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业型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姚玉峰 王展 周磊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介绍了作业型助老/助残机器人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在明确残障人士日常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电动轮椅作为基础单元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并对一些关键部件,如7自由度轻型作业臂、人体健康监测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等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助老/助残机器人 模块化 作业臂 人体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慧博 陈军 +2 位作者 潘冬 王兴贵 李甘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某型点波束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关节间隙对驱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关节间隙动力学模型,并将间隙模型嵌入到虚拟样机中,进一步建立含间隙的双轴驱动机构虚拟样机。利用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关... 以某型点波束卫星天线双轴驱动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关节间隙对驱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关节间隙动力学模型,并将间隙模型嵌入到虚拟样机中,进一步建立含间隙的双轴驱动机构虚拟样机。利用虚拟样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关节间隙对双轴驱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给出间隙大小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关节间隙会使运动副构件间发生接触碰撞,导致驱动机构执行末端动力学特性变化,影响运行稳定性,降低定位精度。且随着关节间隙的增大,执行末端的速度误差和加速度误差峰值都随之增大,使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变差。所得结论对双轴驱动机构定位精度的分析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工程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间隙 双轴驱动机构 动力学特性 卫星天线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rameBuffer的LCD驱动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策 杨绪剑 王君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5372-5375,共4页
为开发通用性强、移植性好的液晶驱动程序,对Linux帧缓冲设备驱动程序框架与帧缓冲设备驱动程序层次结构、核心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帧缓冲的处理机制,以及底层驱动的接口函数针对具体的LCD面板如何在嵌入式Linux中编... 为开发通用性强、移植性好的液晶驱动程序,对Linux帧缓冲设备驱动程序框架与帧缓冲设备驱动程序层次结构、核心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帧缓冲的处理机制,以及底层驱动的接口函数针对具体的LCD面板如何在嵌入式Linux中编写帧缓冲设备的驱动程序。依据TFT-LCD LQ092Y3DG01的逻辑要求和时序要求设计了其驱动电路,实现了S3C2410CPU与Linux下嵌入式GUI图形API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 液晶显示 驱动程序 帧缓冲 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机器人检测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军 邓宗全 姜生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1-1745,共5页
研制了用于检测输油管道内壁缺陷的无缆管内机器人检测系统,给出了模块单元串联结构系统组成及实现要求.机器人采用六支撑轮移动机构,通过电驱动行走实现对缺陷位置的精确定位;分析了模块单元两种铰接结构设计及对布线的影响;详细研究... 研制了用于检测输油管道内壁缺陷的无缆管内机器人检测系统,给出了模块单元串联结构系统组成及实现要求.机器人采用六支撑轮移动机构,通过电驱动行走实现对缺陷位置的精确定位;分析了模块单元两种铰接结构设计及对布线的影响;详细研究了机器人电控系统的结构设计及试验方案,以及提高机器人结构可靠性的具体设计方法及解决措施.样机试验验证了机器人关键技术设计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奠定了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机器人 检测系统 模块单元 全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移动机器人的变径机构及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军 陈涛 邓宗全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61,共4页
介绍了管内机器人代表性的驱动方式,总结出轮式驱动的典型变径机构设计特点及变径方式。通过建立驱动轮力分析模型,根据推导出的封闭力与变径参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具体研究了变径参数选择对封闭力的影响规律,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变径能力的... 介绍了管内机器人代表性的驱动方式,总结出轮式驱动的典型变径机构设计特点及变径方式。通过建立驱动轮力分析模型,根据推导出的封闭力与变径参数间的非线性关系,具体研究了变径参数选择对封闭力的影响规律,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变径能力的原因,为管内机器人的设计及性能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移动机器人 变径机构 力学模型 增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状态对镀锌钢板点焊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景哲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0-152,共3页
分别在现场和试验条件下对试验用镀锌钢板进行了连续点焊工艺试验,并对电极不同状态下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极状态的变化会引起焊接过程动态电阻的突变,在动态电阻突变前,点焊接头均为合格,而在动态电阻突变后,... 分别在现场和试验条件下对试验用镀锌钢板进行了连续点焊工艺试验,并对电极不同状态下焊接接头进行了组织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极状态的变化会引起焊接过程动态电阻的突变,在动态电阻突变前,点焊接头均为合格,而在动态电阻突变后,点焊接头均为不合格,因此动态电阻的突变可作为判定焊接接头质量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点焊电极 动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管内移动机器人的驱动建模方法研究
7
作者 陈军 陈涛 邓宗全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了满足注水管内机器人检测系统运动平稳性的要求,研究了机器人防滑转牵引驱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通过建立驱动轮与检测系统的动力学综合模型,并适当变换控制参数,以机器人的输出牵引力为反馈输入,使驱动轮转矩跟随附着系数达到运动速... 为了满足注水管内机器人检测系统运动平稳性的要求,研究了机器人防滑转牵引驱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通过建立驱动轮与检测系统的动力学综合模型,并适当变换控制参数,以机器人的输出牵引力为反馈输入,使驱动轮转矩跟随附着系数达到运动速度调整。仿真结果表明,驱动系统能够获得自行调节能力,维持牵引运动平稳,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基于附着系数进行牵引力反馈输入,可以满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移动机器人 驱动模型 动力学仿真 注水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对埋地管道的自主定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海芳 王瑞 +1 位作者 钟诗胜 刘克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23-1729,共7页
为实现用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遥感检测,提出了机载激光自主定位管道的定位测量方法,利用机载GPS和惯性姿态测量系统得到载机的位置和姿态,结合已知的埋地管道地理位置信息,采用解析几何中的点法式求出激光对管道的自主定位... 为实现用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进行遥感检测,提出了机载激光自主定位管道的定位测量方法,利用机载GPS和惯性姿态测量系统得到载机的位置和姿态,结合已知的埋地管道地理位置信息,采用解析几何中的点法式求出激光对管道的自主定位点;然后利用坐标转换求出激光束在载机坐标系中的方位角和俯仰角,通过机械机构驱动激光完成对管道的引导定位。利用自行研制的激光夹持对准机构进行了地面定点实验,结果显示,地面定位最大误差为8.4m,平均定位误差<6.9 m;若进一步提高载机姿态、位置传感器精度及执行机构精度,激光对管道的引导定位误差会更小。结果表明本文所阐述的激光对埋地管道自主定位算法可用于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的遥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 埋地管道 遥感检测 自主定位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激光对管道自主定位误差的灵敏性分析
9
作者 刘海芳 王瑞 +1 位作者 钟诗胜 刘克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7,共6页
针对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自主定位这一特殊应用背景,对其定位原理进行研究,阐述其实现方法,分析激光对管道定位精度影响的因素,介绍定位误差建模方法。以载机位姿误差为例,给出定位误差敏感误差源的辨识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载机... 针对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自主定位这一特殊应用背景,对其定位原理进行研究,阐述其实现方法,分析激光对管道定位精度影响的因素,介绍定位误差建模方法。以载机位姿误差为例,给出定位误差敏感误差源的辨识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载机的位姿精度是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俯仰角误差对地面点误差影响最大,滚转角误差对地面点误差的影响较小,地面点的定位误差几乎不受载机高度误差的影响。分析结果提高了定位误差避免和误差补偿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 埋地管道 自主定位 定位误差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