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焊枪摆动幅度对304L不锈钢补强板TIG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朱加雷 朱文磊 +3 位作者 焦向东 李守根 郭方涛 张洪涛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8,107,共5页
选用ER316L焊丝,采用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结合摆动焊接技术,在焊枪不同摆动幅度(2,3,4 mm)下对304L不锈钢进行补强板焊接试验,研究了摆动幅度对接头焊缝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摆动幅... 选用ER316L焊丝,采用自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结合摆动焊接技术,在焊枪不同摆动幅度(2,3,4 mm)下对304L不锈钢进行补强板焊接试验,研究了摆动幅度对接头焊缝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摆动幅度下接头焊缝的组织主要由γ-奥氏体和δ-铁素体组成;随着摆动幅度增加,γ相(111)晶面衍射峰强度降低,δ相(110)晶面衍射峰强度增加,较大摆动幅度(3,4 mm)下δ-铁素体以骨架状沿γ-奥氏体柱状晶/等轴晶的晶界分布。随着摆动幅度增加,由于δ-铁素体含量增加、γ-奥氏体含量减少且晶粒细化,焊缝硬度提高,自腐蚀电位减小,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耐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摆动焊接 304L不锈钢 显微组织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鹏 朱强 +1 位作者 秦鹤勇 沈文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31,37,共6页
耐高温材料研究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总结了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高温合金、钛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难熔金属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简... 耐高温材料研究对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总结了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高温合金、钛合金、金属间化合物、难熔金属材料、金属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简单介绍了金属高温氧化理论及高温合金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今后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材料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温材料 高温氧化 防护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环氧树脂绝缘导热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振宁 钟博 +2 位作者 王培侨 王逊 汪青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69,共5页
将氮化硼(BN)粉末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BN/EP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并对其热导率、抗拉强度、断面SEM(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失重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随着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20μm的BN的... 将氮化硼(BN)粉末添加到环氧树脂(EP)中,制备了BN/EP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并对其热导率、抗拉强度、断面SEM(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热失重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随着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20μm的BN的填充量为30%时,由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在25℃时达到了0.92W/(m·K),抗拉强度为15.5MPa。并且随着BN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也逐渐增加,但抗拉强度逐渐降低。热失重分析说明随着BN填充量的增加,绝缘导热材料的起始分解温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复合材料的热失重量逐渐减少,分解温度逐渐升高。此外,随着添加BN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会增大,而抗拉强度却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导热复合材料 氮化硼 环氧树脂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夏龙 徐金城 张文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了短碳纤维增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和ZQSn663锡青铜,对其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小于12%时,锡青铜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ZQSn663锡青... 采用冷压烧结方法制备了短碳纤维增强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和ZQSn663锡青铜,对其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磨损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当碳纤维体积分数小于12%时,锡青铜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ZQSn663锡青铜,磨损率和摩擦因数低于ZQSn663锡青铜。当碳纤维体积分数达到12%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达到最佳。扫描电镜和EDS分析结果表明,ZQSn663锡青铜的磨损是以粘着和磨粒磨损共存的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锡青铜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磨损是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磨损机制 自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塑性变形对W-Cu复合材料组织性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洋 于欢 +1 位作者 张文丛 王尔德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3-166,173,共5页
