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声速扩压叶栅中弯叶片积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丁骏 陈绍文 +2 位作者 王松涛 李燕飞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80,共11页
为了探索负荷径向非对称分布的环形扩压叶栅中弯曲叶片造型参数的选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弯高和正弯角对两种不同分离形态的环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和流道内旋涡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弯叶片正弯角的增大,尾... 为了探索负荷径向非对称分布的环形扩压叶栅中弯曲叶片造型参数的选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比研究了不同弯高和正弯角对两种不同分离形态的环形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和流道内旋涡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弯叶片正弯角的增大,尾缘附近的一对集中脱落涡增强并向叶展中部靠拢,随之造成了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之间区域的损失降低,同时叶展中部的总压损失增大。在集中脱落涡尚未形成的叶栅中,弯叶片则是主要作用于流道中部的尾缘脱落涡,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弱。在一定的弯叶片弯高下,扩压叶栅存在最佳弯角,研究所采用的50%弯高的CDA叶栅在进口条件2下的最佳弯角约为25°,并且相同的弯叶片正弯角对叶片展向负荷较高的一端作用效果更显著。当弯叶片正弯角较大(或接近于最佳弯角)时,叶片展向负荷较高的一侧在弯叶片作用下损失峰值增加更为明显,因而在保持弯叶片的周向相对偏移一致的前提下,最佳弯高在叶展中部偏向于负荷较低的一侧。换言之,最佳弯高应偏向于扩压因子展向不均匀度更大的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环形叶栅 弯曲叶片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叶片造型对涡轮叶栅作用力影响的非定常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彤 王松涛 姜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0-767,共8页
为了研究弯曲叶片对涡轮叶片非定常气动力的控制作用,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压涡轮两级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研究了第一级静叶采用正弯叶片时,汽轮机涡轮叶片非定常气动力和非定常压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弯曲静叶的设计方法... 为了研究弯曲叶片对涡轮叶片非定常气动力的控制作用,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压涡轮两级的内部流场进行了计算,研究了第一级静叶采用正弯叶片时,汽轮机涡轮叶片非定常气动力和非定常压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弯曲静叶的设计方法,通过改变静叶出口处径向压力梯度和涡量分布,能够有效抑制动静叶片表面气动力的非定常脉动作用。但弯叶片给非定常压力场带来的改善是局部的,其对叶片中间截面改善最为显著。从整体上来看,正弯曲的静叶设计对于减小非定常流场中的压力脉动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正弯叶片 非定常性 型面压力 叶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型轴对称端壁造型在大安装角扩压叶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龙新 周逊 +3 位作者 吴帆 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69-1874,共6页
为改善大安装角扩压叶栅角区流动,应用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对其端区进行改型设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凹型曲线覆盖长度以及深度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冲角以及负冲角下,采用合理的凹型端壁造型方案均可不同程度地... 为改善大安装角扩压叶栅角区流动,应用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对其端区进行改型设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凹型曲线覆盖长度以及深度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冲角以及负冲角下,采用合理的凹型端壁造型方案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叶栅端区流动损失和出口落后角度,但在正冲角下,端壁造型曲线选取不当将会提前促发角区失速,恶化端区流场。进一步将凹型轴对称端壁造型技术应用到1.5级压气机中,验证了此种改型方法的有效性,在保证工作范围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整机峰值效率提高了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端壁造型 大安装角扩压叶栅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式非定常脉动抽吸控制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内流动分离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洪鑫 陈绍文 +2 位作者 巩赟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2-560,共9页
