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5D FEM-MFS的高铁盾构隧道车致振动传播机制及环境响应研究
1
作者 徐晨 肖明清 +3 位作者 薛光桥 何应道 徐巍 王春晖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0-1271,共12页
为在城市密集区的高铁选线及环境振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明确高铁盾构隧道车致振动对沿线环境的振动影响特征与规律,采用基于2.5D有限元-基本解方法(2.5D FEM-MFS)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模型,以设计车速为350 km/h、外径为13.8 m的高铁盾构... 为在城市密集区的高铁选线及环境振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明确高铁盾构隧道车致振动对沿线环境的振动影响特征与规律,采用基于2.5D有限元-基本解方法(2.5D FEM-MFS)的车致环境振动预测模型,以设计车速为350 km/h、外径为13.8 m的高铁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轮轨耦合动力学与波数域场耦合分析,揭示典型工况高铁盾构隧道车致振动振源及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盾构隧道振动呈现显著的频段分化特征,30 Hz以下低频振动以围岩剪切波形式传播(波速为734 m/s),30~70 Hz频段为管片-围岩协同振动,80 Hz以上高频振动由管片弯曲波主导(波速为1 066 m/s或2 000 m/s);2)隧道内Z振级从轨道板处80.9 d B衰减至拱顶47.6 d B,隧道拱顶两侧因高阶振型出现55 d B局部放大;3)地表振动呈现非单调空间衰减特性,存在局部振动放大现象,最大Z振级46.7 d B出现在距隧道中线32 m处,满足Ⅰ类振动功能区限值要求,最大速度为1.73μm/s,满足VC-E级精密仪器容许标准;4)与典型地铁环境振动工况相比,高铁盾构隧道内具有Z振级较低、地表环境振动高频分频振级较低,但随距离衰减缓慢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下线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D有限元-基本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TCFST温度场和长期变形的影响
2
作者 张学昌 李艳华 +1 位作者 张素梅 王玉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7-70,共14页
为分析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TCFST)温度场和长期变形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环境温度作用下的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析模型,以深圳地区为例分析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在太阳照射作用下的截面温度分布规律。... 为分析环境温度对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TCFST)温度场和长期变形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环境温度作用下的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分析模型,以深圳地区为例分析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在太阳照射作用下的截面温度分布规律。设计并完成了6个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试件(内外层钢管总含钢率分别为5.8%、10.5%和15.0%,内外层钢管含钢率比值均为0.75)在常温和环境温度变化时的轴压持荷试验,总持荷时间为850 d,明确了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的长期变形发展规律。基于3种常用的素混凝土长期变形预测模型计算了常温下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长期变形,利用实测数据对其中的EC2素混凝土长期变形预测模型进行修正,确立可以考虑温度影响的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长期变形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截面年平均温度高于20℃时,计算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长期变形时建议考虑温度的影响;内外层钢管总含钢率越大、内外层钢管含钢率比值越大、温度越低,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长期变形越小;外层钢管含钢率和初始加载季节钢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柱的长期变形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荷载 钢管约束 钢管混凝土 环境温度 长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行业再生水灌溉矮牵牛的植物毒理效应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鸿芳 余波平 +4 位作者 卢星星 陈何曦 谢林伸 黄毅 陈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932,共12页
