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结构风效应流固耦合机器学习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泽宇 周旭曦 +7 位作者 许楠 王浩炜 杨子鉴 庄简 黎善武 赖马树金 陈文礼 李惠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77,共25页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 随着计算技术与数据科学的迅速发展,机器学习为解决大型结构风效应中复杂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大型结构风效应领域的研究进展,涵盖了结构表面风压预测、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以及基于强化学习的结构振动控制4个主要研究方向。具体而言,结构表面风压预测方面,机器学习能够精准地挖掘结构表面复杂非线性风压场特征;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与建模中,机器学习有效实现了大型结构异常大幅振动识别与精细化建模;对于气动力方程智能识别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大幅提高了非线性方程识别的自动化程度与准确性;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强化学习实现了实时、高效的主动控制策略优化。然而,当前研究在数据融合、模型泛化性与物理可解释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融合物理机制与数据驱动模型,构建具备高泛化性、鲁棒性和物理解释能力的机器学习模型,推动结构风工程进一步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风工程 大型结构 风效应 流固耦合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足尺钢管杆件涡激振动及阻尼控制研究
2
作者 炊晓毅 李巍 +3 位作者 武东亚 武鹏飞 陶亚光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阻尼控制方法。首先,开展了原尺输电塔钢管杆件气动效应研究。对槽型插板节点钢管弱轴向涡激振动响应及尾流展向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引入尾流振子模型,探究了增加阻尼比对钢管杆涡振响应的理论抑制效果的提升。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开展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试验,通过加装TMD对钢管振动响应进行了控制,振幅最多可以下降95.8%,表明TMD可有效提高钢管塔在复杂风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保证钢管服役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尾流振子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理论分析与风洞试验验证
3
作者 刘光辉 张博 +2 位作者 武鹏飞 伍川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流振子模型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心差分法解模型耦合方程,编制圆钢管涡激振动计算程序并设计风洞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旨在研究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特性,为钢管塔涡振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文建立的尾流振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钢管的位移,由于理论模型采用理想铰接约束,试验测得的涡振锁定区较短,且锁定频率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振子模型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SV波作用下设置减震层隧道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同来 董长松 +1 位作者 李爽 樊少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立的输入方法,研究了有和无减震层隧道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地震响应,并分析了减震层环向长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的拉伸损伤和内力峰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减震层在不同的地震波入射角下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减震效果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减震层可以减小二次衬砌的竖向加速度分量;3)减震层的环向长度会影响隧道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SV波 入射角 减震层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圆钢管的涡激振动气动控制研究
5
作者 陶亚光 张博 +4 位作者 武鹏飞 杨文瀚 谢凯 陈文礼 刘光辉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作为一种力学性能卓越的输电塔类型,钢管塔在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当钢管塔材长细比较大且趋于水平布置时,钢管杆在风速较小时容易发生涡激振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这种持续反复的振动可能造成钢管塔构件的疲劳破坏,塔体结构一旦发生破... 作为一种力学性能卓越的输电塔类型,钢管塔在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当钢管塔材长细比较大且趋于水平布置时,钢管杆在风速较小时容易发生涡激振动。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这种持续反复的振动可能造成钢管塔构件的疲劳破坏,塔体结构一旦发生破坏,将直接威胁到电网的稳定运行。针对该问题开展研究,采用大尺寸真型钢管杆件,通过风洞试验分别研究了螺旋形扰流线和被动吹气套环2种涡激振动气动控制措施。分析不同螺旋线数量、螺距和不同孔厚、孔型对涡振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螺旋线控制效果一般,三螺旋线最多可以削减97.7%的涡振,套环控制最多可以削减75.5%的涡振。文中使用足尺模型以满足雷诺数需求,实现更接近输电塔钢管真实环境的研究,为实际工程中钢管涡激振动抑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螺旋线 被动吹气套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巨震的四级地震设防水平一致风险导向定义与决策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吕大刚 周洲 +1 位作者 王丛 于晓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52,共12页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震 设防水平 一致风险 风险导向 目标倒塌风险 目标条件倒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余震影响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温卫平 籍多发 +1 位作者 虞亦琦 翟长海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9,共7页