为了探索非定常脉冲抽吸在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中控制流动分离的应用前景,掌握非定常脉动抽吸在不同激励参数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首先对非定常脉动抽吸的不同激励参数包括激励频率、位置、前向倾角和侧向倾角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为了探索非定常脉冲抽吸在高负荷压气机叶栅中控制流动分离的应用前景,掌握非定常脉动抽吸在不同激励参数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首先对非定常脉动抽吸的不同激励参数包括激励频率、位置、前向倾角和侧向倾角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然后,基于最优激励参数,将非定常脉动抽吸与传统的定常抽吸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分离的控制中,激励参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激励参数在相应的最优范围内气动性能才能被明显地提升,如果远离相应的最优范围,控制分离的效果将会减弱,甚至导致总压损失增加。当所有激励参数都是其最优值时,在时均抽吸率只有0.4%的情况下,总压损失减小了19%。基于最优激励参数,在相同时均抽吸量的情况下,相比于定常抽吸,非定常脉动抽吸在控制流动分离、改善气动性能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脉冲抽吸 高负荷压气机 激励参数 时均抽吸率 流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声速扩压叶栅中端弯积叠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丁骏 杜鑫 +2 位作者 王松涛 李燕飞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8-836,共9页
为了改善扩压叶栅端区的流动匹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以直叶片和正弯叶片扩压叶栅为应用背景,详细对比研究了不同的端弯叶片积叠方法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扩压叶栅中,前缘增弯的端弯造型可以有效降低来流攻... 为了改善扩压叶栅端区的流动匹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以直叶片和正弯叶片扩压叶栅为应用背景,详细对比研究了不同的端弯叶片积叠方法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亚声速扩压叶栅中,前缘增弯的端弯造型可以有效降低来流攻角,以相同端弯弯角为前提,最为有效的端弯积叠方式是保持尾缘不变的尾缘积叠。无论采用何种端弯积叠方式,都会造成叶片的前部或者后部的局部弯曲,对叶栅流道产生类似于弯叶片的流动控制作用。将尾缘积叠端弯造型应用于正弯叶片中,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叶片前部的正弯效果,但并不会完全抑制;而前缘积叠端弯造型则会促进叶片后部的正弯效果。在亚声速环境下直叶片流道内应用前缘增弯的端弯造型技术时,推荐采用前缘积叠的端弯造型方法;但在正弯叶片流道内应用端弯造型技术时,推荐采用尾缘积叠的端弯积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弯曲叶片 端弯叶片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声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的非定常数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龙新 王松涛 +1 位作者 陈绍文 王仲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879-3885,共7页
为明晰转静干涉对吸附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单级亚声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设计工况点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对比分析了定常与非定常一维气动参数、参数沿展向分布以及内部流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静干涉条件下,单级吸附... 为明晰转静干涉对吸附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单级亚声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设计工况点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对比分析了定常与非定常一维气动参数、参数沿展向分布以及内部流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静干涉条件下,单级吸附式压气机时均总压比及效率与定常计算结果相比基本无变化,但吸力面抽吸量增加,端壁抽吸量减小;静叶对动叶势流干涉作用降低了动叶中部区域的做功能力;动叶反"C"型尾迹在静叶内部输运的过程中进一步扭曲,两端向叶展中部靠拢,级出口气动参数沿展向分布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流动 吸附式压气机 动静干涉 尾迹 位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内部流场结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龙新 杜鑫 +2 位作者 刘勋 陈绍文 王松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2-1668,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做准备,以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口为高亚声速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冲角变化对扩压叶栅壁面流谱以及气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冲角下,后列叶栅内部... 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工作做准备,以基于主/被动联合控制技术设计的高负荷扩压叶栅作为研究对象,在进口为高亚声速的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冲角变化对扩压叶栅壁面流谱以及气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负冲角下,后列叶栅内部存在较大尺度的角区分离流动,构成叶栅损失的主要来源;随着冲角增加,流经串列叶栅近端壁处缝隙流道内流体的相对动量增强,后列叶栅角区分离流动受到抑制,端区二次流动损失降低,+3°冲角下,上、下20%叶展区域内总压损失分别降低了4.4%、6.8%,但前列叶栅叶型分离流动加剧,主流区损失增加;合理协调端壁附面层抽吸技术与串列叶栅技术的应用是提升高负荷扩压叶栅全工况气动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附面层抽吸 串列叶栅 冲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间距对低反力度压气机性能影响的二维非定常数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仲奇 王松涛 张龙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18-2223,共6页