芯片行业废水的再生利用对减少水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芯片行业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的毒理效应,采用矮牵牛作为模型生物,分析2种再生水灌溉期间其生长形态及对总蛋白、叶绿素、抗氧化系统和能... 芯片行业废水的再生利用对减少水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短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芯片行业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的毒理效应,采用矮牵牛作为模型生物,分析2种再生水灌溉期间其生长形态及对总蛋白、叶绿素、抗氧化系统和能量系统标志物的响应特征,基于第二代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v2)法评估再生水灌溉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2种再生水灌溉期间未对矮牵牛的生长形态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灌溉中期(9 d)矮牵牛总蛋白、叶绿素均被显著诱导,随后诱导作用减弱,抑制作用开始显现;灌溉中长期(9~15 d)矮牵牛的抗氧化标志物以抑制效应为主,但机体未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灌溉期间矮牵牛能量系统标志物的响应规律无明显的一致性。芯片行业再生水灌溉矮牵牛的平均IBRv2为0.85~1.72,环境风险水平较低,但因再生水仍含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和溶解性总固体(TDS),可选择敏感的生物标志物组合谷氨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丙二醛(MDA)或超氧化物歧化酶、MDA对环境风险进行监测和管控。建议进一步研发可有效降低芯片行业再生水中氯离子和TDS浓度的处理工艺,以保障芯片行业再生水回用于绿化灌溉的生态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行业 再生水灌溉 矮牵牛 生物标志物 植物毒理效应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和传播规律分析
4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何应道 徐晨 徐巍 王春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2,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 针对高速铁路单洞双线盾构隧道的振动传播问题,建立轨道-隧道-场地的2.5维有限元-基本解耦合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轨道与盾构隧道结构,结合弹性空间格林函数表征围岩介质。通过计算移动轮轨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合弹性波理论分析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上方场地的竖向振动由顶部纵波主导,两侧竖向振动由横波控制;当土层波阻抗从隧道围岩向地表递减时,隧道顶部扩散的柱面纵波经土层界面后趋近平面波特性,侧方横波经界面透射后竖向位移分量显著降低。单洞双线隧道振动分布呈现显著频率相关性:低频振动(0~20 Hz)在隧道正上方地表响应最大,高频振动(40~80 Hz)在偏离隧道中心线一定距离处达到峰值。隧道结构对20 Hz以上振动产生遮挡效应,导致下方围岩振动向上绕射衰减。地表竖向位移分布由频率相关的隧道辐射模式控制,分层土中的波阻抗变化使纵波成为地表振动主导成分。研究揭示了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振动传播的三维空间特性,明确了低频振动集中传播与高频振动侧向辐射的差异化规律,为城市高铁隧道减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环境振动 2.5维有限元-基本解 弹性波 单洞双线隧道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可恢复SFCB-ECC-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白玉磊 靳晓杰 +1 位作者 张玉峰 韩世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为实现高耐久功能可恢复结构,设计了钢-FRP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SFCB)替代钢筋,塑性铰区使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替代混凝土的新型组合柱。在0.13轴压比下,对SFCB-ECC-混凝土组合... 为实现高耐久功能可恢复结构,设计了钢-FRP复合筋(steel-FRP composite bar,SFCB)替代钢筋,塑性铰区使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替代混凝土的新型组合柱。在0.13轴压比下,对SFCB-ECC-混凝土组合柱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评估了SFCB中FRP体积分数(0%,43.6%,100%)和塑性铰区基体类型(ECC,混凝土)对组合柱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的影响。之后通过OpenSees进行了轴压比、SFCB配筋率和ECC强度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SFCB可使试件获得稳定的二次刚度,在2%位移角前,试件无需修复即可快速恢复原有功能;组合柱残余变形随SFCB中FRP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少,但其初始刚度和峰值承载力也相应降低;在塑性铰区使用ECC可进一步减少残余位移,同时显著提高峰值承载力和延性;参数分析显示增大轴压比将提高SFCB-ECC-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但会降低延性;随SFCB配筋率和ECC强度提高,组合柱承载力也相应增大;在实际工程中可合理设计SFCB和ECC材料特性以满足特定结构刚度、强度和可修复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组合柱 抗震性能 OPENSEES 钢-FRP复合筋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可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芯光纤安防工程一体化同步感知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冯谦 马天骄 欧进萍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7,共10页