对不同Cu含量[20%~50%(质量分数)]的热挤压后的W-Cu合金坯料进行轧制,通过对比得出最佳轧制工艺参数,并制备出微观组织均匀、致密度高、性能优异的W-Cu合金板材。结果表明:轧制力随着道次轧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当一次轧下量超过... 对不同Cu含量[20%~50%(质量分数)]的热挤压后的W-Cu合金坯料进行轧制,通过对比得出最佳轧制工艺参数,并制备出微观组织均匀、致密度高、性能优异的W-Cu合金板材。结果表明:轧制力随着道次轧下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当一次轧下量超过60%时,轧制力急剧增加;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加,Cu相发生变形,W相形状基本不发生变化,但W相有细化的趋势;轧制变形能在保持W-Cu合金热挤压后高组织均匀性、高致密度、高性能的基础上获得薄板甚至是箔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轧制 轧下量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焕然 马关胜 +1 位作者 杨智伟 夏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023-4029,共7页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 为了改善传统碳材料的吸波性能,获得具有多元吸波机理的吸波材料,本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后采用溶剂热反应在CNTs@C_(f)上生成Fe_(3)O_(4)纳米颗粒,制备出了Fe_(3)O_(4)/CNTs@C_(f)复合材料,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合成机理和吸波机理。其反射损耗在C波段可达-43.02 dB,随着Fe_(3)O_(4)纳米颗粒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其吸波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 水热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管 Fe_(3)O_(4)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32101不锈钢空气和水下环境激光立焊工艺及焊缝性能对比
7
作者 李松钊 朱加雷 +5 位作者 宋旷达 张洪涛 李桂新 黄钰珊 赵晓鑫 李守根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7,共13页
激光立焊在乏燃料水池壁面位置的缺陷修复过程中易出现熔滴过渡不稳定、熔池下淌等问题,导致焊缝出现气孔、未熔合等缺陷。局部干法水下焊接技术结合了水下干法焊接的高焊缝质量和湿法焊接简便易行的优点,是当前核电站水下修复的首选方... 激光立焊在乏燃料水池壁面位置的缺陷修复过程中易出现熔滴过渡不稳定、熔池下淌等问题,导致焊缝出现气孔、未熔合等缺陷。局部干法水下焊接技术结合了水下干法焊接的高焊缝质量和湿法焊接简便易行的优点,是当前核电站水下修复的首选方式。为了进一步研究水下环境对激光立焊的影响,搭建局部干法水下激光立焊试验平台。以S32101双相不锈钢为母材,针对4 mm U型坡口,进行空气环境和水下环境坡口填充试验,对比分析空气和水下两种环境立焊焊缝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水下环境对焊缝的组织成分、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综合性能仍优于母材,局部干法水下激光立焊技术在核电站乏燃料水池覆板壁面修复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乏燃料水池壁面在役维修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32101双相不锈钢 局部干法水下激光立焊 组织性能 U型坡口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Mg-3Ni-2MnO_2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相转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文丛 贾彬彬 于元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利用充氢反应球磨工艺制备氢化态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测试材料的吸放氢动力性能,并利用Avrami指数研究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中相转变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的... 利用充氢反应球磨工艺制备氢化态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测试材料的吸放氢动力性能,并利用Avrami指数研究储氢材料吸放氢过程中相转变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Mg-3Ni-2MnO2储氢复合材料的吸放氢速度;在150~200℃范围内吸氢时,其Avrami指数由初始阶段的1.0~1.5很快变为0.5,即储氢材料很快进入已形成相的增厚阶段;在150~200℃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吸氢相转变影响不大,但影响相转变速率;放氢过程中,根据Avrami指数的变化,相转变基本过程为形核长大阶段和新相继续稳定长大阶段(无新的晶核形成),温度变化同样影响其放氢速率,但对其放氢过程的相转变规律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材料 吸放氢 Avrami指数 形核长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盐封孔对SiC_p/Al复合材料表面Ni-P镀层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雨 覃春林 王鑫宇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共4页
为提高SiCp/Al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先化学镀镍,再沉积稀土封孔,讨论了稀土溶液主盐Ce(NO3)3浓度和沉积时间对镍-稀土多层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SiCp/Al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沉积稀土时,采用Ce(NO3)3含量1 g/L、成膜时间2 ... 为提高SiCp/Al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先化学镀镍,再沉积稀土封孔,讨论了稀土溶液主盐Ce(NO3)3浓度和沉积时间对镍-稀土多层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SiCp/Al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沉积稀土时,采用Ce(NO3)3含量1 g/L、成膜时间2 h的条件获得的多层膜耐蚀性最好,其腐蚀电位为-0.48mV,腐蚀电流密度为3.54×10-8A/cm2;稀土在膜层中以Ce的氧化物颗粒堆积状态存在,起到了封孔的作用;膜层中的镍磷合金呈多晶态,而稀土含量少,未能测出;稀土溶液浓度越高,沉积速度越快,而在相同浓度下,膜层厚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越厚则膜层结合力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 AL复合材料 镀镍 封孔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速率对Mg_(68)Zn_(28)Y_4自生复合材料I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菲 郭学峰 张忠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5-338,343,共5页