为进一步明晰低反力度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机理,以低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叶展中截面微元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变轴向间距对低反力度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轴向间距缩短后,转子受下游静子势... 为进一步明晰低反力度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机理,以低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叶展中截面微元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变轴向间距对低反力度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轴向间距缩短后,转子受下游静子势流的作用更为明显,近尾缘区域静压波动幅度增加、尾迹亏损加剧;在静子流道输运过程中,转子尾迹呈现出明显的离散趋势且与静子吸力面附面层干涉作用加剧,这导致静子通流损失增加12.976%,整机效率降低了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反力度压气机 轴向间距 非定常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气压气机叶型气动特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9
作者 韩俊 温风波 王松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158,共7页
以高温气冷堆氦气轴流压气机叶型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优化算法与现代流场模拟技术研究了氦气压气机叶型的设计特点和损失特性。数值模拟采用SST湍流模型和γ-Reθ转捩模型,考虑了氦气附面层转捩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比低速空气压气... 以高温气冷堆氦气轴流压气机叶型气动特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优化算法与现代流场模拟技术研究了氦气压气机叶型的设计特点和损失特性。数值模拟采用SST湍流模型和γ-Reθ转捩模型,考虑了氦气附面层转捩对叶型损失的影响。对比低速空气压气机叶型和CDA叶型,研究了具有低损失和宽广工作范围的氦气压气机叶片表面压力分布特点及其附面层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叶型在保持设计工况下损失基本不变的情况,大幅度地增加了氦气叶型的低损失攻角范围,并减小了不同攻角时叶型的落后角。优化叶型在正攻角情况下,附面层转捩显著推迟,氦气压气机叶型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冷堆 氦气压气机 优化叶型 附面层转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燃气涡轮动叶的非轴对称端壁数值研究
10
作者 张洪鑫 李燕飞 +2 位作者 陈绍文 王松涛 王仲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0,201,共4页
为揭示非轴对称端壁控制涡轮动叶二次流的物理机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Bezier曲线造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某一燃气涡轮的第一级动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造型法通过合理地调整横向压力梯度,从而有效地推迟通道涡的发展,使得通道... 为揭示非轴对称端壁控制涡轮动叶二次流的物理机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Bezier曲线造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某一燃气涡轮的第一级动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此造型法通过合理地调整横向压力梯度,从而有效地推迟通道涡的发展,使得通道涡的强度和尺度都小于轴对称端壁对应的情况,进而减小了损失,提升了效率,最优方案使得相对总压损失减小了4.7%,效率提升了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端壁 Bezier曲线造型法 气动性能 通道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声速涡轮静叶尾缘激波对动叶前缘气膜冷却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峰 蔡乐 +1 位作者 王松涛 周逊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3-1300,共8页
为进一步探究跨声速涡轮中非定常激波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以跨声速涡轮级叶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动叶前缘不同弦向位置进行冷气喷射,探讨了静叶尾缘外伸激波的扫掠对动叶前缘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为进一步探究跨声速涡轮中非定常激波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以跨声速涡轮级叶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动叶前缘不同弦向位置进行冷气喷射,探讨了静叶尾缘外伸激波的扫掠对动叶前缘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叶尾缘外伸波接触到动叶前缘时会导致接触点下游气膜冷却效率降低;冷气喷射孔距离前缘越近,每周期内受上游静叶尾缘外伸波影响时间越长,受影响时长在10%~20%周期之间;不同方案中气膜孔下游相同距离位置上,时均冷却效率相差最大可达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涡轮 气膜冷却 尾缘激波 非定常数值模拟 冷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级中低热值燃料燃气轮机透平部分气动方案优化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勋 周逊 +2 位作者 温风波 王松涛 王仲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8,共8页