光纤传感技术可用于安防工程中的各类扰动探测。然而,常规单模光纤安防系统无法同步实现感知入侵模式、量化扰动强度、火灾预警等重要功能。本研究提出基于空分复用多芯光纤的一体化同步感知系统,将多种光纤传感技术复用于一根7芯光纤,... 光纤传感技术可用于安防工程中的各类扰动探测。然而,常规单模光纤安防系统无法同步实现感知入侵模式、量化扰动强度、火灾预警等重要功能。本研究提出基于空分复用多芯光纤的一体化同步感知系统,将多种光纤传感技术复用于一根7芯光纤,其中,光纤光栅纤芯监测结构点式应变与细部温度,相位敏感纤芯实现扰动定位与强度定量,同时拉曼纤芯测量分布式温度场。面向安防实际需求,在后处理阶段通过高阶中心矩、信号极差、空间平均峰度与特征频率等4种方法实现了多参量入侵定位;提出多指标扰动定量方法,其中,面向瑞利散射信号的扰动量化算法利用瑞利散射模型与多参数优化方法,根据光强信号图样求解分布式应变场,搭配光栅纤芯的应变时程,以此构建扰动强度指标,实现多指标扰动定量评估及模式区分;通过拉曼温度场实现火灾(过热)预警,同时提供温度补偿。在防护围栏上通过7种模拟工况测试了系统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本系统的4种定位方法得到了各工况事件的不同时空频特征,能准确定位各事件(定位误差<1 m),其中特征频率法还能有效识别出微小地面振动;定量识别15种强度的冲击荷载,各量化指标与扰动强度的正相关性较好;可同步感知光纤沿线温度场并定位过热点,光栅纤芯与拉曼测温纤芯的结果相符合。本系统解决了传统安防系统监测信息单一、容易误漏报、可信度不足的问题,突破了温度应变交叉敏感、缺乏定量感知能力等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芯光纤 安防工程 多参量传感 空分复用 扰动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的张拉整体结构吸能优化研究
7
作者 冯晓东 沈军 +2 位作者 郑亦汶 赵文雁 刘贺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 为探究影响多自应力模态张拉整体结构吸能性能的因素,制定此类结构合理的吸能优化策略,本文采用天牛须遗传杂交算法分阶段对其开展优化研究。第1阶段中根据张拉整体结构的找形分析理论并匹配构件的单边属性,找寻可使结构成形的初始自应力。第2阶段中以竖向荷载下结构可吸收的最大能量为目标函数,结合拉索松弛及塑性破坏、压杆屈曲和构件碰撞等约束条件,建立约束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独立的空间18杆36索张拉整体结构与拼接的复杂张拉整体结构,当联合优化体系的预应力水平和分布时,吸能效果可分别提升约156.88%和50.75%,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拉整体结构 找形分析 预应力分布 预应力优化 天牛须搜索算法 共旋坐标法 应变能 吸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冰雹致建筑外窗受损量化评估方法
8
作者 闵杰 杨新聪 +2 位作者 金楠 汤至颂 王凤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在冰雹灾害中建筑外窗往往受损严重,导致建筑外围护结构功能失效。传统的损伤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现场调查,客观性和效率不足,难以及时快速地量化评估冰雹导致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损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建筑外窗受... 在冰雹灾害中建筑外窗往往受损严重,导致建筑外围护结构功能失效。传统的损伤评估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现场调查,客观性和效率不足,难以及时快速地量化评估冰雹导致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损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建筑外窗受损情况的智能量化评估方法。基于网络数据训练建筑外窗损伤识别语义分割模型Swin Transformer,通过灾害现场的原位拍摄数据进行迁移学习,实现了建筑外窗损伤的智能量化识别,并据此提出了建筑外窗损伤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建筑外窗的破损区域,精度超过85%,提出的建筑外窗损伤指数,能够较好地评估建筑外窗的损伤情况,并为灾损评估和灾后修复提供可靠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外窗 灾损评估 语义分割 外窗损伤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与预测——以福建省为例
9