采用两种不同冷却方式的普通铸造技术在Mg68Zn28Y4合金中制备了镁合金稳定态二十面体准晶相,分析了冷却速率对准晶相形成、分布、数量和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合金的组织、相成分及准... 采用两种不同冷却方式的普通铸造技术在Mg68Zn28Y4合金中制备了镁合金稳定态二十面体准晶相,分析了冷却速率对准晶相形成、分布、数量和晶粒尺寸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确定了合金的组织、相成分及准晶相结构.结果表明:Mg68Zn28Y4三元合金在室温冷却过程中,准晶相直接从液相形核、长大;在铸铁模型腔内冷却时,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小,温度场较为平坦,沿铸型纵横截面准晶相分布均匀、晶粒尺寸约为10~15μm;在铸铁板表面冷却时,铸件断面的温度梯度较大,导致冷却速率显著影响准晶相的分布、数量及形貌.准晶相的晶粒尺寸为10~60μm不等,分布由均匀弥散到不均匀散布再到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铸造镁合金 冷却速率 二十面体准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哈氏合金基带多道次轧制仿真研究
11
作者 朱洪锋 付海英 +7 位作者 李鹏远 罗蓉蓉 张腾 左佳欣 胡新波 杨建雷 王勇 庞宗旭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使用DEFORM-3D三维模拟软件对哈氏合金基带的粗轧过程进行多道次仿真,依托流变应力的计算,建立了材料物性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利用前几道次的粗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实验探索了压下率、轧辊形状和摩擦因数对轧制流程的影响... 使用DEFORM-3D三维模拟软件对哈氏合金基带的粗轧过程进行多道次仿真,依托流变应力的计算,建立了材料物性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利用前几道次的粗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实验探索了压下率、轧辊形状和摩擦因数对轧制流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道次压下率的升高,平均轧制力升高,30%道次压下率的轧制流程带来基带应变不均匀性是表面裂纹产生的重要原因,成功预测了后续轧制实验中带材表面产生的裂纹,实际生产应尽量选用20%及以下的压下率;在该应用条件中,新设计的凹面轧辊流程能有效减小轧制力,降低设备要求,提高轧制安全性,实验中部分流程采用凹面轧辊有效地将侧面裂纹的出现延迟到了第8道次;好的润滑条件能减小摩擦,模拟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小,基带轧制的均匀性越好,但会增加工序的时间,也会提高材料进给的难度。研究结果优化了实际轧制流程,降低了基带轧制过程中的表面及边部裂纹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合金 有限元模拟 多道次轧制 压下率 轧辊形状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内二维零膨胀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龙男 王新波 张东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94,共4页
为使FRP结构在太空交变温度场下的热稳定性能要求,研究了面内二维零热膨胀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理论.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和经典层合板理论,分析层合板的纤维含量、混杂比及其铺层角等对层合板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层内混杂复合... 为使FRP结构在太空交变温度场下的热稳定性能要求,研究了面内二维零热膨胀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理论.采用细观力学方法和经典层合板理论,分析层合板的纤维含量、混杂比及其铺层角等对层合板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层内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二维热膨胀系数设计理论.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纤维含量、混杂比及其铺层,可以实现面内二维零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膨胀系数 混杂比 面内二维零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及热处理参数对6082铝合金的影响
13
作者 王建珑 宋江豪 +2 位作者 赵昌德 刘一琦 杨建雷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4,共15页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温度分布更均匀,应变从心部到表面差值增大,随着挤压比的增大,棒材温度升高,等效应变增大,随挤压速度增加,棒材内部温度分布变得更均匀,等效应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在挤压实验中,随坯料温度的减小和挤压比的增大,铝合金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坯料温度250℃、模具温度300℃、挤压比14.79、挤压速度10 mm·s^(-1)。热处理对挤压态铝合金性能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二相粒子的析出、颗粒大小及弥散情况,最终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520℃×0.5 h+180℃×8 h。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挤压+热处理工艺可获得工艺性能较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挤压工艺 有限元仿真 工艺参数优化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掺杂对碳纤维增强锂铝硅复合材料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龙 孙天成 姬栋超 《精密成形工程》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的C_f/LAS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变化规律。方法以碳纤维、TiB_2、硝酸锂、硝酸铝、硅溶胶和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浆料浸渍-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加入TiB_2的碳纤维增强锂铝硅微晶玻璃(LAS)复... 