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丛东来 于少鹏 +1 位作者 陈曦 刘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9-275,296,共8页
[目的]研究水资源系统和城镇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为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响应度模型对2006-2017年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序特征、响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目的]研究水资源系统和城镇化系统的相互作用,为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响应度模型对2006-2017年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时序特征、响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①研究期内哈尔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城镇化发展均呈阶段性增长趋势.二者均以2011年前后为时间节点,表现出前期波动、后期趋稳的阶段性特征.②城镇化系统中经济、空间和社会城镇化的上升发展较为同步.人口城镇化起伏较大,有衰退的潜在风险.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深,管理水平提升,但资源赋存不稳定,城市用水负荷增加.③响应关系测算比较中,城镇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变动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经济集聚和空间扩张产生了明显的资源消耗效应,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对城镇化发展有制约作用.[结论]需要运用系统性思维,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为基础,保持城镇化适度发展,合理抑制用水需求并提升水务管理能力,以减轻水资源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利用 城镇化 响应关系 哈尔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工业城市旅游发展城镇化响应的时序演变过程研究--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向阳 杨青山 杨友宝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6-133,共8页
以东北传统老工业城市——长春市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旅游与城镇化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与响应度模型,分析了2001—2013年长春市旅游发展的城镇化响应时序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长春市旅游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 以东北传统老工业城市——长春市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旅游与城镇化系统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指数与响应度模型,分析了2001—2013年长春市旅游发展的城镇化响应时序演变过程.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长春市旅游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个别年份存在波动异常现象;以2003年为时间断面,市域城镇化对旅游发展的响应属性表现为由"负响应"向"正响应"转变,负响应期内响应强度缓慢上升,城镇化对旅游发展的"逆向"反应不断加强,正响应期内响应强度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剧烈响应—稳定响应—响应回落"的演进轨迹.最后提出了实现老工业城市旅游与城镇化协同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城镇化响应 时序演变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犬瘟热病毒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
3
作者 翟羽佳 王晓龙 王昊宁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0,共5页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可以感染多种属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犬瘟热在中国各地不断爆发。为阐明犬瘟热病毒在中国的空间流行病学规律及进化特征,采用系统发育地理学方法,利用BEAST1.10.4、MAFFT7.0等软件,对80条中国的犬瘟...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可以感染多种属动物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犬瘟热在中国各地不断爆发。为阐明犬瘟热病毒在中国的空间流行病学规律及进化特征,采用系统发育地理学方法,利用BEAST1.10.4、MAFFT7.0等软件,对80条中国的犬瘟热H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犬瘟热病毒流行株基因型主要为Ⅰ型,其在中国最早于1964年由贵州起源,传播至北京后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爆发。该流行毒株先经由北京传播至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甘肃、吉林、湖北、陕西、广西和新疆,而后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上述结果对于我国犬瘟热病毒溯源研究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H基因 系统发育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粗—细组分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对定量物源及区域构造-岩浆演化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烨辉 谢远云 +4 位作者 迟云平 康春国 吴鹏 孙磊 刘若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8-1087,共20页
追踪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沙地的物源和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理解陆地景观格局演变、地表过程与地貌动态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科尔沁沙地的物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具有统计意义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库... 追踪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沙地的物源和风-河流相互作用机制对于理解陆地景观格局演变、地表过程与地貌动态以及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科尔沁沙地的物源仍存在较大争议,且缺乏具有统计意义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库。因此,本研究对科尔沁沙地地表风成沙进行多点取样,根据不同粒级(<63μm和>63μm)选取1500颗碎屑锆石进行U-Pb测年分析,并利用逆向蒙特卡罗模型对其物源进行定量约束。结果表明,从目视定性的角度看,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特征非常相似。但定量重建结果显示沙地的物源整体上以中亚造山带的贡献为主(50.5%~61.3%),然而东南部体现出华北克拉通的绝对优势(~75.8%)。科尔沁沙地的物源存在空间异质性,沙地西部和北部的锆石年龄谱极为相似,与南部锆石年龄特征显著不同。科尔沁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基本不受粒度分异的影响,但沙地东南部除外。本文认为,风与河流的协同作用及其由此导致的沉积分异和再循环作用解释了科尔沁沙地碎屑锆石的U-Pb年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科尔沁沙地在~2.5 Ga和~1.85 Ga的U-Pb年龄峰值分别是前寒武纪华北克拉通的生长、拼合与碰撞过程中的两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此外,~1.7 Ga的锆石年龄可能是对Columb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综合响应。古生代以来的锆石年龄峰值(500~400 Ma、300~250 Ma、130~110 Ma)记录了在古亚洲洋的俯冲闭合、蒙古-鄂霍次克海俯冲碰撞和古太平洋的俯冲、回退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多期区域构造-岩浆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锆石U-PB测年 物源 风-河流过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碳补偿研究 被引量:115
