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对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借鉴 被引量:4
1
作者 安实 胡晓伟 王健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对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按照"如何做研究-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引入《Transportation Seminar》、学科交叉培养、出... 对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进行了总结和介绍,按照"如何做研究-研究选题-研究方法-成果展示"四个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提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从引入《Transportation Seminar》、学科交叉培养、出国交流、课程设置和面对面讨论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以期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盛顿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震荡微观形成和传播条件研究
2
作者 杨龙海 段丞章 +1 位作者 唐壮 章锡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交通震荡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受驾驶行为异质性影响显著。通过融合驾驶员反应能力和驾驶行为非对称性双参数改进经典跟驰模型,构建了非对称跟驰模型并对交通震荡微观演化规律进行了揭示。稳定性分析表明:交通流失稳现象出现在特定速度与车... 交通震荡的形成与传播机制受驾驶行为异质性影响显著。通过融合驾驶员反应能力和驾驶行为非对称性双参数改进经典跟驰模型,构建了非对称跟驰模型并对交通震荡微观演化规律进行了揭示。稳定性分析表明:交通流失稳现象出现在特定速度与车头间距参数区间,仿真实验进一步识别出3类震荡触发条件:交通流参数进入理论失稳区间;稳定区间内激进型驾驶员初始车头间距无法匹配速度需求;稳定区间内普通型或保守型驾驶员存在速度-车头间距参数失配。基于速度标准差的量化研究发现:低速状态下保守型驾驶员车队的震荡传播速度比激进型快,车头间距扰动引发的震荡呈凹型增长,而速度扰动导致的增长模式存在驾驶人类型分化——激进型与普通型呈指数增长,保守型则为线性增长。当初始速度与车头间距达到参数匹配状态时,震荡传播被显著抑制甚至阻断。研究建立了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与震荡演化规律的量化映射关系,证实参数匹配可使震荡传播风险降低,为智能网联车辆协同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在自适应巡航系统参数优化、混合交通流稳定性提升等领域具有直接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形成传播条件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驾驶人行为 非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四方台斜拉桥成桥静动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黄侨 李忠龙 +2 位作者 吴红林 付金科 孙永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8,28,共4页
介绍哈尔滨四方台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及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 介绍哈尔滨四方台斜拉桥静动载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结合理论计算,对该桥梁结构的实测应力、挠度及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可靠,施工质量优良,桥梁刚度和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成桥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静力试验 动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道路网总体建设水平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树民 孙玉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06-1510,共5页
从路网建设总体情况、路网布局、交叉口状况及道路横断面形式等方面对哈尔滨市道路网总体建设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路网整体功能、路网指标、各类道路的配比、道路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哈尔滨市的道路网总体建设中存在的问... 从路网建设总体情况、路网布局、交叉口状况及道路横断面形式等方面对哈尔滨市道路网总体建设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路网整体功能、路网指标、各类道路的配比、道路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哈尔滨市的道路网总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提高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网的总体建设水平,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七点改善措施.为改善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现状、制定哈尔滨市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 总体建设水平 改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智能网联车队要素的交通震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熊月程 章锡俏 吴淑晶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加入所引发的交通震荡问题,以不同CAV市场渗透率的异质交通流为研究对象,引入CAV车队规模和强度,对异质车队组成进行划分并仿真复现交通震荡现象,采用时空轨迹图和加减速波传播速度可视化交通震荡的演变情况,同时选用加速、减速持续时间衡量交通震荡周期,速度标准差衡量交通震荡振幅.通过设计考虑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因素以及头车不同变速模式的交互实验,探究CAV车队要素和头车不同变速模式对交通震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AV车队规模、强度和渗透率的提高均对震荡周期的减小具有积极影响;车队规模的扩大会增加震荡振幅,而车队强度的增强会减小震荡振幅;随着CAV渗透率的提高,震荡振幅先上升再下降,当渗透率为0.5~0.6时,震荡振幅达到峰值;头车急减速-急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小,头车缓慢减速-缓慢加速模式下的交通震荡周期和振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震荡 智能网联车辆 异质交通流 CAV车队规模和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直 郭乃胜 +3 位作者 金鑫 房辰泽 尤占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0-291,共12页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亟须寻求一种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交通标线涂料。