分配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混合青霉素菌渣堆肥实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温沁雪 陈希 +1 位作者 张诗华 陈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9,共7页
为分析抗生素残留对菌渣堆肥过程的影响,以青霉素菌渣、市政脱水污泥和木屑为原料,研究好氧堆肥过程温度、碳素、氮素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及青霉素的降解情况.首先通过0.4 m3的大堆体研究菌渣好氧堆肥的可行性,然后通过5个6 L的小堆体详细... 为分析抗生素残留对菌渣堆肥过程的影响,以青霉素菌渣、市政脱水污泥和木屑为原料,研究好氧堆肥过程温度、碳素、氮素等理化参数的变化及青霉素的降解情况.首先通过0.4 m3的大堆体研究菌渣好氧堆肥的可行性,然后通过5个6 L的小堆体详细研究菌渣污泥混合堆肥过程.结果表明:菌渣污泥混合堆肥升温效果优于对照的单纯污泥.堆肥菌渣质量分数与堆肥物料总有机碳(TOC)质量分数成正比,堆体的TOC质量分数随堆肥时间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菌渣残留的青霉素未影响堆肥过程TOC的变化趋势.投加菌渣增加了堆体的水溶性有机碳(WSOC)质量分数,生物可利用碳源的增加促进了堆肥过程微生物的转化作用,有助于堆肥过程温度的升高.添加菌渣有助于减少堆肥原料中的氮素损失,且在第5天已检测不到菌渣中的抗生素残留.可以通过混合堆肥实现菌渣的资源化利用及药物残留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菌渣 城市污泥 好氧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树涛 张立珠 +1 位作者 马军 刘惠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4,204,共5页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可生化性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BA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给水厂应对原水发生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的处理技术及处理效能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明利 崔福义 +1 位作者 赵志伟 牛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79-3289,共11页
城市水源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产生了威胁。综述了国内地表水(包括城市水源水)和给水厂处理出水中PAEs的污染情况,提出粉末炭(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技术(以下简称联用技术)是适合国内目前大多数水厂实情的可以有... 城市水源水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产生了威胁。综述了国内地表水(包括城市水源水)和给水厂处理出水中PAEs的污染情况,提出粉末炭(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技术(以下简称联用技术)是适合国内目前大多数水厂实情的可以有效应对水源水发生PAEs污染的水处理技术。开展了联用技术对原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效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用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水中DEHP,处理出水浊度是影响DEHP去除效果的重要因素,PAC理化特征对联用技术去除原水中DE-HP效果的影响不大。最后基于小试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污染水平下联用技术中PAC的建议投量,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饮用水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粉末炭 混凝沉淀 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部分亚硝化的实现与稳定运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昭 李冬 +3 位作者 邱文新 周利军 张功良 张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066-3071,共6页
在常温(16.4-25.5℃)限氧(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0-0.60 mg/L)条件下,以A/O除磷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容积1.14 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DO质量浓度(〈0.60mg/L)、沿程交替好氧... 在常温(16.4-25.5℃)限氧(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为0-0.60 mg/L)条件下,以A/O除磷工艺二级出水为原水,采用中试规模(容积1.14 m3)的推流式反应器进行部分亚硝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DO质量浓度(〈0.60mg/L)、沿程交替好氧缺氧的运行模式及较恒定的氨氮污泥去除负荷是实现部分亚硝化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反应器4个格室的曝气量分别为4-8,3-4,0和3-5 L/min,沿程形成好氧、好氧、缺氧、好氧的环境,DO质量浓度分别为0.40-0.60,0.25-0.45,0.05-0.10和0.40-0.6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7-9 h,污泥回流比为40%-60%,氨氧化率控制在55%左右,出水m(NO2-N)/m(NH4+-N)平均为1.11,部分亚硝化效果稳定,亚硝化率超过95%,达到后续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滤池进水要求;整个运行阶段污泥沉降性能良好,污泥容积指数(SVI)为60-100 mL/g,未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部分亚硝化 交替好氧缺氧 推流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工艺实现城市污水半亚硝化与生物除磷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斌 张树军 +4 位作者 王俊敏 念东 陈刚新 王淑莹 彭永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4,共5页
城市污水半亚硝化是实现其厌氧氨氧化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但相关研究甚少,为此,利用A/O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反应器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率约为85%;通过调整水力... 城市污水半亚硝化是实现其厌氧氨氧化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但相关研究甚少,为此,利用A/O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反应器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率约为85%;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可控制A/O反应器出水NO2--N/NH4+-N在1.0左右,满足厌氧氨氧化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温度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波动会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破坏.实现半亚硝化的稳定后,A/O反应器除磷稳定性变差,可能与出水游离亚硝酸质量浓度(FNA)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工艺 半亚硝化 生物除磷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黄丽坤 王广智 王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0-1926,共7页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100是颗粒物的主要组成,占TSP的50%∽57%,PM2.5/TSP和PM10/TSP分别达最低值0.17和0.43;在TSP和PM10中,Na、Si、Al、Ca、Fe、K、Mg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沙尘期是非沙尘期的2∽3倍,在TSP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7.28、1.98、19.89、25.82、18.77、4.68和6.49μg/m3,以土壤尘和扬尘为主;TSP中Ca2+、K+、Mg2+在沙尘期的浓度是非沙尘期的2∽3倍,最高达22.23、2.04和1.68μg/m3,主要来自土壤、尘埃,与沙尘有相似的来源;逆轨迹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事件由外来沙尘输入导致,其传输途径比较明显,起始位置为内蒙古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沿途向南经过山西,后转为东北方向,经过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份,最后输送到哈尔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特征 沙尘暴 传输途径 大气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楠 冯玉杰 +1 位作者 吴舜泽 周劲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46,共6页