历史地震表明强余震会进一步增大结构的破坏程度甚至使其倒塌,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所有抗震设计规范均只考虑主震作用而没有直接考虑余震影响。为提出能有效考虑余震影响的抗震设计方法,文章基于主余震设计谱和主震设计谱共设计了12个... 历史地震表明强余震会进一步增大结构的破坏程度甚至使其倒塌,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所有抗震设计规范均只考虑主震作用而没有直接考虑余震影响。为提出能有效考虑余震影响的抗震设计方法,文章基于主余震设计谱和主震设计谱共设计了12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选取50条实际主余震地震动对所有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得到结构倒塌易损性,对比分析了主余震、主震影响区域结构的倒塌储备系数CMR,发现仅采用设计谱进行弹性设计会使得主余震影响区域结构的CMR会小于主震影响区域结构。为实现主余震、主震影响区域结构的倒塌储备等效,首先给出了以基本周期T_(1)为变量的S_(a, 50%collapse)预测公式,然后推导了结构倒塌储备等效方程,并结合设计谱进行数值求解,最后给出了倒塌储备等效条件下以主震影响区域结构基本周期T_(1,M)为变量的主余震影响区域结构基本周期T_(1,A)预测公式,综合使用该预测公式和主余震设计谱可以实现主余震、主震影响区域结构的倒塌储备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钢筋混凝土框架 倒塌储备 抗震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框架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地震动多元破坏势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刘亭亭 于晓辉 吕大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6,107,共11页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地震动对结构的潜在破坏势,考虑多个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多个结构损伤参数对地震动破坏势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地震动多元破坏势评估方法。为说明所提方法,以具有不同高度和不同抗震设防水平的16个钢筋混... 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地震动对结构的潜在破坏势,考虑多个地震动强度参数和多个结构损伤参数对地震动破坏势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地震动多元破坏势评估方法。为说明所提方法,以具有不同高度和不同抗震设防水平的1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100条真实地震动记录作为地震输入。将与地震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相关的8个地震动强度参数进行对数线性组合,构造成地震动多元强度参数的典型变量。将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整体损伤指数、最大楼层加速度进行对数线性组合,构造成结构多元损伤参数的典型变量。通过使地震动强度参数的典型变量和结构损伤参数的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获得可以较好评估地震动破坏势的复合地震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单一地震动参数,复合地震动参数可以更好地评估地震动的破坏势,其与结构损伤的相关性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相关分析 地震动强度 结构损伤 相关性 多元破坏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软弱土层的二维沉积盆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温卫平 陈树培 +1 位作者 白克生 翟长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1,共9页
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成都和西安等位于沉积盆地或盆地边缘场地上,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的盆地效应对于这些城市的城市规划、防震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真实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常含有软弱土层、子盆地... 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成都和西安等位于沉积盆地或盆地边缘场地上,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的盆地效应对于这些城市的城市规划、防震减灾等具有重要意义。真实盆地地质条件复杂,常含有软弱土层、子盆地和小山包等地质构造,以含有软弱土层的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二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放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的大部分区域,软弱表层土的存在均放大了盆地表面的PGA,随着软弱表层土厚度的增加,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的PGA放大系数均呈先减小,再增大,随后再减小的趋势;软弱夹层大体上削弱了盆地的放大作用,随软弱夹层厚度增加,盆地边缘和中央区域的PGA先增大后减小;软弱夹层埋深增加,盆地边缘和中央区域的PGA呈减小趋势。且出现第一峰值下降,第二峰值增加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埋深为30 m和40 m时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效应 软弱土层 地震反应 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原地区群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与地震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明明 尤建洲 +1 位作者 彭慧君 吕大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吉林省松原市地震频发,震后震害明显,损失较大。