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体观点决策评估方法的城市更新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以深圳市城中村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治理实施办法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颜晓娜 郭湘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3-49,共7页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在城市更新这类利益对峙较为尖锐的领域,触动深层次利益格局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应,因此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预先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 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困扰当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难题,特别是在城市更新这类利益对峙较为尖锐的领域,触动深层次利益格局的公共政策往往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应,因此采用合适的决策分析工具预先化解其中的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主体观点(S-CAD)决策评估方法,发挥其具有鲜明理性逻辑及便于优化平衡各方诉求的特点,对深圳市近期出台的城中村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治理政策进行了评估分析,从主导观点和相关观点的不同立场对该政策的实施效应(一致性)、效率(充要性)和可行性(依赖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政府、违法建筑权利人、村集体等多元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博弈,并预测了其实施的效果,进而为决策部门提供了修改完善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观点决策评估方法 公共政策评估 违法建筑治理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象感知的香港和深圳大学生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宗诚 马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4,共14页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大学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带来的机遇,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深港学生对大湾区形象认知的分析。本文探讨和比较深港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的感知印象,以及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深圳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 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大学生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展带来的机遇,然而目前研究较少关注深港学生对大湾区形象认知的分析。本文探讨和比较深港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整体的感知印象,以及与大湾区城市的联系。深圳大学生对大湾区城市的印象较香港大学生相对正面,有不少共同的主题,与城市间的联系更紧密,对区域政策的关注程度更高以及区域内部人口流动性更频繁。香港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侧重在休闲和活动上,而且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地,对于城市的印象之间相对独立。大湾区城市应该更明确其在大湾区的定位和城市形象,利用当地独特性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推动成熟的城市品牌发展,或创建新品牌,增强在市场上的认知和吸引力。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可根据大学生对城市的印象,因地制宜,采取更能让大学生接受的宣传方式,循序渐进地加深其对大湾区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的熟悉度,促进各地大学生交流学习,增强湾区内各地青年人相互了解,从而优化并提升大学生的区域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印象 粤港澳大湾区 感知形象 区域发展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媒效应的城中村改造影响评价——以深圳大冲村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昕蕊 金广君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 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中村改造长期以来较少关注全周期的影响评价研究。基于城市设计的“触媒理论”,以广东省深圳大冲村改造影响评价为线索,梳理改造过程中项目的定位与方案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两个阶段不同方案的核心指标,分析空间要素的差异,探究在开发商主导模式下,项目改造定位错位、多方利益博弈等诸多问题。最后,从住区形态的角度解析大冲村改造后的变化,并以租客和住客两种人群为线索,分析改造项目对高新区造成的影响。针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价值观念、政策导控、评价体系3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拆除重建类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借鉴,以期规避改造项目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而推动城市更新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大冲村 城中村改造 触媒效应 影响评价 住区形态 职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传导督导:城市设计综合运作系统构建——基于深圳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劲 崔翀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89,共9页
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圳在城市设计领域逐渐形成了通则引导、导则传导和规则督导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机制。针对城市设计的综合运作过程,尝试提出理念、技术和组织三大环节,以及价值、目标、方法、团队、政策和操作6个维度的系统框架... 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深圳在城市设计领域逐渐形成了通则引导、导则传导和规则督导的技术和行政管理机制。针对城市设计的综合运作过程,尝试提出理念、技术和组织三大环节,以及价值、目标、方法、团队、政策和操作6个维度的系统框架。认为理念环节应该明晰其作为社会动力激发者、经济活力助推者和环境魅力塑造者的价值认知,并根据管理服务对象确定底线、中线和高线的差异化导控目标;技术环节要组织专家、专职和专班相互配合的专业技术团队,加强通则、导则和规则等综合手段;组织环节应在操作中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公共政策加强对全社会引导、传导和督导的组织实施,使城市设计的美好意图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运作机制 导控 通则 导则 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逻辑思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继任 邱韵心 +1 位作者 郑雨欣 赵广英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共7页