为提高跨区域环境综合协调管理的效率,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避免跨界水污染引起的环境纠纷,对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及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跨界地区政府间需要共享的水环境信息内容,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思路、跨区域水环境信息传... 为提高跨区域环境综合协调管理的效率,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避免跨界水污染引起的环境纠纷,对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及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跨界地区政府间需要共享的水环境信息内容,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思路、跨区域水环境信息传递方式和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制度4个方面,建立了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跨区域水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是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区域水环境监管应急能力,扩大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管理 水环境 信息共享 共享机制 环境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Anammox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斌 张树军 +4 位作者 王俊敏 常江 孟春霖 王淑莹 彭永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526-2530,共5页
以低C/N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A/O+Anammox工艺的脱氮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Anammox工艺可实现高效脱氮;在进水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为62.01 mg/L,溶解性COD/TN(C/N)为2.42的条件下,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11.48 mg/L,NH4+-N平均质量... 以低C/N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A/O+Anammox工艺的脱氮特性。试验结果表明:A/O+Anammox工艺可实现高效脱氮;在进水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为62.01 mg/L,溶解性COD/TN(C/N)为2.42的条件下,出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11.48 mg/L,NH4+-N平均质量浓度为1.83 mg/L,可以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A/O反应器中TN去除占该工艺TN去除量的51.13%,主要通过缺氧反硝化、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剩余污泥排放实现;AO反应器出水ρ(NO2--N)/ρ(NH4+-N)可控制在1.0左右,满足后续厌氧氨氧化对进水的要求。Anammox反应器TN去除量占该工艺TN去除量的48.87%;半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作用是A/O+Anammox工艺处理低C/N污水实现高效脱氮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自养脱氮 A/O反应器 ANAMMOX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兰河 田宇 +4 位作者 郭静波 赵可 唐同同 王立刚 马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43-1948,共6页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分别利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食用油、甘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分离筛选优势功能菌,在对优势功能菌复配的基础上构建微生物菌剂,并采用SBR装置考察了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效能。结果表...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分别利用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食用油、甘氨酸和牛血清白蛋白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分离筛选优势功能菌,在对优势功能菌复配的基础上构建微生物菌剂,并采用SBR装置考察了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效能。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优势功能菌分别为:葡萄糖代谢功能菌P1和P3,可溶性淀粉代谢功能菌K2和K4,乙酸钠代谢功能菌C2和C3,食用油代谢功能菌Z1和Z2,牛血清白蛋白代谢功能菌N1和N3,甘氨酸代谢功能菌G1和G4;功能菌群最佳复配质量比例为Z∶P∶G∶K∶N∶C=2∶3∶5∶1∶4∶2。与未投加微生物菌剂的SBR系统相比,投加微生物菌剂的生物强化系统对城市污水中COD、TOC、NH4+-N、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1.82%、16.71%、56.06%和70.56%。通过微生物菌剂的投加,生物强化技术显著改善了生化处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使系统中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增加,抗冲击负荷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城市污水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C/N城市污水流量优化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伟 陈强 +1 位作者 汪传新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86-2693,共8页
采用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3.5)生活污水,研究流量分配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实际处理效果以及物料衡算结果为依据来逐步提高首段进水比例以寻求最优的流量运行工况,共确定4组不同的进水流量... 采用改良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3.5)生活污水,研究流量分配对系统处理性能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实际处理效果以及物料衡算结果为依据来逐步提高首段进水比例以寻求最优的流量运行工况,共确定4组不同的进水流量分配。结果表明:在此碳氮比条件下,通过提高首段进水比例的方法并不能降低厌氧区氮氧化物的含量,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微生物同化作用强度对TN的去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段进水比例的提高强化了厌氧区聚磷菌的释磷作用,提高了磷酸盐的去除率;综合考虑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后续可优化空间,确定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例为6:3:1的工况3为最优工况,系统出水COD、氨氮、总氮、磷酸盐浓度分别为45.98、0.04、17.47和2.43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废水 流量分配 沉降 污染 低碳氮比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中国高纬度地区湿地水环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伊滨 任南琪 李志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4,共6页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中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和灌丛沼泽湿地土壤养分及湿地水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以中国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周期影响下的湿地水及两种类型湿地土...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中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和灌丛沼泽湿地土壤养分及湿地水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以中国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周期影响下的湿地水及两种类型湿地土壤中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冻融循环对中国高纬度湿地水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均有较大的影响,森林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0.2%、38%、29.4%,灌丛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7.6%、38.4%、34%;森林沼泽湿地枯枝落叶层中TN的含量下降了11.02%、TP下降了11.5%、有机质增加了25.23%;说明冻融对促进湿地有机物的积累,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水环境 土壤养分 高纬度地区 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