但由于发生的地震震级较低,且震中位置不在大中城市而未受到广泛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地区群体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地震风险进行分析。文中以松原市查干花镇和宁江区的群体建筑结构为研究... 吉林省松原市地震频发,震后震害明显,损失较大。但由于发生的地震震级较低,且震中位置不在大中城市而未受到广泛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地区群体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地震风险进行分析。文中以松原市查干花镇和宁江区的群体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震害模拟器YouSimulator,输入2017年7月23日松原4.9级地震的实测地震动与20条历史地震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对城市和乡镇的结构损伤情况进行了对比,并进一步分析了两地群体建筑结构的地震风险。分析表明:不考虑经济损失时,乡镇的地震风险高于城市。考虑经济损失后,城市的地震风险高于乡镇。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松原地区的震前防灾减灾,以及震时应急救灾,震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区 群体建筑结构 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地震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吸吹气的圆柱绕流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文礼 郭艳娇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9-995,I0004,共8页
针对圆柱流动控制,分别设计了在圆柱前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吸气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吹气后驻点吸气、前后驻点吸气四种吸吹气方案。对Re=300的二维圆柱绕流无控工况、有控工况进行大涡模拟,通过对其气动力参数、表面压力分布及尾流场特性... 针对圆柱流动控制,分别设计了在圆柱前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吸气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吹气后驻点吸气、前后驻点吸气四种吸吹气方案。对Re=300的二维圆柱绕流无控工况、有控工况进行大涡模拟,通过对其气动力参数、表面压力分布及尾流场特性等分析比较,发现圆柱前后驻点吹气、前驻点吸气后驻点吹气两种方案由于后驻点吹出气流起到阻隔尾流旋涡的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升力脉动。当U_(s-b)/U=1时,升力脉动减小可达到92%以上。同时发现在圆柱前驻点吹气使圆柱前端趋于流线型,正压区压力显著减小,具有显著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主动吸吹气 流动控制 圆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原地区群体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及抗震韧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明明 袁昊祯 彭慧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9-517,共9页
近年来吉林省松原地区破坏性地震频发,十分必要对当地群体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进行分析。对吉林省松原地区的群体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及抗震韧性评估,对比分析城市和乡镇群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抗震韧性。根据《建... 近年来吉林省松原地区破坏性地震频发,十分必要对当地群体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进行分析。对吉林省松原地区的群体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以及抗震韧性评估,对比分析城市和乡镇群体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抗震韧性。根据《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确定群体建筑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流程,通过韧性指数法和韧性等级法对群体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进行定量分析,对城乡抗震韧性的评价结果为当地防震减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区 群体建筑结构 地震响应 抗震韧性 韧性指数 韧性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目标谱的RC框架结构一致地震倒塌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大刚 王丛 乔卓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5-82,共8页
当前的抗震设防参数和抗震设计方法基于传统的“一致危险”范式,需要向更为合理的“一致风险”范式转换。为了实现“一致风险”的防控目标,需要对结构的绝对倒塌风险和相对倒塌风险进行双控,并基于目标谱选取实际地震动记录对结构的两... 当前的抗震设防参数和抗震设计方法基于传统的“一致危险”范式,需要向更为合理的“一致风险”范式转换。为了实现“一致风险”的防控目标,需要对结构的绝对倒塌风险和相对倒塌风险进行双控,并基于目标谱选取实际地震动记录对结构的两种倒塌风险进行一致风险验算。该文以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种目标谱(规范设计谱、一致危险谱和一致风险谱)选取地震动记录,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方法获取结构倒塌易损性曲线和函数,分别选取基于抗震设防参数的地震危险性函数和基于场地安评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函数,对结构的地震倒塌风险进行验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规范设计谱对结构进行地震倒塌风险评价偏于保守,而场地相关谱可考虑地震构造环境不同造成的不同区域地震危险性的差异,可更好实现一致风险的抗震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风险抗震设计 绝对倒塌风险 相对倒塌风险 规范设计谱 一致危险谱 一致风险谱 RC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地震区设定谱的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大刚 王丛 伊广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5,共9页