在解析美丽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战略机制、特色发展路径3个方面提出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建构“空间—时间—人本”三维一体的策略分析框架,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在解析美丽城市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内在逻辑关联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体系、发展战略机制、特色发展路径3个方面提出美丽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通过建构“空间—时间—人本”三维一体的策略分析框架,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3个层次探索美丽城市规划的实践路径,以期为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下美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逻辑与路径参考,助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城市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美丽中国 空间治理 产权规则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存量规划效用研究——以深圳市湖贝旧村更新改造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杨 宋聚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0-124,共5页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目标对地方政府开展存量规划实践提出了本地化、精细化的技术要求。文章以湖贝旧村更新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制度逻辑、项目实施机制两个层面考察深圳市存量规划技术体系的运行效用。研究认为:存量规划是关...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目标对地方政府开展存量规划实践提出了本地化、精细化的技术要求。文章以湖贝旧村更新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制度逻辑、项目实施机制两个层面考察深圳市存量规划技术体系的运行效用。研究认为:存量规划是关于土地从资产到资本的空间系统工程技术,其效用体现为面向开放市场的城市化空间生产组织效率。为完成从空间建构到空间治理的技术转型,存量规划需要从规划内容、规划目标、技术路径等方面开展系统性的制度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规划 多元治理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轨道交通发展对居民活动机会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青峰 王耀武 戴冬晖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2,共5页
在对深圳轨道交通不同时期的居民活动机会测算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其公平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活动机会随着深圳轨道交通发展在增大,同时不同群体间的机会差距也在扩大。公平特征为深圳轨道交通发展先加... 在对深圳轨道交通不同时期的居民活动机会测算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其公平性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活动机会随着深圳轨道交通发展在增大,同时不同群体间的机会差距也在扩大。公平特征为深圳轨道交通发展先加剧了活动机会的不公平,然后又提高了其公平性。深圳轨道交通在不同区位的发展差异是居民活动机会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希望文章提出的工作框架和模型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公平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活动机会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摒弃到找回——历史视角下的建筑装饰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俊贤 虞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3期97-102,共6页
从现代建筑运动到理论多元化的今天,建筑装饰经历了从摒弃到找回的过程,更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壮观式的回归。建筑与装饰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认知存在着变化,但是装饰却一直有着不变的重要作用。而由历史而观... 从现代建筑运动到理论多元化的今天,建筑装饰经历了从摒弃到找回的过程,更在近些年来呈现出壮观式的回归。建筑与装饰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认知存在着变化,但是装饰却一直有着不变的重要作用。而由历史而观,今日装饰背后的一些功能与意义依旧与过去存在着相似之处,而厘清这些将对时下的建筑设计带来重要的借鉴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政治性 交流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街景数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磊 章璇 +1 位作者 韩昊英 何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0,共9页
【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演变和优化是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中国的典型城市上海,街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提供居民休憩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城市街道绿化质量,深入探究上海市中心... 【目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演变和优化是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中国的典型城市上海,街道绿化对于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提供居民休憩空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城市街道绿化质量,深入探究上海市中心城区在2013—2019年之间的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规律。【方法】基于时序街景图像数据,利用DeepLabV3+语义分割技术,详细分析上海市中心城区城市街道绿化结构的空间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2013—2019年,上海城市街道绿化结构中的植物视觉要素占比有所增加,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视觉要素占比分别增加了25.09%、19.32%和42.39%。在街景的地理空间分布中,2019年综合性城市街道绿化结构(乔-灌-草)的数量相比2013年增加了23.99%,尤其是浦东新区和杨浦区的绿化结构增量变化更加明显。表明了城市街道绿化结构要素和绿化结构的增量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绿化监测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城市街道绿化结构演变规律,为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了维护和增强城市绿化的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时序街景 绿化结构 百度街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响应策略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继任 王毅然 +1 位作者 邱梓萱 朱介鸣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解析人民城市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空间极化、空间同化和空间剥夺3个方面梳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民城市理念的缺失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现实挑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出基于产权规则设置、市... 在解析人民城市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空间极化、空间同化和空间剥夺3个方面梳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民城市理念的缺失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现实挑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出基于产权规则设置、市场化机制设计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等的响应人民城市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路径,以为人民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逻辑与路径参考,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产权规则 规划协同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地理信息支持下建成环境与移动型体力活动相关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邓楷 刘烨 周佩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目的】掌握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的关联对主动干预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为系统地验证建成环境的移动型体力活动使用效能,根据自发地理信息、体力活动、环境特征等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31篇描述统计汇报... 