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8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防控期“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效果浅析——以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艳 赵宁 +2 位作者 张帅 窦博鑫 辛嘉英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24期92-94,97,共4页
“食品微生物学”是学校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该课程的主体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部分。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紧急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 “食品微生物学”是学校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该课程的主体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个部分。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紧急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介绍了以基于翻转课堂进行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应急措施及教学方式和实施效果。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为其他高校工科类专业课教学质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在线教学应急措施 教学方式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酸基纳米金修饰电极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林林 吴松遥 +5 位作者 郝熙 李伟 张铭 张海鹏 李昕彤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2,共9页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 基于酚酸良好的还原性和无污染性建立酚酸基纳米金传感体系,以实现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灵敏检测。采用不同酚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通过紫外光谱和交流阻抗法获得还原效果最佳的酚酸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利用电沉积法制备GA@AuNPs@Au电极,并由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canning voltammetry,LSV)表征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体系条件为:GA浓度1 mmol/L、孵育温度70℃、反应时间60 min、pH6.0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0.15 mol/L。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浓度在0.001~7 m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分别为0.20μmol/L和0.24μmol/L(S/N=3)。该修饰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酸 纳米金 修饰电极 亚硝酸盐 亚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高校食品类专业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3
作者 王艳 韩天宇 +5 位作者 孙立瑞 辛嘉英 张帅 窦博鑫 刘宁 张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食品生物技术把握着国际食品行业的走向,其作为一门新型技术参与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如何在黑龙江省的统一领导下,融合地方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黑龙江省各高校食品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发挥黑龙江省高校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黑... 食品生物技术把握着国际食品行业的走向,其作为一门新型技术参与着食品行业的发展。如何在黑龙江省的统一领导下,融合地方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和黑龙江省各高校食品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发挥黑龙江省高校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黑龙江省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设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创业能力强、迎合地方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综合型高质量人才,助力黑龙江省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以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融合地方食品生物技术产业需求的黑龙江省高校食品类专业高质量落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思路,旨在培养一批适应区域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区域型+行业型”人才,以平衡食品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与高质量落地人才紧缺之间的矛盾,为黑龙江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生物技术产业需求 食品类专业 高质量落地人才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食品废弃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4
作者 孙立瑞 于放 +3 位作者 李俊生 崔添玉 王艳 辛嘉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3-181,共9页
单细胞蛋白质(single cell protein,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且由较全面的氨基酸组成,是一类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蛋白质资源。文章重点介绍了生产SCP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微藻,及其如何高效转化农业和食品加工废弃物为SCP的过程... 单细胞蛋白质(single cell protein,SCP)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且由较全面的氨基酸组成,是一类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蛋白质资源。文章重点介绍了生产SCP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微藻,及其如何高效转化农业和食品加工废弃物为SCP的过程。同时,概述了SCP在食品、饲料工业及作为环保型食品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潜力。