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凭借着优良的耐久性能与环保性能以及高效的施工性,被视为全寿命周期评价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交通标线涂料,是未来交通标线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进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配合比优化,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纳米材料与稀土类发光材料的快速发展也为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目前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在我国的使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其综合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域,未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细微观特性进行充分研究,也未能建立起宏观性能与细微观结构属性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有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需求,尚缺乏一套全面、系统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学者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服役期内的性能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但多针对逆反射性能,性能预测模型仍不够全面。此外,鲜见针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与路面的黏结界面性能及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概述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出发,之后从改性方法、配合比优化、性能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 配合比设计 微观特性 耐久性 逆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道线双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流量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延利 全威 +1 位作者 王华 李浩 《传感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94-2200,共7页
交通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是实现智慧交通(ITS)的重要方向,介绍了一种配备地磁传感器的新型智慧道钉(SRS),具备交通流量检测、车道线增强等功能。针对基于车道线安装的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检测需求,提出基于自适应方差+磁场强度的车辆信号提取... 交通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是实现智慧交通(ITS)的重要方向,介绍了一种配备地磁传感器的新型智慧道钉(SRS),具备交通流量检测、车道线增强等功能。针对基于车道线安装的地磁传感器的交通检测需求,提出基于自适应方差+磁场强度的车辆信号提取方法,该自适应方差指标能够自适应感知检测数据序列中的背景段与信号段,且在背景段稳定在0到2之间,不受检测地点与设备差异的影响;针对单SRS节点面临的复杂检测场景,如存在双车并行、长车辆等,分析了车辆信号规律,提出了识别单车信号、双车信号与长车辆信号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提出了基于边缘服务器的双SRS校正方法,结果表明,单SRS检测的车道流量误差为4.8%,而双SRS检测的车道流量误差为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流量检测 地磁传感器 车辆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WD三参数的路基模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磊 张定一 +2 位作者 肖倩 王龙 姚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了建立能够客观准确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状况的测算方法,改善路面模量反算软件因初值选取不唯一而导致的误差问题,建立了路面弹性层状体系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优化了弯沉盆参数,提出了基于BDI-F 2-d 9的三参数路基模... 为了建立能够客观准确评价既有路基承载能力状况的测算方法,改善路面模量反算软件因初值选取不唯一而导致的误差问题,建立了路面弹性层状体系有限元动力模型,基于相关性分析筛选优化了弯沉盆参数,提出了基于BDI-F 2-d 9的三参数路基模量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多层路面模量反算新方法,并利用北京RIOHTrack环道的4种不同典型路面结构的实测数据对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的FWD三参数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路基模量较常规反算方法更为准确,且与承载板实测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106),两者比值介于0.19~0.28之间,符合已有文献研究结论。以此路基模量预测值作为输入参数并利用沥青路面动力有限元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模拟FWD测试动态过程,从而提高了路面各层模量的反算精度。研究成果为模量反算软件初值选取提供了参考,并为利用弯沉盆参数(DBP指标)构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路基、路面模量反算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FWD模型 非线性特性 路基模量反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正良 王邦杰 王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论了受扰山体风场平均风修正系数和脉动风修正系数随施扰山体坡度、高度和间距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分布模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法和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进行疲劳损伤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框架研究了施扰山体对某两跨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山体坡度的增大,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各部位疲劳损伤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施扰山体高度对各部位疲劳损伤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当施扰山体间距为0~6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施扰山体间距为600~8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陡然增大;在同一施扰山体影响下,支撑导线悬索和导线的端部疲劳损伤均较跨中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支撑输电结构 风振疲劳损伤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复杂山地风场 施扰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冰多分裂输电导线舞动的动态张力随机分析与可靠度评估
10
作者 李正良 王泽宇 +2 位作者 王涛 吕大刚 谭忆秋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结合有限元模型与概率密度演化法,建立了针对覆冰多分裂输电线舞动的动态张力随机分析方法;通过等价极值分布法构建了覆冰多分裂导线舞动的拉断破坏失效准则,进而发展了一种覆冰多分裂输电导线舞动可靠度评估框架;对某单跨覆冰四分裂输... 结合有限元模型与概率密度演化法,建立了针对覆冰多分裂输电线舞动的动态张力随机分析方法;通过等价极值分布法构建了覆冰多分裂导线舞动的拉断破坏失效准则,进而发展了一种覆冰多分裂输电导线舞动可靠度评估框架;对某单跨覆冰四分裂输电导线进行随机动力响应分析与可靠度评估。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高效地分析该跨覆冰输电导线舞动的随机动态张力,导线进入稳定舞动阶段后随机动态张力受多模态共同影响;导线舞动时的拉断破坏可靠概率不会随着初始垂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初始风攻角对导线舞动时的拉断破坏可靠概率影响显著,初始风攻角为20°~60°时该跨导线可靠概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多分裂输电导线 舞动 动态张力 随机动力响应 动力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高速公路分流区跟驰模型