【目的】掌握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的关联对主动干预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为系统地验证建成环境的移动型体力活动使用效能,根据自发地理信息、体力活动、环境特征等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31篇描述统计汇报完整的学术论文,对文章信息、样本基本信息、研究分析方法、因变量和自变量信息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论文结果进行量化荟萃分析。【结果】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及主观感知环境均与移动型体力活动存在一致的显著相关关系,关联程度因体力活动类型而异。自然环境中,归一化植被指数、绿化空间密度等自上而下的绿化水平与各类体力活动的正相关性最强;建成环境中,道路密度也与移动型体力活动存在一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便利设施的供给、人行道宽度仅对步行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骑行活动外,居住用地密度与步行、跑步及一般体力活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批量、多尺度、高精度的体力活动自发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者客观掌握城市街区体力活动的分布,比较不同建成环境在多种时空尺度下的体力活动访问模式及使用效能,进而构建街区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适宜性的关联性模型;基于荟萃分析的发现为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优化和新建体力活动干预设施提供了使用效能预测的经验模型,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建设促进健康行为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规划 大数据 自发地理信息 荟萃分析 弹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辅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验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雯 戴冬晖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1,共12页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空间对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本视角出发,探究空间如何被人所体验,其与环境特征有何复杂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路径。针对传统研究存在的难点,梳理了数字...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公共空间对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人本视角出发,探究空间如何被人所体验,其与环境特征有何复杂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新兴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路径。针对传统研究存在的难点,梳理了数字化技术在体验特征描述、空间关联解析和体验预测模拟三个方面提供的多样化支持路径和应用方式,揭示了整体耦合研究系统化、技术测度方法精细化、空间特征分析多元化、体验研究方式动态化的发展趋势,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内在机理三个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城市公共空间 空间体验 以人为本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概念下自然环境对公共健康的主动促进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舒 何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以创造支持性环境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的“主动促进”,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在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上的新议题。为此,本文引入公共健康领域的“扩大、延伸、增强的机会理论”(即TEO,the theory of expanded,...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以创造支持性环境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导向的“主动促进”,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在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上的新议题。为此,本文引入公共健康领域的“扩大、延伸、增强的机会理论”(即TEO,the theory of expanded,extended,and enhancedopportunities),利用该理论对现有“自然—健康”的实证成果进行梳理,提出了TEO概念下自然环境对公共健康的主动促进框架,在“健康绩效”和“健康公平”的核心目标下,从扩大自然接触的积极影响、增强环境体验的感知能力、和延伸社会协同的服务方向三方面阐述了促进过程中的关键路径。旨在获得不同蓝绿空间的要素资源对个体健康水平的最大促进绩效,采取多层设计与多元评价加强群体水平的健康公平,为未来健康人居环境的体制建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和规划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绩效 健康公平 TEO 风景园林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之道:以变应变,依法导控
14
作者 金广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由英文Urban Design一词翻译过来的“城市设计”,和“古已有之”的城市设计有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北美城市设计追本溯源,阐述了北美城市设计以变应变的本质特征,认为城市设计存在的底层逻辑是应对环境复杂多变的行动,因此城市设计成... 由英文Urban Design一词翻译过来的“城市设计”,和“古已有之”的城市设计有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北美城市设计追本溯源,阐述了北美城市设计以变应变的本质特征,认为城市设计存在的底层逻辑是应对环境复杂多变的行动,因此城市设计成果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实施框架,由设计咨询和实施导控两部分组成。进而阐述了城市设计依法导控的关键问题,包括导控的动力、过程、标准与教育。最后,论文针对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个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变化 容积率奖励 制度建设 城市设计师 中国特色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服务视角下城市街区感知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一可 张天霖 +1 位作者 王磊 何捷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45-52,共8页
城市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可在精神感知层面提供景观服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既往研究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源,难以对大规模城市街区景观的居民感知展开量化分析,不利于景观服务评价体系的完... 城市街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游憩的重要空间环境,不仅提供物质产品,还可在精神感知层面提供景观服务,是提升人类福祉的关键。既往研究依赖于有限的数据源,难以对大规模城市街区景观的居民感知展开量化分析,不利于景观服务评价体系的完善。以街景数据为基础,提取绿视率、天空视率、建筑视率3种城市室外环境视觉景观要素;对城市街区居民安全、活力、美丽、富裕、压抑和无聊6项感知指标开展测度;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视觉景观要素与居民精神感知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城市中绿色空间、蓝色空间、灰色空间随城市功能特征均呈现聚集分布的规律:整体绿色视觉要素较匮乏;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具有明显空间分异;绿视率对于居民综合感知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大范围测度城市街区景观的感知情况为景观服务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指导未来的景观提升和城市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服务 街景图像 深度学习 视觉景观要素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权制度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淑娟 赵广英 宋聚生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01,共8页