最后,对SCP在促进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潜在价值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指出SCP的未来发展将深入研究不同菌种的发酵特性,优化工艺参数,推动产业链建设,以期为社会食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蛋白质 微生物发酵 废弃资源 生产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根生 程健博 +2 位作者 岳晓霞 于敏 丁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4-190,共7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制作中常用香辛料花椒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添加量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菌系的影响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 以哈尔滨风干肠制作中常用香辛料花椒粉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添加量对风干肠加工过程中菌系的影响及其菌系对风味的影响,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菌群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干肠中的花椒可以调节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菌群的生长关系,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癸酸乙酯等酯类挥发性成分的改变源于香辛料对菌群的作用。花椒的添加有效抑制了菌落总数的增加,明显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对葡萄球菌、微球菌、酵母菌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混合香辛料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的促进作用及有害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一添加花椒的作用,对风干肠风味的影响也明显强于花椒组和空白组,相对于单一添加花椒,混合香辛料的使用更有利于风干肠优良风味的形成。花椒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有明显的影响,菌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产品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花椒 菌系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志 张根生 +1 位作者 岳晓霞 袁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3,共4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在其发酵过程中,分离纯化其中的优势菌,建立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风干肠水分和pH值的变化以及风干肠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确立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时间,由选择培养基MSA(微球... 以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在其发酵过程中,分离纯化其中的优势菌,建立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菌库。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风干肠水分和pH值的变化以及风干肠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确立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时间,由选择培养基MSA(微球菌和葡萄球菌)、MRS(乳酸菌)和YPD(酵母菌)上菌落数变化趋势,确立优势菌的类型。结果表明:风干肠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主要发生在第7天之前,而且乳酸菌、球菌、酵母菌的菌落数最高峰出现在发酵作用最强时,是风干肠发酵成熟过程的优势菌,通过上述选择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乳酸菌、球菌、酵母菌共115株,初步建立了哈尔滨风干肠优势菌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优势菌库 乳酸菌 球菌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丽坤 王广智 王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0-1926,共7页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 为了研究沙尘期大气颗粒物的物化特征及传输途径,分别采集TSP、PM10和PM2.5样品,分析3种颗粒物的分布特征、浓度变化以及离子和无机元素组成,同时利用HYSPLIT逆轨迹模式对沙尘颗粒的远距离输送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尘期,PM10∽100是颗粒物的主要组成,占TSP的50%∽57%,PM2.5/TSP和PM10/TSP分别达最低值0.17和0.43;在TSP和PM10中,Na、Si、Al、Ca、Fe、K、Mg浓度变化较为明显,在沙尘期是非沙尘期的2∽3倍,在TSP中的最高浓度分别为7.28、1.98、19.89、25.82、18.77、4.68和6.49μg/m3,以土壤尘和扬尘为主;TSP中Ca2+、K+、Mg2+在沙尘期的浓度是非沙尘期的2∽3倍,最高达22.23、2.04和1.68μg/m3,主要来自土壤、尘埃,与沙尘有相似的来源;逆轨迹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事件由外来沙尘输入导致,其传输途径比较明显,起始位置为内蒙古的西北部和中部地区,沿途向南经过山西,后转为东北方向,经过河北、天津、辽宁、吉林等省份,最后输送到哈尔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特征 沙尘暴 传输途径 大气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红肠中脂肪丁模拟替代物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根生 姚烨 +3 位作者 姜艳 张毅超 程健博 常虹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魔芋、卡拉胶、菊粉、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制得脂肪丁替代物,代替红肠中的脂肪丁,降低红肠中的脂肪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指标,确定脂肪丁替代物的最佳配方(以水为基础):魔芋胶添加量2.5g/100mL、卡拉胶添... 以魔芋、卡拉胶、菊粉、聚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制得脂肪丁替代物,代替红肠中的脂肪丁,降低红肠中的脂肪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指标,确定脂肪丁替代物的最佳配方(以水为基础):魔芋胶添加量2.5g/100mL、卡拉胶添加量1.25g/100mL、菊粉添加量1.00g/100mL、聚葡萄糖添加量0.75g/100mL、Ca(OH)2添加量为0.06g/100mL、猪肉精粉添加量3g/100mL;脂肪丁模拟物的替代量为100%(以脂肪丁的总量计),在此条件下制成的红肠脂肪含量低,口感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丁替代物 感官评分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氧化淀粉性质及其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冰 杜明 +3 位作者 王聪 徐树来 叶暾昊 袁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171,175,共4页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专用活化剂添加量为0.012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在此... 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添加马铃薯氧化淀粉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制备过程中,二氧化氯的添加量0.15%,LXF专用活化剂添加量为0.0125%,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羧基含量0.1862%,羰基含量0.0548%,粘度15.69Pa.s,透光率19.23%,凝沉性0.647。由电镜扫描结果可知,马铃薯原淀粉经ClO2氧化后,淀粉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出现裂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体系中醇羟基的含量减少,而COO-含量明显增加。将马铃薯氧化淀粉添加到哈尔滨红肠中,通过质构分析发现红肠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氧化淀粉 二氧化氯 哈尔滨红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丽坤 徐媛媛 +3 位作者 王广智 王琨 王薇 田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326-5332,共7页