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只考虑设定地震信息而与结构自振周期无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目前的设定地震信息主要是确定性设定地震,并且没有经过目标谱匹配,因此采用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的结构地震反应离散性较大。文中采用最新的适用于我国强... 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只考虑设定地震信息而与结构自振周期无关,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是目前的设定地震信息主要是确定性设定地震,并且没有经过目标谱匹配,因此采用标准地震动记录集的结构地震反应离散性较大。文中采用最新的适用于我国强震区的地震动预测方程,构建我国4类地震区的设定谱,通过同时匹配设定谱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给出适用于我国4类地震区的标准地震动记录集,可为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可行的地震动记录选用建议和调幅系数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震动记录集 地震动预测方程 设定地震 设定谱 地震动选取 地震动调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增强的流场深度学习建模与模拟方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金晓威 赖马树金 李惠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616-2629,共14页
流体运动理论上可用Navier-Stokes方程描述,但由于对流项带来的非线性,仅在少数情况可求得方程解析解.对于复杂工程流动问题,数值模拟难以高效精准计算高雷诺数流场,实验或现场测量难以获得流场丰富细节.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流体运动理论上可用Navier-Stokes方程描述,但由于对流项带来的非线性,仅在少数情况可求得方程解析解.对于复杂工程流动问题,数值模拟难以高效精准计算高雷诺数流场,实验或现场测量难以获得流场丰富细节.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深度学习等数据驱动技术可利用灵活网络结构,借助高效优化算法,获得对高维、非线性问题的强大逼近能力,为研究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带来新机遇.有别于传统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人工智能任务,深度学习模型预测的流场需满足流体物理规律,如Navier-Stokes方程、典型能谱等.近期,物理增强的流场深度学习建模与模拟方法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流体力学全新研究范式:根据流体物理规律选取网络输入特征或设计网络架构的方法称为物理启发的深度学习方法,直接将流体物理规律显式融入网络损失函数或网络架构的方法称为物理融合的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内容涵盖流体力学降阶模型、流动控制方程求解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增强的深度学习 降阶模型 方程求解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确定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乐乐 唐曹明 +2 位作者 罗开海 黄世敏 吕大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96-202,共7页
采用拟建建筑设计的目标可靠指标直接对既有建筑进行评估往往是不合理的。介绍了确定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方法,包括可接受风险准则、生命安全准则、成本优化准则和可靠度“校准法”,提出了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 采用拟建建筑设计的目标可靠指标直接对既有建筑进行评估往往是不合理的。介绍了确定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方法,包括可接受风险准则、生命安全准则、成本优化准则和可靠度“校准法”,提出了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的最优决策方法。研究表明:可接受风险准则与生命安全准则决定了既有建筑评估的目标可靠指标的下限值;基于贝叶斯方法、验证荷载方法和“等失效概率原则”的“校准法”可以获得符合既有建筑实际的可靠指标;成本优化准则可以使业主以最经济的方案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做出决策。综合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决策,可以使既有建筑的安全与成本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目标可靠指标 生命安全 成本优化 可靠度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带-云图法的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程诗焱 韩建平 +1 位作者 于晓辉 吕大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显著,然而目前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很少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条带-云图法,引入向量型地震动强度指标IM=[IM1,IM2],利用IM1进行基于条带法的结构时程分析,然后采用与地震动持时... 