作者 张之夏 杨剑 +1 位作者 陈思孝 林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659,共12页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准确评估和预测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文章以福建省84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1年影响福建省的30场台风灾害数据,结合致... 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准确评估和预测台风直接经济损失对于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文章以福建省84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9—2021年影响福建省的30场台风灾害数据,结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承灾体暴露度因子,共计20个关键影响因子,采用LightGBM方法构建台风直接经济损失预测模型,对台风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模型在台风实际直接经济损失动态预测中的适用性。模型重要性分析表明,日最大风速、河网密度、日最大降水、累计降水、单位面积GDP和城市化率是影响福建省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文章构建的模型在训练集上Pearson相关系数R达到0.836、可决系数R2达到0.66,通过4个超强台风案例验证模型性能,预测直接经济损失与实际的损失相关系数在0.6~0.71,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以超强台风“莫兰蒂”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开展动态预测应用,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台风动态变化过程中直接经济损失的动态分布变化,可为福建省及其他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和应急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 LightGBM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制造业再生水回用于景观补水的水生生物毒性评估
10
作者 陈鸿芳 韩琦 +4 位作者 李芳玲 陈美瑞 谢林伸 黄毅 余波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芯片制造业再生水回用于景观补水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物毒性应予以准确评估。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分析其存活个体数量、生长水平和生物标志物对芯片制造业再生水的响应特征,评估再生水回用于景观补水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再生... 芯片制造业再生水回用于景观补水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物毒性应予以准确评估。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分析其存活个体数量、生长水平和生物标志物对芯片制造业再生水的响应特征,评估再生水回用于景观补水的潜在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对斑马鱼个体存活数量无明显影响,但对个体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对斑马鱼总蛋白、抗氧化生物标志物和能量代谢生物标志物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其中,生化处理单元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法的再生水比采用立体生态池法的再生水溶解性总固体高,因此其对斑马鱼的潜在生物毒性也略高。建议进行景观补水回用时先去盐处理,并建立水生生物毒理监测和预警方案,以降低和应对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制造业 再生水 景观补水 斑马鱼 生物毒性 生态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复合体与岩体接触面剪切试验
11
作者 程鹏 谢玉江 +2 位作者 张文生 李锦辉 林建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09-6015,共7页
为了研究岩质边坡生态防护中根土复合体与岩石接触面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不同植物种类、护坡土体类型与岩石风化程度的接触面物理模型,在天然应力条件下,开展了根土岩接触面的直接剪切试验,揭示了接触面抗剪强度和剪切位移的变化规律,... 为了研究岩质边坡生态防护中根土复合体与岩石接触面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不同植物种类、护坡土体类型与岩石风化程度的接触面物理模型,在天然应力条件下,开展了根土岩接触面的直接剪切试验,揭示了接触面抗剪强度和剪切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植物根系形态、护坡土体类型、岩石风化程度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植物根系通过护坡土体并伸入基岩裂隙,显著提高了剪切带土体抗剪强度和土岩交界面抗滑移能力,从而增强了护坡土体与岩石的整体性;接触面抗剪强度与植物根系竖向延伸程度及岩石风化程度正相关,相较于无植物工况,当种植香根草时峰值抗剪强度提高了53.9%,强风化基岩条件下提高峰值强度达22.4%。相较于普通土,添加有黏合剂与团粒剂的基材土可显著提高土体抗剪性能,提升接触面峰值抗剪强度达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土-岩接触面 剪切试验 根系类型 基材土 风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无量纲响应的桥梁频率子空间识别方法
12
作者 金楠 李嘉琪 +2 位作者 全一鑫 施钟淇 曾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3,共17页