通过一维计算和准三维计算,对地面重型F级中低热值燃气轮机透平进行了方案设计与优化。由一维优化结果指导准三维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一维优化计算,效率提高0.8%,末级更接近轴向出气,在第2、3级静叶流道存在跨声... 通过一维计算和准三维计算,对地面重型F级中低热值燃气轮机透平进行了方案设计与优化。由一维优化结果指导准三维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一维优化计算,效率提高0.8%,末级更接近轴向出气,在第2、3级静叶流道存在跨声速流动;准三维计算结果中,由于第1级冷却空气量较大,冷却空气掺混损失在总损失中占有较大比例,二次流损失是影响总损失沿叶高分布的重要因素;准三维优化使损失降低,在第3级静叶中,损失较优化前大幅度降低。参考一般F级的透平气动设计的经验,讨论燃气轮机方案设计,探讨如何选择确定一维参数、准三维参数,并进行优化,从而为燃气轮机的透平部分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气动设计 一维 准三维 中低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壁采用孔式抽吸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龙新 陈绍文 +2 位作者 郭昊雁 杜鑫 王松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为明晰孔式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作用效果,实验研究了在端壁不同位置设置抽吸孔时对大折转角扩压叶栅壁面流谱、出口二次流及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改变了原型叶栅内部流场结构,角区分离起始点前进行附面... 为明晰孔式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作用效果,实验研究了在端壁不同位置设置抽吸孔时对大折转角扩压叶栅壁面流谱、出口二次流及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壁抽吸改变了原型叶栅内部流场结构,角区分离起始点前进行附面层吸除可有效延缓通道涡的形成,降低叶栅损失;分离起始点之后角区分离已经充分发展的位置不宜布置抽吸孔;相比较抽吸槽,采用抽吸孔可以通过更少的抽吸量达到相同程度地对叶栅流动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附面层抽吸 抽吸孔 抽吸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叶片技术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骏 杜鑫 +2 位作者 姜斌 孙士珺 王松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109-115,18,共8页
将弯、掠叶片的三维设计技术应用于离心风机叶轮,根据积叠线在周向和子午面内的变化,分别研究正弯、反弯、前掠、后掠、前倾、后倾、前掠正弯和后倾正弯8种叶片。通过比对不同三维设计叶片的整体气动参数、展向的总压损失分布和全周流... 将弯、掠叶片的三维设计技术应用于离心风机叶轮,根据积叠线在周向和子午面内的变化,分别研究正弯、反弯、前掠、后掠、前倾、后倾、前掠正弯和后倾正弯8种叶片。通过比对不同三维设计叶片的整体气动参数、展向的总压损失分布和全周流道不同叶高的相对速度分布云图,研究不同叶片对叶栅流道气动性能和分离流动的影响。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后倾、前掠、正弯、前掠正弯和后倾正弯叶片对风机的气动性能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能有效降低叶栅流道前盘端区的总压损失,控制叶轮全周的分离流动;而前倾、后掠和反弯叶片则造成叶片在气动性能上一定程度的恶化,损失沿叶高增加,叶轮全周的流动情况均一定程度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 风机 弯叶片 掠叶片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弯联合弯叶片对叶栅旋涡结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骏 王松涛 +1 位作者 刘勋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72-2079,共8页
为了研究弯叶片弯角、端弯弯高和端弯弯角三个参数对扩压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和气动性能所造成的影响大小和交互作用的主次顺序,以环形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弯叶片弯... 为了研究弯叶片弯角、端弯弯高和端弯弯角三个参数对扩压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和气动性能所造成的影响大小和交互作用的主次顺序,以环形扩压叶栅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佳弯叶片弯角以平衡集中脱落涡和壁角涡对叶栅出口总压损失分布的影响;弯叶片弯角的提高会导致壁角涡减弱并且涡核靠向端壁,集中脱落涡增强并且涡核靠向流道中部;旋涡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端部高损失区域损失减小并且靠向集中脱落涡涡核,流道中部损失增厚并且向中部收缩。端弯的弯高和弯角对角区的影响明显强于流道中部;壁角涡强度的提高导致端部损失的增加;集中脱落涡涡核向端壁移动,导致流道中部损失向端区扩散,但损失减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压叶栅 正交试验 弯叶片 端弯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膜冷却的涡轮静叶三维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少鹏 迟重然 +4 位作者 王松涛 温风波 蔡乐 冯国泰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4-619,共6页