目的研究含有不同质量分数的TiB_2的C_f/LAS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变化规律。方法以碳纤维、TiB_2、硝酸锂、硝酸铝、硅溶胶和氨水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浆料浸渍-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加入TiB_2的碳纤维增强锂铝硅微晶玻璃(LAS)复合材料C_f/LAS(TiB_2),利用XRD、FTIR、万能材料试验机、SEM等对C_f/LAS(TiB_2)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TiB_2的质量分数为1%,3%,5%,9%的Cf/LAS(TiB_2)复合材料,在1000℃热处理30 min后的强度保留率分别为2.9%,29.1%,44.0%,50.0%。结论材料的强度保留率随TiB_2含量的增多而上升,因此C_f/LAS(TiB_2)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随着TiB_2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铝硅微晶玻璃 复合材料 掺杂 TIB2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电损耗型微波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天天 夏龙 +3 位作者 黄小萧 钟博 王春雨 张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共13页
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是开发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理想的吸波材料应为集承载、防热和强吸收于一体的结构性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 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是开发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理想的吸波材料应为集承载、防热和强吸收于一体的结构性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电磁波吸收性能,这些吸收剂的最终目的是在较薄的涂层上实现更宽的有效吸收频率带宽;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广受欢迎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及其电磁波损耗机制;阐述了现今吸波材料的优势、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预测了吸波材料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采用理论、模拟计算以及实际实验紧密结合的手段设计和构筑碳基复合材料将会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 电磁波吸收特性 电磁波损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石墨烯铝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申超 朱德智 +3 位作者 罗铭强 陈文泗 李辉 王春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9-716,共8页
针对石墨烯与铝的界面润湿性差、不易均匀分散等问题,利用超声和机械搅拌方法分散粉体,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成型石墨烯铝材料。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万能试验机、导电率测量仪、激光导热仪等设备对石墨烯铝... 针对石墨烯与铝的界面润湿性差、不易均匀分散等问题,利用超声和机械搅拌方法分散粉体,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成型石墨烯铝材料。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万能试验机、导电率测量仪、激光导热仪等设备对石墨烯铝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进行研究,重点探讨镀镍石墨烯的加入对纯铝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和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可使镀镍石墨烯均匀分散在纯铝中;随着镀镍石墨烯的含量从0%增加到0.87%(质量分数),石墨烯铝材料的抗拉强度、硬度、导电率和热导率均显著提升;当镀镍石墨烯含量为0.87%时,石墨烯铝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194MPa,硬度52HB,相对于纯铝放电等离子烧结试样分别提高了168%和23%;石墨烯铝材料的导电率达到48.5%IACS,热导率为193.4W/(K·m)。石墨烯表面镀镍处理有利于石墨烯与铝二者的界面结合,提升其强度和硬度,但界面处过多的镍会降低石墨烯铝材料的导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放电等离子烧结 微观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硼硅氧烷涂层及其涂覆工艺对SiO_(2f)/SiO_2复合材料防潮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盼 夏龙 温广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2,共5页
石英纤维增强石英陶瓷基(SiO_(2f)/SiO_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耐烧蚀和透波性能,是重要的天线罩材料。但是SiO_2多孔亲水性,使得SiO_(2f)/SiO_2复合材料天线罩极易吸潮,严重影响航天器微波通讯功能。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硼酸通过溶... 石英纤维增强石英陶瓷基(SiO_(2f)/SiO_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耐烧蚀和透波性能,是重要的天线罩材料。但是SiO_2多孔亲水性,使得SiO_(2f)/SiO_2复合材料天线罩极易吸潮,严重影响航天器微波通讯功能。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硼酸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聚硼硅氧烷防潮涂料。实验发现,复合材料在聚硼硅氧烷树脂中浸渍3次得到的涂层防潮效果最佳,表面接触角为130.33°,在50℃、相对湿度96%的条件下72 h后的吸水率降到0.33%。随着浸渍次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潮性 聚硼硅氧烷 天线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TiAl_(3)/2024Al复合材料多向锻造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鸿名 李鑫 +6 位作者 李媛 齐蕾 李志勇 谢长海 郑洁 耿豪宇 陈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TiB_(2)·TiAl_(3)/2024Al复合材料多向锻造金属流动行为,以及锻造温度、锻造道次对复合材料再结晶行为及基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方法将TiB_(2)·TiAl_(3)/2024Al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及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导入Deform-3D有限... 