5
作者 周嘉 王钰萱 +2 位作者 刘学荣 时小翠 蔡春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55-1961,共7页
选择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3~2016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源/汇进行计算,探究中国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时空演变,并以碳盈亏时空分析为基础,通过生态补偿系数和经济贡献系... 选择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基于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2003~2016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源/汇进行计算,探究中国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和碳吸收时空演变,并以碳盈亏时空分析为基础,通过生态补偿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分析碳排放的差异性,以净碳排放量作为基准值进行碳补偿价值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碳排放总量和净碳排放量除在2015年出现小幅度下降现象,其余年度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碳吸收总量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②土地利用碳吸收的主要载体是耕地和林地,碳汇资源空间差异明显,基本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多数省份在研究期内基本保持一致的碳吸收类型。③碳排放总量分布空间差异显著,且主要来自建设用地。④依据净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将其划分为高碳排放区、一般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碳汇区4种类型。⑤由于各省域碳补偿标准和净碳排放量的差异导致碳补偿价值区域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旭 侯文久 +6 位作者 李晓钰 赵菲 陈庆 于洪贤 柴方营 于婷 鞠永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35-4443,共9页
2015年5月、7月及10月对穆棱河流域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设置鱼类采样点28个.确定穆棱河水域共有鱼类46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鲤形目,有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8.89%;其次是鲑形目,含有5种;鲶形目和鲈形目均含4种;而七鳃鳗目... 2015年5月、7月及10月对穆棱河流域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设置鱼类采样点28个.确定穆棱河水域共有鱼类46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鲤形目,有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8.89%;其次是鲑形目,含有5种;鲶形目和鲈形目均含4种;而七鳃鳗目仅含一种.穆棱河流域的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I=1.10、H'=1.97、J'=0.36、D=1.16.穆棱河水质全年整体呈现中污或重污.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季节影响鱼类物种的水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春季pH值、CODMn、DO、Fe3+、TN、ORP;夏季Fe3+、ORP、TN、pH值、TD;秋季WT、NO2--N、COND、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棱河流域 鱼类 物种多样性 水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的粒度特征及其对地层划分的指示 被引量:8
7
作者 詹涛 曾方明 +11 位作者 谢远云 杨业 马永法 葛俊逸 易亮 迟云平 康春国 姜侠 张俊 娄本军 周鑫 邓成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4期515-521,共7页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但针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成因的研究尚存在不同看法,对其开展详细的粒度特征研究有望对该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地层成因提供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地层进行高分辨率的粒度特征研究,并与黄土高原典型黄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哈尔滨组地层平均粒径、中值粒径以及粒级百分含量等大幅度波动,呈现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变化特征,黄土层粒度粗,古土壤层粒度细,与黄土高原典型第四纪黄土的粒度特征一致。荒山组地层则呈现小幅度波动,沉积动力较稳定。哈尔滨组和荒山组的粒度频率分布、C-M图及粒度参数(平均粒径、标准偏差、偏度、峰度)等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别,指示二者的沉积动力过程明显不同。基于以上粒度特征,结合沉积相特征和已有划分方法,THS钻孔中—晚更新世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哈尔滨组和荒山组,并将哈尔滨组地层判定为风成堆积,将荒山组地层判定为河湖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平原 荒山剖面 哈尔滨组 荒山组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心洲湿地演化及野外调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少鹏 史传奇 +3 位作者 丛东来 郭红 刘宝玲 周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2-205,210,共5页
湿地演化及野外调查是自然地理学、湿地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等课程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内容。由于湿地演化过程复杂,且湿地野外调查不易开展。基于Unity3D技术建设了以哈尔滨阿勒锦岛为例的江心洲湿地演化及野外调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 湿地演化及野外调查是自然地理学、湿地学、生态监测与评价等课程实验教学部分的重要内容。由于湿地演化过程复杂,且湿地野外调查不易开展。基于Unity3D技术建设了以哈尔滨阿勒锦岛为例的江心洲湿地演化及野外调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验内容包括湿地景观演变过程、湿地航空拍摄、野外生态监测3个部分。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提交报告,完成实验。该实验平台建设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与湿地演化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湿地野外调查的基本步骤,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演化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无人机 野外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黑土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丁俊男 王慧 +2 位作者 李鑫 来永才 刘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170-175,202,共7页