11
作者 杨龙海 车婷婷 +2 位作者 马文奎 章锡俏 陈霖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共14页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高速公路分流区内车辆的跟驰行为,基于全速度差模型(full velocity difference model,FVDM)引入换道压力增益因子构建考虑换道压力和换道行为的跟驰模型。首先,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线性稳定性分析,发现随着换道增益因子的增大,高速公路分流区的稳定区域变小。其次,基于NGSIM数据集中提取的92辆换道车辆的轨迹数据标定改进的跟驰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车辆的速度和位置,与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的全速度差跟驰模型(pressure-based FVDM,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6%;与换道全速度差模型(lane pressure FVDM,LP-FVDM)相比,所构建的考虑换道压力增益和换道驶出间距增益的全速度差模型(pressure-lane pressure FVDM,PLP-FVDM)的仿真误差降低了12%。最后,利用改进的跟驰模型仿真分析分流区内的交通震荡现象,发现车辆的换道行为能够引发交通震荡,在较高的行驶速度下交通震荡的振幅会衰减,当行驶速度较低时,速度标准差沿车队向上游呈现凹增长趋势;换道位置离出口匝道越近所引发的交通震荡越严重;换道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抑制交通震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跟驰模型 交通震荡 换道压力 高速公路分流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
12
作者 李正良 聂元晨 +1 位作者 王涛 吴凤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2,共9页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 800 kV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属于高位水平长悬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比较敏感,亟须开展横担结构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鉴于此,提出一个考虑多重性能水准的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横担结构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框架.首先,以某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竖向动力特性;其次,根据横担结构根部主材的应力比建立横担结构轻微、中度和严重破坏时的多重性能水准;最后,基于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对横担结构开展竖向地震易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悬臂输电塔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受高阶振型影响显著,对结构竖向响应贡献显著的前三阶竖向模态依次为第16、26和29阶模态;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横担根部主材是横担结构的主要受力杆件;与考虑横担结构根部拉弯主材强度破坏相比,在给定竖向地震动强度下,考虑压弯主材失稳破坏的横担结构失效概率明显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长悬臂输电塔 横担结构 竖向地震动 多重性能水准 竖向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邬金麒 纪伦 +3 位作者 郭宏斌 程郅策 刘济玮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 为提高沥青铺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能力,采用CT扫描获取粗集料形状,生成实形粗集料颗粒模型群组,再使用离散元软件生成具有粗集料形状和级配组成特征的沥青混合料仿真试件,探讨数字仿真试验,继而实现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数字化管控。通过4种不同接触行为:粗集料本体、砂浆-砂浆、集料-砂浆、集料-集料,与骨架结构复合构建生成马歇尔仿真试件;采用间接拉伸劈裂试验验证了模型试件的准确性,并结合质量控制典型状况进行了应用和分析。以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为例,进行配合比优化的等体积、等质量替换性能比较的仿真试件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三维离散元构建的马歇尔试件可有效模拟间接拉伸力学行为,并可区分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典型状况;从劈裂强度和断裂能角度分析发现,等体积替换方式较等质量替换方式更接近原级配的劈裂试验性能;较大粒径范围的粗集料形貌与混合料结构联系更加紧密。实形粗集料三维离散元马歇尔仿真试件可以应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使工程管控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集料 离散元 仿真试件 接触行为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eepLabV3+的钢桥锈蚀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海新 贺朝 +2 位作者 程寿山 许瑞宁 张连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60,共8页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 锈蚀检测算法是钢桥管养从人工视觉向机器视觉转型的关键,更是智能化钢桥检测机器人构建的技术基础。面向钢桥智能检测机器人对锈蚀检测算法低能耗和高精度的实际需求,针对DeepLabV3+模型加以改进,采用MobileNetV2主干网络替换原模型中的Xception主干网络,使模型轻量化以易适配移动端设备,优化ASPP模块中的空洞率以提高网络对不同尺寸锈蚀的提取效果,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关键特征的感知和捕捉;将改进后的DeepLabV3+模型与原DeepLabV3+模型、PSPNet模型和U-Net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开展了消融实验;最后,将改进模型搭载于视觉机器人上,并开展实地工程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模型,改进的DeepLabV3+模型对钢桥锈蚀图像的分割准确率平均提高了7.5%,平均交并比平均提高了14.7%,召回率平均提高了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DeepLabV3+ 钢桥锈蚀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检测器的区域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曲昭伟 魏强 +2 位作者 别一鸣 朱慧 王殿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3-410,共8页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状态指标P与路网中车辆平均行程速度的相互关系,确定路网P所表示的交通状态级别;最后利用Vissim软件设计包含9个交叉口的典型路网,根据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区域交通状态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状态判别 固定检测器 不均衡性 权重计算模型 浮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交通事故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孟祥海 郑来 秦观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9年第2期87-92,共6页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哈尔滨市133条主次干道的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检验,最终确定了含有4... 