为研究哈尔滨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毒效应,分别采集PM2.5、PM1.0样品,分析其质量浓度、数浓度的变化分布特征以及对小鼠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全年PM2.5、PM1.0的质量浓度均呈冬高夏低趋势;PM1.0质量浓度占PM2.5总质量... 为研究哈尔滨市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毒效应,分别采集PM2.5、PM1.0样品,分析其质量浓度、数浓度的变化分布特征以及对小鼠肺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全年PM2.5、PM1.0的质量浓度均呈冬高夏低趋势;PM1.0质量浓度占PM2.5总质量浓度的62%~85%,PM1.0数浓度变化趋势为两边高中间低,且其大小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大气颗粒物对小鼠肺损伤影响时发现,染毒组小鼠肺组织细胞中LDH、ACP、AKP、ALB增高,说明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对小鼠肺组织细胞具有毒效应;肺灌洗液中MDA、NO、NOS水平升高,SOD活性下降,说明PM2.5和PM1.0都使机体发生氧化损伤,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增加,会使小鼠肺组织细胞毒效应增强,由此引发的机体氧化损伤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细粒物(PM2.5) PM1.0 质量浓度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风干肠中优势蛋白质降解菌筛选及16S rDNA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根生 李大龙 +1 位作者 李志 岳晓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5-188,共4页
以哈尔滨风干肠中41株球菌为对象,进行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筛选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16S rDNA序列测定,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41株菌中只有10... 以哈尔滨风干肠中41株球菌为对象,进行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筛选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力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通过提取其DNA,进行PCR扩增,16S rDNA序列测定,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41株菌中只有10株菌具有降解蛋白质酶活性,其中CHMS34.1、CHMS34.3、CHMS34.9、CHMS34.15,4株具有较高的降解蛋白质酶活力,其酶活力分别为282、312、310、305U。4株解蛋白质菌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相似性很高,确定了CHMS34.1、CHMS34.15为Staphylo-coccus pasteuri种菌株,CHMS34.3为Staphylococcus simiae种菌株,CHMS34.9为Staphylococcus xylosus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菌库 降解蛋白质酶活力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辛料对哈尔滨风干肠菌系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费英敏 张根生 +1 位作者 张红蕾 于敏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以添加混合香辛料的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并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p H值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风干肠中添加的混合香辛料对其加工过程中菌系和理化性质... 以添加混合香辛料的哈尔滨风干肠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培养基对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进行选择性培养,并对风干肠发酵过程中的p H值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风干肠中添加的混合香辛料对其加工过程中菌系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辛料可以调节风干肠中的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群的生长关系,显著加快风干肠p H值和水分含量的下降速率;混合香辛料的添加有效抑制了风干肠中菌落总数的增加,明显促进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微球菌及酵母菌的生长。混合香辛料对哈尔滨风干肠的菌系有显著影响,菌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风干肠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风干肠 香辛料 菌系 PH值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马铃薯氧化淀粉的部分性质及其对哈尔滨红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冰 杜明 +3 位作者 王聪 徐树来 叶暾昊 袁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其中,H2O2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羰基含量明显高于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和ClO2氧化淀粉。与原淀粉比较,三... 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制备马铃薯氧化淀粉,然后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哈红肠品质的影响。其中,H2O2作为氧化剂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羰基含量明显高于次氯酸钠氧化淀粉和ClO2氧化淀粉。与原淀粉比较,三种氧化淀粉的凝沉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透光率也显著提高。马铃薯原淀粉经ClO2氧化后,粘度提高至原淀粉粘度的3倍,而H2O2和次氯酸钠制备的氧化淀粉,其粘度则显著降低。由电镜扫描结果可知,马铃薯原淀粉经H2O2、次氯酸钠和ClO2氧化后,淀粉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将三种马铃薯氧化淀粉添加到哈尔滨红肠中,通过质构分析发现红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提高,而弹性和内聚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淀粉 氧化淀粉 二氧化氯 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市降雪中溶解性有机物光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欣颖 王宇 +1 位作者 程欣 周剑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2-320,共9页