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内黑土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T_(0)(0 kg/hm^(2))、T_(1)(350 kg/hm^(2))、T_(2)(750 kg/hm^(2))、T_(3)(1500 kg/hm^(2))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 为探讨施用生物炭对东北大豆不同生育期内黑土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T_(0)(0 kg/hm^(2))、T_(1)(350 kg/hm^(2))、T_(2)(750 kg/hm^(2))、T_(3)(1500 kg/hm^(2))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加生物炭可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其中T_(3)处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9.32%;生物炭对大豆成熟期土壤pH有一定改良作用;碱解氮在大豆生育期内逐渐下降,且含量均大于对照;生物炭对大豆开花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的提高有显著作用;生物炭对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转化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整体上提高了这4种土壤酶的活性;生物炭可提高黑土土壤聚团体的稳定性及积累黑土土壤中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且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总数显著增加。综上所述,生物炭施用后对东北黑土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这些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黑土土壤 酶活性 土壤团聚体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宿奥宇 徐淑梅 +1 位作者 王晓迪 马莹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8-64,共7页
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目前相关研究从早期政策解读阶段逐渐向课程化、体系化转变。在明确研学旅行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利用Citespace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中文文献750篇、外文文献463篇进行比较,分析发文... 研学旅行快速发展,目前相关研究从早期政策解读阶段逐渐向课程化、体系化转变。在明确研学旅行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利用Citespace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中收录的中文文献750篇、外文文献463篇进行比较,分析发文数量、关键词等相关内容。并对国内研究机构进行社会网络分析,且利用ArcGIS对国内研究机构进行空间地域性分析。另外,本文梳理以政策分析、课程内容、地理教育和旅游规划为主的现有研究,提出研学旅行研究展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研学旅行发展方向,进行多学科融合的研学旅行框架,研学旅行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机制构建的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研究综述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动物完整性的扎龙湿地水生态状况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庆 柴一涵 +4 位作者 王天鹅 孙旭 于洪贤 柴方营 林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95,共9页
2019年5、8、10月分别对扎龙湿地春、夏、秋季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类44属72种,轮虫20属36种,原生动物13属20种,枝角类6属8种,桡足类5属8种。确定9个参照点和15个受损点,共选取24个候选生物指标,构建扎龙湿地浮游... 2019年5、8、10月分别对扎龙湿地春、夏、秋季的浮游动物进行采样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4门类44属72种,轮虫20属36种,原生动物13属20种,枝角类6属8种,桡足类5属8种。确定9个参照点和15个受损点,共选取24个候选生物指标,构建扎龙湿地浮游动物完整性指数,核心指标由总分类单元数、枝角类分类单元数、枝角类生物量、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中型浮游动物捕食者组成。采用比值法对0~2.91分布范围数值进行三等分,建立扎龙湿地浮游动物完整性指数(Z-IBI)健康评价标准:02.91时,无干扰。表明扎龙湿地87.5%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12.5%无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 湿地 浮游动物 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犬瘟热空间分布预测
12
作者 邵龙珠 张湧鑫 +2 位作者 王昊宁 黄利亚 王晓龙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第2期41-42,共2页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广泛分布的致死性传染病,犬瘟热的流行对虎豹公园内旗舰物种的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系统的了解犬瘟热在公园内的风险水平,本研究通过最大熵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犬瘟热在东北虎豹公园高发区域的...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广泛分布的致死性传染病,犬瘟热的流行对虎豹公园内旗舰物种的保护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系统的了解犬瘟热在公园内的风险水平,本研究通过最大熵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犬瘟热在东北虎豹公园高发区域的分布及环境因子与犬瘟热暴发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犬瘟热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和依据。研究表明,犬瘟热风险分布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其中最湿季节平均温度以及11月最高温度累计贡献率达6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豹公园 犬瘟热 最大熵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嫁接植物的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赵倩 杨云祺 孟令波 《河北农机》 2021年第14期113-114,共2页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其作为衡量土壤植物肥力的重要指标,根系分泌物是根系植物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根系试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微生态...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将其作为衡量土壤植物肥力的重要指标,根系分泌物是根系植物与土壤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根系试验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归纳了根的概念、组成和主要功能,讨论了根系植物与细菌、真菌等的各种密切关系,探讨了植物根系土壤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分泌物 土壤微生物 嫁接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