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认同与理论创新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雅林 唐魁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3,共5页
随着中国社会学规范化、国际化与本土化趋势的加深 ,必然出现一个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与理论资源的最优选择和运用问题。只有处理好方法论认同与理论创新问题 ,才能不断提升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学术质量。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中国社会学 认同 理论资源 方法论 才能 本土化 学术质量 新问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比较——基于大学毕业生的成就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尹海洁 高云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尝试将计算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调查的数据,使用Qnet软件,对大学毕业生成就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计算机神经网络分析。为分析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差异,将神经网络分... 为尝试将计算机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调查的数据,使用Qnet软件,对大学毕业生成就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计算机神经网络分析。为分析这种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差异,将神经网络分析与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神经网络分析的优势,值得关注,但同时也发现其有一定的缺陷。尽管如此,但我们认为,尝试是有意义,它将给社会学研究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成就性水平 神经网络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社会与私人社区:基于中国社区实践的批评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中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98,共8页
社区观的变化因应于人们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解。现代社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私人社区观,这种社区观以个体化社会及其理论为基础;现代社会的脱域机制产生了"脱域的共同体",这种社区形态与私人社区有着复杂的关系。基于嵌入性的视... 社区观的变化因应于人们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理解。现代社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私人社区观,这种社区观以个体化社会及其理论为基础;现代社会的脱域机制产生了"脱域的共同体",这种社区形态与私人社区有着复杂的关系。基于嵌入性的视角,从中国社区实践出发,我们应该从线性地思考私人社区转向对多元社区的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脱域 个体化 私人社区 多元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政治的共谋:对极端现代主义社会工程的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中玉 高云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146,共6页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社会工程师和规划者坚信可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彻底改造。这种唯科学主义立场将政治和社会问题转化为一种技术程序和科学问题,表明了其技术统治论立场;与此同时,科学及其社会影响并没有消除政治,相反产生一系列知识政治问题。一方面,科学成为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建构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知识的权力层级,排斥或贬低其他知识的生产者,进而使得后者依赖于专家体系及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现代主义 社会工程 唯科学主义 技术统治 知识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学的批判理论维度:基于反思性立场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中玉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92,共12页
系统的社会工程学知识应该包含工具性和反思性知识,而反思性的社会工程学需要容纳批判理论和公共社会学的双重维度。批判的社会工程学认为,社会工程的理念基础是对现代性和人类知识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对秩序建构的自信,这种对"知识... 系统的社会工程学知识应该包含工具性和反思性知识,而反思性的社会工程学需要容纳批判理论和公共社会学的双重维度。批判的社会工程学认为,社会工程的理念基础是对现代性和人类知识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对秩序建构的自信,这种对"知识"与理性的自信往往忽视不确定性与无知,并带来破坏力。基于这种基本立场的反思,有助于构建一种建设性的、更合理的社会工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反思性 现代性 批判理论 社会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的三种理论立场:兼对中国社会工程学的批评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中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社会工程在社会理论领域存在三种立场。启蒙运动及其追随者坚信理性与科学可以成为人类控制进而设计自然与社会的工具,总体上对社会工程持有肯定的态度;反思现代性的观点则倾向于认为,借助于科学的合法性与理性的社会组织将社会工程化... 社会工程在社会理论领域存在三种立场。启蒙运动及其追随者坚信理性与科学可以成为人类控制进而设计自然与社会的工具,总体上对社会工程持有肯定的态度;反思现代性的观点则倾向于认为,借助于科学的合法性与理性的社会组织将社会工程化的过程具有了暴力的潜质,进而对社会工程持批判的态度;第三种立场则更多的坚持在批评基础上的重构,在批评的同时,他们分别提出了重视实践知识与自组织秩序的社会工程和"零星的社会工程"等理念。讨论社会工程的中国学者主要的立场则基本上是沿着启蒙哲学的路径论证社会工程的合法性,在知识体系上缺乏一种批判理论和公共社会学意义上的反思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运动 现代性 社会工程 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