梳理城市设计中的“公权”“私权”关系,基于物权制度完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是强化城市设计落地实施的关键。通过对城市设计导控要素的法律关系、物权关系进行思辨和归纳总结,研究认为:(1)城市设计实施困难的内在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处理... 梳理城市设计中的“公权”“私权”关系,基于物权制度完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是强化城市设计落地实施的关键。通过对城市设计导控要素的法律关系、物权关系进行思辨和归纳总结,研究认为:(1)城市设计实施困难的内在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法理与学理的逻辑关系,没有基于物权制度厘清城市设计中的法律基础和行政基础;(2)城市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基于公共利益,对发展权等“公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私权”关系的协调;(3)基于物权制度构建的城市设计导控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规划设计权与物权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物权 公共利益 相邻关系 导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县市经济-人口-土地协调关系的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延吉 陈思楠 曾志涵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105,共6页
为揭示福建省经济、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现状,文章遵循分类比较思路,利用统计年鉴及土地出让资料,对2013-2017年经济、人口、土地3个维度的增量和增速数据开展分层聚类分析,将67个县市归并为人口扩张引领型县市、经济扩张引领型县市、... 为揭示福建省经济、人口、土地的协调关系现状,文章遵循分类比较思路,利用统计年鉴及土地出让资料,对2013-2017年经济、人口、土地3个维度的增量和增速数据开展分层聚类分析,将67个县市归并为人口扩张引领型县市、经济扩张引领型县市、土地扩张引领型县市3个大类,然后根据3个维度的引领程度强弱将所有县市进一步划分为7个细类研究重点探讨了各类县市在经济、人口、用地扩张过程中的协调关系与主要特征,进而提出了建立建设用地指标动态管控制度、在省域内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政策建议,以促进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协调发展和高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协调关系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发展水平 常住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19
18
作者 肖作鹏 韩来伟 柴彦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1,共7页
作为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的生活圈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制度框架、技术指引和实施传导等方面嵌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文章阐述了生活圈在东亚国家及地区的概念流变,介绍了“X分钟城市”等类似生活圈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与实践,并... 作为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的生活圈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在制度框架、技术指引和实施传导等方面嵌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文章阐述了生活圈在东亚国家及地区的概念流变,介绍了“X分钟城市”等类似生活圈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背景与实践,并结合西方国家当前类似生活圈的实践,从目标、编制与实施等维度,阐述了我国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特征。同时,从关注现代技术引发的行为逻辑变革、存量规划时代的时空整合以及实施行动规划下的保障等方面归纳了目前我国在生活圈规划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活圈规划嵌入国土空间规划的行动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生活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圈 国土空间规划 社会发展 传导机制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被引量:39
19
作者 孙艺 戴冬晖 +1 位作者 宋聚生 龚咏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97,共5页
基于对深圳市华侨城片区公共型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老年活动人群的调查和观测,通过数据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该模型揭示了老年人活动人数与场地空间环境特征... 基于对深圳市华侨城片区公共型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老年活动人群的调查和观测,通过数据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社区户外活动场地空间环境特征对老年人吸引力的多元回归模型。该模型揭示了老年人活动人数与场地空间环境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使用该模型,计算了华侨城片区的场地吸引力得分,提出了判断场地吸引力强弱的阈值。通过分析模型回归系数,提出了利于场地吸引力提升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老年人 社区户外活动场地 空间环境特征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年以来我国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阿龙多琪 马航 杨彪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0期123-130,共8页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需求的转变,现存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低下、活力衰败等问题成为未来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文章通过检索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空间活力研究文献,从理论探索、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营造策略4方面对公共空间活力研...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需求的转变,现存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低下、活力衰败等问题成为未来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文章通过检索我国2000年以来公共空间活力研究文献,从理论探索、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营造策略4方面对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性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活力借鉴其他领域成果的理论发展历程、活力影响因素探索进程及要点研究方法的转变过程和活力营造策略研究,并对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的进展和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最后从公共空间活力的理论探索、研究方法侧重和研究对象选择等方面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活力 建成环境 研究方法 营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