为研究气冷涡轮叶片设计的特点,搭建了一个可以对采用气膜冷却的气冷涡轮叶片进行全三维优化的平台,该平台可在有冷气喷射的条件下对叶片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平台中采用11参数法对叶片进行造型。针对该造型方法和优化设计的要求对优化... 为研究气冷涡轮叶片设计的特点,搭建了一个可以对采用气膜冷却的气冷涡轮叶片进行全三维优化的平台,该平台可在有冷气喷射的条件下对叶片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平台中采用11参数法对叶片进行造型。针对该造型方法和优化设计的要求对优化变量的选取和优化策略以及优化目标的设定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寻优。采用该平台对某航空涡轮第一级静叶进行了优化。由于对不同目标进行了加权处理,所以随着优化目标侧重点的不同,优化方案的叶型呈现出不同特点,其气动效率和冷却效果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涡轮 气膜冷却 多学科优化 气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顶切方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乐 杜鑫 +1 位作者 王松涛 周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95-100,16,共7页
为了满足某型压气机改型设计的需求,提出并推导了基于位置修正的等流管顶切方法,应用此方法对该压气机进口导叶至第2级静叶的5列叶栅进行了顶切设计,通过三维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顶切对压气机气动性能... 为了满足某型压气机改型设计的需求,提出并推导了基于位置修正的等流管顶切方法,应用此方法对该压气机进口导叶至第2级静叶的5列叶栅进行了顶切设计,通过三维数值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顶切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流量实现快速准确的顶切设计,顶切后的压气机在满足流量要求并保持压比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在不进行任何优化设计时仍然能够具有较高的气动性能,应用此方法进行顶切设计不会导致严重的流场匹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燃气轮机 压气机 顶切 等流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传热设计计算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俊 温风波 +1 位作者 王松涛 洪博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6,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燃气轮机涡轮效率,优化冷却结构设计,以某高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自编Matlab传热程序,结合CFX叶片三维温度场导热进行计算,包括基于管网计算的方案设计和三维传热计算.针对该叶片的特点重新设计了... 为进一步提升燃气轮机涡轮效率,优化冷却结构设计,以某高压涡轮第一级导叶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自编Matlab传热程序,结合CFX叶片三维温度场导热进行计算,包括基于管网计算的方案设计和三维传热计算.针对该叶片的特点重新设计了冷却结构.结果表明:叶片局部出现约1 700 K高温区,但尾缘扰流冷却结构增强了换热系数,叶片平均温度较低,约1 300 K.从该导叶的设计过程及计算结果可看出,所使用的冷却结构设计平台可高效完成冷却结构方案设计及三维温度分布验证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导叶 温度 冷却结构 传热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涡轮低雷诺数条件下气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松涛 刘勋 +2 位作者 周逊 冯国泰 王仲奇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327,共4页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末级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该级涡轮的气动性能。通过计算分析低雷诺数条件对压力场和损失系数的影响,可以看出,与高雷诺数条件相比,在低雷诺数条件下,低压涡轮效率明显降低,损失增大,扩...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末级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该级涡轮的气动性能。通过计算分析低雷诺数条件对压力场和损失系数的影响,可以看出,与高雷诺数条件相比,在低雷诺数条件下,低压涡轮效率明显降低,损失增大,扩压段增加,横向压力梯度增加,附面层增厚。雷诺数的降低,导致黏性力增加,在静叶片吸力面出现分离区,而且随着雷诺数的降低,分离区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涡轮 数值模拟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流动对低反动度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龙新 王松涛 +1 位作者 阮国辉 王仲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571,共6页
为探究叶顶泄漏流动对小展弦比高负荷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不同尺度叶顶间隙下低反动度转子的全工况特性以及叶顶区域的流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叶顶间隙条件下,转子峰值效率最高,但其工作... 为探究叶顶泄漏流动对小展弦比高负荷跨声速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不同尺度叶顶间隙下低反动度转子的全工况特性以及叶顶区域的流场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叶顶间隙条件下,转子峰值效率最高,但其工作范围较窄;叶顶泄漏流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角区分离流动在流道内部的发展,延缓失速的触发,转子喘振裕度提升20%以上;较大尺度叶顶间隙下,波涡干涉导致叶顶泄漏涡破碎,但采用低反动度设计理念可控制破碎的泄漏涡在流道内部不发生大尺度的扩散,从而进一步地保证了转子在近失速点处仍具有较高的效率;综合考虑多方面气动性能要求,对于此类转子应存在最佳的叶顶间隙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压气机 低反动度 叶顶泄漏流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