交通事故预测对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结合哈尔滨市133条主次干道的交通及交通事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检验,最终确定了含有41条有效模糊控制规则的模糊逻辑预测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应用模糊逻辑预测模型预测得到的事故数与实际事故数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采用模糊逻辑理论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依据模糊逻辑事故预测模型提出了安全改进因子的概念,可据此查明高风险道路上的突出事故影响因素,从而为改善交通安全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事故预测 模糊逻辑 控制规则 突出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程国柱 莫宣艳 毛程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1期130-134,共5页
在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中,冰雪路面对机动车行驶安全性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采集积雪路面、粗糙冰路面、光滑冰路面、冰雪混合路面的摩擦系数数据,基于驾驶员在冰雪路面行车时的制动反应时间与制动距离分析,计算给出了不同类型... 在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环境中,冰雪路面对机动车行驶安全性有着显著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采集积雪路面、粗糙冰路面、光滑冰路面、冰雪混合路面的摩擦系数数据,基于驾驶员在冰雪路面行车时的制动反应时间与制动距离分析,计算给出了不同类型冰雪状态下对应不同行驶车速的机动车停车距离.基于车间距与停车距离定义了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度,分析结果表明,若驾驶员保持相同的行驶车速与车间距,其在不同类型冰雪路面上行车的安全度有显著的差别.给出了不同类型冰雪路面、不同交通量对应的行车安全最高车速计算方法,以小型车为例,给出了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的最高车速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冰雪路面 摩擦系数 制动距离 行车安全度 车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长期交通荷载下公路路基永久变形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锋 林波 +1 位作者 冯德成 凌贤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为研究季冻区公路路基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永久变形的累积规律,首先基于室内试验获取的路基融土永久应变经验公式,提出季节冻土区路基永久变形计算步骤;并通过建立的基层-路基-地基有限元模型,研究汽车轴型、后轴轴重、行车速度和路基... 为研究季冻区公路路基在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永久变形的累积规律,首先基于室内试验获取的路基融土永久应变经验公式,提出季节冻土区路基永久变形计算步骤;并通过建立的基层-路基-地基有限元模型,研究汽车轴型、后轴轴重、行车速度和路基融化厚度对正常期和春融期路基应力比和永久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正常期路基的应力比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融化路基应力比较正常期大,冻结路基内较正常期小;六轴汽车产生的永久变形大于其他4种轴型汽车;路基内的应力比和永久变形随后轴轴重和路基冻融影响厚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行车速度越低,路基内应力比和永久变形越大.据此提出了季节冻土区长期公路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永久变形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基 永久变形 应力比 长期交通荷载 预测公式 季节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注浆混凝土-粉土界面黏结试验研究
19
作者 郭成超 杨晓东 +3 位作者 刁岳亮 姚红志 白东锋 王复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238,共6页
地下连续墙和周边土体的界面容易发生病害,而高聚物注浆是有效修复加固界面手段,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后的混凝土和粉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使用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恒压注浆系统和自主研制的高聚物对混凝土-土界面进行渗... 地下连续墙和周边土体的界面容易发生病害,而高聚物注浆是有效修复加固界面手段,为了研究高聚物注浆后的混凝土和粉土界面黏结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使用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的恒压注浆系统和自主研制的高聚物对混凝土-土界面进行渗透注浆,通过对注浆后的试件进行直剪试验,探究不同因素对于界面抗剪强度和界面强度参数等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分析直剪试验过程中界面剪切破坏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粉土 界面注浆 高聚物 数字图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增长的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预测 被引量:18
20
作者 章锡俏 王守恒 孟祥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8-1620,共3页
诱增交通量预测是道路交通量预测的一部分,它对项目的经济评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道路技术标准的选用及道路投入运营后的管理.论文通过对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的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分为聚集形成、快速增长和逐渐稳定三个阶段,... 诱增交通量预测是道路交通量预测的一部分,它对项目的经济评价有重大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道路技术标准的选用及道路投入运营后的管理.论文通过对诱增交通量产生机理的分析,总结其发展变化分为聚集形成、快速增长和逐渐稳定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经济增长量的高速公路诱增交通量经济预测模型,在模型中首先给出了诱增交通量预测步骤,然后详细地描述了预测步骤中初期诱增交通量确定方法、交通区经济增长量的预测和诱增交通量经济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对京哈高速公路黑龙江段的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诱增交通量 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