研究雨雪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将有利于把握其理化性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功能.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哈尔滨市2018年3月1日降雪样品中DOM的光谱特性及来源... 研究雨雪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将有利于把握其理化性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功能.本研究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哈尔滨市2018年3月1日降雪样品中DOM的光谱特性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降雪样品中DOM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芳香构造程度较高,C=C不饱和双键结构较多,腐殖化程度更高,结构更复杂,芳环上含氧官能团含量较少,有机质疏水性较强;EEMs结合P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类物质(C_(1)和C_(2))和类色氨酸(C_(3)),荧光特征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系数HIX_(b)和新鲜指数β∶α)表明,降雪样品中DOM受陆源和生物源同时作用,腐殖化程度较高且受到陆源影响严重,自生源组分较少,新生成的DOM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降雪 紫外-可见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模块互动教学在食品工艺学创新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春然 韩冰 +1 位作者 遇世友 杨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1期261-262,265,共3页
本文探索了模块互动教学在食品工艺学创新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创新实验模块的建立与内容安排、创新实验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报告的撰写、答辩、考核等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很... 本文探索了模块互动教学在食品工艺学创新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创新实验模块的建立与内容安排、创新实验的组织与实施、实验报告的撰写、答辩、考核等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很好地完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模块互动 食品工艺学 创新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建设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鑫 王峙力 +3 位作者 马蕊 黎晨晨 韩冰 马永强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5期101-103,107,共4页
食品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建设的研究,从产教融合的意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改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的措施等方面推进教学体系改革。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产教融合 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认证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冰 韩春然 +4 位作者 遇世友 张根生 李次力 杨萍 朱秀清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8期97-98,102,共3页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工程认证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借助在线网课、虚拟仿真教学、企业技术专家在线课堂、实践问题探讨等环节,能够打通线上课堂教学和线下实践教学之间的壁垒,构建和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线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工程认证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借助在线网课、虚拟仿真教学、企业技术专家在线课堂、实践问题探讨等环节,能够打通线上课堂教学和线下实践教学之间的壁垒,构建和强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线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在线渠道,力图打造产学研合作的线上新起点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框架下产教融合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永强 王鑫 +4 位作者 马蕊 遇世友 薛清卓 刘晓飞 王薇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3期100-103,106,共5页
基于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中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现状、中外产教融合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意义、中外合作下产教融合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 基于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中外联合人才培养模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现状、中外产教融合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意义、中外合作下产教融合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艳 包士雷 +3 位作者 孙立瑞 窦博鑫 辛嘉英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电化学技术利用待测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的电化学信号实现其检测,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精密度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食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进展。本文从电化学检测方法、类型、基本原理和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促进电化学技术在食品检测分析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以满足食品快速检测分析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食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的种类及在食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树萍 邢珂 +1 位作者 韩博林 关桦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5-334,共10页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 电致化学发光传感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一种结合了电化学和光化学的分析方法,因其可控性强、灵敏度高和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食品分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ECL是通过改变发射物或共反应物的浓度,使其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灵敏检测。首先,该文总结了经典ECL检测体系及基于新型发射物和共反应物的检测体系,并重点介绍了新型发射物中金属纳米团簇和量子点的最新进展,举例阐述其ECL传感器的结构和检测原理。其次,综述了ECL传感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ECL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食品中营养成分和污染物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助力未来食品检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食品分析 发射物 共反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