目的研究TiB_(2)·TiAl_(3)/2024Al复合材料多向锻造金属流动行为,以及锻造温度、锻造道次对复合材料再结晶行为及基体晶粒尺寸的影响。方法将TiB_(2)·TiAl_(3)/2024Al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及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导入Deform-3D有限元模拟软件中,建立复合材料多向锻造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分析锻造温度和锻造道次对复合材料多向锻造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多向锻造变形过程中,剧烈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主要分布在材料试样内部的呈“X”形状的区域,单次下压最大等效应变为1.42。锻造1道次时,锻造温度从350℃升至500℃,再结晶体积分数从65.0%升至69.7%,平均晶粒尺寸由350℃的24.6μm降至500℃的21.5μm。在450℃锻造温度下,1道次锻造后,再结晶体积分数为69.2%,平均晶粒尺寸由铸态的45.0μm减小到21.9μm;2道次锻造后再结晶体积分数为89.5%,平均晶粒尺寸为16.3μm;3道次锻造后坯料的再结晶体积分数为96.1%,平均晶粒尺寸为14.3μm。与试验结果比较可知,模拟结果准确可靠。结论提高锻造温度和增大锻造道次可以促进试样发生动态再结晶,从而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多向锻造 数值仿真 动态再结晶 晶粒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3+)/Nd^(3+)/Tm^(3+)共掺碲酸盐玻璃近红外发射和能量传递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安民 马飞云 +2 位作者 崔令江 张鹏 王传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1176,共6页
为满足通信网络飞速发展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传输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对DWDM系统核心器件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碲酸盐玻璃因其具有稀土离子溶解度高,声子能量低和高折射率等优点已成为替代传统掺铒石英光纤... 为满足通信网络飞速发展对密集波分复用系统(DWDM)传输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对DWDM系统核心器件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碲酸盐玻璃因其具有稀土离子溶解度高,声子能量低和高折射率等优点已成为替代传统掺铒石英光纤的理想材料。掺稀土碲酸盐玻璃可以作为宽带光纤放大器的理想增益介质来实现信号有效放大,因此提高掺铒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能并拓展其放大带宽对DWDM系统扩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r^(3+)、Nd^(3+)和Tm^(3+)共同掺杂提高碲酸盐玻璃的放大带宽以获得超宽带发光。Er^(3+)、Nd^(3+)和Tm^(3+)分别通过跃迁产生1.55、1.34和1.85μm波段的发光,且三个近红外发射波段基本相邻。采用三种离子共掺的方式,通过离子间发生能量传递(ET)来实现碲酸盐玻璃在连续光谱中的发光。在TeO_(2)-WO_(3)-ZnO-Na_(2)O-Er_(2)O_(3)碲酸盐玻璃中,先进行Er^(3+)/Nd^(3+)掺杂,分析Er^(3+)/Nd^(3+)间能量传递机理,得到Er_(2)O_(3)、Nd_(2)O_(3)掺杂浓度分别为1、0.1 mol%时玻璃发光强度较佳。再进行不同Tm^(3+)浓度下的Er^(3+)/Nd^(3+)/Tm^(3+)三种离子掺杂,最后采用高温熔融退火法制备得到热稳定性能良好的Er^(3+)/Nd^(3+)/Tm^(3+)掺杂碲酸盐玻璃。Er^(3+)、Nd^(3+)和Tm^(3+)间发生能量传递,在1250~2100 nm范围内产生了发光中心为1.3、1.5和1.8μm的三个波段发光,覆盖了整个O、E、S、C、L和U波段。1.5μm处的荧光半高宽(FWHM)增加到131.68 nm,1.8μm处的FWHM高达251.75 nm。详细分析了三种稀土掺杂时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机理。光谱结果表明,当Er_(2)O_(3)、Nd_(2)O_(3)、Tm_(2)O_(3)掺杂浓度分别为1、0.1、0.2 mol%时,Er^(3+)/Nd^(3+)/Tm^(3+)三掺碲酸盐玻璃是超宽带光纤放大器设计的一种有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酸盐玻璃 近红外发光 能量传递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伟 孙浩 +2 位作者 陈兴东 宋晓国 胡胜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目的针对汽封部件的高质量制造需求,系统研究了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以SUS410/BNi-2/Hastelloy X搭接结构装配的试样放入真空炉中在不同温度(1060~1140℃)下进行钎焊连接,利用SEM和... 目的针对汽封部件的高质量制造需求,系统研究了温度对SUS410/BNi-2/Hastelloy X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以SUS410/BNi-2/Hastelloy X搭接结构装配的试样放入真空炉中在不同温度(1060~1140℃)下进行钎焊连接,利用SEM和EDS等手段分析钎料与母材之间的相互作用,测试接头的力学性能并分析接头断裂行为,研究温度对接头界面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钎缝主要由Ni(s,s)与Cr-B相组成,B元素扩散进入两侧母材,在晶界处聚集形成硼化物相。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缝中富Cr的硼化物和浅灰色Ni(s,s)相消失,形成均匀的Ni(s,s)组织,两侧母材中B元素扩散深度增加。随着钎焊温度不断升高,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逐渐上升,上升到某一强度后,温度继续升高,但强度反而下降,断裂位置由钎缝中心先转移至Hastelloy X基体,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断裂位置又转移至SUS410扩散区。断裂形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结论采用BNi-2黏带钎料实现了SUS410与Hastelloy X合金的可靠连接,接头典型界面组织为SUS410/扩散区((Fe,Cr)+(Fe,Cr)-B)/钎缝区(Ni(s,s)+Cr-B+β_(1)-phases)/扩散区(γ-phase+(Cr,Ni)-B+(Cr,Ni,Mo)-B)/Hastelloy X;钎焊接头的最大抗剪强度为235.6 MPa(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410 Hastelloy X 真空钎焊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