当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普遍对行驶车辆参数和速度有较大约束,难以应用于正常行驶的普通车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车辆无量纲响应的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首先,以无量纲化的车-桥耦合运动学方程... 当前基于车桥耦合系统的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普遍对行驶车辆参数和速度有较大约束,难以应用于正常行驶的普通车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车辆无量纲响应的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首先,以无量纲化的车-桥耦合运动学方程为基础,构建基于改进子空间识别法的系统状态方程与输出信号方程,建立了考虑时间差的车辆双轴无量纲响应差值信号方程,从理论上有效地消除了状态方程与输出信号中的路面平整度信息,突破了传统子空间识别法对车辆参数的限制,使该方法适用于任何普通车辆,同时验证了基于单次行驶双轴车辆响应的桥梁频率间接识别方法对简支梁桥频率识别的可行性。然后,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车辆行驶速度、路面平整度等级和随机车辆荷载对桥梁频率间接识别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充分的荷载激励对桥梁频率的稳定识别非常重要,并且能够激发桥梁高阶模态的振动,更有利于桥梁高阶频率的识别。最后,针对一座实际服役的高墩简支梁桥开展现场行车试验,基于车桥动态接触力作为信号输入,验证子空间识别法获得桥梁频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可以提取测试桥梁前2阶频率,在高阶频率的识别中有着更优于MOESP(multivariable output error state space,MOESP)子空间识别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频率间接识别 子空间识别法 车桥耦合 耦合系统解耦方法 无量纲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罩在强风作用下失效过程及易损性分析
13
作者 侯彦岑 徐枫 +2 位作者 胡钢 段忠东 欧进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4-1087,共14页
雷达罩被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设施,在风荷载中破坏严重,因此进行雷达罩结构失效模式和易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大涡模拟进行雷达罩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特性模拟,获得3类不同基座高度雷达罩表面风荷载分布特性,采用函数对其进行... 雷达罩被广泛用于军事和民用设施,在风荷载中破坏严重,因此进行雷达罩结构失效模式和易损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大涡模拟进行雷达罩结构表面风荷载分布特性模拟,获得3类不同基座高度雷达罩表面风荷载分布特性,采用函数对其进行高精度拟合,结果表明其风荷载大小远高于规范中旋转壳顶风荷载体型系数规定,且增加基座高度主要影响雷达罩背风面体型系数。同时利用改进的Hashin准则和Tserpes的刚度退化准则进行雷达罩全过程失效分析,基于此提出了雷达罩风致易损性的分析框架,以失效单元数为损伤指标并给出了3种破坏状态的量化值,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预测雷达罩结构的失效概率,为评估雷达罩的抗风极限性能、预估其损伤程度提供依据,其结果表明:雷达罩破坏极少单元就会造成结构失稳,在低风速下随着基座高度增加,其失效概率增加,不过在高风速下,基座高度超过12 m后再增加其高度不会对雷达罩失效概率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罩 风荷载特性 渐进失效 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亚硫酸盐体系降解抗病毒药物的效能与机制
14
作者 顾玉蓉 阚晓东 +2 位作者 董紫君 张毅 韩琦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80,共8页
利巴韦林(RBV)作为典型抗病毒药物,使用量激增,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能极为有限,导致其向外界水环境释放,引起水生态安全隐患。考察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VUV/亚硫酸盐体系可以高效降解RB... 利巴韦林(RBV)作为典型抗病毒药物,使用量激增,现有污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能极为有限,导致其向外界水环境释放,引起水生态安全隐患。考察了真空紫外(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效能与机制。结果表明,VUV/亚硫酸盐体系可以高效降解RBV。当亚硫酸盐投加量为10 mmol/L,溶液pH=9,紫外光辐照度为4800μW/cm^(2)时,初始浓度为41.0μmol/L的RBV经VUV/亚硫酸盐体系反应180 min,降解率超过95%,RBV降解的表观速率常数为0.0135 min^(-1)。相较于单独VUV体系,VUV/亚硫酸盐体系中RBV降解率的提升主要由强还原物种水合电子(e_(aq)^(-))增加引起。RBV降解速率随紫外光辐照度和溶液pH的升高而加快,随RBV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慢。共存离子Br^(-)、HCO_(3)^(-)和有机物HA均会抑制VUV/亚硫酸盐体系对RBV的降解。RBV在VUV/亚硫酸盐体系中存在3条降解路径,主要涉及酰胺键的断裂、羧基的形成及脱羧、呋喃核糖上羟甲基的氧化、醚键和碳氮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抗病毒药物 真空紫外 亚硫酸盐 水合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边界元法研究应力波在弹塑性半平面域的传播
15
作者 刘建成 李宏军 +1 位作者 赵峰 雷卫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12347-12355,共9页