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损伤的影响显著,然而目前地震易损性研究中很少考虑地震动持时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条带-云图法,引入向量型地震动强度指标IM=[IM1,IM2],利用IM1进行基于条带法的结构时程分析,然后采用与地震动持时相关的IM2离散化时程分析统计结果,进行云图法回归分析,建立合理考虑地震动持时影响的结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进而分析地震动持时对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为了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选取具有长、短持时特性的两组地震动作为输入,对3个高度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条带-云图法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条带-云图法获得的IM与结构损伤之间的相关程度明显增加,可以提高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可靠性;与短持时地震动相比,长持时地震动可以在更低的强度水平引起更严重的结构损伤,在易损性分析中需要考虑持时影响;地震动持时对结构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影响与选择的地震动强度指标有关,与能量相关的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地震动持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向量型强度指标 条带-云图法 地震易损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光圆钢筋配筋的锈蚀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以新西兰结构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代旷宇 于晓辉 +2 位作者 吕大刚 Nataraj Sunil Hogan Lucas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3-60,共8页
该文对光圆钢筋配筋RC框架结构在锈蚀环境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光圆钢筋锈蚀引起的材料性能退化及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退化的节点宏单元模型。通过对已有试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所提出节点模型的合理性。以新西兰... 该文对光圆钢筋配筋RC框架结构在锈蚀环境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光圆钢筋锈蚀引起的材料性能退化及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退化的节点宏单元模型。通过对已有试验结果进行模拟,验证所提出节点模型的合理性。以新西兰奥克兰市的一栋光圆钢筋配筋的锈蚀RC结构为例,基于SeismoStruct有限元软件,采用所提出的节点模型建立算例结构完好及锈蚀后的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静力Pushover方法及动力时程分析法对算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光圆钢筋锈蚀引起的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退化幅度要高于变形钢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 光圆钢筋 节点宏单元 RC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U并行计算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与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铭阳 贾明明 吕大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0-197,共8页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体现了不确定性从地震动强度参数到工程需求参数的传递过程,文中介绍并对比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中云图法、单条带法与多条带法的优缺点。以MATLAB+OpenSEES实时交互方式,提出基于CPU并行计算架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体现了不确定性从地震动强度参数到工程需求参数的传递过程,文中介绍并对比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中云图法、单条带法与多条带法的优缺点。以MATLAB+OpenSEES实时交互方式,提出基于CPU并行计算架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显著提高分析效率。提出并行-云图法、并行-单条带法与并行-多条带法,通过RC框剪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分析,开展不同层高RC框剪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云图法的对数标准差普遍大于单条带法与多条带法,过高地估计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而单条带法与多条带法在易损性中位值与对数标准差确定方法上存在差异,单条带法的对数标准差普遍低于多条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CPU并行计算 云图法 单条带法 多条带法 RC框剪结构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型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损伤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紫蓝 冯立倩 +2 位作者 史跃波 温卫平 赵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6-1594,共9页
以往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通常只关注单次地震作用下结构峰值响应,对地下结构在序列型地震动下损伤机理认识不足。聚焦序列型地震动下地铁车站的损伤分析,以揭示余震对地下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合理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挑选7条真实... 以往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通常只关注单次地震作用下结构峰值响应,对地下结构在序列型地震动下损伤机理认识不足。聚焦序列型地震动下地铁车站的损伤分析,以揭示余震对地下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并探究合理的结构抗震性能指标。挑选7条真实主余震序列,通过地震动反演生成下卧基岩序列地震记录。考虑序列地震动方向性和相对强度的影响,开展土-地下结构系统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采用峰值层间位移角,残余层间位移角和Park-Ang指数评估地下结构地震损伤。分析结果表明,余震的方向性对损伤的影响呈现不规律性。主余震相对强度较大时,余震引起主震震损后的地下结构向更高级损伤状态跃迁。在地下结构地震损伤评价指标选择方面,残余层间位移角受主余震的相对方向影响显著,而峰值层间位移角无法反映余震强度小于主震时对结构造成的损伤,均不适合作为表征余震造成地下结构附加损伤的指标。而Park-Ang指数除能反映过度变形损伤外还能反映累积滞回能量耗散,能较好地表征结构在主余震下的真实损伤,较适合作为序列型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损伤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型地震动 地下结构 增量损伤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