研究弹塑性半平面域应力波传播问题,对于预测和评估工程动力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振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为精确模拟应力波在弹塑性半平面域介质的传播,基于全空间域基本解的弹塑性动力学半平面问题的时域边界元法建立积分方程,仅需对边界和... 研究弹塑性半平面域应力波传播问题,对于预测和评估工程动力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振动具有重要的价值。为精确模拟应力波在弹塑性半平面域介质的传播,基于全空间域基本解的弹塑性动力学半平面问题的时域边界元法建立积分方程,仅需对边界和屈服域划分网格,对半无限边界构建了一个能够随着应力波的传播实时调整大小的自适应半无限边界单元,该单元外侧结点恰好位于应力波波前位置,从而完全考虑半无限域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以承受爆炸荷载的含半圆柱形沟槽的弹塑性半平面问题作为算例进行了验证,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弹性时域边界元法、普通弹塑性时域边界元法模拟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半无限域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在少量网格离散的前提下精确模拟了应力波在弹塑性半平面域中的传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半无限边界单元 弹塑性半平面问题 应力波传播 时域边界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线性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泓 段忠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在长期监测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特性改变往往会被误认为损伤,从而导致损伤预警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将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聚类算法引入到基于协整(Coi... 在长期监测土木工程结构损伤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特性改变往往会被误认为损伤,从而导致损伤预警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将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的聚类算法引入到基于协整(Cointegration,CI)理论的损伤预警方法中,发展非线性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结构损伤预警方法。该方法以识别的结构模态频率作为协整变量,根据分段线性化的思想,利用GMM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频率样本进行聚类;对相同簇群的频率样本建立线性协整方程;以协整残差作为损伤指标,通过Xbar控制图实现损伤预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瑞士Z24桥的现场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非线性环境温度的影响,减少损伤误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预警 环境影响 高斯混合模型 协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抗剪传力钢筋连接接头受拉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超 梁梓豪 +4 位作者 张素梅 李孝忠 梁伟桥 闫贵海 姚志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91-1399,共9页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的连接是其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环节,针对国内工程常用的灌浆套筒和约束浆锚钢筋连接技术存在施工难度大、效率低、质量不易检验等问题,本文提出了PBL-穿孔钢筋连接接头、PBL-穿孔钢管连接接头和PBL-U形钢筋连...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间钢筋的连接是其适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环节,针对国内工程常用的灌浆套筒和约束浆锚钢筋连接技术存在施工难度大、效率低、质量不易检验等问题,本文提出了PBL-穿孔钢筋连接接头、PBL-穿孔钢管连接接头和PBL-U形钢筋连接接头3种钢筋连接接头,实现预制混凝土单元间钢筋应力的传递,具有施工简便、质量易保证、成本低等优势。对这3种钢筋接头进行了6组参数共18个钢筋接头试件的拉伸性能试验,研究了新型接头试件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得到各参数对新型接头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接头的受拉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钢筋连接接头能够实现钢筋应力的有效传递,验证了新型钢筋连接接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 钢筋连接接头 PBL剪力键 钢管混凝土 拉伸试验 裂缝发展 破坏模式 受拉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惯容系统耗能体系减震性能的实用分析方法
18
作者 邓林 葛新广 李祚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4-2044,共11页
本文推导了由设置惯容系统的高层建筑结构组成的耗能体系随机地震动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并探究了惯容系统在建筑结构中的设置方案,提出了惯容系统耗能体系实用分析法。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的力学构造图及在建筑结构中的设置方案,建立了耗... 本文推导了由设置惯容系统的高层建筑结构组成的耗能体系随机地震动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并探究了惯容系统在建筑结构中的设置方案,提出了惯容系统耗能体系实用分析法。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的力学构造图及在建筑结构中的设置方案,建立了耗能体系耦合地震动方程。针对实际结构动力方程中阻尼和刚度参数不易求解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技术和动力学原理获得了以实模态振动参数表示的无控结构动力方程的等效形式,并重构了串联型惯容系统耗能体系的地震动方程。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的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相对于地面位移、层间位移及惯容阻尼力等系列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简明封闭解的正确性;并研究了实模态振型数对于系列响应0~2阶谱矩的影响和惯容系统设置楼层位置对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对多自由度耗能结构进行响应分析时,采用无控结构自由振动分析时振型参与质量比累计达到100%所对应的实振型个数可获得稳定的分析精度和计算效率;以减少无控结构层间位移作为串联型惯容系统在建筑结构中的布置策略是可行的。本文可为复杂建筑结构设置串联型惯容系统的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惯容系统 二次式分解法 谱矩 封闭解 实用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粒含量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的CFD-DEM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垒雷 邓刚 +3 位作者 李维朝 陈锐 周超 徐立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7-2689,共13页
基于CFD-DEM方法,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细粒含量与间断比对渗蚀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侵蚀率随间断比的增大而增加,当间断比G较小(G<3)时,土样... 基于CFD-DEM方法,开展了不同细粒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与间断比下不连续级配砂砾土渗蚀数值试验,从宏细观角度研究了细粒含量与间断比对渗蚀的联合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侵蚀率随间断比的增大而增加,当间断比G较小(G<3)时,土样内部未发生颗粒迁移现象,表现出较好的内部稳定性,与KéZDI判别准则吻合。当细粒含量不同时,间断比对渗蚀宏细观特征行为影响程度差异显著。当细粒含量较低(如15%)时,细颗粒较少参与土体内部应力传递,渗蚀过程中土样体积、强接触力链以及细颗粒应力分担系数几乎不发生改变,粗颗粒间孔隙直径增大,导致更多弱接触细颗粒流失,从而使得侵蚀率随间断比增加;相反,当细粒含量较高(如35%)时,参与应力传递的细颗粒比例相对较高,间断比增大导致粗颗粒数量减少,细颗粒流失易导致整个土体力链体系破坏,引起骨架颗粒重组变形,进而释放更多约束颗粒,加剧颗粒流失,故侵蚀率增加是孔隙直径增大和渗蚀过程中土骨架不断发生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 渗蚀 间断比 不连续级配土 侵蚀率 颗粒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形貌等效的行道树风荷载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梦思 周晓青 +4 位作者 黄希桂 蔡鸣 崔冬瑾 李伟文 李利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行道树风荷载的准确模拟是对其开展风致失效模式分析以及加固处置的先决条件.为精确模拟行道树的风荷载,提出一种基于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激光扫描与树冠形貌等效融合的典型行道树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行道树的风致失效模... 行道树风荷载的准确模拟是对其开展风致失效模式分析以及加固处置的先决条件.为精确模拟行道树的风荷载,提出一种基于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激光扫描与树冠形貌等效融合的典型行道树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行道树的风致失效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移动式3D激光扫描建立山茶树和南洋楹两种行道树的点云模型,并采用树冠形貌等效方法构建了两种行道树数值分析模型;然后探讨等效建模方法中模型尺寸随风速变化的折减规律;最后分析行道树模型在不同等级风速作用下的风振响应特性和失效模式.研究表明,基于3D激光扫描和树冠形貌等效的行道树风荷载模拟方法可准确模拟行道树风荷载特性,行道树顺风向阻力模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在5%以内;树木破坏形态以弯曲破坏为主,且树木各级枝干初始破坏呈现出3级枝条、2级枝条、1级枝条和主干的顺序特征,但在风速较大时则出现主干或重要枝干破坏先于次要枝干的现象.本研究提出的树冠形貌等效的行道树风荷载模拟方法精确性良好,对城市行道树风致易损性分析以及城市绿化系统的防灾减灾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风荷载 行道树 形貌等效 有限元模拟 失效模式 风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